大林和小林讀書心得體會7篇 「兩林」談讀書:心得分享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2W

“大林和小林讀書心得體會”是一篇講述兩位年齡相差懸殊的讀者在讀同一本書時的不同感受和啟示的文章。通過分享他們的閲讀體驗,可以深刻理解到不同年齡段人羣對於相同內容的理解和感受的差異。

大林和小林讀書心得體會7篇 「兩林」談讀書:心得分享

第1篇

這學期沈校長髮給我們人手一本朱永新教授寫的《我的閲讀觀》,讓我們在課餘生活閲讀。在每一次的政治學習時,沈校長還組織進行導讀,使我原來混沌的思想豁然開朗,更讓我的心靈得以洗滌,認識上得到了提升。

不讀書的孩子是一個沒有潛力的孩子;不讀書的家庭是一個庸俗的家庭;不讀書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發展的學校;不讀書的社會也必將是一個落後的社會。 一句話,閲讀可以豐富一個人的有限人生,閲讀可以涵養一個民族的精神氣質,閲讀可以鑄就一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多麼富有哲理。多麼現實的話啊!

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的文明追求中積累了很多讀書格言,留下了很多刻苦讀書的故事,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鑿壁偷光等,正是這些讀書的故事和格言,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以讀書為榮,以讀書為樂。

同時,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改變二字。有讀就必有行,有行才有變。我們許多人讀書,以讀而讀,並不思變。看了朱教授的書,我們感受到了讀的精彩,那就是一個變字。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自己,有教師通過讀書,改變了學生,改變了班級,更變革了教育。讀再多的書,不思,不行,就不可能變。這個變應該是一種走向境界式的提升。

閲讀可以改變我們的命運;閲讀可以改變我們的性格;閲讀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可以豐富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對生活的認識,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使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現實問題。就讓我們一起投入到閲讀中來吧,一起來享受閲讀帶給我們的快樂。首先,作為一名老師,必須時刻保持一顆學習上進的心,時刻走在教育的前沿,就必須不斷地從各類書籍中獲取新知識。其次,作為一個學校,它良好的閲讀氛圍必須是每一位老師的引領,從而帶領學生走上共讀共寫的閲讀生活。再次,城市就是一個個家庭組成,相信每個愛好閲讀的孩子一定會讓家長們也沉浸在書香的氛圍中,從而構成一個書香充盈的城市。

大林和小林讀書心得體會7篇 「兩林」談讀書:心得分享 第2張

第2篇

20xx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的稜角磨平,失去往日的光彩。 20xx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忘記當初的夢想,為生活而生活。 20xx年,不長,卻足以讓我們由一個妙齡少女變成一個大媽。 ------獻給將要踏入社會的人,任何時候都不 要忘記自己的夢想。

在看電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贖》之前,我先讀了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贖》,感受頗深!我始終認為,能夠觸及我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才會感動我!毫無疑問,《肖申克的救贖》感動了我。一開始認為安迪肯定監獄悲苦的渡過一生。可是最後,結局雖不是法律範圍以內的,卻是我們所有讀者心中所想的那種結果。我們會跨越法律的界限,為這個真正善良的,真正懂愛的人感到高興!這部小説中,有三個方面是我感受特別深的!

其一是獄友情。肖申克,當走進這個地方,轉身門閘鎖上,才明白,這是玩真的,轉眼間,一生就毀了,只留下無窮無盡的悔恨,不知道會這裏待多久,也許也將忘記在這裏度過了多少歲月,恍惚間記得典獄長説過把信仰寄託給神,把賤命交給我。但在這裏,他們也有自己的朋友,他們也有真摯的友誼!安迪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勇氣為犯人朋友們贏得了冰啤酒、圖書館以及尊嚴、自由。安迪也幸運地沒有站錯隊,他擁有了在肖申克中唯一可以傾訴與分享祕密的朋友,瑞德。在他成功逃出後以及瑞德在入獄四十年之後他們這對在獄中的好友再次擁抱在一起,在獄中的生活了幾十年的他們早已經習慣了彼此。相反,那些在生活、身份頂端的典獄長們,他們只有自私、狹隘,只是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利把自己的一切罪行掩蓋了而已。生活中,我們人人都需要朋友,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需要能在靈魂深處交流的朋友。也許,我們越來越發覺,交一個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困難,但是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一定要珍惜。

其二是感歎我們在無形中被體制化以及體制社會的不公平。監獄是個怪地方,起先你恨它,然後習慣它,更久後,你不能沒有它,這就叫體制化。也許四面白牆禁錮的是我們的身體自由,然而體制化禁錮的卻是我們的靈魂,這是它最可怕的地方。或者你會認為體制化離我們很遠,其實只要你細心觀察,體制化就存在我們身邊,它像一隻無形的手,時時刻刻影響着我們。有時,我們會不難聽到別人在説:我不幹這個行業,還能幹什麼呢?這就是體制化的結果。

一個清清白白,沒犯過罪的人卻要被冤枉入獄,我想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可是誰能幫你證明,你是無辜的。法律不是十全十美的,它始終有自己的缺陷。所以有些人就是這種體制下的犧牲品。吶喊、冤屈能有什麼用?誰能真正替你伸張正義?自私的典獄長,為了滿足自己的私心,竟設計殺了知道內情的證人,人性在慾望、金錢、權利面前一露無疑。人性的可怕,社會的不公平,只是多讓一個人對這個社會更加絕望。《肖申克的救贖》讓我再次瞭解到,社會不可能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我們必須要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第三點也是最觸動人心的就是安迪追逐自由、永不放棄的精神。

在肖申克漫長的監禁中,真正囚禁的並不是被高牆束縛的軀體,而是被肖申克漸漸打磨,鍛造的失去了自我的內心,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夢想還有希望。 但安迪並沒有成為肖申克真正的俘虜,他扔懷着對生活的嚮往與對自由的渴求。 典獄長的貪婪與罪惡讓安迪找到了改變自己命運的契機。他用那把藏在聖經裏的小石錘挖了那條在任何人看來不可思議的隧道。他挖了20xx年,精心策劃了20xx年,也在會被別人發現的危機感與恐懼中度過了20xx年。 終於有一天,他鬼魅般地從緊閉的牢房中消失,窗外的陽光撒進不足4平米的小空間,簡單而明瞭,他逃獄了!帶着典獄長所有來歷不明的錢與那個空名的身份,奔向了他嚮往已久的自由。他爬過狹窄的隧道,再爬過充滿污水的管道,通向了肖申克所束縛的區域外,在污水中洗淨了他的罪惡,在彼岸洗淨,重生,然後奔向了他的澤華塔尼。

有些鳥兒天生就關不住,它們的羽毛太鮮明,歌聲太甜美,也太狂野了。一個人怎樣看待自己,這就決定了她的命運,或者説,指明瞭他的歸宿。而歸宿則要有堅定的信念去支撐。安迪堅定的信念與對自由執着的追求,使他戰勝了充斥着冰冷與最邪惡人性的肖申克。當看到安迪從肖申克成功逃離時,我彷彿看到信念刺穿重重黑幕,在黑夜中打一道奪目的霹靂,亮光之下,我孱弱的靈魂在黑暗中現形,並且顫抖,久久無法平息......

第3篇

愛因斯坦的世界觀居然是相對的 每每想到這就覺得不可思議,想到時間可以伸縮更覺玄妙,自己也開始對世界有一點看法。

愛因斯坦的世界裏,除了光速不變還有什麼不是變的 一想到鍾慢效應也就理解了為什麼運動可以使人長壽,因為運動的時間比靜止的時間走的慢埃愛因斯坦已經讓人匪夷所思,但我覺得世界還遠不及如此簡單。

如果我是一隻聰明的螞蟻,那麼我就想竭盡全力去解釋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我認為草是不會動的,可一陣風吹來,他還是動了。為什麼呢 於是我就在構想,也許是一種力吧!於是我就發明了力,並想同伴們解釋這個世界。同伴們都叫我科學家,我也不辜負大家所望,繼續探索這個莫大的世界。

有一天,我終於發現自己這個體系有時不適用,我努力地想重新解釋。可我至死也不會想到是人類倒了一杯水導致了我們所謂的洪災。人類捉了一個夥伴,我們就認為夥伴離奇失蹤。現在知道了是空的,我早就死了。也許死了就知道所有的所有了吧。

愛因斯坦做的對,這個世界應該是變的。可我覺得他煩了一個莫大的錯誤,為何偏偏要有公式呢 沒有公式還不是一樣的活 也許到後來有被哪個公式所代替呢

世界變幻莫測,豈是一兩個公式能解釋得了的 今天某某離奇失蹤,明天某某説自己看到了外星人。説不定光速是可以變的,説不定時間是可以穿越的。所以不要對科學家抱有太多的希望,其實我也只能解釋一點點埃

也不必去知道這個世界,人生短暫。研究出來了又如何 説不定就像一條蛇咬着自己的尾巴,結束就是開始,開始就是結束。在另一個世界,重新來吧。

第4篇

在一個陽光燦爛的午後,從一排排的書架中穿行,我的手指停在了一本如此熟悉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以前就不止一次的看過電影,對於我們這些總是追求時尚的80後來説,這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可是看過了,就如同一縷陽光,那樣具有穿透力的透過陰霾,射入我們的心房。所以毫不遲疑拿起了這本書,翻開已然有點翻舊的書頁,故事開始,這是一個發生在1947年的故事。一個有關如何追尋自由的故事,一個讓我永遠無法忘記的故事。希望和自由是貫穿整個故事的重要線索。而正是擁有希望和自由的信念,一個囚犯才有能力有決心實現自我救贖。

沒有華麗的背景,沒有驚心動魄的愛情,也沒有俊男美女,卻震撼人心。有人説,觸及人內心最深處的東西,是最容易感動人的。做了囚犯的andy沒有消沉,在陽台上,陽光盡情散在他和朋友肩頭;他讓音樂飛遍肖申克,甚至是那最無人問津的角落,告訴每一個不自由之身,聽,這就是自由。為幫助獄警hadley逃税,為獄友贏得每人3瓶啤酒的獎勵,正如red所説,他是為自由而抗爭,不曾放棄心中的希望。為監獄建立了一個圖書館。為了得到第一批書,他每週一封信,連續寫了六年。然後他增加到每週兩封,在andy入獄的第二個十年間,圖書館落成。在裏面每一個不自由的人至少擁有一個讀書的自由權。正如影片所説有種鳥是關不住的,因為它的翅膀太過耀眼。是的,andy正是這種鳥。自由便是翅膀,一隻永不失翅膀的鳥,怎肯永屈於欄杆之下,畢竟鳥會飛。被red戲稱要620xx年才挖通的地道,andy只花了20xx年。andy用二十年用一把小刀挖出了鳥的翅膀,記得那夜電閃雷鳴。有五十個橄欖球場的長度的下水道又如何,置之死地而後生,何況那只是下水道。全身惡臭又如何,人的外在莫不過皮囊一張,何況只是髒了囚衣。正如破繭的蝴蝶,andy從下水道鑽出時,上帝賜於了他渴望以久的翅膀,這雙翅膀不再是虛無飄渺的,它真實的如同手腳。

一個人因有了希望才會想擁有自由。當希望佔據一個人的心時,他就會想我需要自由。畢竟自由有種魅力,它可以去觸摸希望。red似乎最明白這點,至少他知道希望在肖申克不是件好東西,會令人發瘋。他學會忘記希望,告訴andy希望不可再妄想。肖申克的銅牆鐵壁,足以讓一切希望成為笑話。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失去希望的自由人。當他尋不到活下去的意義時,他選擇了死亡。死亡解脱自己又無礙於他人。生死對自己已毫無意義,對於他人又值什麼呢?老布,一個假釋犯,一個老頭子罷了。相同的命運似乎也要降臨到red身上,然而andy的一封信,幾張鈔票,填充了red的希望空白。在老布辭世的房間,red提起行李,起程了。為看一看太平洋的海是否藍得正如他所希望的。

andy是偉大的,一個人的自救,那是勇者,一個人自救的同時,又實現他人的救贖,那是聖人。電影的結局是書中所沒有的,在芝華塔尼歐某個海岸邊,有家小旅館,旁邊有一條舊小艇。上面站着一個人,是andy。andy,看,red來了,該出發了。這樣的結局,讓我們在看過了之前的那些黑暗和骯髒之後,不由的會再次充滿希望的力量。在這裏,不得不讚揚一下andy和 red 的友誼。生活中,我們人人都需要朋友,需要志同道合的朋友,需要能在靈魂深處交流的朋友。也許,我們越來越發覺,交一個這樣的朋友越來越困難,但是如果你擁有這樣的一個朋友,一定要珍惜。

第5篇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敍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巖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書中安妮的命運是那樣的悲慘,因為當時德國人的佔領使荷蘭這個國家雞犬不寧,蓋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猶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親的好朋友範達恩一家也搬了過來。兩家人在這裏一起躲避災難。之後又來了一位避難者牙科醫生迪賽爾,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兩年難熬的歲月。雖然忠誠的朋友們幫忙,但是整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之中。為了不讓庫房的工人知道,他們每天説話輕聲細語,走路都要輕輕地,只能等下面的人開始吃午飯時,才能洗浴,開水等。在“祕密後屋”的那些日子裏,他們一個個整天擔心受怕,就怕一個不小心,就去天堂做客。可是,他們最後還是被一個工人給舉報了。於是,在1944年8月4日,她們落入納粹的魔爪。在臭名昭著的奧斯威辛集中營,安妮的母親絕食而亡,範達恩先生在毒氣室中喪命,範達恩夫婦的兒子彼得在俄國軍隊逼近時,被逃竄的德國黨衞軍帶走了,不知死於何處。牙科醫生迪賽爾被轉到德國,死在諾恩梅集中營。被剃光了頭髮、手臂上烙上號碼的安妮、瑪格特、範達恩太太被送往德國的貝爾森集中營,三人都在這裏奪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後,我不禁流下了眼淚,安妮那可憐的命運一直牽着我的心。

看完後的我,總是記着這樣一個情節:親愛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進入夢鄉的時候,眼前忽然朦朧地出現了菜絲的身影。我看到菜絲衣衫襤褸、面黃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顯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彷彿在説“哦,安妮,你為什麼不管我,快把我從人間地獄中救出來吧!”菜絲,對不起,我無能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夠讓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將永遠不會忘記她,我會為她祈禱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卻太悽慘了,她曾説過: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後仍然繼續活着。她的日記讓她實現了這願望。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她在見證着戰爭與迫害。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安妮真正地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走入世界,為人類盡一份力量。”

第6篇

讀書可以感知社會,瞭解自我。讀書可以給人智慧,使人勇敢,讓人温暖。讀書是最好的學習手段,作家們讀書如恆,筆耕不輟,正是因為讀書,他們才有了更多的靈感和創作的源泉,他們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感悟,離不開書籍的滋養。對於讀書,他們都有着自己的觀點和理解。

胡適認為,讀書的目有三點。第一點:讀書為了生活。讀書是為了獲得應付環境、解決困難的方法,同時還可以獲得一些思想的來源。第二點:讀書是為了更好地繼承人類文化遺產。因為書是先人傳給我們的知識遺產,我們只有在接受了這些遺產以後,並在這些遺產的基礎上,方可發揚光大。第三點: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不讀書便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也就是説,人們之所以讀書主要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和讀書能力。

易中天對讀書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認為讀書分為兩種,一種是為謀生,一種就是為謀心。有些人讀完大學,找不到工作就讀研究生,讀完研究生也找不到工作,結果就讀博士生,博士生讀完還找不到工作,就讀博士後,博士後畢業了找不到工作就不知怎麼辦了,這種人讀書完全就是為了謀生。為謀心而讀書,是為了給心靈尋找寄託與安慰,易中天認為要為謀心讀書才算是讀書。讀書需要一些呆氣,也需要一點靈氣。他建議大學生們要多讀一點專業之外的書,文科要讀理工科的書,法學、理工科的要多讀一些人文藝術方面的書。作為文科的研究生,起碼要通一經,就是要通曉一本經典。我們為什麼要讀經典 就是因為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

第7篇

再一次翻開它,我已經又長大了半歲。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吧,我看見的《安妮日記》已經不一樣了。

裏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因為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婦和他的兒子彼得;杜瑟爾醫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萊爾、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後屋,安妮在日記裏一直稱它為“密室”。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裏,白天不能打開窗簾,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窗户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後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萊爾的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密室生活的兩年裏,正處於花季少女時期的安妮,在極度的恐慌與不愉快下,在暗淡無光的密室裏,度過了少女成長的關鍵時期。然而她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是走到處處都會受到德國人歧視的猶太人。戰爭的殘酷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衝進了公司的後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後,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凡丹夫婦一家,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裏。克萊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營。

慘淡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安妮,她還是個愛説愛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終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從安妮的這些日記中,戰爭的殘酷無情已經敗露無疑。

這並不是安妮一個人的日記,這是二戰時期千千萬萬猶太人的心聲。當時的猶太人,可以説為了怎樣給他們設計刑法,德國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猶太人一樣,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許多許多,我覺得這本日記不僅是在訴説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戰爭的痛苦。法西斯,這個曾經奪取幾百萬猶太人生命的詞;元首,這個曾經讓千千萬萬德國人感到恥辱的名字!戰爭不僅能使每個人心驚肉跳,讓任何一個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將美好的和平毀於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論在哪個國家,在什麼時候,都永遠不要再出現戰爭這個字眼兒。只有全世界的每個人都和平相處,人類才會有大發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幾塊,只要人類的心還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但是,人類的心如果被戰爭隔開了,那就真的沒希望了。就像的通天塔傳説,只要人類沒有了和平與團結,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會轟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類發展的橋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