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團員心得體會3篇 團結協作,開啟大學團員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9W

本文以“大學團員心得體會”為主題,概括了大學團員在實踐中的所思所感。通過分享團員們的親身經歷和感悟,展示了大學團員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鍛鍊責任擔當和團隊合作能力的過程,旨在激勵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團體中,努力成長為有志向、有擔當的社會棟樑之才。

大學團員心得體會3篇 團結協作,開啟大學團員之路

第1篇

在學習了寒假十課的前兩章內容之後,心情久難平復,總有那麼一段不經意的片段,亦或是一句不經意的話,輕易的觸動心絃,打動人心。

“一百年風雨兼程,一世紀滄桑鉅變”中國從落後走來,邁向富強。百年裏,有苦難,有勝利,有犧牲,有堅持,有喜悦,曲折卻從未止步,一步一步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進,百年正是風華正茂。歷史的年輪轉動,我們迎來了2021年,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胸懷千秋偉業,恰是百年風華。

當被問及,“你入黨是為了什麼?”老一輩黨員用那飽經風霜的嗓音答道,“為了革命”“為了祖國不受壓迫”“為了搬走三座大山”“為人民服務”“為了......”那是那個年代裏的熱血與純粹。突然想起,身處新時代的年輕一輩的我在大一伊始就毫不猶豫遞交入黨申請書的原因,是黨員爺爺的影響,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亦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進入新時代,當代青年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圍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鬥的時代主題,爭做有理想,有擔當的新時代青年,為早日成為一名黨員而努力。

“你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麼樣,中國便怎麼樣;你是什麼,中國便是什麼;你若光明,中國便不黑暗。”我所站立的地方是中國,是我所深愛的祖國。周令釗老先生説:“幾代青年都做着同一個夢,讓我們的祖國強大起來。”是了,青春是一場遠行,只要有了夢想便義無反顧,這是我們自己的國,自己的家,我們揮灑自己的汗水,讓這古老的土地綻放青春之花。

理想、祖國、青年從來就緊密相連,新時代的青年要“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百年崢嶸,我們無法親身經歷,但我們可以為祖國新的百年奉上滿腔熱血,不辜負黨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託,不辜負這個偉大時代,青年與祖國同在,青春與祖國同在。

大學團員心得體會3篇 團結協作,開啟大學團員之路 第2張

第2篇

作為一名學生團員,近期我以觀看視頻和答題的形式學習了“寒假十課”。完成學習後我感觸頗深。

課程分為“理想”“祖國”“榜樣”“青春”“未來”五部分。儘管這短暫的幾節課程尚不能讓我在最深刻的層次上去領會和感受其間的要旨及內涵,但我的收穫和啟示卻是巨大的,也足以讓我在對黨的理解上得到了又一次昇華。

作為學生團員,一個有志投身於共產主義事業的當代青年,必須增強黨性鍛鍊,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加強個人修養。梁啟超先生曾説:“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這番話明確地告訴我們:要想實現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我們的中國夢,少年責無旁貸。

作為大學生,最基本的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作為團員,最基本的是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20_年的新冠疫情中,我國的青年朋友們衝在第一線,體現了中國青年們的擔當和作為,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從心底油然而生,我們應當以那些在抗疫第一線的青年同志們為榜樣,投身在祖國不同的發展領域,為祖國建設和發展貢獻屬於自己的力量。

作為班長,我應當從自身抓起,從小事做起,對學習刻苦努力,對工作有創新精神,注重思想上的學習,全心全意地為同學和他人服務,敢於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在不斷地學習中完善自我。試想如果連周圍的同學都團結不好,何以團結千百萬人民羣眾?一個班的同學都帶動不起來,何以解放全人類?這是誇張的説法,但是我們不能只獨善其身,更要學會用自己的積極性去帶動並作為為他人服務的基礎,要在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堅持與同學共勉,互助互學,共同進步。

我是一個平凡的人,但我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心,只要通過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嚴格要求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儘快消化,不斷提高。在學校不斷的關懷和培養下,我定能茁壯成長!

第3篇

七年的知青歲月,鍛造了習近平總書記剛毅堅定、吃苦耐勞的意志品格。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從北京來到陝北黃土高原上的樑家河。他與幾個知青一起住窯洞、點煤油燈、睡土炕;窯洞裏跳蚤很多,他被咬得渾身都是包;一開始,不會幹農活,就跟着老鄉學,老鄉咋幹,他就咋幹。從種地到拉煤,從打壩到挑糞,插隊那些年,幾乎什麼活都幹過。樑家河的插隊生活,不僅讓青年習近平練就了強健的體魄,還學會了“擀麪條、蒸糰子、醃酸菜,樣樣都行”的生活技能。多年後他回憶道,自覺接受艱苦生活的磨鍊,幾年中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成了村裏的壯勞力和種地的好把式。他説:“7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的鍛鍊很大,後來遇到什麼困難,就想起那個時候在那樣的困難條件下還可以幹事,現在幹嘛不幹?你再難都沒有難到那個程度。”“在遇到困難時想到這些,就會感到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

七年的知青歲月,培育了習近平總書記心繫羣眾、愛民為民的家國情懷。《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展開一幅幅青年習近平同人民羣眾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連、魚水交融的歷史畫卷。總書記曾經回憶道:“那時候,我和鄉親們都住在窯裏、睡在土炕上,鄉親們生活十分貧困,經常是幾個月吃不到一塊肉。我瞭解鄉親們最需要什麼!”當村支書時,他帶領羣眾在樑家河打出了第一口深井、建立了第一個鐵業社、縫衣社、代銷店、磨房,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池,打建了至今仍是樑家河村的淤地壩。多年後總書記説:“七年上山下鄉的艱苦生活對我鍛鍊很大。的收穫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這是我獲益終生的東西。二是培養了我的自信心。”“上山下鄉的經歷,使我增進了對基層羣眾的感情。對於我們共產黨人來説,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必須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七年的知青歲月,鑄就了習近平總書記不變的“初心”和堅定的理想信念。《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為我們生動再現了一位涉世不深、質樸厚道的青年成長為一名信念堅定、果敢擔當的黨員領導幹部的歷史過程。作為老一代革命家的後代,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受到的革命家庭教育薰陶,傳承着紅色基因。樑家河的7年磨練,他在常人難以想象的困境中完成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轉變,實現了精神上的昇華。7年中,他矢志不移,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終於得以入團、入黨,並擔任樑家河村大隊支部書記。他在回憶文章《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中寫道:“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着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名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這次學習讓我從歷史和生活的層面,生動、真切地瞭解到了習近平總書記一段極其重要的人生經歷。我由衷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是有深刻的實踐基礎、羣眾基礎的,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也深刻地體會到,習近平總書記的7年知青歲月,為黨員領導幹部和廣大青年樹立了可親可近可敬可信的光輝榜樣,是廣大黨員幹部和青年心中應該珍藏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黨的十八大上,胡.錦.濤總書記做出了《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的報告,高屋建瓴地為我國今後一段時期小康社會建設指明瞭方向,號召全黨、全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

作為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我們應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秉承毛澤東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着眼於自身實際,不斷追求進步。在這一特殊的年份裏,我們應該更積極努力、開拓進取,不但取得新的更大的進步!我們的職業責任就是刻苦學習,掌握本領,將來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我們當代大學生是我國中知識較豐富、思想較敏鋭的羣體,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當代大學生應當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還存在着許許多多無法預知的暗礁險灘,它需要衝鋒在前的共產黨員能夠用自己的聰明智慧率先過礁越險,鋪路搭橋;當代大學生更應當明白這樣的道理: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絕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項非常艱鉅的事業,它需要走在時代前列的共產黨員能夠用堅強的意志披荊斬棘,勇往直前。要更加自覺地實踐新時期的標準,在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努力加強黨性磨礪和修養,時刻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樹立起我們大學生的先進形象,努力使自己成為刻苦鑽研、勇於實踐、求實創新、奮發成才的模範。

大學是一個提供了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的平台,他更強調自我約束,自我控制的主觀能動作用,是學習場所。因此,我們只有對自己高定位,高要求,專中且全,才能緊跟時代步伐,並在知識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魚躍而出,獨樹一格。立足本職,為了自己事業上的目標,勤奮工作,發現工作中可以進步的空間,在勤奮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尋求進步,不斷保持一股強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動力,更好地為人們服務!

作為一名大學生團員,學習領會十八大報告精神,就是要在實際學習工作中,將報告精神融入思想,化為實踐,貫穿於學習工作的各個方面。要以胡總書記四個一定要為指導,克服無所作為的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十八大獻上一份厚禮。以黨的十八大的精神為指針,統一思想認識,盡職盡責地做好自己的事,顧全大局,妥善處理好各種矛盾、關係,進而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