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心得7篇 《探究蒙氏教育的魅力與實踐心得》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蒙特梭利教育,也稱為蒙氏教育,是一種遵循蒙特梭利教育法則的教育方式。這種教育注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和自由學習,強調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蒙氏教育並非普通的傳統教育,而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

蒙氏教育心得7篇 《探究蒙氏教育的魅力與實踐心得》

第1篇

對蒙氏教育產生興趣僅僅是因為一個老師一句話,“孩子不教不會,不是像有些老人説的孩子現在還小,長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就是這句話印象太深刻,因為自身有小孩的原因,家裏也是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老人總會説這麼小的孩子他懂什麼呀,大起來自然就知道了。

隨着後來越來越多的去了解蒙氏教育,慢慢的接觸蒙氏,覺得蒙氏教育的理念真的很好很受用。蒙氏的核心就是用愛心和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正確的教育方法使孩子獲得心理、智力方面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受益的習慣性品質,真正實現全面、穩定發展。最主要就是一切以兒童為中心,以兒童為主導,而不是像傳統的以老師為主體,蒙氏中老師都是屬於環境的一部分。蒙氏更重視的.是兒童自我為主的學習活動,也就是自主性的學習活動、日常生活態度以及習慣養成,因為蒙氏培養的是一個人,是一個健全人格的人,他不能光是擁有知識,他更要懂得怎樣做人,怎麼樣對待自己,怎麼樣對待他人,怎麼樣對待社會。

蒙氏教育內容也非常豐富,涵蓋以下幾個領域:1、日常生活練習2、感覺教育3、語言教育4、數學教育5、科學文化教育6、藝術教育和教具以外的教育內容。

還有就是蒙氏裏的正面引導,請不要不停地對孩子説no,不要,要換一個角度方式或者方法來跟孩子講事情,避免使用"不能","不可以","不要","不準"和"錯了"。比如小孩子爬上了桌子,不是對他大吼説不要爬上去,而是要説請你爬下來,語氣要堅定温柔。對於一些執拗的孩子,可以給他a或b的選擇,例如,有些孩子亂扔玩具,你要他自己收拾好,可不管你怎麼説他就是不整理或者直接無視,這是就可以給他兩個選擇,這種選擇呢可以很靈活,你可以説你是自己撿呢還是我幫你一起撿,a或b,有趣點的話也可以説,你是學小兔子跳着過去撿呢還是學小烏龜爬過去撿,給出這樣的選擇往往孩子會樂意的就去做了。

另外我覺得很重要的是蒙氏裏面説的秩序感。家庭環境的佈置環境整潔有序,這一點非常重要,蒙氏的孩子們有着非常強烈的秩序感。她所生活的環境中,物品都需要有自己恰當的位置。她希望在她的生活中能存在着一些常規,每天的生活都能有秩序。小孩子可能會因為沒有秩序而受到嚴重的困擾;她甚至會因一些東西不在原先的位置而哭泣,儘管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她如此困擾。孩子需要自由地去探索她的世界,在她的環境中,她需要一些她可以不受成人的干預,可以自由地予以處理與操縱的物品。關於這一點我覺的我自己的小孩做的還可以,我和爸爸一直教他們哪裏拿的用過後就放回哪裏,無論是玩具或者其他東西。

最後談一下獨立這一塊,獨立這是蒙氏非常強調的一個理念。孩子們和成人一樣渴望獨立,有很強烈的自我,他們需要獨處的時間和發呆的時候。不要任何事都為他們安排好做好,有些老人甚至只要孩子一個眼神動作就知道小孩下面要幹嘛就立馬幫他準備好。比如上廁所,有些家長總是迫不及待的幫孩子脱褲子,解好後也立馬幫他穿上,其實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自己慢慢來,年齡較小的寶寶可能在穿起來的時候在臀圍這個地方會卡住穿不上來,或者小內褲扭在一起,這時候家長可以稍微幫助整理一下,但還是要他自己把褲子提上去。其實我們大人不要這麼着急,漸漸他就學會了脱和穿。任何事情都嘗試着讓他們去做。

蒙氏教育心得7篇 《探究蒙氏教育的魅力與實踐心得》 第2張

第2篇

蒙台梭利的一系列教育著作與其教育主張對世界各國的幼兒教育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幼兒教師在學習蒙台梭利幼兒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然而,在現實的教育實踐中,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蒙氏幼兒教師是十分不容易的,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意志,通過科學地去學習借鑑優秀理論,不斷朝着既有的目標前進。

蒙台梭利對教師的要求相當嚴格,她強調教師要把觀察者的角色放在首位。因為通過觀察能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從而結合自己的已有學科知識與實踐經驗,決定如何正確並有效地對幼兒的活動進行示範和指導,總之,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就必須做幼兒活動的觀察者。

蒙台梭利認為觀察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重要素質。她指出,“生命本身在運動,為了研究它,探索它的祕密,指導它的活動,就必須觀察它,不帶先入為主地去了解它。”我們可以從這一理念中認識到:要良好地實施教育就必須去觀察,只有通過觀察才能從諸多幼兒活動、發展的現象中發現最本質、最真實的東西,從而察覺到幼兒發展的內在需求。只有當教育者洞察到幼兒內在需求的時候,才能根據這些內在需求創設良好的環境、提供適合的材料、給與恰當、合理的指導,從而促進幼兒良好的發展。

觀察是我們認識、研究幼兒發展的重要手段,最初的觀察靠的是比較單一的感官,僅僅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等,獲得的信息是表面的,比較零散,因此對於不同幼兒的瞭解和區分也停留在表面階段。但是,要想對不同幼兒有更進一步的瞭解,我們就必須運用思維來整合多種感官,不斷將觀察深入下去,只有這樣才能為不同幼兒制定出不同的教育方式,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

第3篇

關於紀律。蒙台梭利認為紀律是一種積極的狀態,是建立在自由的基礎之上的。一個人如像啞巴那樣的安靜,像癱瘓的人那樣的一動不動,不能算是有紀律的。積極的紀律包括一種高尚的教育原則,它和由強制而產生的“不動”是完全不同的。

在一次蒙氏數學活動“認識整點”時,孩子們看到我拿了一個製作好的`大時鐘,都很快來到了我身邊,有的站立,有的搬着椅子坐着,經過大時鐘的示範,演練,他們很快就認識了整點,並學會了自己撥整點,你説我撥,在這過程中,你會發現有的拿着自制的鐘在走來走去,一會跟這個夥伴在交流,一會又到那個夥伴去交流自己撥的時間,一會又去看掛在牆上的時鐘,看到自己撥對了時間幼

,和小夥伴開心得不得了,甚至還會高興得笑出聲來……可能有的老師會説:“怎麼紀律這麼亂,任憑孩子走來走去的” !我覺得蒙氏理念中寫得真不錯,值得我們借鑑:紀律的培養不能靠宣傳和説教,也不能靠指責錯誤,而是在自然的活動中發展起來。

重要的是使兒童在活動中理解紀律,由理解而接受和遵守集體的規則,區別對和錯。一個有紀律的人應當是主動的,在需要遵守規則時能自己控制自己,而不是靠屈服於別人。在蒙氏數學活動室中,允許兒童自由地活動、交談、交換位置,甚至也可以按自己的意願移動桌椅。兒童有目的、自願的活動,每個人忙於做自己的工作,安靜地走來走去,有秩序地取放物品,並不會造成混亂。因為他們懂得安靜和有秩序是必要的,並且知道有些活動是被禁止的。兒童在這種環境中逐漸成長,自然會注意自己的行動。長此下去,就會養成守紀律的好習慣。

第4篇

近幾年,蒙台梭利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興趣。期望能把孩子培養成為獨立自主、有一定的秩序感、有所作為的人。但老師及家長都遇到了同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園裏表現得獨立、有秩序感,在家裏表現卻不一樣呢?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呢?經過六年的實踐與探索,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改變觀念,引導家長學習蒙氏教育理論。

家長們來自各行各業,教育知識與個人修養也各不相同,對於蒙氏教育大部分家長還不是很瞭解。為此

,我們先讓家長改變觀念,通過聽報告、書籍、上網、看光碟等形式讓家長初步瞭解蒙氏教育理念。其次讓家長動手觸摸一下孩子的工作,瞭解蒙氏教具。如:在家長會上我們引導家長學習走線,讓家長來感受一下走線沒有想象得那麼簡單,要想走好必須保持平衡,走線不僅能讓孩子們精力集中,而且鍛鍊了他們的平衡感。出示蒙氏教具“三項式”,把工作一件件地從盒子裏拿出,再請家長“幫忙”把工作放回盒子。家長們擺弄了半天才把第一層擺好,費了好大的力氣,終於發現了箇中的規律,依次把第二層、第三層擺好。家長們都感歎:蒙氏教育真是深奧!再次,組織開放日活動,讓家長實踐學習蒙氏教育活動的組織與教學。每次邀請5——6名家長,要求家長儘可能在不打擾孩子工作的地方觀察,從而能直觀的、形象的學習蒙氏教育。

二、實踐操作,指導家長進行家庭蒙氏教育。

有些家長認為在幼兒園裏有一整套的蒙氏教具,老師很容易開展蒙氏工作,而在家裏沒有蒙氏教具,很難進行操作。針對這個些問題,我們及時地給予指導。如:生活方面的穿衣、脱鞋子、收放玩具、擰毛巾、倒水、泡茶、舀豆子、抓核桃等等;感官方面的認識彩筆的顏色、比大小、矇眼猜味道等等;數學方面的蘋果排隊、分筷子、火柴拼圖等;語言方面的'故事會、點名遊戲、生日聚會等。許多類似這樣的,現實生活中常見的材料都可以拿來進行操作。

工作材料準備好了,那該如何和孩子一起進行工作呢?首先要給孩子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創設一個自由的活動空間。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和規則意識。任何活動都有一定的規則,進行活動前必須和孩子建立遊戲規則。比如,準時就寢、起牀;把使用過的玩具放回原位,然後才能進行其他的活動等等。再次,家長要學會等待。在蒙氏工作中,孩子會反覆地擺弄,也許會不按父母預想的那樣去做,也許怎麼弄也擺不好。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學會等待,因為孩子正在堅持不懈、積極地探索,這個反覆擺弄的過程遠遠比最後的結果重要。只有耐心的等待,才不會打擊孩子探索的積極性。

家庭中進行一段時間的蒙氏教育後,要及時地把教育的內容、孩子的表現情況反饋給老師

,老師結合孩子每天在園的工作記錄,分析其需要加強的方面及其今後要採取的措施和方案,有針對性地向家長提供家庭蒙氏工作內容及建議,實施家園共育。

幼兒園與家庭只有同步調、同方向,蒙氏教育才能充分實現它的教育價值,孩子才能自由、快樂、有序地學習和生活。

第5篇

説她是“閲讀”牆,其實和主題牆是一回事。開學第一個主題是紅彤彤的年,分別了一個假期,孩子們好像有很多話想説。儘管在晨間談話裏我安排了很多談話內容如:新年裏的開心事等,可還是未能滿足大部分孩子們急於表達的需要。

我忽然想到做個主題牆,請孩子們把自己想説的話,請爸爸媽媽記錄在發下去的愛心卡上,也可以畫畫自己在新年裏的開心事,兩天的時間,孩子們在主題牆上留下了自己構思、設計、折剪、裝飾的足跡,牆面上變得紅紅火火、五彩繽紛。有新年的剪紙、有孩子們用各種圖案裝飾的“福”字,更有家長和孩子在新年裏的.有趣見聞和開心事兒,孩子們看着自己的作品,十分滿足。

蒙特梭利強調環境與兒童之間具有密切的關係,注重環境教育孩子。小小的“閲讀”牆真是魅力無窮

一方面美化了環境,另一方面讓幼兒有了表達見聞和展示的平台,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繪畫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第6篇

包括基本的動作、社會行為、對環境的關心和對自己的照顧。如:對日常生活用品、用具的拿、抓、倒、夾、舀、擺等動作的練習;禮貌行為、語言、活動、飲居等好習慣的訓練;掃地、擦桌椅器具、澆水、開關門窗等動作的訓練;洗、穿、疊的訓練等等。

目的是通過對生活中熟悉事物及動作的操作練習,培養其獨立生活意識、自理能力、自信、有耐性,促進意志力、理解力、專注力和秩序感的發展。

感官教育和智力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關係,認知的發展完全依賴感覺,感覺的發展是促進智能發展的因素。感覺教育包括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五覺地訓練。還有對物體形狀的認知、配對、排列、分類和組合。感官教具目的在於接受“五覺”刺激的同時

,培養幼兒感官的精確、敏鋭,觀察時所必要的能力(比較、分析、判斷及專注能力)和方法,發展“自我教育”。

包括聽、説、看、運筆、識字和閲讀。目的是通過講故事、唱兒歌、對話、複述、提物品認知等方式刺激幼兒聽、説、讀的.意識,誘發其語言表達能力、閲讀能力和書寫能力。口語的發展是幼兒在語言的環境中自然習得的,在自然習得的語言的過程中,蒙台梭利特別提出運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掌握一些詞彙;把詞彙和動作、一些現象結合,這是蒙台梭利語言教育的特色。

包括認數、進位法、連續數、計算與記憶、四則運算與分數、平方與立方等。讓幼兒在物化的教具面前把抽象的符號、數與量、概念與計算轉化為對實物的操作。由淺到深地開發幼兒的數學心智,培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及對數學的愛好興趣,讓孩子喜歡學習數學。

包括音樂、美術、歷史、地理、動物學、植物學、地球天文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目的在於培養幼兒觀察、探究、辨別、分類歸納的興趣,使其增長才藝,陶冶情操,拓展知識面,從而激發起幼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追求健康美好的人生觀,為將來從事喜愛的專業或學科打下有益的基礎。

第7篇

20xx年6月14日,幼兒園組織我和另外兩位老師到杭州去進行為期5天的蒙特梭利教育法學習,很早就聽説過蒙氏教育的獨特性,記得我在初次接觸蒙氏時,便深深的被蒙氏教育的方法及操作而吸引。但真正的深入接觸學習蒙特梭利的理念和教學法還是第一次。通過這次學習蒙台梭利教育之後,感受頗多。

蒙氏教育的理念和指導思想完全區別於普通教育,他的教育方法既嚴格又讓你喜歡,既讓你放鬆又讓你不馬虎,真正的做到了在玩中學,學中玩。

首先蒙氏教育是以兒童為中心的,它反對以成人為中心的教育特點,反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提倡不教的教育,讓兒童自發性得主動學習,自我教育。

然後是把握兒童的敏感期,蒙特梭利把兒童的敏感期分析的很詳細,根據兒童的敏感期引導孩子學習,掌握在該年齡段應掌握的知識。

蒙氏教育對老師的要求極為嚴格,她要求老師必須受專門的訓練,以便實現她所提倡的教育原則和方法。老師在教學中始終扮演協助者的角色。為兒童準備學習的環境,成為兒童的觀察者和引路人。它還尊重智慧和品德的養成,主張幼兒教育的目的不是為入國小做準備,而是為他們的一生,奠定智慧和品德的基礎,培養他們終生學習的習慣。他還要求老師要相信兒童,熱愛兒童,對兒童要有耐心,不能急於干涉兒童!

蒙氏教育的特色是對環境設計的重視,它是為了滿足兒童的需要及自我建構所設計,在這樣的環境裏,兒童的人格和成長才會顯現出來。老師要提供一個有準備的環境,讓環境教育孩子,體現出豐富性個別化。他不是直接告訴孩子有什麼不一樣,而是通過直接操作,不是灌輸,不是希望通過集體教學將一種東西告訴孩子,更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在個別化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因此教師依據五大領域(日常生活訓練、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所需的設施、空間及相關性;尋找最適宜的位置,並依據孩子的發展需求不斷投放、調整環境材料。這樣幼兒對每種教具均保持着良久的興趣。而且材料裏採用了我們日常使用的碗、勺、杯、夾子等,感覺就像在家裏一樣。教室裏的教具放在孩子可以自由取放的地方;教室裏的圖畫、掛圖等給孩子看的東西,掛在孩子視線所及處,而不是成年人所習慣的高度。

蒙台梭利教育大致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文化教育、語言教育、五大部分。其中比較有特色的是日常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他們之間注重培養的能力是不一樣的,但又相輔相成,互相滲透。

蒙氏教具的特色是蒙氏課程的一個重要標誌所謂蒙氏課程,所謂蒙台梭利的課程就是幼兒操作教具的過程,因此教具的豐富是進行蒙台梭利課程的必要條件之一,但這些教具並非是教師用來教學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過這些工具,從自我重複操作練習中建構完善的人格,蒙氏教具中每一種教具只有一樣,當孩子沒有拿到他想要的教具時,他就要學會等待。因為等待,當他拿到這樣教具時,他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會玩的更加認真,在等待的過程中,他會向那個小朋友學習,避免他所犯的錯誤,培養觀察能力。在此過程中學會尊重別人,同樣也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蒙氏教育不僅可以改變孩子的性格,也可以從此改變孩子的能力,蒙氏的成果是爆發性的這也需要一個過程。另外,蒙氏教育的三句話我也是印象深刻的:我聽了我會忘記,我看了我會記得,我做了我就理解了。可見操作對幼兒的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幼兒只有在專注的狀態下,才可以對某種事情產生濃厚的興趣,才可以產生主

動地學習和探究的慾望,從而會出現對同一種教具反覆操作的現象。在反覆操作的同時,讓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發現和探究,獨立來解決自己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也是幼兒逐漸吸收和提高的過程,

通過這次的學習為我在日後的實踐操作中會更加自信,讓我知道了我應該去做什麼,應該怎麼做,也使我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中有了一個階段性的提高,也讓我知道在以後的教學中如何把蒙氏教育開展好。

最後,我得感謝幼兒園、感謝黃園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雖然 我們現在學習的是初級階段。但我相信我會不斷的努力,學習中級還有高級這些更深的理念。就像肖先生説的那樣,你不止是一個幼兒蒙氏教師,你應該把自己當成一個講師。自己所做的,所説的永遠是對的。永遠要相信自己,給予自己自信。更要不斷的充實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