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冰花觀後感11篇 冷酷與温情交織:魯冰花的心靈觸動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3W

《魯冰花觀後感》是一部以清朝時期女性出類拔萃的故事為背景的影片。影片通過魯冰花的堅韌精神和無畏勇氣,展現了一個女性在封建社會中打破束縛、追求自由與獨立的動人故事。該片不僅通過鮮明的角色刻畫和緊張刺激的情節,還深刻地反映了尊嚴與追求的力量,給人們帶來了深思。

魯冰花觀後感11篇 冷酷與温情交織:魯冰花的心靈觸動

第1篇

?魯冰花》的結局是悲慘的,古阿明死了,留給人們無盡的傷痛,可這更是一種諷刺!影片用古阿明的死來揭示教育體制的缺憾:所有有思想的東西註定沒有生存的土壤!

“兒童本來有的是純真,往往因為大人的教導限制了他們的天份”,“每個小孩都有各式各樣的優點”,這兩句也是影片中郭雲天老師的話,雖然此刻的教育也一向在提倡“賞識教育”,然而真正做到“賞識”的,恐怕是鳳毛麟角!

有一次看電視,一位從國外留學歸來的博士生説:“我在國內的時候,學習一般,可我到了國外以後,我的學習十分優秀,為什麼?因為他們的知識點十分簡單,所以學起來既有樂趣,又非常簡單,更不會成為一種負擔!課餘生活就是玩兒,做自己喜歡的事,因為沒有作業!以前聽過一次關於教育的講座,那位教授説,我們的`教育體制落後西方國家幾十年,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我們的教育體制什麼時候能來一個脱胎換骨的飛躍?看着孩子的書包一天比一天重,看着孩子小小年紀卻沒有童年的快樂,作為家長,我除了心疼,就是無助······

魯冰花觀後感11篇 冷酷與温情交織:魯冰花的心靈觸動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懷着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看了一部影片,叫《魯冰花》。

這部影片很感人,它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在台北一個叫茶水村的小村莊,住着許多種茶葉的茶户,小男主角古阿明就住在這個村子裏,他和姐姐、爸爸相依為命,過着艱苦的生活。他很愛畫畫,第一次畫了一幅《天狗吞月》,由於想象力豐富,就被老師誇獎,並逐步讓老師喜歡他。後來,學校要選送一名學生去參加國際美術比賽,但學校很不公平地選派鄉長的兒子林志鴻去參加,讓古阿明失去了參賽的機會。美術老師為此十分憤怒,得罪了校方,被開除了。老師臨走前,古阿明送給他一幅畫叫《茶蟲》,後來這幅畫在國際比賽上得了第一名。消息傳來的時候,古阿明卻已患病去世了……

在這部影片中貫穿着一首好聽的歌曲,叫《魯冰花》。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我總是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來:天上的星星不説話,地上的`娃娃想媽媽,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呀魯冰花……我有時會被古阿明的古怪調皮而惹得哈哈大笑,但是看到最後卻很傷心。

和古阿明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吃得好,穿得好,學習環境也很好。以後,我只有努力學習,才對得起爸爸媽媽和老師。

第3篇

教師節前,語文老師組織我們大家觀看了電影《魯冰花》,電影中主人公古阿明的經歷深深地打動了我。

古阿明的家裏非常貧窮,他從小失去了媽媽,和爸爸、姐姐生活在一起。他是一個調皮的孩子,踢球時會打碎教室的玻璃,但他又是一個非常聰明和有想法的孩子。比如,他會把畫好的太陽塗成藍色,當老師問他為什麼要塗成藍色時,他説這樣他的爸爸在田裏幹農活時就不會再中暑了。從這裏,我看出古阿明是一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我也愛畫畫,我要向古阿明學習,大膽地展開想象力,把祖國美好的山河畫得更漂亮。

電影中的美術老師非常愛自己的學生,把學生當作好朋友,一起畫畫一起做遊戲。長大後我也想當老師,一個會畫畫的好老師,一個正直的好老師,一個愛學生的好老師。

電影放完後,《魯冰花》的歌聲總在我耳邊響起,以前唱起時覺得好聽,現在唱起時又多了一份感動。從小媽媽對我管教就很嚴,當時覺得很厭惡,因為我渴望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能夠擁有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擁有更多玩的時間,可是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要感謝媽媽了。

對比主人公的生活,今天的我們幸福多了,我想:我們只有努力學習,才能不會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我長大後要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要回報社會,感恩父母!

第4篇

故事的結局讓我們震撼,同時也讓我們陷入深思。這麼優秀、這麼靈性的學生怎麼就沒被人發掘,沒被人認可呢?是世俗的眼光?是人性的醜陋?是社會的制度?是教育的觀念?還是這個世界根本就無法容忍天才?我們的教育制度確實要改革了,問題的根源歸根到底就是就是教育觀念、教育制度出問題了。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我們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去發掘孩子們的潛能。要鼓勵、支持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孩子是最靠近上帝的人,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世界都是最純真、美好的,晶瑩剔透,點污染都沒有的。他們也是最富有創造力的人羣,我們應該敬重、愛恨他們的天性。

古啊明、古茶妹他們都是很有靈性、極富創造思維能力的孩子,但卻得不到大家的認可。雖然郭老師發現了古啊明的天賦並認可他,但郭老師那微薄的力量終究抵不過世俗的.偏見。天才得不到認可,世俗的偏見、生活的艱辛、惡劣的疾病,讓古啊明夭折了。剛出芽的好苗,就這樣被侵害掉!即使古啊明後來被社會認可了,但已人去樓空,為時已晚。古啊明終究無法感受到被認可的成功感!

第5篇

對於這部影片,最初的印象是甄妮演唱的一曲《魯冰花》,直到後來,才知道原來它的出處是一部同名的台灣電影。

因為這首歌去看了電影,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患病的小主人公古阿明在因為家境原因落選繪畫比賽之後和老師説出的那句充滿了絕望和話語:有錢人家的小孩子什麼都比較會,這不僅當年的台灣更多的也是現在吧!

大城市和小城市、小城市和農村,當中的孩子們機遇本就相差太多,現實的來説,我們這裏三年級的孩子剛開始學英語,大城市的孩子們卻已經在老師的要求下去購買英語版的《一千零一夜》來擴大閲讀詞彙量,不再同一個起跑線上,沒有公平可言!

返回電影中,影片的最後,阿明的畫獲得了國際兒童繪畫比賽的.第一名,人們才知道原來自己身邊就有一個沒有被發現的天才,但是故去的阿明則已經永遠無法得知這個消息,追悼會上,姐姐代替不會國語的爸爸講出了這樣的話語:為了一個死去的小孩子,讓大家站在這裏曬太陽,真不好意思,令人心碎的話語,。這故事的結局太讓人難過了,窮苦人的生活是如此辛酸,讓人心痛卻哭不出來,心酸的壓抑和惆悵。

第6篇

想了許久,不知如何下筆,亦不知如何定題,心中反覆揣摩,實在不知如何是好,只好使用歌曲裏的一句詞作為題目,但仍然對不起淚水沾濕的那幾張紙巾。

説是寫篇觀後感,但我想問,何為觀後感?從定義上講,它只是寫作的一種類型,即在看過一部影片之後寫出自己的感想。但我認為,觀後感的.“感”,就應是我們的感情。因為感想有很多,不可能都寫出來,那樣會使文章毫無主題可言。所以,我只寫感情,不寫感想。

打小我就在聽《魯冰花》這首歌,雖然當時並沒有看過這部電影,但還是會落淚,因為其中提到了媽媽。我是一個很愛媽媽的人,但是我並不懂得如何去愛。從小到大媽媽吵過我,罵過我,也打過我,但是我怎樣都找不出個恨她的理由,只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惹她生氣,生氣,再生氣。從小媽媽對我管教就很嚴,當時覺得很厭惡,因為我渴望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能夠擁有更多自己想要的東西,擁有更多玩的時間,但是此刻回想起來,我真的要感謝媽媽了。

世上只有媽媽好,沒媽的孩子像根草。這是小時候我對沒有媽媽後果唯一的理解。長大之後發現,這個理解沒有一點錯,因為只有在媽媽細心呵護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才是最幸福的。

第7篇

看完電影《魯冰花》後,我被電影中的“情”所感動。這情令我心動,也令人流淚。

這是古阿明對母親的情。母親自幼因肝病離他而去,古阿明對母親的唯一印象,竟是區區那一首《魯冰花》。可是,古阿明卻從沒有忘記母親。他在繪畫時努力想着母親的相貌,後來還向姐姐古茶妹詢問母親的長相。他後來畫的母親像,雖説畫得不一定像,但卻畫出了一個母親的`慈祥。這才是古阿明眼中的母親!

這是郭雲天和古阿明的師生情誼。郭雲天是古阿明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他給予古阿明繪畫的指導,不束縛古阿明兒童的天性,放縱他創新;他親自為貧窮的古阿明買白紙和三十六色蠟筆,讓他用來繪畫,減少古家的開支;他為了讓古阿明和古茶妹不輟學在家,先是讓同學們幫忙去捉茶蟲,後來又請鄉長幫忙去古家的茶田裏噴灑農藥;他為了給古阿明爭得榮譽,不惜與其他老師吵架,甚至動手打教導主任。可以説,郭雲天為了古阿明,付出了很多。古阿明也很喜歡郭雲天老師,他每次都用心畫畫,他的表現從未讓郭雲天老師失望。

這是古阿明和父親、姐姐的情。自小沒有母親,父親和懂事的姐姐便一直母親般地照顧他。姐姐為他做飯,洗衣服,養豬,父親為他日日夜夜地捉茶蟲,賣茶、賣豬。父親雖然總是打他,但在古阿明患肝病時,對他百依百順,給他吃難得一見的麪條,把一點點大的小豬全賣了給他治病,足以看出他對兒子的愛。古阿明死後,他和女兒紛紛痛哭不已,雖然他沒有給兒女舒適奢華的生活環境,卻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善生活。這是多麼深沉的父愛,雖然在言語中找不到,卻滲透在言行中!

這每一份情中,都有一首《魯冰花》,它貫穿了一部電影,紅遍了二十世紀末,如今聽來,依舊讓人流淚,依舊令人懷念,依舊震撼着我!

第8篇

一天,我看了一部經典電影——《魯冰花》。看完之後,我心中不禁引產生一種憐憫之情。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叫古阿明的小男孩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郭老師及他們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影片最後,古阿明得了很嚴重的肝病,由於家庭貧窮,沒有錢治療,最終不行去世……但郭老師非常欣賞古阿明的畫,不甘心就此放棄,於是將古阿明的畫投到了國外,不料,古阿明的畫竟然得到了世界第一名。

看完這部電影,我十分憐憫古阿明。如果他有富裕的家庭條件,爸爸就能給他治肝病了;如果他有富裕的家庭條件,他就可以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就能更好地激發他的繪畫天分,説不定古阿明就能創造出一片美好的天地。現實是殘酷的,所以,他不得不面對現實,坦然迎接死亡。

另外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郭老師,他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願意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古阿明家境貧苦,郭老師就給古阿明買蠟筆和畫紙。因為古阿明要幫爸爸捉茶蟲而不能去上課,郭老師便帶領同學們一起去幫忙捉茶蟲,並順便讓學生在大自然裏寫生,真是一舉兩得。郭老師還是一個公平公正的人,他不會因為林志鴻是鄉長的兒子,就給林志鴻更多偏愛和讚揚;他更不會因為古阿明家境貧苦而瞧不起古阿明……

看到影片中的郭老師,我想起了我們可敬可愛的尤老師。我們班有同學學習跟不上時,尤老師就抽時間給他們安排補課;我們班有同學忘記帶筆和本子時,尤老師就會想方設法給他們提供幫助……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班的學習成績才會有如此大的進步。

如果每一個貧苦的孩子都能過上富裕的生活,那該多好啊!

第9篇

星期二的晚上,我們班看了電影《魯冰花》,主要反映的是師生情的故事。

主人翁古阿明家很貧窮,他媽媽死於肝病,所以他也被傳染了。古阿明是一個很愛畫畫的孩子,後來學校來了一位美術老師教他們畫畫,正因為古阿明很愛畫畫又畫得好,所以美術老師推薦他去參加美術比賽。可是他們班的林志鴻是鄉長的兒子,所以其他的老師都讓林志鴻代表學校去比賽。美術老師一氣之下打了校長和教導主任,被開除了。古阿明受到雙倍打擊,最後肝病復發而死。

看到這裏,我真想捐出1000元給古阿明治病,因為古阿明家很貧窮,但他卻很好學,為了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同時又感到忿忿不平,影片中的校長、教導主任太勢利,古阿明在學校時總是看不起他,得知他後來得了獎,又來巴結他的家人。真希望我們的生活中不要再出現這樣的悲劇,世界變得更美好一些。

?魯冰花》這部電影講述的'不僅是悽美的鄉村故事,而且呈現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敗。

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由於當時社會的黑暗與腐朽,人們對錢權的攀附,活生生的扼殺了個蠻有畫畫天分的兒童。這是社會的悲哀,是人類的悲哀。我們要控訴這樣的社會!在當時的社會裏,兒童的天性得不到較好的發揮,而在現實中依然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兒童有自己的權力,他們有權力發揮自己,有權力受別人的尊重。兒童是社會發展的人,為了我們以後的社會能夠越來越好,請尊重兒童,讓兒童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為他們預備的環境中,完成他們的工作,讓他們依照自己的稟性去工作活動。這部電影同時也表現出了現實社會的不足之處,是現實社會的個縮影。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去完善我們的國家社會,給我們的孩子提供個更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第10篇

電影《魯冰花》講述的是一個悽美的鄉村故事,主人公阿明是一個國小六年級的懵懂學童,自幼喪母,和只比大自己兩歲的姐姐和老實的茶農父親相依為命。阿明雖然調皮,可是對繪畫很有天分,然而他的出眾才能只有從城裏來的美術老師郭老師賞識,其他的老師都趨炎附勢,為了討好鄉長,不給優秀的阿明參加畫展的機會,反而推薦毫無靈氣的.鄉長的兒子參加畫展。郭老師一怒之下就辭職了,自己把阿明的作品寄給國際兒童畫展。數月以後,阿明的繪畫獲得了國際大獎,當郭老師回到鄉村告訴阿明一家這喜訊的時候,看到的只是山坡上一座淒冷的小小墳頭。由於一次重病,天才的阿明已於一個月前去了另一個世界。

魯冰花這首歌在很小的時候就會唱,但那時不知道還有這樣一部電影。今天看了這部電影感慨很深,影片當中的郭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看這部電影,在前半部分我們被阿明調皮搗蛋的形象惹得大笑,但再後半部分卻是含着淚水看完的,因為看到阿明的才能只有在死後才被大家認可,一個天才就這樣逝去了。在這部電影中,最令我敬佩的是郭老師的育人方式和那不依附權貴,不趨炎附勢的品格。他提倡孩子繪畫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從生活中取材。相反的,最令我痛恨的就是其他的老師對已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的孩子就極力討好。電影中所説的民主也是偽民主,選舉鄉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主人公阿明説過一句話:有錢人的孩子,什麼都會。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都是這樣。為什麼錢就是如此“萬能”呢?驚人可以抹殺人的才能,生命......機會在那個時代,只是留給那些有權有勢的人,再優秀的人才只要你沒權沒勢也不能得到重用。

在電影的尾聲,古阿明走了,但是他對繪畫的愛好,卻依舊一直印在我們一生中,阿明的樂觀敗給了貧窮和失意,阿明的趨勢給電影留下了無限的惆悵和遺憾。

作為未來的幼教老師,我們要懂得去發現每一個孩子的亮點,充分讓孩子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第11篇

含着眼淚看完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沒有特別華麗的詞語,沒有宏大的場景,用樸實的語言和樸素的鏡頭講述了一個有繪畫天分的小孩和從省城調來的郭雲天老師之間的故事。

姐姐古茶妹讀國小六年級,成績優秀,從小勤勞懂事;弟弟古阿明調皮搗蛋,成績最後一名,但是畫畫特別好。媽媽在阿明小時候因為得了肝病沒錢及時醫治耽誤治療去世了,只留下姐弟兩個和種茶樹的爸爸相依為命,爸爸雖然疼愛兒子,但是脾氣暴躁,常常因為阿明調皮而揍他一頓。

一天放學坐着竹排回家的姐弟兩個在河邊遇到了在河邊寫生的郭老師,一番交談之後,得知阿明會畫畫,郭老師就讓他來評價一下自己的創作。阿明小小的人兒,但是觀察很仔細,郭老師對他的評論深表讚許,還把自己的畫兒題名傻瓜送給阿明。第二天在學校阿明才知道原來昨天叫做“傻瓜”的人,竟然是從省城調來的新美術老師。新來的郭老師並沒有因為阿明衝撞他而像其他老師那樣揍他,而是笑呵呵的讓他離開。阿明覺得新來的`老師好奇怪。

阿明參加了郭老師的美術班,每次畫畫都畫得又快又好,郭老師特別讚許,準備推薦他參加縣裏的繪畫比賽,但是其他老師因為懼怕鄉長,一致推薦鄉長的兒子參加比賽。而此時阿明也跟他媽媽一樣患了肝病,得知自己無法參加比賽,氣憤的把家裏的畫全部撕掉,發誓再也不畫畫了。參加比賽的鄉長兒子得了個第二名,這在學校史上也是極大的榮耀,於是其他老師就開始嘲諷郭老師沒有眼光,郭老師氣不過,和老師們動手打了起來。

在一個細雨濛濛的天氣裏,郭老師來到阿明家跟他們此行,還把自己的畫紙和彩筆送給他,叮囑他一定要堅持畫畫。臨走之前,他還專門跟阿明要了他的一副簽名作品《茶樹蟲》。

阿明去世了,帶着他的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郭老師帶着他的畫拿到國外展覽,得了第一名……

老師一向被給予很多的光環,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心去關愛每一位孩子,相信每一位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天分,給每一位孩子給予關注,給他一片自由的空間,這樣每一位孩子都會成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