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青春期教育方法4篇 探究青春期教育方法,助力孩子成長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青春期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教育對於他們的未來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如何進行青春期教育,我們應秉持正確的方法,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的心理狀態。

對孩子青春期教育方法4篇 探究青春期教育方法,助力孩子成長

第1篇

不講方式、不分場合地批評孩子,孩子犯了一個錯誤就把他過去的種種不是全都翻出來,隨意地貶低和挖苦孩子,教訓孩子時連同他的人格一起做出批判,這些是許多家長的通病,也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當着外人的面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家長一點面子都不給自己留,搞的自己在大庭廣眾之下出盡了醜丟盡了人,心中的怨氣和憤恨自然就會流於言表;不就事論事地批評孩子,孩子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公平,明明只是一件事做錯了可在家長眼裏自己好像就從來沒有做對過一樣,如此地把自己看得一錢不值,心裏的委屈自然也要發泄發泄;貶低挖苦孩子和批判孩子的人格,都會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為了保護自己孩子會不甘心認錯,從而對家長產生對抗。所以,要想減少孩子的對立情緒,家長不能濫用批判,批評孩子前先要弄清事情的原委;批評孩子時要分清場合,不要當眾尤其是當着孩子同學和朋友的面批評孩子;批評孩子時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把孩子説的一無是處,更不要貶低孩子的人格;批評孩子時要考慮到孩子的情緒,要選擇孩子心情比較好的時候,不要在孩子心情煩躁的時候對對他説三道四。最後有一點很重要,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對孩子要多些表揚少些責怪,要經常想想孩子的長處,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找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孩子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多了,犯錯誤也會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批評。

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當把握重要的問題,給孩子定個大的框架和原則即可,讓孩子在不違反原則、不超越界限的基礎上自由安排自己的活動,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要給孩子選擇的權力。家長絕對不要對孩子管的過寬過死,不要對孩子的每個細節都指手劃腳,不要一切事情都由家長來決定,這樣孩子會覺得很委屈,會覺得家長對自己不信任、不尊重,孩子會覺得自己的自主權被剝奪了,自己老是在受家長的控制,為了擺脱束縛爭取自由,孩子就有可能選擇與家長對着幹,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合理的還是不合理的,只要是來自父母的聲音,只要是父母提出的要求,他都一概予以反對。為了使孩子的逆反狀況有所改變,家長應當從改變自己做起,對於孩子的所作所為,家長先不要急於干涉,而是要先反問一下自己,“這對於孩子要緊不要緊?”如果是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和發育並無大礙的事情,儘管由孩子去好了,比如孩子習慣於晚睡晚起,只要他上學不遲到就可以;孩子偏愛打籃球而不願早起跑步,只要他能夠經常鍛鍊身體就可以。其次,在希望孩子做某件事的時候,也要儘量給孩子多些選擇,比如天氣轉涼想讓孩子加件外套,可以讓他在夾克衫和運動服之間選一樣;孩子偏食不愛吃綠葉菜,可以讓他在菠菜和小白菜之間選一樣。

孩子一般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當他對大人的管教不服氣時,他可能會情緒比較激動,他可能會衝大人發脾氣,他可能會有過激的言語和行動,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跟着孩子一起急,要想辦法控制住孩子的情緒,可以先把事情暫時放一放,讓孩子看一會兒動畫片,出去與小朋友玩一會兒,或者呆在房間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孩子的氣往往來的快去的也易,等到孩子心平氣和之後再來和他説道理。因為孩子在心情順的時候家長批評他幾句,他願意聽也聽得進去,而孩子正在火頭上的時候即使家長説的全是真理,孩子也會不買賬,也會故意反駁家長几句;另外,當孩子與家長頂嘴時,家長即使是再不滿也要保持冷靜,也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能一看到孩子頂嘴就大發雷霆火冒三丈,甚至對孩子拳腳相加,因為這樣做不但無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會使得雙方的情緒更加對立,孩子會更加不服氣而家長則會更加怒不可遏,父子矛盾或母子矛盾也跟着激化和升級,最終孩子會對家長產生敵對,會記恨父母,個性強的孩子還可能會離家出走。

有些家長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深,認為孩子理所當然地應該聽父母的,他們常常以自己為長輩而自居,習慣於對孩子居高臨下,喜歡對孩子發號施令,要求孩子對自己惟命是從,孩子稍有些不順從,孩子稍有些異議,便採取高壓政策把孩子的嘴堵上。但是這些家長忘了,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他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他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簡單地服從和遵守家長的命令,當他認為自己是對的時候他會堅持己見,當他認為自己沒有受到家長公平待遇的時候他會逆反。因此,要想減少孩子頂嘴的發生,家長必須改變原有的做法,把自己放在和孩子平等的地位上,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孩子,像對待朋友一樣與孩子溝通交流。遇到事情時,應當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和孩子一起探討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果孩子説的確實有道理,家長應該積極地採納並對孩子做一番表揚,即使孩子的觀點不正確,家長也不能訓斥、貶低或嘲笑孩子,而應當耐心地啟發孩子,給他擺事實講道理,讓他明白為什麼應當這樣做而不能那樣做,孩子心裏服氣了,他的嘴也就不會那麼硬了。

結語:期實孩子有“逆反心理”他也是痛苦的,因此要有幫助孩子度過難關的想法。我們愛孩子,就要與孩子的情感連在一起,孩子不快樂,痛苦,我們就要感到痛苦,要與生死與共,風雨同舟才行。家長不要擠兑孩子,對孩子太過強壓,孩子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最後家長後悔不及。對孩子不要有過高的期望值,家長望子成龍,看孩子學習不好,焦慮萬分,對孩子就話沒好話,臉話沒好臉。孩子渴望認可,而家長的期望值過高,或非讓孩子超過自己,才有面子。如果無論孩子怎麼努力,在父母那裏都不滿意,那麼孩子還有什麼學習勁頭可言呢?孩子最需要對他價值的認可,至少你要對他的某一方面認可,那就把自己的面子先放一放,對孩子的期望值暫時放得低一些,對孩子的認可和滿意就會多一些,你的孩子的動力就會增強起來,之後你再不斷地上升期望值吧。孩子的一些不對的做法難道就沒有我們父母教育失誤的原因嗎?別人的孩子為什麼沒有像你孩子“逆反心理”這樣嚴重?只有剋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減少與孩子愈演愈烈的衝突。

對孩子青春期教育方法4篇 探究青春期教育方法,助力孩子成長 第2張

第2篇

青春期對孩子和家長了來説是令人煩惱的過渡年齡。家長若稍不注意,會嚴重影響父母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女孩在12--15歲的年齡,正值心理與生理髮育最快的時期,在心理方面,他們迫切希望獨立,認為自己已經長大了。而在生理方面,正在向成人方面發展。如何對處於這一階段的孩子進行思想、道德品質、科學文化知識的教育顯得尤為重要。想要將孩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材,避免受一些不良影響而走歪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教育孩子。

一、教育德為先。當今社會,精彩紛呈。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人們的思想品質參差不齊,特別是一小部分人為追逐名利,不擇手段,對思想處於轉形時期的孩子產生不小的影響。作為父母,道德要從自己做起,自覺抵制一些不良思想的侵襲,作孩子的榜樣。當發現孩子的言行與法律及社會道德相偏離時,應苦口婆心的指出其後果及危害性,將孩子引到正確的軌道上來,同時激勵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二、每個家長都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教育孩子家長要一身作則。家長首先要為孩子釀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行教勝於言教,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學習型的家長一定能進行教育出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如果家長自己都不能管住自己,整天沉溺於上網、打牌等,要想處於多動期的孩子靜下來看書做作業,恐怕是不現實的。

三、走進孩子的世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理變化。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接納自己的生理變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徵。另外,孩子的腦和神經逐漸發育,情緒易波動,感情十分脆弱,此時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適時引導幫助。瞭解孩子的心理變化,也尤其重要,青春期的女孩,開始有了成人感,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起來,但能力不強,仍帶有片面性和表面性。開始意識到兩性關係,萌發着性愛和戀愛的需求;人際關係逐漸頻繁,渴望找到與自己思想、感情、興趣愛好相一致的朋友,但不善於把感情與理智結合起來。這就需要家長指導幫助,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思想,瞭解了孩子所思、所好、所行,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四、不要對青春期的孩子抱有成見。總認為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產生逆反心理。父母不要一看到孩子們有獨立意識的跡象便極力壓制,擔心稍有讓步,就會導致孩子步入歧途。父母反應越激烈,孩子們就越會堅持己見;父母若強行壓制,不但沒有成效,還會適得其反。

五、要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現在不少家長只注重孩子文化知識的學習,對孩子的身體鍛鍊關注甚少。要知道,沒有強健的體魄,沒有健康的心態。再大的理想與抱負也因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難以達到。

六、建立統一戰線。孩子有時會更喜歡兩位家長中的一位。一位父親也許會為女兒的親密行為而不忍心對孩子過於嚴厲的舉動。同樣,當父親要為某件事而斥責孩子時,母親也會因為心疼而為孩子辯護。對孩子的不同態度會導致父母之間的衝突。因此,在處理孩子的某個問題時,你應同你的愛人多商量,決定你們在哪些方面互相讓步。然後,一起向孩子透露你們的決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雙方要達成共識。

總的來説,孩子進入青春期,不僅需要父母物質上給予某些幫助,更需要父母在精神方面給予鼓勵,在心理上得到父母的理解與支持。這就要求父母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倘若能在孩子的青春期為孩子在世界觀與人生觀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礎,將會對孩子的終身產生極大的影響。讓孩子健康愉快的度過青春期。

第3篇

許多家長抱怨説,初孩子特別不聽話,愛和大人頂嘴,叫他向東他偏向西,叫他不干他非要幹,逆反心理特別強。聯合心理諮詢的資深心理專家王仁勇所長友情分享對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幾條妙方:

1、對孩子的教育儘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申斥。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儘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2、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3、多跟老師交流,隨時關注孩子的變化。但要跟孩子説明,自己只是關心他,願意幫助他解決問題。不是想監視他,不是不信任他。

4、在上七年級之前,與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列舉一下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國中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孩子,並表達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剛步入七年級,經歷了辛苦的小升中,都會出現鬆懈的情緒。所以父母一定要幫助他明確目標,為他鼓勁。

5、改變只説不做的教育方式。儘量避免蒼白的説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6、對孩子一定要嚴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過於隨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7、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長階段,除了父母和老師,朋友對他的影響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問題,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和老師交流,更願意與自己的朋友分享。一個好的朋友可以引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健康的成長。

8、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父母不能成為孩子學習的枴杖,遇到孩子不懂的問題,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引導他自己動腦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勞。

9、在孩子成績下降的時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責備,而是鼓勵。孩子的成績下降的時候,一般自己已經很傷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為家長,應該表示關切,鼓勵他,幫助他樹立信心,幫助他具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責備會疏遠他與你的距離,以致今後出了問題,也不會再主動拿出來與父母協商。

第4篇

為了讓孩子能體會到做父母的愛,能讓其走上正確的路我曾經使用了太多的方法。以前慣用的是講道理為主,偶爾的打罵為輔。但這次孩子離家的事情,讓我困惑了很久。從自身找找原因,看哪個地方存在問題,讓孩子會有這樣的選擇。歸類起來就是給孩子的感覺,我們做父母的把她們逼得太緊了,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太急於求成了。

一、孩子分數考不高,每次最着急的會是父母,所以又很自然的只考慮孩子的分數問題去斥責孩子,而很少會心平氣和的拿起孩子的卷子看看孩子因為什麼原因失了分,孩子哪個方面的沒有學會,沒有耐心的去輔導,卻只會埋怨孩子沒達到自己心裏的那個結果。久而久之,她們就會產生畏懼的心理,每每考試完後也不會主動告訴父母,考的怎麼樣?結果就進入了一個惡性的循環之中。平心靜氣的想想,孩子揹着包袱,怎麼能很好的發揮?

二、孩子進入國中,身體開始發育,處於青春期,尤其是女孩身體發生一定的變化,對異性會很自然的產生那種神祕感。我們做父母的也同樣從這個年齡段渡過,應該很理解那種感覺是什麼。但當孩子又這種朦朧感的時候,有些異樣的舉動,咱做父母大多首先考慮的是咱自己的臉面,怕孩子什麼舉動會讓做父母的丟人現眼。而根本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看該如何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正確的認識男孩女孩之間的關係,和孩子一起度過這個他們認為是很神祕的時期。其實咱做父母的越避諱去談,就越是增加了孩子的神祕感。

三、孩子成長到現在,回想一下,我們作父母的表揚過幾次自己的孩子?尤其是當着外人面的時候。大多的時間,都是拿周圍很優秀很不會闖禍的孩子,在孩子面前説來説去。我們作父母的自己把這個疙瘩系在了孩子的心裏。孩子也是人,也有面子,當着外人的面説自己的孩子不如別人,別的孩子多麼多麼好,孩子自己沒有面子,這無形當中又給了她們無形的壓力。今後勸慰所有的父母包含我自己,學着把自己孩子身上的優點,在外人面前也很自然的説出來。孩子有了面子,就會更鼓勁,當然咱的這種做法很自然的也能夠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四、我們做父母的都對照着看看,有沒有根本就沒去了解事件的整個過程而直接就冤枉了孩子的時候。孩子做錯了,我們作父母的會大聲的斥責孩子。但咱父母的判斷決策錯了,冤枉了孩子,為什麼就可以凌駕於孩子之上呢?長此以往,孩子根本就不會臣服於我們。我們雖身為父母,憑什麼剝奪孩子的面子來照顧咱自己的面子呢?

五、孩子在這個逆反期,需要父母幫助,安撫的時候,可能不一定通過語言。有時她們的一個眼神一個舉動,如果我們做父母的能理解了,去及時的親她抱她一下或提供適時的幫助,她們可能會很感動,雖然她們也不會通過語言去表達這種感動。心靈深處的那種默許是要靠心靈去感應的。

咱每個父母的心都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如同一棵小樹的成長過程一樣,在不同的階段都會長出這樣或那樣一個小樹杈。我們不要為了讓其長城參天大樹而只注重長出了樹杈就打掉,再長出再打掉。你們豈知樹杈被打掉時,那種剝離樹幹時的深深的痛楚?我們如果能及時的上點消炎止痛止血的藥,不忘記不停的施施肥,澆澆水……孩子是否也能順利的渡過青春期這難過的一關?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古語言:“欲速則不達”。如果把孩子在國小的階段比喻成學會了走步,那升入國中階段,就是學習跑步的過程。在跑步的過程中,偶爾的摔一跤兩跤,再正常不過。咱作父母的卻過於大驚小怪,不但沒有適時的伸出攙扶之手,而是冷眼相斥,孩子又怎麼能拉近和父母之間的距離?有什麼知心的話,又怎麼會選擇向你傾述?

所以,想拉近和孩子的距離的父母,這當然包含我自己在內。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要壓住自己的火氣,努力的擠一個笑臉給孩子,讓孩子首先感覺到父母沒有背離她們,讓她們感受到那份温暖。要培養和孩子有可以相通的興趣,這樣才能和孩子有共同的語言,縮小與孩子之間的代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