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之雷鋒精神是永恆的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5K

雷鋒精神體現了一種“向上”的人生姿態,他的核心是為人民服務,我們要學習雷鋒扶貧濟困、見義勇為、善待他人、奉獻社會的精神。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心得之雷鋒精神是永恆的相關參考資料,歡迎你的參閲。
 

心得之雷鋒精神是永恆的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
 
  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這是雷鋒在日記裏寫下的對於生命意義的思考和叩問。
 
  1962年8月,年僅22歲的雷鋒不幸因公殉職。沒有氣吞山河的壯舉,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蹟,但他就像“一滴水、一線陽光、一顆糧食、一顆最小的螺絲釘”,把生命的每一分熱,都無私奉獻給了人民,表現出崇高的共產主義情操,以短暫的一生樹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豐碑。
 
  (一)
 
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2018年9月28日,在東北三省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撫順市雷鋒紀念館,向雷鋒墓敬獻花籃。總書記指出,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學習雷鋒精神,就要把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融入日常的工作生活,在自己崗位上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雷鋒,1940年出生在湖南一户貧困的農民家庭。18歲時,他立志投身“祖國最壯麗的事業”,毅然來到工作環境和氣候條件都很不適應的遼寧鞍鋼,從學徒做起,一步步成長為模範工人。
 
  1960年,雷鋒應徵入伍,被分配到運輸連。在分配汽車時,他主動申請了一輛磨損嚴重、耗油量大的卡車,通過精心保養和排查“病因”,把它變成了全連的“節油標兵車”。
 
  日常訓練,雷鋒刻苦練就各項戰鬥技能,還擠時間學習黨的理論著作和科學文化知識。
 
  休息時間,他幫戰友洗衣服、縫被子,到部隊駐地附近為羣眾做好事,給孩子當課外輔導員。
 
  出差時,他一上火車就為旅客端茶送水,打掃衞生,被羣眾稱讚“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雷鋒平時捨不得花錢,把省吃儉用積存起來的錢用來幫助受災羣眾和家庭困難的戰友,有人説他是“傻子”。他在日記裏寫到:“如果説這就是傻子,我甘願做傻子,革命需要這樣的傻子,建設祖國也需要這樣的傻子,我就是長着一個心眼:我一心向着黨,向着社會主義,向着共產主義。”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同志“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人民日報等發表。從此,以雷鋒名字命名的雷鋒精神就一代代傳承開來。後來,3月5日這一天,被中央確定為學雷鋒紀念日。
 
  (二)
 
  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雷鋒!”“到!”每次連隊點名,身姿挺拔、列隊齊整的官兵們都會高聲應答。
 
  在第79集團軍某旅、雷鋒生前所在連隊,這一幕日復一日,已經堅持了半個多世紀。
 
  “雷鋒”,早已從一個年輕戰士的名字,成為中國社會風尚的一個標誌,成為中國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讓學習雷鋒精神在祖國大地蔚然成風”,“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總書記深刻指出:“我們既要學習雷鋒的精神,也要學習雷鋒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質追求轉化為具體行動,體現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把雷鋒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無數雷鋒式的先進人物和羣體,以實際行動詮釋和踐行着雷鋒精神,不斷為雷鋒精神注入時代內涵,使雷鋒精神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成為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幟。
 
  雷鋒是從鞍鋼入伍的。1977年1月,又一位鞍鋼青年入伍,他叫郭明義。多年來,他始終以雷鋒為榜樣,熱心公益事業。2009年他在鞍鋼發起成立的“郭明義愛心團隊”,如今在全國有分隊1000多支,成員200多萬人。
 
  201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這樣寫道:“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會將變得更加美好”,“希望你們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向上向善,從‘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中感受善的力量,以實際行動書寫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為實現中國夢有一分熱發一分光”。
 
  平凡力量,温暖你我;涓涓細流,匯成江海。從把心血和汗水灑遍千山萬水、千家萬户的扶貧幹部,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的千千萬萬志願者……無數人以雷鋒為榜樣,在忘我工作中獲得快樂,在温暖他人中享受温暖。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實名註冊志願者已超過1.9億人。
 
  弘揚雷鋒精神,更多新時代的雷鋒故事正在書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