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愛》教學反思2篇 《父母愛》課程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9.73K

《父母的愛》是一篇名噪一時的故事,被廣泛應用於校園教育中。本文將對故事中所傳遞的教育意義及其啟示進行反思和探討,希望能夠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參考。

《父母的愛》教學反思2篇 《父母愛》課程反思

第1篇

今天在網上聆聽了一節習作講評課,收穫很多。尤其是孩子們的感人至深習作,讓我很感動。本節作文講評課進行了作文後的講評,教師結合學生的習作進行評價,指出學生習作中的優點與不足,並提出修改意見,旨在幫助學生習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課中,重點指導學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學生自己修改的基礎上,進行專家會診。教師親自示範,選一篇習作,放在投影儀上,讓學生自由發言,邊修改邊讓學生簡要地説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問題梳理出來。同時指導學生正確運用修改符號。重點通過修改問題作文的細節描寫,過渡段以及結尾,從而使作文內容更加具體生動、真實感人。付老師的教學,給了我很多啟迪:從習作前的交流來看經歷了同桌或者小組交流後,學生已經彙集或者説選擇了一些寫作素材。這些素材是不是可以直接進行習作了呢?當然是可以的。但是考慮到班級授課,五年級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已經很明顯,還是需要對習作的核心目標有所擷取和展現。全班交流的目的就在於此。

學生講故事,用口語表達,是陳述性的語言表達,難以達成書面表達中所需要實現的目標。於是就需要教師追問、點撥和指導。指導什麼?凸現細節,也就是動作、語言等。學生講述的“故事”中可以交流的點無處不在,比如你為什麼這麼傷心啊?僅僅是考試成績嗎?還是因為自己不努力或者不仔細而後悔啊?諸如此類,這樣就把核心話題遺落了,看似深入交流,實則離題萬里。教師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意識,然後集中一點,尋求凸現或者突破。

在修改作文過程中,學生之間相互切磋,各抒己見,既獨立又合作的學習思考,促進了同學間的相互啟發,相互學習。通過品評作文,寫得好的同學,由於作品的不斷被認同,會對其寫作形成良性的刺激,從而激發起更濃厚的寫作興趣;而對於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懶於動筆的同學,則會形成無形的壓力和鞭策,促使其產生向好意識、競爭意識。這樣的合作學習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總體感覺餘翔老師的課上的真實,學生的基本功也很強,是一節值得學習的課。

《父母的愛》教學反思2篇 《父母愛》課程反思 第2張

第2篇

1、寫父母對自己的愛或發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間別的感人事蹟.。

小朋友,爸爸、媽媽是自己最親的人。自從自己來到這個世界,就跟父母生活在一起,跟爸爸、媽媽一定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吧。 回味一下你的家庭生活,便會在親人一件件日常的小事中,深深地感受到它——父母的愛。那就快拿起我們手中的筆,把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記下來。寫時怎樣才能寫出父母對自己深深的關愛並打動讀者的心呢?

這次習作要求小朋友寫一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必須通過具體、感人的故事來表現,要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來描寫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和心理活動,尤其要詳細描寫那些能夠體現父母關愛自己的細節,並盡力寫出“我”當時的心理感受。這次習作可以選擇哪些事例呢?

其一,寫父母對自己的關愛。父母對自己孩子的.關懷是無限多的,也是最令人感動的,你可以選擇爸爸、媽媽關懷你的小故事來寫一寫。比如,你生病了,爸爸、媽媽給了你無微不至的關懷;你遇到困難時,爸爸、媽媽寧願自己受苦也要給予你最大的幫助等等。

其二、寫與父母之間有趣的事。在生活中,我們接受父母的教育、關愛,這之間還可能發生過一些有趣的事。比如與爸爸、媽媽在一起遊戲、活動,或者你們之間鬧的小笑話。這些故事雖然不是催人淚下,但是寫和爸爸媽媽之間發生的其樂融融的故事,也會打動和感染別人的。

其三、寫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在我們的身上,父母往往寄託了厚望,一定傾注了爸爸、媽媽很多的心血。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教育、開導,也可以作為寫入我們習作的素材。

其四、寫跟父母之間的小誤會。在生活中,不僅有父母的關愛,還有父母歡樂的時光,我們與父母之間難免也會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誤會發生,可能有些小摩擦。還可以讓我們與父母更好進行交流,更好地解除誤會,加深感情,和諧相處。

我用生動的語言勾起了學生父母對他們愛的漣渏,激起學生強烈的表達慾望。他們純純欲動,想把父母對自己愛的故事一吐為快。但此時我採用欲揚先抑的方法,再次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一下父母對自己疼愛的事例,其意圖是讓學生在組內互相啟發,讓學生獲得多的習作材料。然後各組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彙報這一小組的集體成果,讓全班學生獲得更多的素材。但學生的生活經驗畢竟有限,不可能在這很短的時間內涵蓋各個方面。於是我通過課件展示更多的事例,讓每個學生接受到更多的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

有了充足的寫作素材,接下來面臨的是如何來選擇典型的事例如何來記述的問題。我採用四人學習小組討論交流的形式,來探討如何來寫的問題。學生在交流,同時如何來寫的方法也逐漸明晰。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推選代表在班上彙報小組的成果。學生代表説出了許多表現父母關愛自己方法:有的説抓住父母關愛自己的語言;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疼愛自己的動作來表現;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的心理活動來表現;有的説要抓住父母的神態來表現;還有的説要抓住一些細微的但又典型的事例來寫。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在不經意的交流中獲得瞭如何來寫好本次習作的表達方法。其實,三年級的學生能夠説到這麼多的內容和方法,卻不易。但要把這些內容很好地寫下來,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此刻我利用課件展示一篇下水文表現的是:一位生病的媽媽在雨天為自己的孩子送雨傘的故事,故事中抓住媽媽的動作、語言、神態,表現了媽媽不顧惜自己的身體,也要疼愛自己孩子的典型事例,突出了母愛的博大與無私。學生在欣賞圖文並茂的情境朗讀時,很多學生流下了激動的眼淚。這時他們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要將自己父母疼愛自己的事例趕緊躍然紙上。

1、採取了小組合作交流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獲得了許多感性的和理性的材料。為這次習作教學的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作文教學合理地使用課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充滿詩情畫意的氛圍中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3、教學中教師親自擬寫下水文,能夠體會到學生習作時的艱辛。同時讓學生感受到老師也和自己一樣,都享受着那博大而無私的母愛。從而拉近了與教師的心理距離,從而間接地體現了師生間的民主平等。同時讓學生領悟習作其實並不是太難,只要平時善於積累素材,寫作時就可以輕鬆應對

雖然有所收穫,但也不盡人意,好多地方值得我反思:

從作文看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令我堪憂,這不能不説是我語文教學上的一大失誤,所以我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還應着眼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從自身到學生都真正樹立起大語文觀的思想。本次的教學沒有留給孩子們足夠的寫作時間,所以沒來得及讓學生互評和個別點評。

自信心是國小生很重要的心理品質,也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保障,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學生習作剛剛起步,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初學寫作的過程中失敗過,他們的確有一種望“文”生畏的心態。我在打開學生心裏的這個“結”時做得不夠,如果從讓學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入手效果可能會更好。只要能使學生攻破這一關,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作文教學就更能順利進行了。如果長此以往,學生作文興趣也將越來越濃厚,作文自信心將不斷增強,作文水平將有質的飛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