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語文教案集合5篇 深度解析優質語文教案集合,讓你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4W

本文為廣大教師提供一份豐富的語文教案集合,包含了國中、高中各年級的語文教學內容,涵蓋了閲讀、寫作、文言文、現代文等各個方面。每份教案都經過嚴格篩選,內容詳實,旨在幫助教師開展高效的教學工作。

關於語文教案集合5篇 深度解析優質語文教案集合,讓你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第1篇

我們在講宋詞簡介的時候説過,宋詞可以分為幾個流派?(生:兩派。豪放派和婉約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代表人物是?(柳永、李清照)

傳説蘇軾曾問一個善於唱歌的幕士:“我詞何如柳七(柳永)?”這個人回答:“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由此大家可知這兩個流派的不同特點。。

能讓蘇軾與之一爭高下的“楊柳岸曉風殘月”出自哪首詞?(生:《雨霖鈴》)

柳永,原名三變,排行第七,世稱柳七。 他少年時到汴京應試,由於擅長詞曲,熟悉了許多歌妓,並替她們填詞作曲,表現了一種浪子作風。當時有人在仁宗面前舉薦他,仁宗批了四個字説:“且去填詞”。柳永在受了這種打擊之後,別無出路,就只好以開玩笑的態度,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在汴京(即開封),蘇州,杭州等都市過着一種流浪的生活。大約在少年時的“怪膽狂情”逐漸消退時,才改名柳永,考取進士,在浙江的桐廬、定海等處做過幾任小官。晚年死於潤州(江蘇鎮江縣)。死時家無餘財,羣伎和金葬之於南門。

他精通音律,變舊聲為新聲,在唐五代小令的基礎上創制了大量適合於歌唱的慢詞,這首詞調名《雨霖鈴》,就是取唐時舊曲翻制。據《明皇雜錄》雲,安史之亂時,唐玄宗避地蜀中,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起悼念楊貴妃之思,“採其聲為《雨霖鈴》曲”。所以這支曲本來就是寄託相思的,詞調極盡哀怨。”柳永充分利用這一詞調聲情哀怨、篇幅較長的特點,寫委婉悽側的離情。此詞當為詞人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我們講過詩詞誦讀要把握的幾個要點,首先要讀準字音;

其次要讀出節奏,宋詞不比唐詩那樣整齊劃一,每句是不同的。再注意韻腳的讀法,要短促而清晰;帶領學生試讀一遍,劃分節奏。

最重要的`要讀出感情,剛才大家已經感受到了,現在就試讀一遍,自己體會體會。

寒蟬:初秋乍寒時的蟬,偶尚自鳴,但短促無力,至深秋則噤。

學生自讀,思考:從時間角度看,這首詞的層次應如何劃分?

師:這首詞的重要特點是情景交融、虛實相濟。(板書)鑑賞時注意詞中哪些是景語,哪些是情語?哪些是情景和説?詞中哪些是實寫?哪些是虛寫?

明確:對。寫別時景。點明瞭季節、時間、地點和事件。勾勒了一個情人離別的典型環境。

師:地點呢?(長亭)時間呢?(晚上)季節(秋季)

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後,繼之以寒蟬悽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淒涼。加之當中“對長亭晚”一句,句法結構是一、二、一,極頓挫吞嚥之致,更準確地傳達了這種淒涼況味。

師:這寫什麼?(寫情) 極寫餞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捨,難捨難分。

戀人在都門外長亭擺下酒筵給他送別,然而面對美酒佳餚,詞人毫無心思。(問:為什麼?他的思緒正在想什麼?)正專注於戀人,所以詞中接下去説“留戀處、蘭舟催發”。這七個字以精煉之筆刻畫了典型環境與典型心理:一邊是留戀情濃,一邊是蘭舟催發,這樣的矛盾衝突何其尖鋭。

林逋《相思令》雲:“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欲平。”這僅是暗示船將啟碇,情人難捨。劉克莊《長相思》雲:“煙迢迢,水迢迢,準擬江邊駐畫橈,舟人頻報潮。”雖較明顯,但仍屬含蓄之作。可是柳永的“蘭舟催發”,卻以直筆寫離別之緊迫,雖沒有他們含藴纏綿,但卻直而能迂,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可見留戀之情濃。

師:這句寫情態。語言通俗而感情深摯,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啟發學生想象這副畫面,把語言形象化進而圖象化,以體會詩的意境。(提示:兩人相對而立,手握手,眼對眼,淚眼婆娑。是“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是“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也既然這麼不捨得,那詞人為什麼要離開呢?也許是統治者不欣賞,也許是迫與生計。總之是不得不離開。古往今來戀人離別都是一樣的。所以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消魂者,唯別而已矣!”)

後來傳奇戲曲中常有這樣一句唱詞:“流淚眼看流淚眼,斷腸人對斷腸人”,語出於此,然卻不如柳詞凝鍊有力。詞人“竟無語凝噎。”那麼詞人凝噎在喉的是什麼話呢?

這裏的“念”字用得特別好。“念”字是上聲還是去聲?(是去聲。)“名詞轉折跌蕩處,多用去聲,何也?非去則激不起。”此詞以去聲“念”字作為領格,承上啟下,表明是設想別後的道路遙遠。

“念”字後“去去”二字連用,則愈益顯示出激越的聲情,讀時一字一頓,遂覺去路茫茫,道路修遠。“千里”以下,聲調和諧,景色如繪。既曰“煙波”,又曰“暮靄”,更曰“沉沉”,着色可謂濃矣;既日“千里”,又曰“闊”,空間可謂廣矣。

(提示學生想象這副畫面:作者站在河邊,放目遠眺,面前所見:一望無際的海面,遠處山色朦朧,海面上層層灰濛濛的霧氣升騰,整副畫面是灰色調。好象一副山水畫。)這樣的畫面給人怎樣的感覺?(生:壓抑、苦悶)詩人想到前路茫茫,自己將越走越遠,離心愛的人越來越遠,心越來越苦,愁思也越來越深。全句寫景,又全句寫情。

師:下片換頭寫情,歎息古往今來離情之可悲。“傷別離”點名這首詞的主旨。“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一句,又推進一層,更何況我正在這冷落淒涼的秋季,多麼難以忍受!江淹在《別賦》中説:“黯然消魂者惟別而已矣。”柳永把這種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詩中,又擴大了這種感受,以“更那堪”襯托自己的離情比古人更深。

師:前後照應再次點明離別時的悽清氛圍。比起首三句的以景寓情更為明顯、深刻。

“今宵”三句蟬聯上句而來,後來竟成為蘇軾相與爭勝的對象。那麼它究竟好在什麼地方?————詞中有畫,景中含情。(提示學生想象畫面: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迴,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彎殘月高掛楊柳梢頭。)

聯繫特定情境。畫面出現在“酒醒”之後,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帳飲時已然無緒,更何況酒醒之後?詩人此時,前晚“執手相看淚眼”的圖景依然鮮明的留在心上,而前路是“千里煙波”,繼續前行離愛人越來越遠,可以想見他的心情。

感受畫面色調。古人有折柳送行的習慣。“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折柳送行,取其依依之態。另外,“柳””留”諧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所以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往往要寫到楊柳。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後心境的淒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悽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於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結合全詩旨趣。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這兩句敍述全篇本意,是詞的主文,“今宵酒醒何處”兩句烘染本意,將詩人的立意渲染為—幅深秋羈旅圖。“楊柳岸”、“曉風”、“殘月”三個典型意象“列錦”式的組合在一起,引起讀者無盡的想象和遐思。這兩句詩暗含旨趣,畫面生動。

師:客情之冷落,風景之清幽,離愁之綿邈,完全凝聚在這畫面之中。比之上片結尾二句,雖同樣是寫景,寫離愁,但前者彷彿是潑墨山水,一片蒼茫;這裏卻似工筆小幀,無比清麗。詞人採用了畫家所常用的點染筆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二句點出離別冷落;“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在上兩句的基礎上進一步渲染這種離別時的悽清。這四句密不可分,相互烘托,相互陪襯,中間若插上另外一句,就破壞了意境的完整性,形象的統一性。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

“此去經年”四句,構成另一種情境。因為上面是用景浯,此處則改用情語。他們相聚之日,每逢良辰好景,總感到歡娛;可是別後非止一日,年復一年,縱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欣賞的興致,只能徒增棖觸而已。

師:“此去”二字,遙應上片“念去去”。“經年”二字,近應“今宵”。在時間與思緒上均是環環相扣,步步推進。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説”,益見鍾情之殷,離愁之深。

如此歸納全詞,猶如奔馬收韁,有住而不住之勢;又如眾流歸海,有盡而未盡之致。

師:我們再回頭看整首詞,情語在寫情,景語也並非只寫景,每句中都包含無限情思。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誦讀時注意體會詞融情入景的特點。

再就是虛實相濟。哪些寫虛?別後想象。寫實?別時情景。

再想想詞中的三副畫,給人的感覺都是:哀婉、無奈、悽清。這是這首詞的特點,也是婉約詞共同的特點。

今天我們學了婉約詞的代表作《雨霖鈴》,重點讓大家把握詞融情入景,虛實相濟的特點。另外還讓大家品位詞中意象,體會作者感情。在此基礎上了解婉約詞的風格。

2 自己任選一句詩,做副畫,再現詩中意境,體味作者感情。

關於語文教案集合5篇 深度解析優質語文教案集合,讓你的教學更上一層樓! 第2張

第2篇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長城雄偉和高大堅固,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過學習,認識到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廣泛蒐集長城的文字、圖片、影像資料及民間故事等。

1、師:據報道1969年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宇航員阿斯特報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辯識出地球上兩項特大的工程。一項是荷蘭的圍海大堤,另一項是我國的一項偉大的工程,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嗎?

關於長城,你們還知道些什麼呢?請大家展閲和簡介課前蒐集到的關於長城的資料和信息。

2、師:大家的課前準備工作令老師相當滿意。對於長城,你們都有了相當的認識和了解。下面,我們來讀一篇專門描寫長城的文章,看看作者筆下的長城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3、師:看來大家的感受和老師一樣,這篇《長城》真是景奇文美呀,稍作加工,便能成為絕佳的解説詞。大家知道嗎,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人去遊覽這個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之作。誰願意充當小導遊,把長城介紹給大家?

(在學生試着解説時,教師提醒其注意生字、新詞讀音,並幫助其梳理解説詞的結構,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材料的能力。)

初步讀出語言的.靈魂感,然後在全班自由展讀,互評提高。

(學生描述長城的雄偉時,教師提示學生運用多種修辭手法,使表達更形象和更有吸引力。)

2、師:這張圖是在飛機上拍攝的,從中可以看出長城從遠處看的一個大概模樣。同學們的描述各有特色,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寫的,請大家齊讀第一段。

3、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詞語來概括長城從遠看的模樣,並讓學生對照圖片體會“蜿蜒盤旋”的意思。

(學生從“龍”字中體會出作者對長城的敬重之情。)

1、在飛機上鳥瞰可長城後,作者又來了長城腳下,對長城進行了一番近距離的考察。我們接着看課文,思考一下:

讓學生走上講台,對照圖介紹課文第2段的內容。師生共評,歸納出長城各建築的特點。對於跺子、瞭望口和射口這三個部分,學生可能認識不夠清楚,教師可以用圖示來講解。

作者先寫整個長城高大堅固,再寫城牆頂,接着寫城牆頂上的跺子,垛子中的射口和了望口,這是先整體、後部分的説明順序。

4、讓學生就這一段內容發表感想,體會長城構造科學,利於防守。

第3篇

這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着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遊覽的順序記述。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然後抓住每一間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部介紹,最後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佛香閣和排雲殿的壯觀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

1、識7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頤和園、長廊、畫舫、神清氣爽、建築、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堤岸、遠眺、雕刻”等詞語。

3、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和課文的優美語言,激發探究我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同學們,你們愛看錄像嗎?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短片,希望同學們喜歡。(放映頤和園的錄像)

抽生交流:你知道短片中的景點是哪裏嗎?短片向我們介紹了什麼?你能説出這裏的一兩個景點嗎?

3、瀏覽課文,思考:課文按什麼順序來遊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學生藉助《頤和園》學習網頁自學課文,邊讀書邊欣賞邊體味:頤和園的美是如何在作者的筆下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的.?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可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點擊不同的段落。相機指導,引導學生理解感悟)

1、理解描寫長廊的段落(課件出示長廊的段落:第二自然段)

(1)出示長廊的圖片,引導學生思考:長廊的特點是什麼?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2)出示長廊上彩繪的不同圖片,引導學生理解“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使學生感受理解勞動人民的創新智慧。

(3)出示長廊兩邊花的圖片,感受長廊一年四季的美。

2、理解描寫萬壽山的段落(課件出示三、四自然段)

(1)出示佛香閣與排雲殿,使學生認識這兩處建築的構造及歷史地位。

(3)理解站在萬壽山上,向下望、向正前面、向東遠眺都可以看到什麼?(出示相應的圖片,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萬壽山的位置以及它周圍的景色)着重出示圖片並推近鏡頭理解昆明湖的靜和綠,讓學生在朗讀和欣賞圖片的過程中感受頤和園的美。

引導學生找出昆明湖上有哪些景點?它們有什麼特點?(師出示長堤、湖心小島、十七孔橋、小獅子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瞭解昆明湖的美景.並引導學生理解“雕刻和姿態不一”的意思

播放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如何用優美動情的聲音來表達頤和園的美。

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讀,讀給同學聽,或者背誦積累。

1、出示頤和園其他地方的美景、名人對頤和園的評價、頤和園相關的典故等。使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無處不在,説也説不盡,本文只是選取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幾處景點進行了介紹。

出示不同類型的作業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不同的作業。

第4篇

?我真希望》這首詩是語文s版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全詩用生動的語句、渴望的心情,真摯地表達了人們希望治理煙塵、整治污水、潔淨空氣、還我藍天的美好願望。警示人們:維護環境,刻不容緩!

全詩緊緊圍繞“維護環境”這一主題,分四個小節來寫,每個小節都以“我真希望”開頭,前三節還運用“不是……而是……”這樣的句式,表達“我”急切的希望。

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知識經驗、認知水平和語言能力都存在着差別。一些學生思維活躍,語言理解與表達能力強,善於推薦,樂於推薦;而有一些學生只能初步感知一些淺顯的內容,口語表達能力相對較弱。在教學中,應關注個體差別,關注他們不同的需求,以利於促進每位學生的發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指導,啟發學生主動,具體指導。

1.認識“希、囱、而”等10個生字,會寫“而、囱、揚、潔、彩、芬、芳、晶”8個字以和以下詞語:而是、潔白、煙囱、雲彩。

3.理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自身周圍的環境,使學生具有環保意識和維護環境的行動。

依據課改精神,以學生為主體,提高人文素養,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為指導,設計理念有以下幾點:

1.根據學生的興趣佈置教學,尊重學生的朗讀體驗,學生願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身的感受。

2.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運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結合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的識字興趣。

3.創設情境,使學生感受到生活環境被污染,治理污染刻不容緩,併為維護環境做出自身的貢獻。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1.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再現生活,使學生髮生維護環境的強烈願望。

2.充沛發揮電腦課件的動畫優勢,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慾望。

學生在初讀課文談自身的想法時,由於理解比較淺顯,可能會表達不準確,這時教師應注意維護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通過教師引導,逐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另外,在課外調查實踐的過程中,由於學生年齡較小,調查的內容可能會侷限於某些方面,教師需要課前準備大量的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以提綱挈領的方式出現給學生,教給學生蒐集資料的途徑,處置信息的方法,幫他們擴大調查內容的範圍。

1.師:小朋友們,你們希望自身能住在什麼樣的地方?(播放課件)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的地方,那裏綠樹成林,空氣清新,多美啊!這是我們一起的心願。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7課《我真希望》。

(點評:通過課件中的圖畫、音樂和教師生動的描述,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1.師:借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正確,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詞語在一塊多讀幾遍。

⑤遊戲:讀字救小羊。(課件顯示情境:大森林裏,小羊站一邊,大灰狼站在另一邊。大灰狼慢慢走近小羊,學生同時大聲快速準確讀出生字。假如學生還沒讀完,大灰狼就走到了小羊跟前,大灰狼就會吃掉小羊;假如學生讀完生字大灰狼還沒走到小羊跟前,大灰狼就會停下來,小羊就得救了。)

3.學生自由讀課文,並選擇自身喜歡的小節讀給同桌聽。

(點評:這一板塊的教學活動,體現教師在語言環境中識字,教師發明多種朗讀方式,加強漢字的復現和鞏固。由於生字教學比較枯燥,課件“讀字救小羊”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參與到學習生字的快樂當中。)

1.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歸類,並找出問題,四人小組帶着問題邊讀邊討論。

2.小組推薦並討論:“我”為什麼有這樣的希望?該怎麼讀才幹表達出我的心情?屏幕上隨機出現相應的畫面內容。

①整體要求每小節以“我真希望”開頭,重音應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後兩句“不是……而是……”,語調應由低沉,逐漸轉向明快;用輕柔、嚮往的節奏和語調讀好每小節的最後一句話,把無限的希望、美好的神往表達出來。

②第一小節屏幕顯示:濃濃的黑煙——輕盈潔白的雲彩。

引導學生理解“輕盈潔白”,從而指導學生讀好這個詞。

第二小節屏幕顯示:灰灰的粉塵——清澈晶瑩的泉水。

引導學生想像泉水清澈見底,晶瑩透亮的樣子,理解“清澈晶瑩”一詞,並讀好它。

第三小節屏幕顯示:渾濁的氣體——象徵香味的略帶彩色的氣體。

引導學生體會渾濁氣體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詞,從而指導學生讀好“淡淡的芬芳”。

引導學生理解“我真希望”反覆出現的含義,和最後省略號所代表的意思,從而指導學生讀出內心希望的強烈,感受結尾意藴深遠。

(學生先説哪一節,就先出示哪一節,隨機指導朗讀,感悟。)

(點評:教師在課堂上充沛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把讀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在閲讀實踐中學會讀書。並通過小組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朗讀感悟和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把自身的感受和體會,充沛表達出來,自由發揮自身的朗讀技巧。)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我們不希望看到,請看屏幕。

師:這些現象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請大家根據老師的提示,課後對自身身邊的環境做一次調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們下一節課推薦。

(點評:通過觀看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結合實際情況,深化本課主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環境維護重要性的.認識。通過安排實踐作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併為動筆寫小詩做好準備。)

師:小朋友們,上節課,我們深入調查了周圍的環境,你有什麼收穫嗎?

(點評:把學生從課前的狀態迅速帶入情境中,將入境和複習結合起來。)

師:做了這麼細緻的調查,此時此刻,你們有什麼感受嗎?有什麼新的希望嗎?該為環境維護做點什麼呢?

師:請大家模仿課文中詩歌的表達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開頭,把自身對改變環境的願望寫一寫,可以寫一段,也可以寫二至三段。

(點評:通過實際調查推薦彙報,使學生深深感觸到污染無處不在,維護環境,治理污染已經刻不容緩。通過寫小詩,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口語表達和寫話的訓練。)

(點評:通過這個板塊的練習,強化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將教師的示範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後,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指導更有針對性。)

師:學了這一課,讓我們大家趕快行動起來,為維護環境,維護地球母親,做出自身的貢獻吧!

將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學習,來指導自身的行動,樹立環境意識,積極參與治理污染,並通過實際調查,鍛鍊能力,是本節課的勝利之處。在教學中,充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感悟,也是本節課力求達到的目的。在學生感悟朗讀時,應儘可能多的給更多學生展示的機會,這是我今後在教學中應注意的。

這篇課文以環境維護為題材,寫了小作者看到生活中的污染而發生的美好願望。全詩用兒童的語言表達兒童的內心感受。根據本文的特點,教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的朗讀感悟上。通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架設了文本與學生之間的推薦平台,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學習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案例中,教師在教學中,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並尊重學生的閲讀感受,鼓勵學生表達自身的觀點和見解。“學生願讀哪一節,就先讀哪一節”,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多元化,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堅持高漲的情緒。

朗讀感悟是本案例的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本案例的教學重點。教學中,教師將“讀”、“悟”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由“讀——悟——讀”,經歷了語言訓練,培養了良好的語感,也體會到作者藴含的感情。

在本案例中,教師充沛利用多媒體,將生活實際的不同局面引入課堂,使學生入情入境,引起共鳴,喚起了他們強烈的環境意識。(王巖)

第5篇

1,全書共分為八塊內容,其中漢子拼音有兩塊內容(1課到複習二,9課到複習四);識字與課文共有六塊內容,以語文園地為標準,共六個園地。

2、學會漢語拼音,能讀準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能按筆順規則寫字。字寫得正確、端正、整潔。

4、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口語交際,踴躍發表自己的意見。漢語拼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