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1篇 如何在佳節中緬懷思念親人?——一份感恩祭奠教案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1W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傳統文化中,強調着家庭關愛和團聚的重要性。本教案將通過講解佳節文化、引導學生回憶親情場景等多種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家庭的温馨和重要性。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1篇 如何在佳節中緬懷思念親人?——一份感恩祭奠教案

第1篇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過程與方法:

讀一讀,整體感知;議一議,瞭解內容;演一演,加深理解。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教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談話法,討論法和讀書指導法。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語言和情感,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 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比較法、討論法、朗讀法和圈點勾畫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閲讀習慣。

1.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 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讀通課文,會寫生字,理解“佳節、倍思親、憶、獨”等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體驗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節嗎?喜歡過什麼樣的節日?為什麼呢?我們常把美好的節日稱為佳節。(板書:佳節,並學習講解)我們經常見到“歡度佳節”的標語,你知道一般指哪些節日嗎?

3. 但是,有位詩人在佳節來臨時,卻發出了這樣的感歎: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讀題。把“思”字用紅筆寫。問:老師為什麼這個“思”字寫成紅色的。看一看,“思”下面是什麼?上面是什麼?對,心田。從心田裏發出的聲音才是最真、最美的聲音,讓我們用心裏的聲音來讀課題

(課文中的佳節是什麼節日?誰每逢佳節倍思親?為什麼倍思親?)

1. 我們就帶着剛才的問題讀一讀課文,看看你能找到哪些答案?

(1)這個節日指的是什麼節?(重陽節)學習多音字:重,並學寫,你知道重陽節有哪些習俗?(登高望遠,飲菊花酒,身插茱萸?)

要讀懂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作者,那你知道詩人王維嗎?你以前背過他的什麼詩呢?(鹿柴、送元二使安西)是啊,王維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人們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讀了課文,你發現這一篇課文的結構跟以前學過的什麼課文有點類似呢?(《詠華山》《母親的恩情》)像課文這樣,先寫故事再引出和這個故事有關的詩句,叫文包詩。

4. 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裏,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自己讀一讀。

1. 談話:課文裏講的這個故事,就是詩人王維寫詩的原因,你能感受到他當時的心情嗎?(思

2. 讓我們第三次讀課文,請你找出能夠表達詩人思念家鄉的語句,用線畫出來,再讀流利,讓人感受到詩人濃濃的情感。

1. 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麼字寫的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哪些生字要注意什麼?師範寫,學生把書上的字描紅。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 學會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學習古詩,明白古詩的意思,體悟古詩的情感

3. 初步瞭解“反襯”的寫作方法,並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課堂小練筆。

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3課——(齊讀課題)課題中“佳節”在文中指的是哪個節日?重陽節是每年的什麼時候?引出古詩。

1. 有人説,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那麼,這首詩給我們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這節課,我們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瞭解詩中事。請同學們默讀課文1—3自然段,邊讀邊想:每個自然段分別與哪一行詩相對應?

2.(課件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誰來讀?哪個自然段寫了第一行詩的內容?(指名讀) 王維的家鄉在哪裏?京城是哪裏?(指名説)

長安和蒲州之間隔着高高的華山,蒲州在華山的——東面,長安在華山的——西面。長安對於王維來説,不是家鄉,而是(異鄉)。

如果此時,你就是獨自一人在異鄉長安生活的王維,你的心情如何?

3. (課件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哪個自然段寫了這行詩的內容?

自由朗讀,邊讀邊想:哪些詞語描寫了重陽節時,大街上人們過節的情景,把它圈出來。 指導學生交流。

好一派全家團圓的景象啊!(板書:全家團圓 興高采烈)我們的心也不覺高興起來,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帶着笑容接着讀下兩句——

讀到這裏,我有個問題想不通,課文寫王維思念家鄉,為什麼還要寫別人高興地遊玩呢? 這是一種絕妙的寫作方法——對比(板書:對比),這裏把什麼跟什麼對比?這就是“反襯”的寫作方法。(板書:反襯)

4. (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是哪個自然段寫的內容?這段內容是王維看到的還是想到的?

王維在華山的這一邊,兄弟們在華山的另一邊,隔山隔水,不能相會,這就是——天各一方。 省略號裏包含了很多沒有文字的語言,它可能省略了哪些內容呢?

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的兄弟們會想些什麼呢?請你也試着用對比的手法來寫一寫。(課件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王維。他們想,以前 。如今 ?)

曾經的歡樂和如今的思念,像一幅幅畫一樣,在王維和兄弟們的腦海中一一浮現。再次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這兩種畫面。

此情此景,王維心中的思念之情噴湧而出,他思緒——,他觸景——(板書:觸景生情),提起筆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齊讀全詩。

一首詩,不僅是一個故事,一首詩,它更是一片深情。那麼,王維的這首詩飽含了一片什麼深情?

是啊,這種思念之情,在節日到來之際會變得越發濃烈,尤其身在異鄉的人們,情不自禁地吟道:獨在——(齊讀全詩)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嚮往佳節團圓,像重陽節這樣的傳統節日你還知道哪些?

無數詩人們把深深的思念之情,都寫進了詩中。中秋之夜,明月高懸,思念在月亮裏: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甚至在清明節,人們想到逝去的親人們,不覺悲從中來:

對於王維來説,千言萬語都匯成一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1篇 如何在佳節中緬懷思念親人?——一份感恩祭奠教案 第2張

第2篇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學會本課的“佳”、“念”、“採”3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瞭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瞭解詩人寫作的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並找到詩句相對應的自然段。

師:像中國傳統節日當中的春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等都稱之為“佳節”,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

生:喜歡,因為過節有好吃的、好玩的,大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

2、t: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王維(課件:詩人背景)在重陽佳節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手勢引讀課題,熟悉嗎?在哪兒見過?

s:熟悉,《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的。(課件:古詩)

1、t:想讀嗎?一起來自由的朗讀,回味一下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3、t:同學們讀得真不錯,字音讀得準,詩句也讀順了,讀了這麼多遍了,你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嗎?

s:就是一到節日,詩人就更加思念親人。(指名2-3個)在課件上標出生字的意思,“逢”:遇到;“倍”:更加;“佳節”這裏指的是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你知道古時候重陽佳節有哪些風俗嗎?

s:登高、吃重陽糕取的是“步步登高”的吉祥祝福,配插茱萸、飲菊花酒來驅邪避災的習俗。

t:這明明是閤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何會有如此的感歎呢?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中,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1、初讀課文,t: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1)課件出示生字詞,t:會讀嗎?指名讀,讀得好的領讀

指導讀“興高采烈”(字音讀得很準確,就是我沒有聽出高興的感覺,範讀,你再試一試,齊讀)(“思念”是如影隨形、悠長綿綿的,範讀,再讀,齊讀)

t:這篇課文幾小節?請四位同學來分自然段朗讀課文,看看把生字詞帶進文章中還能讀好嗎?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正錯誤。

t:你們説得很好,很完整,“思緒萬千”一詞正是概括了上文。

t:是啊,正是因為他想到了自己15歲就離家來到長安,舉目無親,想到重陽佳節家家户户團員相聚,想到以前和兄弟們登高遊玩,如今卻只能天各一方,孤獨一人,於是才思泉湧,揮毫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讓我們思緒萬千地把這首詩來吟誦一下吧!

第3篇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並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裏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後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説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3)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着老人,攙着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裏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麼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麼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繫,那句話説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過渡:王維主要想念哪些親人?具體想了哪些事?請讀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着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説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麼?讀第三到第五句。

這三句話裏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説)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省略不説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説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麼?(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麼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2)這一自然段説了什麼?思緒萬千是什麼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繫?(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係密切)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着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説説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第4篇

2、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並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裏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説一説?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麼好方法?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麼方法呢?(讀讀課文)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説説它們分別是什麼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説説是什麼意思。

説説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説説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麼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繫生活實際,説説自己什麼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説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麼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最後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説説看。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重陽節指農曆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第5篇

1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興高采烈”造句。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並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古時候有許多節日,有的一直流傳到了現在,像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等等。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就是古代一位詩人在重陽節思念親人而寫詩的事情。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朝詩人王維寫的一首詩裏的詩句,意思是每逢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王維(公元701—761)字摩詰,原籍祁(今山西祁縣),後遷局蒲州(今山西永濟西),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

(2)指名讀,指點學生從平翹舌音、前後鼻音、三拼音節等方面辨明讀音。

佳:由8畫寫成。右部是兩個“土”疊加,不是中間一“豎”到底。

插:12筆寫成。右部的筆順為:“撇、橫、豎、撇、豎、橫、橫折、橫、橫”,末“橫”左連“豎”筆,右連“橫折”部,且讓“折”部末端下露些。

我們已經知道“每逢佳節倍思親”説的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事情,當時的王維是怎樣一個人呢?請讀:

(3) 小結:這一自然段交代了時間、地點和人物,講的是唐代詩人王維15歲離家,到京城長安已有兩年。

過渡:“佳節”指的是什麼節日?為什麼這一天王維“倍思親”呢?請讀:

重陽節這一天大街上很熱鬧,他們扶着老人,攙着孩子,你可以從那個詞語看出來(扶老攜幼)。

從哪裏可以看出,重陽節是個“佳節”?(大街上很熱鬧,人們老老小小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可以看出人們把重陽節看做是個佳節)

這種情況使王維看了有什麼感受?(第四句: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王維為什麼逢到重陽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和第一段的第二句有聯繫,那句話説明王維15歲離開家,來到長安已經有兩年,他年紀輕,長期離開自己的家鄉,看到重陽佳節京城長安家家歡慶的情景,自然會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看到了重陽節家家歡度節日的景象,更加思念親人。點名題目。

教師講述:茱萸是一種有着強烈香氣的植物。古人重陽節登高,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説可以辟邪。這兩句話是王維回憶以前重陽節和兄弟們頭插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況。王維除了想到這一層,還想到了什麼?讀第三到第五句。

這三句話裏有兩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呢?(表示有的意思省略不説)

第一個省略號表示什麼意思省略不説了?(表示王維思念兄弟們有些想法省略不説了)

第二個省略號表示什麼?(表示王維猜想兄弟們思念自己時有些話省略了)

你們看,詩人王維思念兄弟們多麼深切,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的確體現了“倍思親”的思想感情。

(3)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思念兄弟們的具體內容。

過渡:王維是怎樣來表達自己這種思想感情的?我們一起來看第四段。

(2)這一自然段説了什麼?“思緒萬千”是什麼意思?(思緒萬千就是想頭很多,想法很多)這一句話同上面哪個自然段意思有密切的聯繫?(這一句話和第三自然段關係密切)

注意:“山東”指的是華山以東王維的家鄉蒲州,不是今天的山東省。

點示:桌子上的紙上寫的是繁體字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未寫題目。

(我孤身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就加倍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他鄉想到兄弟們一定都登上了高處,他們都插着茱萸,唯獨缺少我一個人)

(6)小結:這一自然段講的是王維寫詩表達了思念親人的感情。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他思念家鄉親人的無限深情。

(2)指名結合課文內容,説説“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

第6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過一首有名的詩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課文用人們最熟悉的一句作為課題。

2、生讀課題。師:課文是緊緊圍繞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過渡:詩人為什麼會思念親人?又是怎樣思念親人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

1、師:詩人為什麼會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一、二自然段。從中找出四個原因。

(4)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4、師: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離家已有兩年了,恰逢重陽節到了,家家户户歡度節日,可王維獨自一人,感到孤單、寂寞,思鄉之情便油然而生。請同學們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過渡: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請聽錄音朗讀。

2、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説可以消災避邪。

3、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兩句句子)

4、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麼?兄弟們還會説些什麼?各小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句來説説。

5、師:詩人王維既想到了過去,又想到了現在;既想到了自己對兄弟們的思念,也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句話來表達呢?請讀第四自然段。

6、讀第四自然段,找出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指導感情朗讀。

7、師:於是他提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教師範讀引出全詩。

9、結合前面的課文內容請同學説説全詩的意思。先同桌練説,再交流。

10、感情朗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到讓自己感動的地方可以站起來讀。

1、這篇課文寫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年輕時客居京城長安,在重陽節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課後蒐集王維的其他古詩,準備下節課參加古詩朗誦大賽。

第7篇

2、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並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麼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麼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後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説説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説説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遊玩、家家户户、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説説詩人為什麼“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麼?(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麼熱鬧、多麼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後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説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麼?兄弟們還會説些什麼?同桌分角色説一説。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説説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台誦讀。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歎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曆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註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第8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背誦古詩,通過語言文字體會王維濃濃的思鄉、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每逢佳節倍思親》(板書課題)

2、師:這個題目出自哪首詩?作者是誰?(板書:王維)你們會背嗎?指名握學生背誦。

3、這麼多同學都會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詩句中的幾個生字填出來。請拿出練習紙來,填空。

()在()鄉為()客,每逢()節()思親。()()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呢?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文本,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

1、學生自由讀課文1、2自然段,想一想這兩段話告訴我們什麼。

2、出示:15歲那年,他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覺已經兩年了。

(1)指名讀句,從“15歲”、“兩年”這兩個帶有數字的詞語中你讀出什麼了?

(2)老師考考大家,王維的家鄉在哪?(板書:家鄉)

(師作簡介,將詩題中的“山東”與現在的山東省加以區分,王維的家鄉在蒲州,在華山以東,所以詩題稱“憶山東兄弟”。)

(3)試想王維小小年紀,獨自一人在異地求學,兩年沒有見到親人了,會是什麼心情?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想象自己就是王維,孤孤單單一個人,在他鄉做客。(指名多個學生讀)

出示: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

(1)家家户户在歡度什麼節日呢?(重陽節)重陽節是農曆的幾月幾日呢?

(2)這是個怎樣的節日,你能找到文中的詞來説一説嗎?課文中哪些句子能讓你感受到這種歡度節日的熱烈場面呢?(指名讀)

(3)出示句子: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興高采烈”能換個詞嗎?(興致勃勃 欣喜若狂 歡天喜地 喜笑顏開)

(4)這樣的情景,還讓你想到哪些詞?(熱鬧非凡 人山人海 喜氣洋洋)

(5)是呀,這重陽佳節可真熱鬧呀,據瞭解,重陽節人們不但要登高遊玩,人們還會品嚐重陽糕,還飲菊花酒。真是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誰能通過朗讀把咱們也帶到熱鬧的長安城呢?指名讀,齊讀。

(6)重陽佳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作為一個異鄉人,此時會是怎樣的心情?

你知道“獨”是什麼意思?“異鄉”指哪裏?“異客”又指什麼?“佳”,指美好。“佳節”即美好的節日,在這裏指哪個節日?“倍思親”指怎樣思念親人?

你能用文中的話或者自己的語言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嗎?同桌互説,指名説。

4、理解了這兩句詩,我們再來讀一讀,一定會讀的很好。指名讀。

1、過渡:重陽節的歡樂不屬於王維,此時的王維獨自一人身在他鄉,只能沉浸在對過去美好生活的回憶中。王維主要思念了哪些親人?又想起了哪些事?自由讀讀課文第三自然段,同桌交流交流。

2、出示:王維想,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大家歡聚在一起,是多麼讓人高興啊!

(1)指名讀句,讀後評議,他讀得怎麼樣?指導朗讀。

(2)師簡介“茱萸”。讓我們也來插插茱萸、挽上手、登高遠眺,感受王維和兄弟登高的喜悦吧。齊讀。

3、快樂的時光總是令人難以忘懷。然而如今,王維隻身一人身處長安,他在山的這頭,而家鄉和親人卻在山的那頭,那麼遙遠的。(板書:親人)這就是——天各一方,不能相會。

(1)王維想到了過去和兄弟登高的歡樂,想到了現在獨自一人的孤獨,內心是百感交集。這裏的省略號就像一聲長長的歎息,唉——從這聲長長的歎息中,你們品出了什麼?

(2)能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兩名學生讀。

5、出示:此時此刻,兄弟們一定也在登高聚會,西望長安,思念着我呢。

(1)看,王維的兄弟們真的插上了茱萸,正登高西望呢。假如你是王維的兄弟,此時此刻,他們會説些什麼呢? (學生自由説,教師加以指導)

(2)多好的兄弟,多深的情誼。思念就像一跟長長的`線,將他們的心緊緊地拴在一起。這是兄弟們在思念王維,更是王維在思念兄弟們。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的內心深處,感受那刻骨銘心的思親之情。(教師範讀,生自由讀,齊讀。)

帶着對親人、家鄉的思念之情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1、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求學,又到了重陽佳節,目睹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熱鬧場面,王維想了很多很多:想到了過去,想到了現在,想到了兄弟們對自己的思念,王維此時的心情可以用書上哪個詞來表達呢?(思緒萬千)指導感情讀詞。

2、王維將無限的思念,凝聚筆端,揮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流傳千古的名詩。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4、多麼動情啊,這就是王維憶山東兄弟的情。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寫寫這個“憶”字。(板書:憶)一個“憶”字,就濃縮了王維對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再次感受王維“倍思親”的深情吧!(學生齊誦古詩。)

1、“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説詩人僅僅在重陽節的時候才更加思念親人嗎?

中秋之夜,王維看到家家户户吃着團圓飯,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除夕之夜,王維看到———————————————————————————,便情不自禁地吟誦——————

這句詩現已成為許多身處他鄉的遊子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完成作業紙上的填空:中秋之夜,堅守邊疆的子弟兵們,看着天上一輪圓月和自己的形單影隻,不禁想起了遠方的家人,情不自禁地吟誦:——————————

2、讀一讀作業紙中思鄉的詩,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第9篇

1、同學們喜歡過節嗎?為什麼呢?(學生自由回答)看來大家在過節時都是開開心心的,不過,唐朝有位詩人在節日這天,卻道出了這樣的感歎:每逢佳節倍思親。(教師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新的課文。誰來讀課題?(指名讀課題,注意三個生字的讀音:“逢、佳、倍”)齊讀課題。

2、讀了課題,同學們有什麼疑問?(什麼是佳節?“倍”是什麼意思?“逢”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每逢佳節倍思親?誰每逢佳節倍思親?)讓我們走進古詩背後的故事,一起探個究竟吧。打開書本129頁,用你喜歡的方式自由地朗讀課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別忘了思考提出的問題,比比誰解決的問題多。開始。

2、出示生字詞,這些生字詞,同學們都認識吧?自己先練一練:

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頭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遠眺

(過渡:生字詞同學們都學的非常好,我相信把它們藏到課文當中,同學們也一定能認出它們。這一次,老師對你們讀書要提出要求了,希望你們能把句子讀通讀順哦。要想讀的好,可是有竅門的哦,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那就是要把長句子和生字詞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

5、同學們,琅琅的讀書聲是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哪位小朋友願意來展示自己美妙的讀書聲?(指名學生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是不是把課文讀通讀順了。

6、他們讀得怎麼樣?(指名評一評)表揚個別同學。

1、經過幾遍的讀書,同學們已經能夠讀通讀順課文了,我們再來回顧剛上課時,大家提出的疑問。什麼是佳節?(美好的節日)你知道我們中國傳統的佳節都有哪些嗎?課文中指的是哪個節?(重陽節)重陽節是在什麼時候?(九月九日)你是怎麼知道的?(從書中知道的,表揚學生真會讀書。)那麼“倍”是什麼意思?(通過讀課文知道了倍是“加倍”“更加”。“逢”是“每逢”“每到”)我們還知道了是王維每到節日的時候就加倍的思念自己的家鄉和親人。

2、瞭解王維。(王維,唐朝著名詩人,今山西人,九歲就開始寫作,被視為“神童”他是唐朝僅次於李白、杜甫的.大家,不但精於詩文而且擅長書畫,人們稱讚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過渡:是呀,重陽節就是每年的陰曆九月初九,等到這一天,人們都會頭插茱萸,登高遠眺,已經成為了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的節日了。課題“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王維寫的這首詩中的一句話。)

3、請同學們讀讀王維寫的這首詩好嗎?(生自由讀詩)

4、這首詩,你能讀懂哪句話?你是從課文當中哪些地方讀懂的呢?老師建議你們再一次把課文讀一讀,一邊讀一邊劃下你讀懂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過渡:這節課同學們讀書讀的挺不錯,那麼字寫的怎麼樣呢?下面,我們就要學習寫字了。)

1、仔細看看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處於什麼位置?你覺得那個字比較難寫,自己用手指畫一畫,要擺好左右之間關係的字。

2、學習“佳”“倍”“扶”“憶”(指名書空、教師範寫、學生學寫。)

第10篇

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背誦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學難點:通過語言文字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學生圍繞“思親”質疑。(①為什麼思親?②怎樣思親?)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 詩文對照,説説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1、師引讀:恰逢一年一度得重陽節又到了(生接讀第二自然段)。

3、自由讀第二自然段。説説你覺得哪些詞用得好。(交流後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遊玩、家家户户)

4、用上這些好詞説説詩人為什麼“倍思親”。看誰用的好詞多。

5、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 詩文對照,説説詩句的意思。

6、指導感情朗讀。(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是怎樣思親的?(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後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學習前半段。(1、一邊配樂,一邊讓學生默讀,啟發學生想象:“總要”、“頭插茱萸”、“手挽着手”、“登高遠眺”的情境,體會如今“天各一方”、“不能相會‘的遺憾。2、指導感情朗讀。)

4、學習後半段。抓住“一定也在思念我“、無限深情地説……”反覆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詩人內心的激動與神往。

5、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句話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3、聯繫上文,體會王維的思緒萬千。(兩個省略號)

4、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5、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台誦讀。

課題常常是課文的“眼睛”,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户”。因此,對課文題目質疑問難往往是打開理解課文的“窗户”。抓住課題中重點詞語—“思親”質疑問難,是訓練學生見題思考的能力,通過對“思親”的質疑,學生能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結構形式,同時也抓住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

“為什麼思親?”和“怎樣思親?”是理解全文,體會詩人思想感情的關鍵,具有“牽動”全文的作用。教師只要抓住這兩個問題,就能順利地開展本課的閲讀教學。

“運用從模仿開始”。針對第二段好詞多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後找出好詞,引導學生練説。這樣,課文規範的語言就會逐漸成為學生的語言的一部分,學生也在自己的語言實踐中加深了對詞的理解。同時還能使學生體會出詩人思念親人的感情在此佳節更加濃烈了。]

1、在教學第三段前,先讓學生靜聽一分鐘音樂,能感染學生,誘發學生的情感,再聲情並茂地範讀,能引生入境,使學生與詩人共鳴:共思、共憂、共吟,有利於學生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在指導學生背誦古詩時,教師創設一定的情景氛圍,給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天地,能使學生產生一種學習的內驅力,一種學習的激情,產生主動參與的願望,從而增強自我的學習意識。

在整堂課的設計中,我總把詩與文有機結合,相互對照。讓學生在文的環境中解詩意,降低了學詩的難度,有助於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感情,使學生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第11篇

?每逢佳節倍思親》是蘇教版國標本國小語文第五冊的課文,這是一篇典型的文包詩。文包詩是蘇教版一大編寫特色,課文題目源自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一句詩,這是全詩的中心句,也是膾炙人口、常被人引用的一句,以這句為題,使一股濃濃的親情溢於紙面

文章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通過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簡要介紹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寫作的背景和緣由。唐代詩人王維,15歲就離開家鄉,兩件後的重陽節,看到家家户户登高遊玩、歡度節日的情景,王維思緒萬千,提筆寫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藉此抒發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明白如話的語言,貼近生活的故事,拉近了學生與詩人的距離,為學生理解詩句、感情意境、體驗情感,作好了鋪墊。第二部分則是王維真情流露而寫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用詞自然而凝練,一個“獨”字和兩個“異”字把那種獨自在外、人地兩疏的情景表達了出來,同時透露給人們一種寂寞的心情;一個“倍”字,真切地道出了詩人思鄉情濃。因此,也成為表達思鄉之情的千古佳句。

課文共四個自然段。課文第一自然段寫王維15歲時就“離開家鄉,來到京城長安”,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點明瞭詩人獨自一人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處境。

第二自然段寫“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又到了”,本來在“異鄉”為“異客”思鄉之情就難免,更何況“佳節”來臨,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去登高遊玩”,而王維形單影隻,於是思念親人的濃烈感情油然而生,然而,長安與家鄉路途遙遠,難以見到親人的。

第三自然段寫王維回憶、想象“以前在家鄉時,每逢重陽節,總要和兄弟們頭插茱萸,手挽着手去城外登高遠眺“,今天他們還會思念着我嗎?在這段,王維通過“我”對“兄弟們”的思念,來遙想“兄弟們”對“我”的思念,在一種想象的感情交流中得到了心靈的慰藉。

第四自然段在前面一個故事的基礎上,自然而然地引出原詩,讓人進一步體會原詩的凝練和意境。

1、努力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氛圍,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感受與體驗。努力創設一種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到樂趣。

2、正確處理好學生自主和教師引導之間的關係,一方面關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教師的合理有效地引導推動學生更有效地學習與探究。

3、課堂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深入對話的場所,師生應該在其間共同展開學習,互相進行思維碰撞,最終讓師生都有所習得,進而讓語文素養不斷得到積澱。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3、 藉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意思,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説出“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能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家鄉親人的思想感情。

整體思路:從題目入手引出詩句,由讀猜詩句的意思產生疑問,激發學生閲讀文本的興趣,通過讓學生將自己的解釋和文本的解釋進行對照,進一步加深對文本語言的理解和積累,讓詩文在自然結合中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

貫穿主線“思親”:瞭解為何而“思親”——體會為何而“倍思親”——品悟“思親”之情——感受“思親”之心。

1、 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

2、 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齊讀。

3、 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麼?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4、 但是,唐代有位詩人在某一個佳節來臨時,發出了這樣的感歎:(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

(1) 讓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吧!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順。

(1) 請你再次自己讀讀這首詩,想想你讀懂了什麼?你讀不懂的又是什麼?

(3) 解決:“佳節”是——重陽節(九月九日)。 “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代人認為重陽節戴着它可以祛邪避災。它代表了人們一種美好的心願。(不懂處:你很會讀書,很愛思考。大家都很會讀書,那讓我們一起帶上這些問題走進課文,看看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在故事中你一定會對這首詩有更深的瞭解。)

4、過渡:在全家歡聚的重陽佳節,詩人為什麼會如此感歎,讓我們走進這首詩背後的一段故事,你可能會對詩有更多新的感受。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讀讀這首詩背後的故事吧。

(2) 通過他的朗讀,你知道了什麼。(板書:王維)在這兩年裏,他會怎樣?誰也來讀讀這一小節。

(3) 是呀,王維小小年紀就遠離家鄉去長安求學(板書:長安)獨自一人在外,難免會有孤獨的感覺,這就叫——“獨在異鄉為異客”。

(4) 離家兩年裏,他一定會常常思念親人。齊讀第一小節。

(1) 那是什麼讓王維“倍”思親?請你再讀讀課文。

(3) 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王維看到了怎樣的熱鬧景象?指名讀,“一大早,大街上便熱鬧起來。人們扶老攜幼,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

這熱鬧景象、歡樂氣氛觸動王維的思鄉情懷。齊讀這句話。

(4) 引讀:王維看着家家户户歡度節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你知道“倍思親”的“倍”是在告訴我們什麼嗎?(更加思念,比以往更思念了)。讀句。

(5) 別人的一家團聚,別人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王維對家人的思念。誰來讀讀第二小節,讀出重陽節的熱鬧,讀出王維的“倍”思親的心情。

(1) 此時此刻,王維一定想起了許多許多。他會想什麼呢?請你再讀課文。走進王維心中好嗎?

(2) 交流:你感受到王維思念親人的情感變化了嗎?

他想起了什麼?(出示第三節)想到兄弟歡聚時他心情是——高興。誰來讀一讀。

想起兩年前的那個重陽節,王維思緒萬千:我們曾經——我們曾經——我們曾經——

心中真是——(學生説)。讀好 “如今……我呢。”

(3)讓我們一起來感受王維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吧!齊讀第三小節。

(1) 描述:重陽佳節,王維看着家家户户熱鬧歡慶的景象,想起了在家鄉和兄弟相聚時的歡樂情景,想到不能和兄弟們一起登高,思鄉之情愈發濃了,一時思緒萬千,他就把這濃濃的思念融進了四行詩句中——(出示古詩)。

(2) 誰願意來帶着大家感受王維的此時的心情。指名讀。評:聽了他的朗讀,你看到了——你感受到了——。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歎的又豈止王維一個人呢?在我國古代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思鄉情。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月圓之夜就曾寫下了《靜夜思》,宋代著名的詩人王安石也曾寫下了《泊船瓜洲》,這些都是詩中的思鄉名作。

2、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真情吟誦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