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讀書心得最新4篇 巴金家讀書心得:智慧的靈感與人生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5.71K

巴金家讀書心得最新: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家庭教育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巴金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作家,更是一位悉心的父親。他的家讀書心得,既映照了他個人的文化修養與思想意識,也涵蓋了他對子女教育的獨特見解。這篇文章將為您揭示巴金家讀書心得的最新動態,幫助您打造一個温馨書香的家庭環境。

巴金家讀書心得最新4篇 巴金家讀書心得:智慧的靈感與人生啟示

第1篇

第一次讀是在國中的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喜歡小説中三弟高覺慧,他敢愛敢恨,迸發着青春的烈火,燃燒着新時代的激情。在我心的心目中,自然而然的,覺慧佔據了第一號人物的位置,不可否認的主角。以至於,我天真的認為《春》、《秋》肯定是描寫覺慧在外從事新文化事業的轟轟烈烈歷程。第二次,我依然喜歡血氣方剛的覺慧。喜歡到看不到他的缺點,所以我今天要説的是另一個人,覺慧的大哥——髙覺新。一個我不喜歡但是是巴金老先生塑造的最好的一個人物。

他,儀表堂堂,文質彬彬;他,有着金燦燦的光環,年輕的遠大夢想。出色的化學成績,出國留學的美夢,温柔賢淑的梅表妹……這棵新生的樹苗,無疑成為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可好景不長,很快,災難便降臨到這位未經世事的年輕人身上。祖父抱孫子的心願瞬間掐斷了他年輕的氣焰,他的前程,他的夢想之燈一念之間被澆滅。他,答應了。在堅不可摧的封建禮教面前,在至尊的祖父面前,在頑固的長輩面前,他答應了,用自己的青春夢換取了一個合格的,“不負眾望”的長孫的讚許,這個讚許來的並不怎麼美好。在自己的心靈面前,他是一個無能的軀體。他,背叛了自己的靈魂。自己一個人悄悄地回到屋子裏,抱頭痛哭,用無聲的眼淚為自己年輕的心送喪。此刻,我覺得他好可憐。為此,我還鬱鬱寡歡了一段時間,我想“聽話並非是好事”。雖然,他自己點頭毀掉了所憧憬的一切;雖然,我們怒其“不爭”。但是我覺得是可以理解的,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禮教面前,這樣的悲哀,不知道上演了多少幕。他,只不過是新世紀的過渡人,橫在他面前的不僅僅是龐大黑暗的封建禮教,還是他的爺爺,父親,他的親人。新世紀的光明尚存在人們的幻想當中,渺小的滄海一粟,拿什麼來搏鬥,來反抗,難道他就願意這樣斷送自己的青春嗎?

後來父親去世,家庭的重擔落在了他一個人的身上,他默默地承擔着,生活的瑣事漸漸地讓他忘記了自己的激情。他開始機械的生活,為了整個家庭的持續,為了父親臨終的囑託。他不得不陪同張姨媽去買衣服,不得不陪着她們打麻將……掩飾着自己的內心,做那些他不喜歡的事。他,被夾在兩代人中間,過着煎熬的生活。在長輩面前,他需要畢恭畢敬,無論對還是錯;在乘着時代激流的兄弟面前他被冷嘲熱諷為“作揖主義”和“無抵抗主義”。雖然,家庭決裂只是遲早的事,封建和新潮本來就是水火不容,新必將代替舊,我們知道,覺慧知道,覺民知道,覺新也知道。但是請想一想,如果是你,如果你是大哥,帶着父親的囑託,作為整個家庭的主力,你能夠像覺慧一樣一走了之,將爺爺辛苦打下的“江山”就這樣丟棄嗎?

他熱心善良;有能力,以至於家裏有什麼事長輩們都要找他商量;他顧全大局,有責任心,卻使他成為了封建的犧牲品。禮教吞噬了他的愛情,奪走了他唯一的慰藉—瑞珏,長輩們胡作非為,鳴鳳誓死反抗……家中漸漸變地冷清。終於,他的一切委曲求全化為虛有,他終於明白反抗固然艱難,而不反抗的結局就是滅亡,他勇敢了一次,既然自己不能掙脱封建的魔爪,別人卻可以,那就是覺慧。

後來,我才知道,《春》、《秋》的主題並不是覺慧的新事業,依然描寫了高公館裏一幕幕的悲劇,這座封建下的輝煌建築最終在新時代的浪潮下倒坍,覺新終於徹底的走向了反抗的道路。原來覺新才是《激流三部曲》的中心人物。從小説的人物形象角度來説,我崇拜覺慧,即使他的言行充滿了幼稚的色彩,但不可否認,這才是青年,真正的新時代青年。從作品的寫作角度來看,覺新才是小説的出彩之筆。對於覺新我只能説,雖然他性格懦弱,但是他沒有錯,錯就錯在他生活在那個年代,錯在他是一個長孫,一個大哥。

巴金家讀書心得最新4篇 巴金家讀書心得:智慧的靈感與人生啟示 第2張

第2篇

在走馬觀花中,我很快地把它讀完了,在讀這部名著時,我的心充滿了悲憤與憐憫,即使現在讀完了,我的心還是被其中的主人公佔據了,我的心在燃燒,我的思潮在翻滾,我是在悲憤,是在惋惜,是在痛心啊!但我暗暗為自己慶幸,因為吃人的封建禮制已被前人埋葬,我應當感謝他們。在無數的可憐的生命做了陪葬品後,一些可愛的勇敢的人奮起而攻之,打碎了,幻滅了,一個嶄新的時代已經到來,從前飽含女子血淚的舊路我們不會重蹈。這是最大的幸運啊!

作為大哥的覺新樣貌清秀,品學兼優,本有着大好的前程與美滿的夢,但在吃人的封建禮制面前他屈服了,接受了,忍受着別人難以明瞭的苦衷,博得長輩們表面上的暫時的友好對待,但他得到了什麼?什麼也沒有!他被迫與所愛的梅分離,娶了另一個少女,梅卻被嫁到趙家受氣,不滿一年即守寡回孃家,最後含恨而終。他也熱烈地愛着她的妻——一個善良貞靜的女子,但他卻不能保護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在為他生第二個孩子時的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房看她,知道妻因難產而殞逝卻不能與之見最後一面,卻只能夠忍受。他甚至還做過封建禮教的劊子手,逼二弟覺民完婚,但最後,他有了一點覺悟了,他終於幫助三弟成功地逃出了這個可怕的”家”!

我討厭覺新這樣的人,他是那樣的懦弱,那樣的無能,他不去爭取他所愛的梅,也不能保護他所愛的妻,他還是一個男人嗎?他眼睜睜地看着這個他一直維繫的家扼殺他最愛的兩個女人的生命,是他的懦弱害了她們啊!他的順從扼殺了他自己,也摧毀了她們。然而,他卻是最值得人同情的,前途失去了,美景幻滅了,一切都在黑暗中掙扎,沒有幸福可言,更沒有希望所在!這是多麼可悲的一個人物!這是怎樣一個吃人的世界!我詛咒這個黑暗的世界,但對於覺新,我就能夠憎恨他嗎?他是最大的犧牲者啊!我是在”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啊!

二哥覺民,擁有進步思想,但不堅定,他是處在守舊與進步之間,然而,就是這樣,他憑自己的力量,得到大哥和三弟的幫助,贏得了琴——一個進步的充滿自信的新女性,他可以説是t;t;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了!

三弟覺慧,不但擁有進步的思想,而且意堅定,他最初與俾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鳴鳳迫得投湖自盡,這成了覺慧心中一道永遠的痛!在這一點上,我比較討厭覺慧,因為他的自私,連鳴鳳向他訴説一切的機會都給扼殺了,他還曾想過放棄鳴鳳,讓這樣一個十七歲的純結少女嫁給六十多歲的老頭做姨太太,任人糟蹋,然而,鳴鳳為他犧牲了,她為他留下了一具清白的濕淋淋的屍體,和一個蒼白的吻。覺慧的反抗為他贏得了光明的前途,他終於擺脱了這個家,然而,他不是成功的,他為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或許在那個時代,愛情的位置是何其次要的,但在今天,在我看來,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滿的。

那個黑暗的年代永遠地過去了,但《家》在批判那個時代的同時正昭示着青春的可愛,對啊!青春是多麼的可愛,我們正處於美好的青春歲月中,我們充滿了激情,我們的心裏洋溢着愛!

第3篇

“有你在,燈亮着”,巴金先生的去世讓每一名讀者感到遺憾和悲傷。

我並非是個熱愛看書的人,最初的相識也只不過是教材書中載選巴金先生的幾篇節選,還記得為《雷雨》在老師的課堂上演繹,在《愛爾克的燈光》中體味封建社會下帶給我們的啟發,稱不上巴金先生的忠實讀者,唯一接觸完整的一本書《家》。

?家》這部小説是從我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的一個大家庭中説起的,講述了那一代人對自由,對愛情,對創新中國的夢想的追求和努力,和他們三兄弟做出的不同決定,是堅持還是放棄,是愛還是恨,是走還是留以及這些決定帶來的不同後果,越是讀到後面,情節越是起伏不定,內心越是激動不已。《家》中塑造了一個封建壓制極其嚴重的大户人家,在這個家中有着不同性格,不同命運的人物。覺新無疑是這個時代大部分人的影子,他是一種悲劇,曾經深愛着梅,但讓他的父親用佔闔的方式決定了他的命運,娶了瑞珏。他愛他的妻子,但世俗的思想害了他,聽從別人的鬼話,將待產的妻子送到城郊,以至他的妻難產而死。他含淚忍受一切不義行為,不敢吭一聲,他活着,只為敷衍,豪無主見,這也正是舊中國的悲哀。

然而丫頭鳴鳳對覺慧的不渝也是一個悲哀,這個悲哀是這個社會造成的,但麻木的人們不以為然,在他們心中丫頭擁有的權利不同於他們,他們是物品,可以當作人情相送。而覺民則不同,當他得知與馮家小姐定親時,為了自己的夢想毅然選擇離家,最終他在這個家庭中是最早取得小小勝利的人。

讀完了《家》,我的心潮澎湃,不知是為了覺民,覺慧的勝利而歡;還是為了琴,鳴鳳的大膽而喜;或者是為了瑞珏,梅的遭遇而泣;再不然,就是高老太爺的專制受到了打擊而歌……總之,五味瓶打翻的味道,難以用言語闡述。

?家》中描述了封建社會各個階層的生活,《家》中讓每有一位讀者熱情,衝動和幼稚,《家》中讓我們看到了青春給予我們勇於改革和創新的動力,不管碰到什麼坎坷和挫折,都要堅定信念衝下去,千萬別想覺新那樣一生充滿遺憾和內疚。

第4篇

終於讀完了《家》的最後一頁,心中澎湃的浪花卻沒有平息。它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帶給了我歡笑,悲傷,氣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個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歡離合。在這樣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爭暗鬥,糾紛,不公與壓迫。但又因為身處於新文化運動的開始時期,卻也有令人感到驚奇的反抗。在封建社會的殘酷迫使下,一羣年輕可愛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帶着血和淚,帶着控告與悲憤的呼聲。把鬥爭的劍刺向了極度腐朽的封建社會以及害人的封建禮教,並暗示它走向滅亡道路。

我覺得書中最有魅力的東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覺慧一羣象徵着一端,覺新連同老太爺一羣象徵着另一端。關於覺慧的個性,第三回就已經明顯了——幼稚、叛逆、熱情。剛在督軍暑懷着滿腔激情抒發了多時積累下的憤慨,卻又在家裏和老太爺吵上了一通。於是,覺新的話語在旁邊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爺爺跟你説什麼話,你只要不聲不響地聽着,讓他一個人去説,等他話説夠了,氣平了,你答應幾個‘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簡單嗎?”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擊。

説到覺新,便讓我想到了梅:在覺新知道自己的訂婚日後,“他絕望地痛哭,他關上門,他用鋪蓋矇住頭痛苦。他順從了父親的意志,沒有怨言。可是在心裏他卻為着自己痛哭,為着他所愛的少女痛哭。”在父親告訴他要去西蜀實業公司,在他面臨着一生的理想被強制剝奪之時,“一個念頭在他的腦子裏打:‘一切都完了。’他的心裏藏着不少的話,可是他一句也不説。”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