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讀書演講稿2篇 「夢裏花落知多少」——一個國小生的讀書心得與演講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W

學生讀書演講稿是指國小生們在讀完一本書之後,通過演講的形式向同學們分享書中的故事、情節、人物等。這不僅有助於國小生們提高閲讀能力,還可以促進他們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大家提供一些國小生讀書演講稿的內容和技巧。

國小生讀書演講稿2篇 「夢裏花落知多少」——一個國小生的讀書心得與演講稿

第1篇

自南北朝以來,就有給週歲的小孩“抓週”的民間風俗:在小孩面前擺上書籍、筆墨、玩具等小物品,從他抓取什麼上預測他的性情、志趣或未來的前程。《紅樓夢》裏賈寶玉“抓週”,面前的書籍、筆墨、烏紗帽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氣得賈政老爺大罵他“將來酒色之徒耳”。

書籍是歷史的鏡子,讀書可以穿越時空隧道,與人類文明進行無障礙對話。今天可以同李白、曹操“對酒當歌”,明天則與高斯、阿基米德慨歎“人生幾何”。西漢目錄學家劉向曰:“少而好學,如日初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愛因斯坦把“閲讀”當成了“悦讀。”他説:“我由於讀羅素的著作而度過了無數愉快的時刻。”

讀書真有趣,梁啟超先生曾寫過《學問之趣味》一文,他提出了“把做學問當作人生中的樂趣”的觀點。這個觀點和當前的“快樂學習”如出一轍。樑先生指出小孩子為遊戲而遊戲,遊戲便有趣;為體操分數而遊戲,遊戲便無趣。他又説,鴉片煙怎樣會上癮?天天吃。“上癮”這兩個字,和“天天”這兩個字是離不開的。十年不跑步,兩條腿一定會廢了。每天跑一小時,跑上幾個月,哪一天不跑,腿腳便會發癢。

讀書上興趣了像倒吃甘蔗,越往下才越有滋味。趣味總是藏在深處,你想得着,便要進去。只要肯一層一層的往裏面鑽,一定會被它引到欲罷不能的.地步。

有了閲讀興趣,就要培養頑強的毅力,這當然得在時間上下功夫。時間哪裏來?一個字“擠”。魯迅先生説:“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三國時期的叫董遇,很有學問。他對前去找他求學的人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求學的人卻抱怨沒有時間,他説:“當以三餘,即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宋朝名人錢惟演,“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卧則讀小説,上廁則讀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這告訴我們充分利用時間,要因地制宜,積少成多。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九八八年的一次調查,在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十四歲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讀一本書,平均每人的讀書量高居世界各國之首。還有人算過這樣一筆賬,每天擠出15分鐘看書,一年可以讀20本書。重慶有句俗話説:“跟好人學好人,跟着端工學跳神。”這句話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讀書如同交朋友要有所選擇。比如《老夫子》之類的書籍純粹是搞笑,還有一些笑話荒誕無聊,當代的“鬼故事”充滿了迷信色彩,更有甚者一些“古書新解”變得是非不分,像這些書籍都不適合我們看。哪些書是我們的閲讀首選呢?我在這裏建議同學們參考《人生必讀的五十本書》。此書例舉了許多名著精華,並概述了其中內容。如根據自己需求去對照,可能選擇起來能有的放矢,不至於大海撈針,漫無邊際。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同學們趕快捧起心愛的書本,融入到朗朗的書香校園裏。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讀書吧!謝謝大家!

國小生讀書演講稿2篇 「夢裏花落知多少」——一個國小生的讀書心得與演講稿 第2張

第2篇

時光飛逝,時光飛逝,時間如蟬鳴般在指縫間滑過。好讀書人不快樂;不善於讀書的人不會來。古人説德中有德,立功有德,又有説法。讀書作為我們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德行、立功、立言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站起來”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心裏只想“站起來”的人,可能註定不完整或者不純粹。所以,走進浩瀚的書海,呼吸着淡淡的書香,指尖找到生命的真善美,看着世界的潮起潮落,終於看到明天的天空。

如果我們沒有一顆敏感的心,我們會錯過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將是暗淡的。淡淡的書香風格,是解開我們心靈枷鎖的鑰匙,是清理我們被世界塵封的心靈,是每時每刻細細品味人生滋味的鑰匙。

閲讀對許多人來説是一項任務和工作,但也是一種樂趣。閲讀對我來説是一種享受。我一直以為這種享受不是每個人都能體驗到的。享受讀書,在我看來,需要緣分。深,可能成為書呆子,愚蠢;緣淺,開卷無益,丟書不知所措。所以,讀書只應該被視為一種消遣,一種高尚的消遣!我們不需要世俗功利的心態去看待讀書,也不能為了考試而學習。其實讀書只是讀書,只要我們開心就好。也許,這就是吳柳老師説的:“讀書容易,不求解決,但求忘吃”。這樣閲讀就不受外界事物的限制,而是被人吸引。我覺得這才是讀書的真正樂趣。

心裏讀書不是功利的,也不是方向性的,而是帶着自己的興趣,看自己的本性和精神,選擇自己喜歡的,知道的,感受的。我們讀天地、自然、歷史、人文.似乎任何地方都可以讀到任何東西,但無論我們讀到什麼,最終我們讀到的是感覺、思想和人。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一個好朋友。書裏一定有好朋友,朋友會幫你的。當你在書中遇到知心朋友,你就會在書中遇到知心朋友。閲讀是最大的樂趣之一。

讀書是一種消遣,但讀書絕對不僅僅是一種消遣。古往今來,關於讀書的諺語數不勝數。古代有顏真卿的“黑髮不知如何用功讀書,白壽芳悔讀書晚”,陸游的“書用之時,恨少之時,不知何事”,李若禪的“鳥欲先飛,人慾先進”,蘇東坡的“好書百讀不厭,熟課自知”。今天有愛迪生的《書是偉大天才留下的遺產》,普希金的《人的影響是短暫而微弱的,而書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列夫托爾斯泰的《理想的`書是智慧的鑰匙》。在我看來,讀書有三個好處,即陶冶性情、精神追求和自我開悟。

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肚子裏有詩詞書法,黃庭堅説:“三天不學習,會覺得語言無味,臉色噁心。”讀書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給人一種優雅和韻味。善於讀書就像走進蘭芝的房間,卻久久聞不到它的香味,但香味在骨子裏。

讀書可以培養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追求。桃園雖然好,但不是長久相愛的地方。只有用思想建造的精神家園才是自己靈魂的永久歸宿。在《天下熙熙攘攘,都是為了利益;在這個世界熙熙攘攘的社會裏,去是有益的,人們越來越迷失自我,被噪音蒙上灰塵。曾幾何時,我們都經歷過那冰冷的空虛,“飛來飛去,飛來飛去,我是什麼樣子,不過是廣闊天地裏的一隻沙鷸!“是這種空虛的真實寫照。帶着這種強烈的困惑,我們走進了書香書香,那裏是我們精神的後花園。

讀書可以不斷開導自己。有一本書曾經説過這樣一個道理,就是“長假不歸”,類似於三人成虎的道理。雖然我們處於信息時代,但我們經常被欺騙。這種欺騙有時候來自外界,因為我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欺騙自己,因為我們懶惰,不想思考,因為我們無知,我們無法突破,從而成為現代媒體中的傻子,大眾娛樂中的受害者。學習是光明的,無知是黑暗的,不讀書的人會停止思考。泛讀顯然是我們擺脱被欺騙和愚弄的階梯。

總之,讀書其實是在樂趣中追求真善美,培養氣質是在追求美,精神追求是在追求善,啟迪自己是在追求真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