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的讀後感7篇 深觸人心的《白鹿原》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5W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之一,描寫了中國北方一個山村的發展變化和人們的命運故事。每一個人物都有着自己的心路歷程,深深地打動着讀者的心。這部小説不僅是一部代表作,更是對中國農村的深刻描繪,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白鹿原的讀後感7篇 深觸人心的《白鹿原》讀後感

第1篇

而他讓人銘記的,並不單是他的“痴”,更多的,是他作為軍人的擔當與忠義。在國家處於生死存亡關頭時,他懷揣着恩師的“砥柱人間是此峯”與“白鹿精魂”走出中條山,去守護潼關的最後一道屏障。

對於鹿兆海,最可悲的或許不是死在內戰中,最可悲的是他作為烈士運回家鄉安葬,到了最後,他的墓碑上有人蓄意去拉屎撒尿。這不免讓我想到魯迅《藥》裏面的夏瑜,夏瑜為了拯救民族犧牲,換來的.只是鄉黨的嘲弄與華老栓清晨起來購買的人血饅頭。時間推逝十年,民眾依舊冷血麻木至此。

據説鹿兆海也是有原型的,即陳龍光將軍。如此人物的存在,亦算是民族之光吧!

?白鹿原》作為一部鴻篇鉅製,粉墨登場的人物太多太多。還有朱先生最得意弟子黑娃鹿兆謙,最好的長工鹿三,革命鬥士鹿兆鵬,傳統賢妻仙草……太多太多可説,真説時卻又語凝。或許這就是名著的魅力,讀一本書,就像經歷了一個時代,感受了一生的欣喜悲歡。

只願世間風景千般萬般熙攘過後,字裏行間,人我兩忘,相顧無言,靜品佳作。

白鹿原的讀後感7篇 深觸人心的《白鹿原》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看完一本書,讀後感最難下筆:因為隻言片語很難總結出無數人的一生。小説以清末到新中國成立為線索,立體的描述了白、鹿兩家三代人在這在這一歷史時間內的家族更迭。這本書可以彌補只知歷史而無歷史情懷的空白。跨越時空之門,處於這個時代的我,對歷史事件下小民眾只能隨着命運的裹挾隨波逐流而感到悲哀。也或者説:我是在為自己可能終究也只是歷史長河的一粒沙而不是一朵浪花而感到悲哀也未可説。

看這本書之前,1949年對我來説可能只是一個歷史數字。但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這一歷史數字對當時生活在這個國家中的普通老百姓細微、渺小又卑微生活的深刻影響。若把新中國的成立比喻成黎明前的`黑夜———那在結尾處不禁會恍惚:這夜竟如此漫長,這黎明來的竟如此的艱難。

有時我會想:我為什麼會生在這個年代?如果出生在更早或更晚的年代會不會更好?現在我很慶幸我生活在這個年代,因為我倖免於經歷國家迷茫時期時社會出現的種種荒唐又令人絕望的事。

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因為愛好和平? 所以銘記歷史。這也讓我不能免俗的説一句:我們要好好地生活才能不辜負無數烈士的犧牲。

第3篇

白鹿原這書,我從一開始的讀不懂,到有興趣讀,讀到一半感覺快堅持不下去,到最後一章一章讀完,看到結局我真的是在反思,白鹿兩家的爭鬥上升到國共兩黨的爭鬥,讓我覺得這樣的對比在合適不過了,白嘉軒屬於為民請命的類型,歸為共,鹿子霖屬於狡猾的.資產階級,歸為國,用這兩家的明爭暗鬥,拉開歷史大戲,真的是精彩,小人物裏看到大格局。

我意外白孝文從當初的文弱教書先生變成最後子彈穿過別人腦袋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披着羊皮的狼。憐憫黑娃有血有肉的浪子回頭了卻落得吃槍子的下場。歎息鹿兆海痴心一片換不回白靈的一顆共產黨紅心最終分道揚鑣。不平田小娥只是想追求屬於自己的平凡生活為何落得慘死別人刀下連亡靈都還被當作邪氣鎮壓的下場。鹿三一代忠僕卻被混蛋的封建思想束縛了自己,也束縛了黑娃,最終被反噬了生命。鹿子霖,是我最意外的結局,最後死的連畜生都不如,真的是悲哀……

這麼多鮮活的人物,看到最後真的是讓我驚訝於那個時代,變革的社會變革的人性,我們現在的人到底是多幸福能活在現在這個時代,還在為柴米油鹽,工作掙錢感到枯燥,感到疲憊嘛?根本沒有那個資格!

第4篇

我覺得我可以看懂其他那些人物,就唯獨沒看懂鹿兆海,先是共後是國;先是與白靈的非你不娶,後是他媳婦帶着孩子回家認祖,他找了個像白靈的女人;還有先是中條山抗倭,打贏了,被撤,“茹師長説:‘就因打贏了才撤’”,後是打紅軍,被打死了,他自始至終要的是什麼,他真的是為了抗倭嗎?那為什麼不堅決統一戰線,茹師長最後的那句跟北邊停戰,可以看出茹師長確實是想抗倭而已,那鹿兆海呢,所以,最後看到鹿兆海的墳被糊贓物,有點詫異,好歹曾經白鹿原有多少人為他送葬,朱先生親自為他守靈,是以抗日英雄的身份呀,不知道作者寫墳墓的那一段是想揭示什麼。難道自始至終真如鹿家家傳祖訓那般,官癮真大呀!

那那些頭髮的那些是不是就在暗示着什麼呢,那是倭寇的`頭髮嗎?我願意相信是。我覺得鹿兆海也是那場內外戰爭裏外不是人的犧牲者。好歹抗倭英雄,最後卻是那樣的下場,那時候的人是有多迂腐。

紅衞兵小將的厲害,我就不想説了,朱先生是這裏面神一般的人物。

第5篇

看完白鹿原已經是一個星期前的事情了,看完的感受就是好看,無話可説,好像穿過了一段歷史。

一個家族為何獲得長活得好最主要的就是家風,家風正一家人大概活得都不錯,就好比一個人定下了一個·規矩,一家人都去遵守,心存敬畏,於家來講就是家風,於國來講就是法律,有人遵守,一個國家才會欣欣向榮,但是法律是靠暴力去逼你不去做一個壞人,而家規,則是靠個人的主觀能動性,靠個人的意志去遵守,這就考驗到父輩們教育子女的能力,在不把孩子打死,每天都能保證孩子吃頓飽飯的情況下把孩子教育好屬實考驗父母的智慧,而這種智慧也和家風一樣,是從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所以説家風這種東西和廚師的祕方一樣,都是幾代人的智慧所凝結成的,你有一套獨特的方案,別人沒有就體現出了你的優勢。

最重要的就是物質,人都説寒門出孝子,出不出孝子我不清楚,但是但是富貴人家的孩子就是比所謂的寒門有優勢,幾代人累積的財富可以輕鬆的敲開上流社會的門,更能輕鬆養活十七八個孩子,窮人家就算生的再多也養不起,連吃口飯都成了問題中的問題,更別提升官發財了,所以説故事我們可以聽,但是不能盲從,地主家的孩子大概率還是地主,窮人家孩子大部分還是窮人。

第6篇

第一次看這種帶歷史性的紀實類小説,文章不長,但我卻花了很久的時間去看,可能是,一部好的書,往往都願意讓你去,慢慢走,慢慢品讀,不願錯過任何的細節,不管是全篇的記述方式還是敍述角度,時而順序時而插敍亦或倒敍,在讀的過程,腦子就像在放電影。

本書説的是辛亥革命後30幾年的時間裏發生在白鹿原上的故事,也反應了當時全國的一個現象:女性地位底下,被當成是一個生產的工具,迷信思想嚴重,人們的生活水平質量低下。全書描述了白鹿兩家,在白鹿原上,兩代人之間的恩怨故事,裏面要説最喜歡的一個人物,應當要説白嘉軒了,這個白鹿原的族長,封建思想最堅固,最不喜歡湊熱鬧,卻也最有人情味,生活的也最透徹,能分清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人活一輩子能跟他一樣,真是不簡單。老族長能堅守自己的原則,一輩子不做違背自己良心的.事,對於設計算計他兒子白孝文,給他家摸黑的鹿子霖,在其入獄後替他説情;當黑娃學為好人原諒他的種種破壞族規的劣跡,最後還去擔保黑娃,的真的是以德抱怨。這樣的氣度,不得不讓我佩服。

在那個時候,是時局造人,還是人造時局已不太分清楚,總之動盪年代,總會出現一些所謂的英雄一些所謂的反派。

第7篇

田小娥是黑娃的媳婦,是黑娃外出打工帶回來的別人的小老婆,他倆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毅然走在一起,最後的結局也是不幸的,田小娥的慾望跟黑娃的樸實註定沒有幸福的婚姻。不能説是田小娥的不守婦道,也不能説是她不滿足的慾望,客觀來説應該是生活所迫。

書中像她一個弱女子生活在那種動亂的年代無依無靠,為了生計跟幾個男人都有牽扯透露出她的無奈,但是她又有人性中最樸素的善良,在孝文落難之際予他同情與關切可以表現出來。

整本書以白嘉軒為主人公,以辛亥革命、日寇侵華、內戰為時間主線,描述了西北土地的生機勃勃,以白鹿村村民的顫慄人生將那個時代的.勞苦人民寫活了。我覺得書中也有點不足,比如人物刻畫的的較多,作者沒能將這麼多人物完全掌控住,有點框架太大的感覺。

整體來説,書中沒有太多華麗的詞綴,但是將中國西北樸實的文明寫華麗了。《白鹿原》還拍成了電影,我也看了,但我在電影中沒能找到書中那種細膩的人物心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