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重拾作文3篇 作文重拾之路:點燃文字的熱情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重拾作文是一個對於作文寫作有熱忱的網站,旨在幫助讀者提高作文水平。我們提供各種類型的寫作指導、範文賞析和寫作技巧分享,希望能夠帶領讀者重新燃起對作文的興趣,並突破寫作瓶頸,提升寫作能力。無論是學生、教師還是愛好者,重拾作文都是你提升寫作技巧的好去處。

關於重拾作文3篇 作文重拾之路:點燃文字的熱情

第1篇

一個繡花盒裏放着6顆小指甲,那是幹什麼用的呢?那是彈古箏用的。繡花盒的旁邊放着一架棕色的古箏,它在我家已經待了好久好久了。看着它們,我忍不住戴了起來,又跟當年一樣,彈起了古箏。

我6歲時開始學習古箏,剛開始我非常興奮,每天一回家就開始練指法。沒過幾天,老師就教了一首曲子,叫《旱天雷》,能學習彈奏曲子我非常高興。媽媽的要求很高,每天晚上練習時媽媽都要坐在我的旁邊,我一有彈錯,媽媽就會馬上説我。就這樣,慢慢我開始有些討厭彈古箏了。上了國小後作業比較多,加上古箏老師要生孩子,從那以後,我就再也沒去跟古箏老師學習了。

今年暑假,作業都完成了,有些無聊,走過古箏房看見古箏擺在那裏,有些心動。這麼久沒練了,我都忘了那首曲彈奏出來的旋律了。忍不住拿起那積滿灰塵的繡花盒,戴上指甲,翻開那本破破的曲譜放在古箏架上,看着曲譜我慢慢地彈奏起來。

我突然發現,琴音有些不準,但我不管這麼多繼續彈着,身體也跟着動了起來,整個人都融入到音樂之中。我沒想到,彈古箏是這麼地快樂,是這麼地自由自在。再次聽到琴聲,我的腦海裏有了一片情境,我只想靜靜地聽着。不像小時候那樣總想快速彈完休息,現在一刻都不想停,重複着很多次。就在這時,我聽見了拍手聲,往後一看,原來是媽媽。“孩子彈得不錯嘛,我已經好久沒有聽到你的琴聲了。”媽媽的話讓我有了動力想繼續學古箏,但現在課餘的`時間太少了。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説:“沒事,你可以自學,自己抽點時間練練,我相信你可以自學成功的。”

媽媽的話讓我不再猶豫,從那天起我就重拾了古箏。重拾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別人,而是古箏讓我的生活多了很多的快樂。

關於重拾作文3篇 作文重拾之路:點燃文字的熱情 第2張

第2篇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感覺自己與父母之間好像總有一扇門在阻擋我們之間的交流。但我們沒有一個人想打開這扇門,相互交流、溝通,重拾家庭本該有的歡樂,直到那次家庭聚會……

自從上了國中,我的學習時間逐漸增加,玩兒的時間與以前相比又是越來越少。自己也不願和父母有太多的交流,甚至有時因作業多的`緣故,寫到深夜而向他們發脾氣。父母也沒有與我多説些話,只是努力工作,忙於生計。漸漸地,我們之間的話越來越少,各自做着自己的事情。

一個週六的早晨,表妹給我打來了電話:“姐姐,自你上了國中後,我就沒怎麼和你玩了,也很少看見你,姑姑和姑父也是如此。不如,今天晚上你和姑姑、姑父來我家吃晚飯。晚飯後表演節目,搞一個家庭聚會怎麼樣?”我聽後頓時眼前一亮,“好啊,好啊,我也好久都沒有好好玩過了,那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夜幕降臨,我們一大家子圍坐在一張大大的桌子上其樂融融,臉上都掛着從未有過的愉悦,當我們舉起各自裝滿果汁的杯子,一起幹杯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笑了起來。原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是那麼的温暖、幸福,家庭裏充滿了關愛,和家人在一起總能使自己情不自禁地放聲大笑。吃過了那一桌的美味佳餚,我們開始表演節目了。開場首先是我和表妹跳的一段拉丁舞,結束後,那些坐在沙發上的“觀眾”紛紛送上了自己最真摯的掌聲。看到他們的笑容,我也笑了,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我和表妹還設置了搶答問題的環節,大家都積極參與,答對有獎。

家庭聚會後,我回到家主動去敲開父母的房門,為他們捶背、捏肩,與他們交談趣事,暢所欲言。家庭的氛圍又變得幸福,充滿歡樂。

我重拾了家庭的歡樂,並且會一直珍惜、守護它,不讓它再次丟失。

第3篇

暮色已將房間包圍,我打開台燈,輕輕翻閲着儒家經典之作《論語》。

我讀到了不棄自己理想,甘於貧困的仁者之風。孔子這樣評價他最欣賞的弟子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住在陋巷之中的顏回,每天只靠着簡單的飲食來維持生活,一般人無法忍受如此清貧的生活,但顏回卻樂在其中,他每天認真地讀書,獨立地思考。

我讀到了不畏艱難困苦,傲立風霜的仁者之骨。孔子説:“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當到了天氣最寒冷的時候,很多植物早已凋零,唯有松柏依然挺立於風雪中,巋然不動。孔子通過鬆柏比喻那些即使經歷了各種挫折,仍不忘初心的仁者。

我讀到了不受外物所惑,心懷天下的仁者之情。“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對智者與仁者都持正面評價,通觀《論語》全書,孔子最嚮往的人格當為仁者之情。仁者性格沉靜,不為外物所惑,內心不會計較自己的個人得失。

我沉醉於《論語》描繪的仁者情懷,然而合上書後,我面對的`仍然是這個喧囂的時代。不知何時,古代社會中的那些正能量因子,漸漸消失。人們認為過去儒家經典中的很多思想已經不適合現今高速發展的信息社會,於是慢慢地不再傾聽逝去的儒者之聲。

有些人開始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他們每一步人生的藍圖中只有自己如何做才能過得更好,這個規劃裏沒有他人與社會。有些人變成了“物質至上主義者”,由於無法忍受一時的貧困,他們走上了各式各樣的犯罪道路。聖賢所倡導的仁者情懷都去了哪裏?

沉下心來,去閲讀過去的那些經典吧,或許它們能夠讓我們重拾逝去的仁者情懷,給我們身處的時代帶來一些嚴肅與認真的反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