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篇 兒童過渡教育:銜接講座的收穫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9W

本次“幼小銜接講座”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極大的啟發與思考。在講座中,我們探討了幼小銜接的重要性及其對兒童發展的影響。通過專家的分享和實際案例的講解,我們深入瞭解瞭如何促進幼兒園和國小之間的無縫銜接,為孩子們的學習之旅鋪好堅實的基石。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篇 兒童過渡教育:銜接講座的收穫

第1篇

今天很榮幸聽朱泳老師講解的《迴歸真實生活親子準備進行時》,主要分為幼兒家庭:首先幼兒園老師將學習融進遊戲之中,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東西,學習的內容也是比較直觀具體。其次很多家長會把幼小銜接狹義地理解成“幼小銜接班”,這是不對的。幼小銜接不代表片面的國小知識教育。它強調的是孩子的可持續發展,而不是以知識灌輸的方式實施國小課程內容。

孩子興趣特長的培養也不是靠“幼小銜接班”就能一蹴而就,家長應在平時觀察、注意孩子的興趣點,並有意識地引導,同時適當地進行相應的練習。最後,家長除了關注孩子的學業問題,還應關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生活作息的提前適應、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等問題。所以從幼兒園到國小,孩子要經歷外部環境和心理髮展的重大變化,而孩子不是天生就具備適應這些重大變化的能力,這些能力的形成需要從家庭、幼兒園、國小等各方面因素中汲取力量。

幼小銜接講座心得體會7篇 兒童過渡教育:銜接講座的收穫 第2張

第2篇

今天很榮幸聽朱泳老師講解的《迴歸真實生活親子準備進行時》讓我對幼小銜接有了更全面的認識。幼小銜接作就是幫助幼兒形成種適應國小活規律的行為模式。而這項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需要的不僅僅是説教、檢查,最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將其細化,具體的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點滴積累、培養、逐步的形成、完成的。

同時要強化幼兒獨立意識和生活能力的培養,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在進入國小後學校的教育模式與幼兒園相比,更多的事情需要孩子自己來完成,因此需要提前做好幼兒獨立生活能力的準備,及早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非常重要。要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應該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指導幼兒學會收拾自己房間,學會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擦桌子、掃地等一些簡單家務勞動。

幼兒園除了促進幼兒和諧發展外,同時也為幼兒提供科學育兒指導,明確責任義務。承擔教育使命,引導觀念,把握銜接重點傳遞教育智慧,提升銜接質量,建設有效家園。引導家長與幼兒園和國小積極配合,做好銜接工作。營造良好的家園教育氛圍。

第3篇

學前教育工作中幼小銜接是永恆不變的話題,今天的學習中朱老師把幼小銜接的視線從學校、教師身上轉移到了家庭之中。

家園校協同銜接是幼小銜接成功的重要保障,家庭銜接是幼小銜接的主陣地。常態化、生活化、遊戲化和綜合化的銜接是幼小銜接成功的重要原則。

家庭教育應為孩子接受學校教育打好基礎,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適應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培養兒童的獨立性,做好生活方面的準備。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作為家長應注重教育與生活的聯繫,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鍊,在教育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其次,培養兒童的注意力,做好學習方面的準備。幼兒園兒童以遊戲活動為主要的學習形式,兒童在遊戲中感覺輕鬆、愉快,並不會有學習壓力。作為家長,我們應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注意力,通過各種鍛鍊孩子注意力的親子游戲,對孩子進行注意力訓練。最後,培養兒童的社交能力,做好交往方面的準備。

第4篇

通過朱泳老師的講座使我瞭解到了,“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性。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國小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國小生活。

“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起着上下聯繫的作用,主要目的在於:一是讓幼兒非常自然、順利的適應國小的學習生活;二是通過銜接工作對幼兒加深瞭解做出更為正確的評價。因此要堅持面向全體幼兒,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將嘗試通過教育教學、班級工作、家長工作等多方面多途徑實施“幼小銜接”活動方案,將“幼小銜接”工作真正落實到實處。

第5篇

通過本次講座讓我瞭解到,在生活中教師應有計劃地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穩定的注意力,讓幼兒能集中注意力聽課、回答問題等。也可以通過引導幼兒看圖書、聽朗誦等,提高幼兒理解能力和記憶力。在觀察和理解記憶的基礎上,逐步培養幼兒初步的分析、概括等能力。鼓勵幼兒用口語正確、連貫地表達思想,要求發音清晰、正確。

因此堅持對幼兒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促進幼兒體、智、德、美的全面發展。針對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積極創造條件,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讓幼兒健康快樂全面發展。幼小銜接關係到幼兒能否快速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國小生的轉換,並能儘早適應國小生活。“幼小銜接”工作也是幼兒園教育的衝刺階段,是初等教育的早期階段。

第6篇

通過對幼小銜接的瞭解和認知,讓老師知道幼小銜接不只是在大班,而是要滲透到三年的保育和教育過程中;要注重社會交往、自我調控、規則意識、專注堅持等關鍵素質的培養;要將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等方面有機的融合,不應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替代全面的、有針對性的入學準備教育。

老師們還要通過各種方式將科學的幼小銜接的理念傳達給家長,讓家長們能夠着眼於孩子的長遠發展,理性地對待幼小銜接。家園密切合作,注重幼兒身心的和諧發展,通過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減緩銜接坡度,幫助幼兒順利地適應國小生活。

第7篇

幼小銜接培養習慣包含很多,如:良好的坐姿寫姿、認真傾聽的習慣、勇於表達的習慣、自己整理用品的習慣、認真作業的習慣、早睡早起的習慣等。

今天通過觀看《“幼小銜接,家庭在行動”之培養習慣》,我收穫很多,通過兩位專家的解疑,我瞭解到了“自然後果法”,對於上了國小的孩子,每天丟三落四,導致家長為孩子的行為買單,每天着急忙慌的去學校給孩子送學習用品,家長的包辦行為會讓孩子產生無所謂的心理,當出現丟三落四的行為時我們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讓他自己對帶來的壞的或者好的結果進行負責。

一個好的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要利用家庭生活中的契機,給孩子機會去養成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家長要以身作則,孩子的社會學習都是從身邊的人和環境汲取的,家長要把言行代替説教,而且不要一上來就希望孩子做的就是最好的,要給孩子試錯的機會,從不會到會,讓孩子感受到這個過程中帶來的成就感。孩子的認知在家長和老師的評價中形成的,所以在對孩子進行評價時家長和老師一定要謹慎用詞,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要正確看待孩子發展的過程。

幼小銜接不是到大班才開始的,是從小班就開始的,幫助孩子自然過渡到國小,將來更好的適應國小生活。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不僅需要老師和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也需要家園共同配合,共同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