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模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2W

為了鍛鍊我們的寫作能力,在生活中就必須加強心得體會的寫作練習,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使我們的思考能力得到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模板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模板5篇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篇1

時光匆匆,我們的寶寶就要結束了幼兒園生活,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有否很快完成由幼兒到國小生的轉變,能否很快適應國小生活,是我們每個家長擔心焦慮的事情。如何做好幼小銜接呢?聽了xxx王小組的課,也經過自己的經驗和資料查詢,我們可以試試重以下幾個方明進行:

1.加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從幼兒園到國小,是一個全新的環境。老師不同,小朋友不同,學習方式方法不同,課堂要求不同,行為規範也不同。這許許多多的不同,往往會使幼兒難以適應,容易導致幼兒學習興趣低落,影響學習成績,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我們可以在入學前幾個月,有意識地多向孩子介紹一些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包括學習哪些課程,每天上幾節課,作息制度,上下課應該注意些什麼,老師和同學們的相互關係等。讓他對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並盼望自己做個國小生,從思想上作好入學的準備。同時,為了使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在家可以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這樣,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這樣讓孩子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2.培養孩子與他人的交往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能力。培養孩子的交往能力應從小事做起。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氣氛,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

3.培養孩子的聽讀寫能力

逐漸培養孩子講述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未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孩子的閲讀能力,選擇喜歡的讀本陪讀。再讓孩子多玩些安靜的遊戲,比如下棋,畫畫,摺紙,適當減少遊戲時間。可以讓他每天練習寫自己的名字,學寫數字,做一些簡單的加減法。

4.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現在的娃娃很多事情都是有長輩包辦,生活自理能力差。讓他們自己拿個飯,整理個書包都是無從下手,平時我們就有意識加強他的次序感,條例性。讓他們自己吃飯,穿衣,自己整理東西等等。自理能力有增強,孩子在入學後也比較適應國小的集體生活。

以上幾點總結,希望對我們的孩子有所幫助,願我們的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有就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順利完成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篇2

我參加了鄞州區舉行的“幼小銜接”研討活動,在活動中,來自不同幼兒園和國小的老師為我們展示了五大領域教學活動,我們教師選擇自己想聆聽的領域進行聽課,然後進行各領域的研討活動,在研討中我們幼兒教師們紛紛提出了自己對幼小銜接中的困惑,國小教師也紛紛講述了希望幼兒園教師在幼小銜接中能對幼兒進行哪些方面能力的培養。孩子們從幼兒園生活進入國小,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通過今天的研討讓我瞭解到我們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對幼兒進行重點培養,這樣能讓幼兒能更好的去適應國小的生活。

一、培養幼兒規則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

通過日常生活活動,培養幼兒理解每個活動的規則,幫助幼兒掌握執行規則的能力,鼓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規則,及沒有規則帶來的後果破壞圖書等)

二、培養幼兒的責任感

讓幼兒認識任務的含義,意識到成人信任你,才給你佈置任務,培養幼兒樂意接受任務的意識,並且幫助他們在實踐中學習並掌握完成任務的本領。

三,培養獨立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入國小後,許多事情不能由父母代辦,而且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力所能及的學習、勞動等任務。給幼兒鍛鍊的機會,讓他們獨立完成家長佈置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讓他們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穿衣,幫家長整理生活用品,收拾自己的教具、學具,整理書包等等。

四、培養幼兒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入學後,進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際關係,接受新老師,結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同學和睦相處,則有賴於一定的與人交往的能力。因而我們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例如:叫孩子學會謙虛、有禮貌,不與小朋友搶玩具,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搶玩具等等。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小,但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讓孩子成為一個樂於交往和善於交往的人。

五、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離開幼兒園,走進國小,孩子更多面對的是複雜的社會大環境,會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們教孩子如何很好地保護自己,例如告訴孩子,不隨便與陌生人説話,遇到困難如何求助等等。另外,還教育他們懂得和遵守交通規則,注意自身安全。

六、加強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為了消除幼兒入學後對環境的陌生感,帶領幼兒參觀國小,引導和激發幼兒對學校生活的嚮往和興趣。對教學做相應的調整,適當減少孩子活動、遊戲的時間,讓孩子與國小生交流,觀察他們做作業的情況,從而激發孩子愛上國小的強烈願望。這樣,從思想、習慣和認識技能上逐步過渡,孩子入學後,就比較容易適應學校環境。

本次活動為我們幼兒園教師和國小教師之間搭建了幼小銜接的對話平台,讓我們瞭解了幼兒園與國小的教學方式區別,也認識到孩子在入國小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工作,真的是受益匪淺。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篇3

被通知去聽了一場關於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講座,報着嘗試的態度去聽,卻有了受益匪淺的感悟。教養孩子是一門學問,陪伴孩子更是一種修煉。成長,是雙向的!

記得第一次送孩子去幼兒園,我激動地整夜無眠。第一次看她邁入幼兒園大門,我已在遠處泣不成聲。還記得當初的落寞,還記得當時的承諾。對於孩子的教育,我一直覺得好性格好習慣的培養要比成績單上的數字重要的多,雖然這與傳統觀念有些背道而馳,但是幼兒園期間我對孩子的要求就停留到此,嘗試過就好。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雖然我的要求沒有那麼高,但是經過幾年的幼兒園生活,孩子“回報”給我的卻是太多的驚喜和意外。

而今,即將進入國小,我的觀念有了稍微的改變。從之前性格的培養,到了現在自律的加強。我是一個自律性比較差的媽媽,一直以來都是隨心所欲的做所有的事情。在鍛鍊孩子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約束着自己。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指導。

關於困難:

講座中,老師提到幼小銜接過程中要注意三個適應:身體適應、社會適應、學習適應。回家後第一件事就做了一份近期的作息時間表,令我萬萬沒想到是,她把作息表很認真的貼到門上,非常認真的執行。這一點,令我感到萬分慚愧。社會適應能力我沒有太多的擔心,但是細節方面還是需要更好的把控。之前有培養孩子理財的經歷,卻因忙碌而夭折。講座結束後,又做了詳細的計劃並實施。彌補之前的不足,應該以堅持為前提。學習適應是我比較擔心的問題,前輩媽媽們都反應説現在國小作業都比較多,現在孩子偶爾寫字多了也會嚷着手疼。之前以為是為了逃避書寫,後來查閲相關資料才知道,孩子手腕的協調力量與手指協調力量沒有得到平衡發展,孩子寫字多了是會容易感覺手腕痛手指酸。這種痠痛就是手部肌肉羣與手臂肌肉羣負荷過大造成的。從幼兒園沒有作業過渡到國小的多門學科,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關於成長:

講座中,老師用“修煉”詮釋了這個版塊,這讓我不由想到了曾經看過的一本書《整理好自己,再去做父母》。裏面列舉了種種問題爸媽。之前看過之後特地拿出這本書和朋友們一起探討,對號入座,幾乎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這或許也是現在家長都存在的一個通病。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學會放慢孩子的速度,用等待、堅守與信任的心來看待孩子,讓節奏慢下來,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生活節奏,學會放手,讓孩子自由的飛翔,教與養,我們和孩子一起行走在成長的路上。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篇4

時光荏苒,我們的寶寶即將進入到幼兒園的大班,為升入國小,成為一名國小生做最後的準備。孩子們能否順利的適應國小生活,科學的幼小銜接則是關鍵所在。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國小生活對於孩子來説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面對新的老師、小朋友以及不同的課堂要求和學習方法,會讓幼兒一時之間難以適應,容易打擊幼兒的自信心,對幼兒的健康成長不利。家長應該配合老師,在入學之前要有意識地向孩子介紹國小裏的學習、生活情況。如學校有哪些課程,上幾節課,學校的作息制度、如何和老師同學相處等。還需要讓孩子逐步習慣學習生活,適當的減少孩子的遊戲和活動時間。這樣,讓孩子對國小的學習生活有一定的瞭解之餘,也能從思想、時間、學習習慣和知識技能上逐步過渡,為成為一名國小生做準備。

二、注重幼兒與他人交往能力的培養

培養幼兒的交往能力要從小事做起,學會謙虛、有禮貌,不大聲喧譁,不與小夥伴爭搶玩具等。看似很小的事,卻有利於創造出友好合作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使孩子能快速地融入新集體與老師和同學和諧相處。

三、讓孩子具備聽讀寫能力

家長應每天堅持指導孩子閲讀,逐漸培養幼兒講故事、複述故事的能力,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養成良好的閲讀興趣。引導孩子多玩些安靜的桌面遊戲,如裝拆積木、樂高、下棋、做手工、畫畫等。培養孩子靜下來、坐下來,有利於孩子入學後的學習生活。

四、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進入國小後,孩子需要獨立完成老師佈置的學習和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要教會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自己穿衣吃飯、整理玩具、收拾整理自己的書包教具等。自理能力強的孩子在升入國小後能快速適應集體生活。

做好幼小協同,科學銜接的工作,需要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掌握豐富的知識和技能,調整好心態。讓幼兒既願意上學,又喜歡上學,同時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難的能力,有效而科學地幫助他們平穩順利地進行由幼兒園到國小的過渡,成為一名優秀的國小生。

幼小銜接的心得體會篇5

為了能更好地讓孩子適應國小的生活,作為家長,我們也是多方取經,與身邊家裏有國小生的朋友多交流,瞭解國小生在學校的日常學習情況,同時結合自家孩子的情況,注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興趣,讓學習成為常態化,讓學習成為孩子的一部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第一,為孩子營造學習的環境,通過言傳身教,告訴孩子,學習並不是只有小孩子要做,爸爸媽媽也是要學習,學習是一件每個人都要做的事情,是一件持之以恆,一件終身受益的事情,我們作為父母也是在家多看書,陪孩子一起學習,通過良好的氛圍,將學習這件事情融入到孩子的日常中。同時,在平時的生活中,告訴孩子學習、吃飯、睡覺一樣,是我們每天必須要去做的一件事情,強化孩子學習的意識。

2、第二,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日常和孩子的交流中,通過孩子的興趣,找準切入點,讓孩子意識到學習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比如説,識字以後,可以自己讀書,不需要爸爸媽媽有時間才能給他講故事,想看故事書,自己在家隨時可以看,讓孩子意識到通過學習他可以獲得很多東西,讓他更有動力去學習。當孩子意識到了學習的好處時,自然學習不會成為他的敵人,就會從被動你要他學,成為我想學,至少現在哆哆對於識字這件事情是沒有任何的抗拒,會經常主動問這個字怎麼讀,因為他愛看書,想看書,就要識字,自然看的書多了,識字也就會更多,還會引以為豪的説爸爸媽媽的書上面的字他也認識。其實,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識字是很重要一件事情,因為只有不斷的多識字,他才能看更多的書。

3、第三,習慣的養成,這是最難做的一件事情,需要你和孩子一起為之努力的。因為人都有惰性,更不提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在玩具與書本之間,孩子肯定毫不猶豫的選擇前者,就像我們大人在手機與書本之間,大部分人會選擇手機一樣,因為畢竟書本是枯燥的。那麼習慣的養成更顯的尤為重要,我們要通過習慣的養成來讓孩子更加自律,前提是你也要自律,這是我們家長必須明白的一件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更何況是對自己的孩子呢。在這事情上,我也並沒有做的很好,尤其是在哆哆四歲多的時候,我就開始讓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畢竟初為人母,自己也需要學習,在堅持和孩子學習溝通上,都沒有做的很好,尤其在學習過程中,對孩子的態度也不是很好,因為內心的焦急,總是看重孩子學習的結果,在無形中給孩子很大的壓力,後來也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調整自己的心態,告訴自己學習是需要細水長流,不能急於一時,放平心態,學會享受和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陪孩子一起養成每天學習的習慣,讓你的陪伴幫助孩子渡過一個個枯燥難熬的前期學習階段,這個階段大約會持續一個月,當我們順利的渡過這個一個月,雖然孩子有時候也會有不愛學習的時候,但是學習已經成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可或缺,對於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不會有太多的抗拒。

4、第四,增加學習的趣味,學習的方式多種多樣,孩子的天性還是玩,我們可以增加學習的趣味性,通過和孩子的互動,讓孩子知道學習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讓孩子看到學習的多面性,激發孩子探索學習的奧祕。還拿識字為例,我會和哆哆玩識字比賽,看誰認識的字多,互換角色,我們雖然作為家長,但是在學習面前我們是平等的,我會讓哆哆當提問人,我來回答,然後我故意答錯,然後他很有成就感的説他認識,讓孩子在這種小遊戲中體會到學習給他帶來的小小“成功感”。

5、第五,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對於孩子的每一點進步,我們都可以具體的提出來,並適時的給予鼓勵,告訴他,他很優秀,不斷給孩子心理暗示,他可以做的好,他可以做的到,甚至可以做的更好。當然,如果表現的不好,自然就要批評,獎罰一定要分明,增加孩子的抗挫能力,畢竟上國小以後,面對學業的壓力,他們會來自於各方面的比較,突如其來的變化,孩子的心理不一定能及時的轉變,所以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導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鼓勵和讚揚會讓孩子更加陽光,但是一定要告訴他做錯事是要承擔責任,樹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6、第六,做最充足的準備,在家的日常學習對於文化知識的儲備畢竟有限,7月份我們也為孩子報了幼小銜接班,幫助孩子從生理、心理、行為習慣等方面做好入學準備,以積極的心態迎接國小生活。除此以外,我們在孩子這三年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報過樂高,英語和跆拳道,經過1年多的學習,孩子無論在智力開發還是學習習慣養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總而言之,孩子的學習並不是孩子一個人的事情,需要我們父母陪同孩子一起,在孩子慢慢心理成熟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一直堅定的陪伴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中,也會告訴孩子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堅持做的一件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