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白鹿原讀書心得3篇 白鹿原:童年鄉愁與現實殘酷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5W

在讀完《白鹿原》之後,對於二年級的學生而言,這是一次難得的心靈歷程。通過對作者陳忠實的思考,學生們不僅積累了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體會生活的真諦,以及對歷史的深刻理解。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內心,感受他們的讀書心得吧!

二年級白鹿原讀書心得3篇 白鹿原:童年鄉愁與現實殘酷

第1篇

《白鹿原》總地來説寫了白鹿原上白家和鹿家的故事,書中涉及幾種不同類型的人物,讓我看完後心生感慨。

白嘉軒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家長,恪守祖先家訓,繼承祖先的地位成為白鹿原上仁義村的族長,管理着族內事務。白嘉軒是那種讓人一看就心生畏懼之感的人,用黑娃的話説,他的腰挺得太直太直了。白嘉軒對自己的三個兒子都管得很嚴,而對自己唯一的女兒卻是疼愛有加,這也為白靈反抗自己的家庭埋下了伏筆。當

然不得不説的是,白嘉軒的為人是很正直的,正直到即使是自己的兒子犯了錯誤也要按族規辦事,大兒子與黑娃的妻子田小娥發生不正當關係,被白嘉軒按族規處置了。白嘉軒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不僅僅是他自己的,而更是他整個白姓家族的臉面。面對大兒子的荒唐行為,他表現的是那麼的決絕,並不是因為他不愛自己的孩子,只是這個不孝子孫讓家族的臉面不好擺,當然這也樹立了他在族人面前剛正不阿的形象。

每個人都有它的兩面性,白嘉軒也不例外。白嘉軒一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會去找大姐夫朱先生,面對妻子的死亡,他也會悲傷的哭泣。作為封建家長的他,很注重教育,注重子女的教育,也注重族人的教育。辦國小,請先生,就是其表現。但也要看到其封建的一面,鹿家的兩個兒子去參加新式教育了,而他選擇了將孩子帶回家,教他們幹農活從此不再過問學習的事了。

至於白靈的參加新式教育,完全是來源於她的離家出走,以及後來的以死相逼,不然白靈也就是一個平凡的農家婦女,也沒有了她對中國解放事業的貢獻。白嘉軒一輩子沒有幹過不光明真大的事,唯有一件事讓白嘉軒感到愧疚,那就是用天字水地換鹿家的地字旱地,原因卻是在鹿家不知曉裏面長有白鹿。白嘉軒將父親轉埋入這塊地以後,白家開始走上坡路。這也是在文章最後白嘉軒對鹿子霖表示深深的愧疚的原因所在。

説到《白鹿原》這部作品,不能不説到裏面的朱先生。全書對朱先生的着墨很多,寫得最多的是他的博學多才,他那遇事冷靜,以及他具有的處事能力和預知能力。可是説,全書對他有的只是誇讚,當然也讓我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朱先生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對整個原上的人來説,朱先生很是德高望重。不僅表現在他自身的修養上,也表現在他超凡的能力上。

朱先生一再強調他並不是算卦先生,但當人們問他問題,讓他幫忙解決問題是,卻不得不讓人感到驚歎。他可以成功的幫人家把牛找回來,單憑自己的一張口讓古城免遭塗炭成為佳話,可以預知他的書籍會遭到破壞而叫妻子讓一些書與之同眠,也叫妻子不要讓自己入棺。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媳婦在給他斂喪,穿上襪子時,他的腳蜷起來了,怎麼弄也弄不下來。妻子朱白氏給他換了襪子之後就好了。原因很簡單,媳婦給他穿的是白靈給他買的洋襪子,而朱先生一生都只穿妻子做的衣服、鞋子、襪子。

與白嘉軒相比,鹿子霖要開放得多,當然這與鹿家的家訓有關。鹿家家訓就是一定要讓孩子讀書,讓孩子受教育。這也是鹿子霖讓兒子鹿兆鵬、鹿兆海進新式學堂,受新式教育的原因。而至於其本人,不過也就是一個封建家長罷了。

?白鹿原》這部屬於白鹿原的歷史,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淒涼,人們生活之苦,也讓我們緬懷先烈,讓我們知道那時我們的先輩原來是這樣走過!

二年級白鹿原讀書心得3篇 白鹿原:童年鄉愁與現實殘酷 第2張

第2篇

在一隻飛舞跳躍的白鹿精靈下,白鹿原就這樣神祕地展開了。

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沒有太多深意的詞語,以它最真實樸素的筆法給人深深一顫,不得不信服。這裏是一個封閉的地區,有他們自己的信仰,這裏的人都很真誠善良。他們是地道的農民,秉承着“民以食為天為天”的原則辛勤耕耘。

素有“仁義村”的白鹿村是故事的起源,講述了白、鹿兩家的故事。我喜歡“直腰板”的白嘉軒,作為白鹿村的族長,他一生無愧天地,只要求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待人全憑“真心”。即使後來腰板遭遇重擊依然可以做到不坑一句,卻在瘟疫差點奪走他妻子的生命時留下了眼淚。

在這裏我看到了濃烈團結的氣氛,每逢喜事都可以聽見鞭炮,嗩吶聲;遇到喪事大家則一塊兒幫忙整理後事;讓我最記憶深刻的是,無論召集族人的次數多麼頻繁,大家都會準時來。最單純樸素的人們,以一個最原始的人模樣創造生活;他們謹記祠堂的祖訓,以一個典型的農民模範來教兒育女,並以此為榮。

白、鹿兩家每一個人都有傳奇的一生,書中都詳細地記錄了他們的成長點滴。可未曾想過原本安分古老的白鹿原卻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風暴,新生的痛苦再次敲響了危險的警鐘。經歷過饑荒,經歷過瘟疫,哪怕寸草不生,族人先後離世,白鹿原依舊在那兒。而他們的子女卻因捲進後來的風暴,無法自拔,並開始了傳奇的一生。不安分的黑娃和聽話懂事的白家兄弟從小就是玩伴,長大後卻截然不同。本該接任下一任族長的白孝文因為接觸了田小娥這個女人而改變了命運,他開始變得墮落,並染上鴉片。隨後卻振作起來終有一番作為。而長大後的黑娃曾當過土匪,後繼續隨鹿兆鵬投入革命,雖結局悲慘,卻學為好人。

而革命中的愛情經歷過生死和風雨的考驗,顯得格外珍貴。白嘉軒之女白靈先後遇到鹿兆鵬、兆海二兄弟,因為不同的革命信仰而放棄了鹿兆海。而從小就主張自由婚姻的鹿兆鵬卻把漂泊的心停留在了白靈身上。他們的愛情浸透了革命,感人肺腑。而白靈最終因被誤以為是奸細而活埋。一個有着新思想的女性就這樣離開了,我想那個時候就算白嘉軒再狠心也終究會心疼。

作者用了一點神祕的神話色彩,引申了田小娥的故事。她被鹿三打死後陰魂不散,變作厲鬼附在鹿三身上並引發了駭人的瘟疫,最終被鎮壓在塔下不得超生。

而另一個神奇人物——朱先生,他被譽為“聖人”,聖人和凡人的區別就在於聖人能做到凡人口中不能做到的事。滿腹經綸的他一生滿腔熱血,世事看得極透,深受人民的愛戴。料事如神,哪怕最後的後事也料想到了。

白、鹿兩家最終的結局也已成定局。似乎所有的事物都按照原定的軌跡發展,誰也不曾打破誰。

故事曲折生動,深深撥緊着我的心,似乎下一秒就會被震驚。

不知不覺書籤已經停留在了最後一頁,陽光灑在書頁上閃閃發亮,我的眼前又浮現出了一個老人的身影……

第3篇

寒假裏讀了《白鹿原》一書,頗有感觸,下面發表一下自己的拙見。

早在幾年前有朋友推薦我讀一讀《白鹿原》,可當時迫於升學壓力,沒能實現。不過大衣的寒假這個機會我可沒錯過,利用這段時間讀了此書,感觸頗深。

先談談本書作者。作家,可謂一位地地道道的鄉土作家,《白鹿原》可比《暴風驟雨》《紅旗譜》,同時寫農村農民運動,也寫階級和階級鬥爭,但作家給人以不落俗套,耳目一新的震撼。

書中有一些被人們不恥的有關“性”的描寫。我本人認為,這並不能説明作者低俗,而恰恰體現了作者對待生活的誠實態度,對於自己思想毫不避諱的頭名。文學與下流有着明顯的區別,如果某些人以這種態度審視文學,那麼它才是最低俗的。

最令我深思的要算主人公白嘉軒。白嘉軒在作品中始終是一個有血有肉活生生的形象。“播種性格,收穫命運”。當我一次次品味這句話時,總能得到一次深似一次的啟示。或許命運只是一個個偶然的機緣,但縱然完全相同的際遇,在不同的人,總能幻化出相異的結局。

像白嘉軒和鹿子霖,同樣出身,同樣的年齡,同樣歷經風雲變換,去似兩條平行直線,相視相望,似乎近在咫尺,去永遠進不了同一個世界。

白嘉軒面對黑娃帶回的媳婦小娥冷若冰霜;面對女兒跳躍的青春眉頭緊皺。他是一塊磁鐵,浸透千年的紅鏽;它是一塊石頭,承襲千年的風霜。

但世界總是在變化,國共合作,農協當權,田福賢復辟,白狼出沒,白鹿原上紛紛擾擾的變故讓白嘉軒達而復貧,貧而復貴,但內心沒有絲毫傷痛。

農協把祠堂砸碎砸爛了,他泰然處之。風浪稍平之後,又召集起能工巧匠,修復鄉約碑文,石碑參差不齊,碑文殘缺不全,白嘉軒召集全族人做祭奠,無論世事如何變化,家族在它眼中,永恆而永恆。

白嘉軒也許是封建制度的衞道者,但它同樣是個“改革專家”,制相約,身體力行,懲亂治惡,是謂天地氣運。

他跪地求人,解鄉鄰之困,救尷尬之眾。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他又都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只要是在“道”允許的範圍之內,他願意付出自己的仁、義、情、愛,成就別人的幸福。對鹿三,對失地寡婦,對村民,白嘉軒是一個巍巍長者,是一個謙謙君子。然而,他只是“封建”這塊貧瘠土地上的一個行將沒落的殉道者。他同樣是個智者,對別人有意無意的拉攏,一再拒絕;亂世中既不聯此,亦不附彼;他不當官,不入匪,只鄉情清靜靜的做他的族長。在思想深處,他討厭雜亂塵世,渴望簡單、安寧、古樸的日子。

這樣,白嘉軒便有了一種飄然出塵的味道。然而,他終究還是個農民,他身上不可避免地融入某些世俗的特徵。也就有人持另一種態度,認為白嘉軒是一個偽君子,偽善使他的仁、義都成了假仁假義。這些可以從與鹿子霖調換土地,暗中較勁兒看出。但我們要想一想,這世上有哪會有向佛一樣的真人。其實,他還是個農民,保守、枯澀、厚重。像原上的大多數一樣。

書中朱先生也是一個鮮活的人物,但也是最令我感到茅盾的一個人。同時,不可否認的事,對朱先生的描寫的確帶有“神話”色彩,這可能是作品的牽強之處吧。

朱先生是白鹿原上地位最特殊的人,學問自然沒得説,可封建那時肯定的。他雖不是什麼“官”,什麼“長”,可卻受所有人擁護。他隻身勸退30萬軍隊,以及一次又一次對未來社會的預言,證明它已近乎聖人。可他謙遜、固執的性格也為他本人添彩不少。本書對其他人物刻畫也相當成功,如白孝文,鹿兆鵬,白靈,白孝武,黑娃等。凸現了那個動盪年代不安的農村社會和農民的生活,以其獨到的筆風和思路為大家描繪了渭河平原幾十年的變遷,可謂驚世之作,並獲得了茅盾文學獎。

書中人物盡顯那個年代的典型農民及地主的形象。既真實似觸手可及又不感誇大。《白鹿原》也是在作者的天命之年完成的,這也説明作家實用其多年的積累為我們換取了一部優秀的小説,不僅充實我們的生活,更讓我們得到啟示,從中學到一些東西,這才是真正的讀書的意義,也似作者最大的願望。

以上是我的拙見,不一定符合眾多人的看法,不過就我的水平也就這些,以後還會再多讀一些作品,增強自己的鑑賞能力,同時豐富自己的一些情感和知識,為今後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熟悉的可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的土地吧”,作者作家實這樣描寫書中主人公,其實他何嘗不是如此呢。從作者形象可以看出:蒼勁的臉體現了一個秦嶺山下,渭河流域原上一條真正的漢子。他熱愛這片土地,字裏行間浸透了他對這裏的人民無限眷戀的情感。

祝福這裏的人民,他們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好兒子;祝福中國文壇,它是這方厚天熱土上的一頭白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