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6篇 《漫談《一去二三裏》教學探究:思考從知識到能力的轉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1W

《一去二三裏》是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詩歌,透過這首詩,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對於生活的熱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結合教學實踐,反思如何更好地將這首詩融入到課堂中,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和文學素養。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6篇 《漫談《一去二三裏》教學探究:思考從知識到能力的轉變》

第1篇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後,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裏》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户人家。山裏的幾座亭台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字鑲嵌其中。本課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裏”這兩個漢字。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採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薰陶。

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鬆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引導學生誦讀詩歌,在詩歌中學習生字,教學時我設計了“戴帽子”的活動及時複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字生字。通過有趣的遊戲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採用新字複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記得牢固、紮實。利用插圖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説話能力,感受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重視自主研讀,自讀自悟。在教學設計上我非常重視孩子們的基礎學習,將認讀生字,讀熟課文放在第一位考慮,在指導生字學習時注意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訓練,同時又重點指導難讀的字音區分,使識字教學達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在指導讀文時,重視圖文對比讀書,這在低段教學中,是非常有效的一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邊朗讀邊想象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唸經”。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在寫字教學時,我着力做到仔細觀察,動手實踐,示範指導三結合來紮實地完成孩子們第一次書寫漢字,重視了學生基本功的學習。由於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儘可能讓學生多識字,儘早地進行閲讀,所以我本節課只涉及了寫其中的一個字“一”。我們組的小課題研究內容為培低年級學生書寫習慣的培養,所以在動筆寫字之前,我對學生的寫字姿勢進行了指導。希望能使學生在動筆前先把姿勢擺好,有了這個正確的“架子”再開始寫字

《一去二三裏》教學反思6篇 《漫談《一去二三裏》教學探究:思考從知識到能力的轉變》 第2張

第2篇

今天我上了《一去二三裏》這一課。我用充滿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學生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境中,鼓勵他們大膽學習新知識,大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去二三裏》是一首古代童謠,説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住着幾户人家,山裏有幾座亭台,小巧別緻。樹上、路邊盛開着各色的花兒大體瞭解詩歌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在教學中,我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孩子們的注意力,如錄音範讀、摘蘋果遊戲、開火車認讀生字等,當圖片上的“蘋果”(即生字卡片)往下掉落的時候,我説看誰吃的多?孩子們一下子興奮起來,隨着我點擊速度的加快孩子們也快速的搶讀生字,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使教師和孩子互動起來、融為一體,不再是單一的教師教、學生學,而使學生在遊戲中學到知識、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又享受了遊戲的樂趣,讓他們知道了學習語文原來會這樣有趣,這樣就提高了剛入學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體會了學習語文的快樂。學生剛剛接觸寫生字,為了讓他們打下結實的基礎,我先讓他們認識田字格,讓他們全體起立説左上格孩子們把左手舉起來。我看着她滿臉陽光般燦爛的笑容,自己頃刻間也開心起來,這時才真正感受到作為教師的滿足。課後,我仔細回憶了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我認為在許多問題處理上存在不足:

1、在整體把握和時間安排上不足。在進行第二個教學目標的教學時,時間上有所欠缺。我認為課前對要進行的每一個教學環節要先做好充分估計,仔細考慮這個步驟可能會用多長時間,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就會有意識地、有序地進行教學,保證教學內容的順利完成。

2、第二環節指導朗讀時,由於時間不是很充分,加上孩子們又是第一次學習課文、第一次感受文本、進行朗讀,所以在啟發課文、感受課文環節中做得不夠深入、細緻,他們不能很好地感受課文的濃厚童趣、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今後,在課前要儘量多預設學生的回答和提問,想好豐富的評價語,這樣,會帶給孩子們一個更加豐富生動的語文課堂。

第3篇

經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學生終於學完拼音,開始接觸漢字了.第一篇識字是古詩《一去二三裏》, 讀來琅琅上口,富有兒童情趣,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課文,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台,桃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着幾户人家.山裏的幾座亭台錯落有致地排列着,樹上,路邊盛開着各種美麗的花.一幅幽靜美麗的山村田野畫面,這首詩巧妙地把一到十10個數字隱藏其中.

在教學古詩時,我運用課文的插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瞭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台"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麼,"亭台"是什麼,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於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後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由於這篇課文的教學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構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橫)"一".板書示範(橫)"—"在田字格當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自主觀察並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而"三" 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台演示,教師相機板書,讓學生體會字的間架結構,體會漢字的形體美,並瞭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則.

第4篇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數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歡它們。有人拿他們寫兒歌,像今天誦讀的《小金魚》和《數字歌》。還有人拿它們寫詩呢!這首詩的題目就是《一去二三裏》。(老師板書,學生讀文章題目。)

1、借拼音自由試讀古詩,拼不出來的就問小老師,小老師不會的就問大老師。

4、藉助拼音,每字讀3遍,小老師教給不會的學生,老師巡視。

①出示字卡指名讀,同時拼讀、齊讀。其中包括給生字找朋友、區分“人、入、八”以及對三拼音節和整體認讀音節的複習。

2、四人分行讀,其他人做小老師,聽讀得是否響亮,是否字準句順。

一位媽媽帶着孩子去姥姥家,他們一走走了二三裏的路,走過一座小橋,看見了一個小村莊,村子裏有四五户人家,煙囱里正冒着煙,因為快到中午了。他們繼續向前走,來到山坡前,看見有幾個亭子,於是走進一個亭子歇歇腳,頑皮的孩子數了數,亭子共有六七座。媽媽讓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欄上數亭子邊的樹上剛開放的花枝,可是數不清楚,媽媽問他有多少?他説:大概八九十枝吧!

過渡: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把它寫成了詩,還有人把它畫成了一幅畫。我們先讀詩,再看畫。

過渡:我們就把這些有意思的感受帶到詩句中,一起讀出來。

教學反思:這是我在新的學校講的第一節課。毫不隱瞞地説,對別人來説很簡單的一節課,卻把我折磨得“死去活來”,三個晚上的12點休息,每天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讓有經驗的同事幫幫忙,轉念一想又不行,還不如自己做出來,在往裏面填充自己沒有的東西,這樣也許進步會更大一些。

課講完後,出了一身的汗,也長吁了一口氣,對於心理素質極差的我來説,課堂還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差。然後就是評課議課,同事們很謙虛,也都給足了“面子”,也算是對我的自尊心的一種體貼的維護。

課前就一直緊張,唯恐剛入學才兩個月的小蘿蔔頭們大鬧“天宮”,課堂一旦失控,那個場面絕不是我輩所能收拾得了的。總不能當着全體老師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兒“栽”出去,那樣的面目,即使是在一個玩笑中,自己也覺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揚。好在,這個班裏的小孩兒還都愛聽表揚的話,只是為了得到表揚,確實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個人在秀。真叫一個“一放就散,一收就死”。這個舒放的度,好難把握。

在美讀之前,缺少對學生讀圖的指導。講完課再回過頭來看,“讀圖説話”這個環節完全有機會成為本節課的出彩點。比如,在下一節課上的“讀圖説話”中,一個個精彩的發言就出現了:“我發現了一條小河。”“我發現了兩個小孩兒很高興,一邊走一邊説話。”“我發現了很多大山。”……遺憾的是,我不僅沒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導看圖這件事。天,無知到這種程度,白讀那些書了。慚愧,慚愧!

3、疑惑:評課的時候,很多同事都在説,這節課上的東西大部分小孩兒都會,都會的就不用教,所以課堂上就有點浪費時間了。我什麼也沒説,這個大部分來得太沒有根據。全班四十個學生,其中十六個是五週歲的小娃娃,對這一課完全沒有概念,提前識字和背誦對他們來説就是奢談。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把要求放得低一點,儘量按部就班地走,為學生考慮得周全一點。這樣能保證所有的孩子能齊頭並進,即使快一點的小孩兒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損失,畢竟是第一節識字課。能等一等,總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現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已經自學會了的情況,課堂又該如何做到兩者兼顧呢?

第5篇

?識字一》這個單元,是繼學習拼音之後,第一個識字單元。本課《一去二三裏》是這個識字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新教材重視識字教學,採用多種方法使低年級學生儘早、儘快、儘可能多地認字。在識字的編排上,又注意採取韻語這種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在有滋有味的誦讀中認字,受到美的薰陶。體現兒童學習漢字的規律,本課是一首意境優美的古詩,課文內容大多學生在學齡前已經接觸甚至已經會背誦,重在學習最簡單的十個漢字,和“去”和“裏”這兩個漢字。

由於新教材對認字、寫字的要求不同,識寫分開、多認少寫,減輕學生學習寫字的負擔,又儘可能讓學生多識字,儘早地進行閲讀。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與原教材相比,識字量明顯加大。為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布魯納説:“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假如識字教學只是單純為識字而進行教學,會使識字教學變成枯燥無味的苦差使,讓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設計一個情境,秋天的景色真美啊,一個星期天的早晨,丁丁和明明他們約好要到郊外去旅遊,從而引出今天的教學內容。縮短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並激發起他們的學習慾望與熱情。讓學生儘快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

新課程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生字,所以在這堂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説話,結合學生的説話內容,隨機教學字,這樣使學生的識字教學與語言的學習同步。即發展了語言又認識了生字。

低年級孩子年齡小,自制力弱,學習以無意注意為主,他們天性好動,活動則是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學時我設計了“找朋友”的活動及時複習鞏固本堂課所學的十個數字生字。通過有趣的遊戲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使學習氣氛活躍起來;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採用新字複習舊字,舊字鞏固新字的方法擴大識字量,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記得牢固、紮實。

鞏固生字應創設一定的語境,激發學生的識字慾望。我在本課時的生字鞏固中,教學設計得比較呆板。侷限於本堂課的“語言場”,只是請學生認一認本課課文中出現的生字,先請學生認一認帶拼音的生字,接着拼音朋友回家了你還能認識它們嗎?繼而分小組比賽認讀,開小火車認讀。從形式上來看是比較多的,但與其它語境的聯繫就沒有了。所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應更加註重在不同的語境中鞏固識字,並在識字中不斷強化語境。

第6篇

我們過去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預設,顯得機械、沉悶,缺乏生氣和樂趣,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是按照預先設計好的一步步地進行教學,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鐘的課,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學內容講完,這堂課就算完成了任務。這樣的課堂顯得生命力不夠強,太過封閉了。

新課程要求我們開放課堂。開放從過程角度來講,人是開放性的、創造性的存在,教育不應該用僵化的形式作用於人,這樣會限定和束縛人的自由發展。在進行《一去二三裏》的教學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通過看書上的圖來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我問學生:“你從圖上看到了什麼?”在學生的回答中,認識了十個字,此時已經基本上完成了預先的任務,我正準備過渡到另一環節時,聽到有一個學生説:“老師,我還有,我還想説!”看着他那急着想説話的樣子,我就讓他説了,“我還看到天藍藍的,雲白白的,很美麗。”聽着他奶聲奶氣的話,好像自己也被一種童真童趣所感染,經常能看到的藍天白雲似乎也變得更美了,我表揚了他“嗯,雖然今天天陰沉沉的,可聽你這麼一説,就像看到了藍天白雲一樣,真美,你説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細。”其它小朋友見我表揚他,也刷刷地舉起了小手,有的説:“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她把前面學過的“一片樹林”給用了起來,我就忍不住又表揚了她,沒想到她聽到我的表揚,歪着腦袋笑了一下説:“老師,我可不可以再説一次啊!”我點點頭,她就開始説了,“籃球場後面有一片樹林,那裏有很多綠油油的小樹,還有許多小動物住在裏面。”

學生們越説越起勁,説到後面,他們説到了十個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勢,説到了他們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別是當他們説到十個小朋友不同的姿勢時,我很意外,沒想到他們觀察得這麼仔細,説實在的,當我看圖時,我沒去注意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勢。

因為這個環節的時間的延長,這堂課沒有完成預先設計的教學內容,但是這一節課的教學任務的未完成並不影響學生的整體發展,在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素質。這堂課根據學生的學習熱情、思考、靈感改變了原先的設計,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的系統,教師也不應拘泥於預先設定的程式。開放課堂,尊重學習的學習需要和熱情,讓我們用一顆寬容的心允許學生打破我們的預設,讓我們在師生互動中多一些即興的創造,使我們的課堂充滿生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