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培訓心得體會7篇 理念培訓:啟迪思維,蜕變新風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5K

在現代社會,理念培訓對於個人的成長與職業發展起着重要作用。作為公文網站的編輯,我經歷了一次精心設計的理念培訓課程,並收穫了許多寶貴的心得體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分享我在理念培訓中所學到的啟示和思考,希望能給讀者帶來一些啟發和思考。

理念培訓心得體會7篇 理念培訓:啟迪思維,蜕變新風

第1篇

來到公司兩年,聽很多老領導説過錫鐵山的老故事,當我真正踏上錫鐵山的這片土地的時候,我才深刻感受到了那一個個老故事所詮釋出來的精神。

從一個基層員工三項專利的楊作軍、到鋰業公司員工的堅韌、再到西豫公司的精細化管理,這正是西礦企業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我們需要一個個楊作軍,一個個鋰業人,更需要像他們一樣的,每一個西礦人。

此次宣傳企業文化培訓交流會,8個兄弟單位就本單位企業文化案例進行了討論分析,感受最深的是兄弟單位的企業文化之所以做的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西礦的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以及企業本身的特點相結合,形成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不僅接地氣,更暖人心。

內樹信心外塑形象,西礦上下共同努力,全力開展二次創業,這是最近我在工作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最讓人振奮的一句話,如何才能將西礦一萬多名職工的力量匯聚到一起,這就需要我們將企業文化理念滲透到每個員工心中,滲透到大家的服務工作和管理工作中;貫穿於每個工作流程、思想彙報專題工作標準、工作考核中,把企業文化理念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共有企業文化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的發揮其終極的效果。

培訓過程中,恰逢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永利到錫鐵山分公司考察工作,張永利董事長參加企業文化推進會時的講話,將企業文化的本質及內涵提煉了出來,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當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機遇,我們有新的領導班子,我們更有百折不撓的錫鐵山精神,這必將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當面臨的發展瓶頸一定會因此而突破,那麼實現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西礦夢還遠麼?

以上是《2022年8月企業文化理念培訓心得體會範文》的第一心得範文詳細內容,涉及到企業、文化、心得體會、一個、我們、工作、員工、鐵山等方面,希望對大家有用。

理念培訓心得體會7篇 理念培訓:啟迪思維,蜕變新風 第2張

第2篇

本週進修在一中培訓會場召開了面對全市中國小教師“挑戰傳統教育理念,科學麪對問題學生”的專家培訓會。會上週xx專家給我們講授瞭如何“班級自動化管理”進行了詳細的説明。她通過“中外學生數據對比”視頻播放,來闡述幸福是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學生的使命就是學習,學習也是學生的生活。要保證學習,就得促進良好習慣的形成。而良好習慣就是自我教育、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約束的能力。她指出:沒有自我教育就沒有真正的教育。體現出信念的巨大作用。指導方向明確後,她又給我們講了一個常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學生的心不易得”。這個不易的原由分析的很透澈,原因之一是學生的個性和表現欲強烈。原因之二是熟悉網絡,與教師面對等量信息。原因之三就是具備了一定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然而她又用以德服人促成材來折射得學生心的教育方法:請“尊重”學生,以尊重和賞識作為嚴格要求的前提;請“理解”學生,用理解和寬容疏散他們心底的陰影;請“鼓勵學生”,再小的步伐也標誌着他們在前行。班級自動化管理的四個步驟很值得我深思,一、班級誰是主人;二、紀律自由之辯;三、你與班級體的關係;四、羣體的力量。這種放手讓學生參與管理的方法我覺得值得推廣。畢竟教師的精力是有限的,且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挖掘學生自我教育能力。在心理學理論的體現就是“一個人被關注就是一種認可”。她用一個典型案例“雁鳥飛行”給予的啟示來形容集體的智慧力量大。啟示 一:輪流從事繁重的工作是合理的,輪流擔任與共享領導權是必要及明智的;啟示二:如果我們擁有野雁的感覺,我們將像他們一樣互相扶持;啟示三:批評讓我們調整步調;啟示四: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必定也知相互扶持,不論在困難的時刻或在平順的時候。把班級管理同自然界動物生存規律結合在一起,不難想象教師的聯想有多豐富。這位專家列舉的“將軍的故事”發人深醒,特別是“我家族的榮耀從我開始”這句話。體現自我激勵的作用。還有劉偉用腳彈鋼琴實例,感人肺腑。小小年紀得用多大的毅力支撐着生命,他的信念是生活要麼死,要麼精彩地活着。如果我們常人有這種毅力的話,還有我們做不成的事嗎?泰迪的故事大家都已經熟知了,我們能不能在實際工作中運用得當呢?或者我們班主任身邊就有這類事。這種大愛精神值得我們傳承。

xx市第十八中學實驗學校xx分校的馬xx老師的講課,更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讓生命變得高貴”做有價值的幸福的班主任。概述了教育目前的現狀,運用幾個效應來闡述問題所在。用房地產家馮侖的結論稱:“偉大是熬出來的”。更多的體會留待我們繼續學習,以便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工作。這次培訓讓我們受益非淺,今後我們會用更好的智慧將學生教育好,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也做學校教師生命中的貴人!

第3篇

來到公司兩年,聽很多老領導説過錫鐵山的老故事,當我真正踏上錫鐵山的這片土地的時候,我才深刻感受到了那一個個老故事所詮釋出來的精神。

從一個基層員工三項專利的楊作軍、到鋰業公司員工的堅韌、再到西豫公司的精細化管理,這正是西礦企業文化的點點滴滴滲透,我們需要一個個楊作軍,一個個鋰業人,更需要像他們一樣的,每一個西礦人。

此次宣傳企業文化培訓交流會,8個兄弟單位就本單位企業文化案例進行了討論分析,感受最深的是兄弟單位的企業文化之所以做的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西礦的企業文化與當地文化以及企業本身的特點相結合,形成屬於自己的企業文化,這種企業文化不僅接地氣,更暖人心。

內樹信心外塑形象,西礦上下共同努力,全力開展二次創業,這是最近我在工作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最讓人振奮的一句話,如何才能將西礦一萬多名職工的力量匯聚到一起,這就需要我們將企業文化理念滲透到每個員工心中,滲透到大家的服務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範文top100貫穿於每個工作流程、工作標準、工作考核中,把企業文化理念作為我們的行動指南,讓所有員工都能夠共有企業文化所體現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處處嚴格要求自己,那麼企業文化才能真正的發揮其終極的效果。

培訓過程中,恰逢集團公司董事長張永利到錫鐵山分公司考察工作,張永利董事長參加企業文化推進會時的講話,將企業文化的本質及內涵提煉了出來,展現在大家面前,讓人耳目一新,為之一振。

當面對新的挑戰、新的機遇,我們有新的領導班子,我們更有百折不撓的錫鐵山精神,這必將為公司的發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當面臨的發展瓶頸一定會因此而突破,那麼實現我們每個人心中的西礦夢還遠麼?

第4篇

“以教師為中心”的特點是重教師傳授而不重自主探索,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難以充分發揮,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也難以培養;“以學生為中心”的特點是學生被認為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由自身負責,知識內容的難易程度由自己決定,這種“自負盈虧”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習陷入無序化、無效化;在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的地位都很重要,兩者是辯證統一不可分割的整體,形成學習的共同體,師生互相發揮作用,共同促進學習。這種教學觀念的轉變促進了教學實踐的變革,具有現實性和前瞻性意義。吳泓的語文專題模塊教學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典型。

所謂“模塊”,是指圍繞某個專題組織的一組教學內容,“語文模塊教學”就是在一定的語文知識的基礎上實施分塊、分專題的教學模式。傳統的模塊教學通常是將語文分為聽話、説話、閲讀、寫作、口語交際、研究性學習、綜合性學習等板塊;而在吳泓老師這裏,語文模塊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和意義:它將經典文學著作分為有內在關聯和邏輯結構的模塊,以專題研究性學習的形式呈現,由師生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追求語文知識和精神內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具體説來,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教學有以下幾大特色:

設置專題,引路自學。建立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並不意味着淡化教師的作用,相反,這種模式對教師的引導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化有行為無形,從台前走向幕後。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教學就是如此。他本着“言意一體”“精神與言語共生”的原則,設置了二十八個專題,分階段讓學生學習。這些專題涉及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承載了豐富的文化知識與精神思想,具有永恆意義和普適價值,對於促進高中階段的學生形成自己的思想、價值和觀念來説,顯得適當且必要。在課堂上,學生以自學為主,進行大量的專題研讀,老師只是陪同、引導。專題學習基本分為閲讀、思考、寫作、辨析這四個階段,雖然呈現出時間上的先後,但是在整個專題學習中,這幾個階段是有機結合、交叉進行的:在閲讀中思考,思考之後表達,表達之後進行交流達到深度辨析,從而形成自己的思辨能力。在這個有機的學習過程中,吳泓老師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鋪好了路、搭好了台,然後與學生進入共同學習、同步學習、同時學習的狀態,促進學習過程順利有效地完成。

也許有人會問,設置這些專題,那學生的教材怎麼辦?吳泓的學生是這樣回答這個問題的:教材提供的僅僅是某個文本的片面或部分,就像在大江春水中之舀了一瓢水呈現給學生,而高中生需要更多更全面的文本來滿足情感上的認同,而老吳(吳泓的學生親切地將其稱之為老吳)的模塊教學就填補了這個空白,他提供了大量的、積極的、完整的經典文本資料,讓學生閲讀、體悟,進而形成自己的思想。①

吳泓敢於把教科書放在一邊,全心全意地與學生一起進行專題模塊學習,是因為這些專題的內容已經涵蓋甚至超過了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在這些專題中,學生們學到的不僅是語文知識、語言知識,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語文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打造平台,解疑思辨。以學習為中心,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主導,教學過程服從並服務於學習過程,學生的學習過程通過其讀、寫、思、議等主體學習活動來完成。國家教委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為鼓勵這種相互作用式的學習,學習環境應當重新構:尊重並把學生帶來的東西作為一種學習環境的資源;學生確定目標;面向問題的學習;樹立學習事業心和開拓技能;學會合作;利用相互作用式的學習,廣泛利用教育技術;教師起學習促進者的作用而不是知識的源泉”②除了教室這個學習的空間,吳泓老師還利用現代網絡技術為學生打造了一個教師參與、學生學習、師生互動的三維開放式網絡學習平台,這個平台叫做“家園”。在“家園”這個學習天地裏,吳泓老師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學習專欄,包括專題概述瀏覽、專題文本細讀、專題文萃精讀、師生學習社區、學生習作展評及吳泓工作室等,分不同層次給學生呈現相關文本資料,供學生查閲研讀。此外,老師還開發了專題鏈接,鏈接了包括國學網絡、紅樓夢網、百家講壇、新生代文學網以及各大文學家教育家的博客等大量有價值的網絡信息,這些資源包容性極大,都是吳老師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有針對性地篩選出來的。通過這些資源學生們自己就可以完成閲讀文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及時地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或者通過網絡課程尋找自己想要的資源,這種學習無疑是主動的、思辨型的、探究式的。

傳統課堂與網絡課程相結合是吳泓老師教學的一大亮點。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中,學生能自由地暢遊在高營養的學習殿堂裏,自主地與文本進行思想對話、精神交流,完全契合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他們的心智亦趨向成熟,也擁有自己獨特的認知規律和學習方式,吳泓的教學模式迎合了學生的認知心理,因而倍受歡迎;同時,吳泓對知識、對信息的篩選與過濾,保證了學習資料的高營養、高品質,學生在面對眾多網絡資源時不至於迷茫和混沌,更不至於誤入歧途而導致“負學習”。

在學習過程中,肯定會存在因學生的閲讀速度快慢或接受能力強弱而導致學習進度的不一致,吳泓老師的做法是,提前完成專題學習的即可進入下一個專題模塊的學習,或者針對其興趣點,給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增加相關內容,進行拓展閲讀。學習無止境,只要學生願學、樂學、會學、善學,老師便欣然提供這樣的機會

研讀經典,砥礪品質。學習方式反映了學生在完成認知任務時的思維水平。思維水平和認知任務的要求有關,可分為記憶操作類學習、理解性學習和探索性學習。吳泓老師的專題模塊學習濾去了簡單機械的記憶和重複低效的題海,與學生一起進入對經典的探索。

在專題模塊教學中,吳泓老師分三個組整合了二十八個專題,第一組為古代題材的9個專題:讀《詩經》,讀《楚辭》,讀《世説新語》,讀陶潛,讀李白杜甫,讀韓愈,讀蘇軾,讀王安石,讀《紅樓夢》;第二組為中國近現代題材的9個專題:讀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讀《吶喊》《彷徨》,讀《雷雨》,讀穆旦,讀《邊城》,讀張愛玲,讀《呼蘭河傳》,讀《圍城》,讀中國當代詩歌;第三組是外國題材的10個專題:讀莎士比亞,讀雨果,讀托爾斯泰,讀海明威,讀《百年孤獨》,讀卡夫卡,讀《等待戈多》,讀加繆,讀里爾克。看這些名家、名著,無不包含了巨大的語言文學知識和豐富的精神文明價值。如若真的將這些經典研讀下來,加以探究吸收,對於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思辨能力和砥礪精神品質、形成文學素養意義深遠。

事實證明,對經典的研讀,收效甚優:讀了《詩經》,學生品出了《千古雪雨,綿延歸途——徵人歸家詩中的意象》《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論t;氓>女主人》;讀了《孟子》,學生寫出了充滿現實哲理意義的文章《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讀《老子》,學生感悟出了老子《“絕勝棄智”與“以柔克剛”糅合》;讀了韓愈,學生寫出了《雙面伊人——淺析韓愈排佛》,感悟了人性之複雜、之可愛;讀了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學生總結了《由士階層的覺醒看中國近代救亡運動的失敗》;讀了魯迅,學生看到了《撕破黑暗的一絲陽光》;讀了海子,學生用詩意的筆觸寫出了《感悟神話之死》;讀了蕭紅,學生讀出了《蕭蕭風去,冉冉花紅——讀蕭紅心境與文字》;讀了“新詩”,學生學會了《用眼睛去諦聽》;讀了莎士比亞,學生寫出了《不妨留一份“缺憾”——評哈姆雷特的遭遇》;讀了加繆的《鼠疫》,學生明白了《選擇,不分對錯》這一充滿辯證智慧的人生主題……這些習作均出自高一高二學生,文章篇幅均在兩千字以上,有的甚至超過五千字;字裏行間充滿了學生的睿智思想、個性表達。這種深邃辯證的思想,這些個性而流暢的表達,如果不是經過了對文學經典的賞析錘鍊,對先哲文人思想的研讀思索,是難以獲得的。

“以學為本”的主體教學理念,只有結合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真正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的個性才能真正凸顯,才情智慧才能真正激發,自主意識才能真正張揚,思想才能真正成熟,人格才能真正平等,能力才能真正提升。

陶冶精神,終身受益。以學習為中心的教學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正如吳泓所説“生命留痕,精神不滅”,他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的模塊教學最終要實現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讓學生能思考,會思辨。這種能力無論處在什麼階段都不可或缺的,在不久的將來,當學生走入社會之後,這種能力將顯得更為重要,會成為生活的能力,生存的本領。

第5篇

面向未來的社會,是學習型的社會,面向未來的學校,我們每一位教師都必須是一名學習型的教師。學習型的教師,能善於獲取、創造、轉移知識,並以新知識為指導,勇於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不斷超越自己,培養全新、前瞻、開闊的思維方式。教師必須轉變角色意識,把更多的教學活動讓位於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有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活動,創設具有吸引力、感染力的真實情境,打開一條“讓學生主動走向知識的通道”。

新課程倡導“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教學服務,而不是一定恪守以往的常規秩序,應當根據學生髮展的需要來調整教學策略,有些課雖然沒有完成任務,但學生在某一方面獲得了充分發展,也應當給予肯定。課程改革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授的傾向,但不是不要傳授,必要的概念還要講,但是學生自己探索解決的問題,要給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是在現今的教育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在教師的角色上主要講述教師是學習者、發現者、欣賞者,教師是開發者、引導者、組織者,教師是研究者、反思者、創造者這三個方面。

結合《數學》課程,在課改的教學中有許多新的變化,這就需要我們課改實驗教師認真從學習課改的教育理論,從學生出發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自己角色靈活轉變入手。

任何實踐都應有理論的指導,沒有理論的指導是盲目的,缺乏科學性的。作為一名課改實驗教師,應深深懂得這次自己所肩負的任務的重量,所以在教學實際中,應不斷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理論水平。

?課標》中指出: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為每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機會與有效的指導,要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各方面的差異,這既體現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原則,保證每個學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權利,也反映了現代數學教育面向全體的思想。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要實現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鍵是要轉變教師的學生觀,重新定位課堂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學生學習方法與能力、學習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往往需要通過學生在參與探究活動中體驗與感悟,而不是簡單地通過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實現的。所以學生的參與性和主體性是必須體現的。

教師要建立學生的語文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的理念。因為探究既是國小生語文學習要達到的目標,又是國小生學習語文的主要方式,真正實現學生的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

還有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課程要具有開放性;把對學生的多樣化評價引入課程等。這些可以説是數學課程的新理念,當然是在前人教學的基礎上發展與探索出來的。對理論的學習教師應不斷的進行。

讓學生自主學習,並不否定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有層次地培養起來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與幫助。面對全班學生,這個學生的學習態度要端正,那個學生的學習障礙要排除;課堂良好的學習環境要精心創設,學生個體的巨大差異要尊重;共同性的疑難要解答,獨立思考的問題要誘導……這些細緻而複雜的內容,只是決定着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有了新的變化,即由傳統教學中“教師教,學生學”變為“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僅僅是讓教師重新定義“傳道、授業、解惑”的內涵與外延,讓教師教的過程精彩紛呈,更要讓學生學的過程充實、輝煌。

第6篇

作為教師,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才能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範圍,及時更新知識,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進而更好的搞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對於我們青年教師來説在實際工作中有許多值得去學習和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學習了《人民教育》刊登的“魏書生民主科學教育”專輯後,更是大獲裨益,同時深深地被他的教育理念所折服。他的教改,他的思想,他的班級管理,他的一切的觀點,就像是一盞盞指路的明燈,為我照亮前進的方向。掩卷沉思,許多在以前工作中曾困擾着我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魏書生在班級管理中曾談到:學生是助手。對此他還進行了詳細的解釋:“班主任其實是專門為學生服務的船工,他們接了一屆學生上船,奮力將船划向對岸,學生們上了岸,奔向遠大前程了,而班主任老師又把船劃回岸邊,接送下一屆學生。”每一屆學生的情況、素質並不由我們決定,對他們,作為老師,是沒有選擇的餘地,就像船員沒有選擇顧客的權利一樣。我們只有接受,而且還要盡我們所能幫助他們教育他們。也正如他所説的:許多事情是沒辦法選擇的,但你可以選擇態度。 做班主任不能選擇學生,什麼學生進來,你都得接受,但只要我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積極面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總有一天,學生會提高,會進步的。

我一直認為,作為教師,就是傳道、授業、解惑。只有教師認真地教書,學生就可以學的好,這既是教師的職責,也是教好書的唯一途徑。儘管在素質教育中也提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但是我始終還是認為,作為教師,應盡職盡責地去教書,學生認真地聽老師的話,就是無愧於自己的事業。現在,通過學習魏書生的教育理論後,才清楚地認識到,這其實是一個教師角色的問題。教師是“船工”,學生和教師既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也是攜手互助的關係。因為在渡河的過程中,大家的目標是一致的,如果遇到狂風巨浪、險灘暗礁,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揮者,只去發號司令,而應把學生視為助手,並且與他們同心同德,共闖難關。我們教師必須從神壇上走下來,不要把學生和教師看成是矛盾的雙方,而是應該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真正讓學生成為“助手”,而不是下屬或附屬。

我們在班級管理中,始終是班委會為核心。每天的日常工作如:擦黑板、打掃衞生、作班務日誌等工作都是由值日生去完成。但是,我在學習魏書生是班級管理理論時,發現了一個小小的變換,即他多次提到的一個概念:“值日班長”。儘管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變換。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卻是巨大的。因為,“班長”這個詞,不同於其他的詞,它是核心的象徵。這個詞的應用,讓學生在心理上有了一種微妙的變化:它將一切事情變成了“要求去完成”變成了“我應該去完成”。這種變化,增強了學生的主人公意識,既培養了學生對班級管理的參與意識,同時提高了學生能力。他的班級通過讓學生充分享受“主人”的權利,最終形成了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氛圍。這樣的班級管理經驗,不正是值得我們借鑑的嗎?

現在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愛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但是對學生的愛,也要講究藝術、手段、方法和方式的。魏書生在他的教育理論中提出“以德治教”,要求廣大教師時刻牢記:身教重於言教。想想我們自己,在平時對待問題學生時的做法和態度,動輒就讓他們寫檢查,當着學生的面檢討,甚至採取更為過激的方法。這樣做了,還有給自己開脱的理由:什麼“矯罔必須過正”、讓他感覺到痛,他就會改正……豈不知,這樣往往會使學生覺得自己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很沒有面子,因畏懼批評而產生牴觸心理,甚至為了減輕老師的處罰而不誠實,説謊等。這樣很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通過學習,我瞭解到,魏書生在處理類似事情時,並不是這樣,他不是責罵、體罰,而是寫説明書,寫心理病歷、唱歌、做好事,這樣做的好處是使學生跳出自我保護的小圈子,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冷靜地選擇改正自己錯誤的方法;做好事,起到了增強學生自尊心、自信心的作用,也起到了分散學生犯錯誤的精力,將其導向真善美的疏導作用,起到了使學生髮現一個新的更強大的自我的作用。魏老師在書中也談道:“光強調教師要愛學生是不全面的,還應具體,想愛還要會愛。如果不會愛,原來想愛,後來也變得不愛了。”作為教師的我也跟所有教育者一樣一直熱愛自己的學生,但對於如何去愛卻未做過深入研究,並且很多時侯學生一犯錯,就大聲斥責、批評,沒真正試過如何走進他們的世界,心平氣和地用道理去説服他們,沒有冷靜下來想想,如何愛才得法,才能讓這些需要更多愛的殘障學生明白些許道理,懂得怎樣做才是最合理、最正確的。

第7篇

開始看到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理念,我就迫不及待想知道這是怎樣的一種教育,新教育理念學習心得。朱永新老師的新教育理念真可謂一字千斤,使我受益匪淺,它從不同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教育,讓我感慨良多。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朱永新這位教育大師知識的淵博,對教育至真的感悟與至純的摯愛,他對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遠矚,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我強烈的感覺到,這新教育之夢,並不遙遠,她就在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中,這夢定能成真!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建數碼校園、構築理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為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為一名教師一直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為學生為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為,教育是為了一切的人,為了人的一切。他説,教育是為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教育就是為了人,為了一切人的發展,他將此理念作為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説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説: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為'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説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對太多的理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着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為,一所學校如果沒有一定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為學校。一所學校可以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一定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一定多大,卻能夠脱穎而出。朱教授把'營造書香校園'讀書工程列為新教育六大行動的首項行動。他要求在國小六年中,師生共讀100本課外書。

1、新課程改革和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今天的教師應該有自己獨特教學個性。那就是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思路和主張。老師要善於發現自己的個性和業務方面的獨到優勢,在夯實自己教學能力的基礎的同時,培養出自己獨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學個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個性,要求老師對於自身要有清晰的認識,並善於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在學校環境和個人條件之間尋求平衡。當今教育,教師最缺少的就是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導致培養出的孩子千人一面,缺乏創新能力和獨特氣質。教學個性本身就意味着創造力。

2、教師對學生要真正做到一視同仁。一個老師通常要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學生,學生性格有好有壞,成績有優有劣,能夠關注每一個學生,並愛護每個學生,是這一類老師所具備的能力。把學生當學生看,把人當人看,不惟成績論素質,不惟喜好論好惡,不惟家境論高低。有人説,關注每一個學生,就是要做到關注成績最差的學生。我想補充一句,關注每一個學生,也要做到關注你最討厭的學生。

3、教師應該對學生嚴而有度。只有這樣才能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有一整套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並善於進行總結和反思。學生正處於成長髮育階段,難免犯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所以必須按照學生的言行規範來嚴格要求他們,又正因為這些缺點錯誤是難免的,所以對他們的要求應該有度,按照他們的成長規律,給與他們改正缺點錯誤的時間和機會,不能一味的批評和指責,甚至體罰或變相體罰。老師的管理應該得到學生的尊敬,使學生心服口服,從心底裏得到學生的認同。

總之,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為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理想',使自己的思想不斷進步,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老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理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