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論文6篇 高校後勤與大學生互動:探究管理策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6W

本文將討論高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隨着大學教育的發展,後勤工作日益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高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愈發引人關注。本文將從多方面探討後勤工作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其作用。

高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論文6篇 高校後勤與大學生互動:探究管理策略

第1篇

綜上所述,提高高校後勤管理人員的素質至關重要,首先要提高管理人員的統籌能力,特別是在溝通、協調方面具有較強的水平,能夠綜合各個部門開展後勤工作。除此之外,管理人員需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這樣才能滿足管理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趨勢。管理人員要擁有牢固的專業知識,能夠準確傳達信息,並且提高綜合應用能力,在管理方式與管理技能上改革創新。高校後勤管理者的統籌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夠利用更加合理的方法,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保障高校後勤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其次,要強化管理人員“一體化”服務意識,後勤工作的主要職能是為全校師生提供服務,其服務質量也要根據具體的後勤內容而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一體化”意識需要以學校整體為中心,顧全大局利益,具備服務大局的觀念。在任何一個後勤管理環節,都能夠將學習的長遠發展放在首要位置。

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是決定其管理工作成效的基礎,提升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要進行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針對不同後勤工作的特點,對員工進行思想政治學習,通過講座、培訓、座談會等形式,提高員工的品德素質與道德修養。其次,要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規範。作為高等教育,高校的後勤保障也要注重其教育職能,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風氣,致力於增強自身的素質能力,在校園工作中注重“育人”的價值,不斷完善職業道德體系建設。

高校後勤工作的管理人員要健全管理制度,對於實現管理目標具有促進作用。高校後勤管理工作要對學校整體負責,並且在各個工作內容的分配上實施獎罰分明,不斷鼓勵人員的積極性,並且保證管理水平,提高服務質量,這些都依賴於管理制度的優化。通過規範內部的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後勤管理工作真正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使所有的後勤員工的工作都有章可循,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工作熱情,提高工作效益,為全校提供優質的後勤服務。

高校後勤工作是學校校務正常開展的基礎,是支撐教學、科研和生活的保障,後勤人員的個人素質、業務水平直接關係到後勤工作的效率。因此後勤管理人員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管理素質,統籌全局,提高統籌協調能力以適應工作和發展需要,並且在工作過程中樹立“一體化”服務意識,健全後勤管理規則制度,提升員工的思想道德素質,進而完善高校後勤工作的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做堅強後盾。

高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論文6篇 高校後勤與大學生互動:探究管理策略 第2張

第2篇

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生理髮育已趨成熟,但心理成長正經歷着急劇的變化,這將在大學生情緒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所以,大學生的情緒調適是否適當將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的情緒管理對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説同樣顯得非常重要。要想做好學生情緒管理,必須先了解學生情緒的特點,通過日常觀察和案例分析,大學生情緒具有以下幾個突出特點:

情緒是人對外界的客觀事物或事件行為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態度體驗或外在的表現形式。能帶來這種態度體驗的東西既可以是物質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進入大學後,新的生活環境、新的交際對象、新的學習內容、新的希望和目標使大學生的需求變得更加豐富多樣化,這些需求在不同階段、不同的學生身上體現出不同態度感受,表現出不同的情緒特點,情緒在大學生身上體出了複雜多樣性,這種多樣性的特點給學生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給學生工作增添了一定的複雜性。

現階段的大學生正處於理智與情感的發育階段,是理想、信念、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生活在一個更加寬鬆、更加開放、信息源衝擊力更強、更復雜的環境下,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不斷地發生調整甚至變更,這種環境下的情緒不僅僅受外界環境的控制,而且極易受到個人心境的影響,心境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積極、亢奮、善於言談;心境不好時,情緒就會表現出消沉、低落、悶悶不樂、不願跟別人交流,體現出大學生情緒的極不穩定性。

隨着大學生對校園生活的深入瞭解,社會閲歷的不斷豐富,人生經驗的不斷積累,心智逐漸成熟,各種能力都有所增長,尤其是控制能力。遇到一些問題時,不論是自己滿意的還是自己不滿意的,當面不去做過多的評論,把自己對所遇到的事情或事件的情感反應隱藏起來,比如近來出現的新名詞——陽光抑鬱症。這種情緒不易被別人覺察,有時,面對不滿意的事情反而會表現得更加高興甚至是非常滿意,給人造成一種假象,這種表現會因個人的性格不同而表現出一定的持久性,會對學生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和複雜性。比如:近年來在高校頻繁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這些自殺學生平常在老師的眼裏是表現較好的學生,有禮貌、不惹是生非、不逃課曠課、跟學生之間的關係較融洽。但在某些事情上面,這樣的學生不善於發表意見,常表現出老好人的形象,不易讓同學或老師察覺他真實的內心想法,要想真正瞭解這類學生的內心世界非常困難。

易衝動性是大學生情緒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由於大學生正處於由不成熟到成熟起來的過渡階段,情緒活動表現出極不穩定性,在處理某些問題時,往往不假思索,情緒的表現像疾風驟雨般來得快去得也快,這個特點可以通過具體案例進行説明。案例:在一次校運動會上,某院的一位二年級的紀檢部部長在檢查學生到場情況時,發現被安排的一年級某班的學生沒有按時到場,於是就找到該班班長,並告訴他,你班的學生今天沒有按要求到場,咱院的出勤率低就扣你班的分,班長一聽惱了,立刻反擊:昨天我班的學生到場了,你給加分嗎?你只知道給自己加分,並煽動本班學生不配合院裏的工作。紀檢部長立馬惱火,在眾目睽睽之下給了班長一拳。這一拳在其他學生當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本案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論紀檢部長還是班長在處理問題時,都沒有能夠平心靜氣地去商談出現的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從各自的觀點出發,使矛盾進一步激化,在學生中間造成了不良的影響,明顯體現了學生情緒的易衝動性,造成這種衝動性的根源是他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管理對學生個人和老師的成長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以上情緒特點如果不能給予及時和正確的引導,非常容易導致大學生的不良情緒產生,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造成打擊,同時也給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學生的管理工作帶來困擾。

由於現代的大學基本上都是開放式的,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往往是分開的,學生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都會造成學生的情緒表現。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注重的是學生的成績,只要成績好,就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生的個人感受和表現出來的反常情緒往往被忽略,甚至是置之不理。班主任或者德育導師的學生管理管理工作也常常把紀律、學習成績作為對學生好壞的衡量標準,很少有老師在管理學生時考慮用一種藝術的手段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在瞭解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去關注學生的情緒感受。在大多數的高校學生管理中,注重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教育,卻忽視了學生的情緒管理教育,情緒表現又是個人心理活動的重要表現之一,能從中體現個人的心理素質,在人才素質整體結構中具有基礎和核心的作用。這是學校教育長期存在的一個嚴重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人才的培養模式。

大學期間的專業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情緒,如果學習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就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起來就感覺很愉快,沒有壓力感,學習視野也會不斷擴充,心情自然就會放鬆,狀態就表現良好;如果所學專業不是自己喜歡的,是家長的意願,學習起來就被動,沒有積極性,隨着時間的推移,對整個的學習生活會產生厭倦情緒,同時也會感染到個人的生活當中去,尋找其他的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方式以求解脱學習帶來的厭煩情緒。

家庭作為社會的最小基本單位,是個體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生活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環境是孩子最早接觸的生活環境,在什麼樣的家庭環境下生活,培養出來的孩子性格是不一樣的,甚至會有很大的差別,如果在家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過於嚴厲甚至粗暴,孩子就易形成自卑、內向的性格特點,經常表現出憂鬱的神情;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過於保護、過於干涉、拒絕甚至否認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特點,表現出對人對事不信任、消極、鬆散懈怠的態度;如果父母過於嬌慣孩子,對孩子放任自流,孩子就會形成飛揚跋扈、自私、唯我獨尊的生活態度,稍有不順就會大發雷霆、不顧及場合,認為一切都應該圍繞他一個人轉;生活在一個和諧、相互尊重、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孩子,孩子的性格一般比較活潑、開朗,給人非常陽光的感覺;生活在一個四分五裂、整天家裏烏煙瘴氣的環境下的孩子,性格就比較孤僻、自卑、往往帶有暴力傾向。這些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後期的性格養成都有很重要的影響,當然這些也會影響到個人情緒的表達。

4.理想與現實生活及個人的自我認識度影響着個人情緒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的生活習俗影響着個人的情緒,一般高校的學生生源地域較廣,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來自農村的學生遇到城市的學生時,由於生活上的差距,常會產生自卑的情緒,感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才藝不如人,生活質量不如人,知識面不如人等。這方面的認識會嚴重影響在校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性格內向的學生就容易形成自閉症。從農村來到城市,對大學充滿着幻想和期待,但面對現實時,又會發現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這時如果不能正確認知自我,把自己位置擺正,生活在這種種矛盾衝擊的心理下,大學生容易形成抑鬱的情緒,所以,對大學現實生活的滿意度會影響學生的情緒。針對大學生的情緒特點及成因分析,作為高校學生管理者來説,應該全面分析問題,及時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對策,更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管理。

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展、人生觀和世界觀確立的重要階段,面臨着一系列重要的人生課題和抉擇。穩定、積極、健康、向上的情緒是大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保障,也對高校學生管理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是保證大學生很快適應學校生活並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基礎。為更好地管理大學生的情緒,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情緒引導教育就是通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從內心深處引發學生積極的、愉悦的情感體驗。在情緒引導教育的過程中,引導者要注意尊重和培養學生良好的社會品性,培養他們的情緒調控能力、正確認知自我、悦納自我的能力,加強大學生與同學、老師的交流互動,增強他們的社交能力,引導他們積極參加校園活動,儘快適應大學生活,促進他們對學習、學校生活和周圍事物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及認識到作為大學生應擔負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出情感豐富、思想活躍、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新時代大學生。

2.不斷完善學校情緒管理設施、提高學生管理人員的情緒管理水平

學校設施對學生的情緒也有一定的影響,比如硬件建設比較完備的學校,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項目、課程學習來滿足對現實大學生活的不滿情緒,軟件建設方面,開設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心理培訓和教育,也可以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提供展示大學生不同類型才華的舞台,給學生提供適時釋放學生內心壓力的環境和對象;其次是選擇中青年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在教學方面能給以學生引導,在情感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經驗,自身有較好的情緒掌控能力,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能給學生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進行溝通。最後在校內成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配有專職心理諮詢師,一旦遇到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能及時提供疏通和緩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和途徑,避免事情向縱深方向發展。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個環境,父母的性格、人格、心理素質和教養方式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個性發展和心理髮展,鑑於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僅僅侷限於學校教育,更應該延伸到家庭的健康教育,成立家長學校,學生在校時,應及時跟父母取得聯繫,瞭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從深層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另外,及時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時的表現,在學生管理上,與父母達成一致共識,雙方協作,共同做好學生的情緒管理工作。

大學生情緒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影響和諧校園創建的一個重要因素,甚至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發展,對大學生的情緒進行管理也有助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由於大學生情緒的多樣性特點,決定了學生情緒管理工作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任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的職責,需要通過多個部門的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把學生的情緒調整到最佳狀態,為整個的學生管理工作提供更為堅實的精神支撐。

第3篇

3.1充分把握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教育文化觀

我國的音樂教育中缺乏對其文化屬性的思考,為此,需要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充分意識到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將音樂教育納入整個文化體系之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音樂教育文化觀,要將社會音樂文化中的積極、正面的因素納入音樂教育之中,並在對音樂文化屬性的深入認識下,尋求解決音樂教育問題的對策與路徑。

流行音樂文化體現出社會共同價值的追求,在音樂教育之中要正確辨析流行文化,吸取流行音樂文化的精髓,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引導學生正確辨析積極與俗媚、大眾與低俗。如:網絡流行歌曲《老婆最大》,其旋律簡潔明快,然而其內容卻不免陷入低俗和過於直白化。而《青藏高原》等流行歌曲卻顯現出鮮明的音樂文化特色,藴含有深遠的文化涵義,值得在音樂教育中加以研究。在音樂教育中還可以將民俗文化納入其中,要深入挖掘民俗音樂背後的民族文化內涵,要了解傳統民俗文化中獨特的發聲技巧和歌詞涵義,實現偉大民族文化的傳承。

音樂教育文化體系應當體現出開放性,要在多元音樂文化的潮流趨勢下,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助力,要對音樂教育體系進行改革,不僅注重於音樂演唱技巧的訓練,而且還要傳輸社會音樂文化內容,尋求更為寬泛的對外渠道,將音樂教育建構於校園、家庭、社區、協會之中,形成音樂教育文化的全社會輻射。4結語綜上所述,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的互動研究是重要的課題,它在文化多元化的態勢下,可以不斷地創新和發展,在社會音樂文化積極地融入音樂教育的過程中,實現音樂文化的全方位輻射和拓展。

[1]鄒如願.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閲讀”與“對話”原則[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

[2]王仲才.社會音樂教育的功能與定位研究[d].杭州:杭州師範大學,2016.

[3]蔣雪.我國城市社區音樂教育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範大學,.

[4]黃河.周代音樂教育對我國當今音樂教育的啟示[d].重慶:重慶師範大學,.

[5]李瑩.早期音樂教育的情感語境何在[d].北京:中國音樂學院,.

[6]陳文懿.淺析情感在音樂教育中的意義[d].北京:中央音樂學院,2012.

第4篇

人類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了用於抒發心聲、陶冶情操的音樂文化,它成為了一種社會發展進程中獨特的精神文化形態,顯現出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音樂教育自從音樂出現之後即已存在,它是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無意識的教育行為,具有潛移默化的、客觀意義上的價值和意義。為了推動音樂文化事業的發展,我們要關注音樂教育與社會音樂文化之間的互動研究,針對音樂教育在社會音樂文化方面的缺失,深入分析,並提出建議。

音樂教育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概念,從廣義而言,音樂教育潛移默化於人類的日常生活勞作行為之中,是一種無意識的教育行為;從狹義而言,音樂教育是在一定的場所之中,進行有組織、有規劃、有目的性的教育行為,主要包括家庭音樂教育和社會音樂教育兩種。音樂教育是民族精神和文化的表達形式,它可以納入音樂文化體系之中,它不是音樂的自然產物,也並不侷限於音樂文化的框架,它有自己獨特的體系和規律,其社會意義和價值需要社會羣體對其的理解、判斷和認可。對於音樂教育的文化定位,我們需要首先釐清和明晰文化的定義,文化是人類特定社會形態和生活方式的產物,標誌着人類的文明與進步水平,可以對其進行系統化的歸納,將其概括為四種類型:(1)文化―成果論。(2)文化―能力論。(3)文化―精神論。(4)文化―行為模式論。具體來説,文化是文學、音樂、美術等的綜合性成果,也是具體文化形態的精神以及理念的抽象化表達。然後,我們可以進行音樂教育的文化屬性的理解和認知,有一種普遍被認同的觀念:音樂是文化中的音樂。它顯示出音樂教育明顯的音樂文化屬性,其主要體現為:(1)音樂教育的核心音樂本身即有鮮明的文化性。音樂是人們進行情感交流的形式,其內核屬於一種精神創造行為,它藴含於人們的日常社會活動之中,並與其他文化形態如:哲學、美學、文學相聯繫。(2)音樂教育的思想滲透融合為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音樂教育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人們用音樂進行心靈的洗滌和陶冶,成為了人們精神文化中的一部分。(3)特定的音樂文化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內容及模式。基於人們對音樂文化的精神需求,音樂教育藴含着不可估量的文化發展潛力,特定的音樂教育也顯現出特定國家與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質。

音樂教育相對穩定和統一,而社會音樂文化則變化較大,社會音樂文化顯現出顯著的矛盾規律,並主要由以下幾個因素和類型中加以體現,並在音樂教育中產生映射:

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包容,涵括有音樂傳統、音樂精神、音樂形式等,在長期的發展融合過程中,民族音樂文化也滲入了諸多外來音樂文化的因素,中華民族音樂文化以一種強勢文化的姿態,對外來音樂文化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然而,在“五四”之後,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受到了強烈的衝擊,搖擺於“全盤西化”和“固守國粹”的動盪之中,不利於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隨着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頻繁,中國與其他文化的音樂交往也不斷增多,顯現出多元文化的浪潮趨勢,如何正確應對外來音樂文化,成為當前應當思考的問題。這一矛盾映射於音樂教育方面,也形成了較大的困擾,在多元音樂文化融合的時代下,音樂教育要加強對外來音樂文化的融合,然而,還要以民族音樂文化為根基和關鍵,要重視民族音樂文化,保持和傳承本民族的音樂文化特色。

中國的流行音樂文化也即通俗音樂文化,它是將一切通俗易懂、易於被普通民眾接受和理解的古今中外音樂作品囊括其中,並且還包括與流行音樂作品相關的音樂表演、音樂學術研究等內容。嚴肅音樂文化是相對於流行音樂而言的,它依循一定的審美哲學,結構嚴謹而規範,體現出精神上的嚴肅性和思想性。在人們的意識之中,流行音樂文化和嚴肅音樂文化有其矛盾性,它並不來源於流行音樂本身,而是流行音樂的商品化與音樂的精神導向、人文價值之間的衝突與矛盾。這一衝突映射於音樂教育之中,表現為對學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維方式的積極、正確的引導,要在音樂教育中極力避免“工業化”流行音樂的負面精神影響,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排斥流行音樂,這是由於流行音樂文化也有高低品味之別,音樂教育要引導學生正確辨析流行音樂文化中的積極元素,對各種音樂類型進行審美辨析,樹立起正確的音樂價值觀。

經典主義音樂文化涵括古典音樂文化,也包括中外現代作曲家的思想傳統,如:中國現代對民樂的改編;中國芭蕾舞劇;中華民族交響樂等,它們是古典音樂文化的延續和創新。現代主義音樂文化是相對於經典主義音樂文化而言的,它類似於“後現代主義音樂文化”的思想內涵,包括有:勛伯格的“十二音序列作曲技法”、譚盾的後現代主義作品等。經典主義音樂文化與現代主義音樂文化的矛盾與衝突集中於文化精神和審美標準的衝突,其中:經典主義音樂文化側重於自然與平衡;現代主義音樂文化則顯示出對聽覺傳統的顛覆及音樂秩序的叛逆。這一矛盾映射於音樂教育之中,由於音樂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對音樂文化傳統的傳承與保護,因而,無疑要將經典主義音樂文化納入音樂教育之中,鑑於音樂教育面對的是涉世未深的年輕學生,而現代主義音樂文化涉及諸多複雜化、矛盾化的思想衝突,不宜於作為音樂教育的要素。但是,可以選取部分現代主義音樂文化成為補充教學內容,隨着多元文化潮流的發展,我們要正視經典音樂文化與現代主義音樂文化的秩序與叛逆的衝突,在音樂教育中做好思想防範。

傳統民俗音樂文化存在於我國的民間,與人們傳統的生活文化、文化民俗活動密切相聯,主要表現為不同地域音樂文化的地域性差別。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腳步的加快,都市音樂文化變得常態化和快捷化,在與世界音樂文化交流的對話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都市音樂文化,它與傳統民俗音樂文化逐漸剝離,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生活理念和社會精神。隨着都市音樂文化的.快速發展,傳統的生活方式逐漸被替代,這就需要音樂教育的介入與傳輸,以實現對民俗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並嘗試尋找傳統民俗音樂與現代都市音樂文化相交融的路徑。這些矛盾因素映射到音樂教育之中,顯現出複雜性,要抓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矛盾,客觀分析其特點,並分析它們在音樂教育中所形成的影響。

第5篇

高職院校後勤管理與大學生互動作用伴隨着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其改革正由已往的行政管理逐步轉變為企業化管理,高職院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但無論高職院校後勤發展程度如何,在校的大學生仍然是高職院校後勤企業主要的服務市場,其主體地位不會變化。高職院校後勤具備的教育屬性不會改變,也不能更改。從經濟角度看,高職院校後勤企業與大學生是一種服務與消費的利益相關關係,後勤企業通過服務獲得經濟效益,大學生有償地享受提供的服務,並有權為維護自身的利益,提出監督等行為。從教育角度看,作為學校有機組成部分的高職院校後勤,一定要具備教育的功能,大學生在與自己生活相關的後勤服務體系中一定也能學習到在課堂上無法學習到的知識和體會。因此探討和研究在高職院校後勤社會化改革中,如何發揮好高職院校後勤經濟服務和服務育人的作用,以及大學生對於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推動作用,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的。

1.高職院校後勤管理是保障一個大學能正常進行教學,科研和生活的一類經濟工作。是大學生在校進行學習和生活的物質條件保障。在校學生的吃、喝、拉、撒、睡每一個環節都與後勤管理工作息息相關。因此,高職院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學校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獲得最穩定的後勤保障,大學生以最便宜的價格享受最優質的服務。

2.高職院校後勤是高職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高職院校後勤發展到如何程度,在大學生眼中和他們的實際生活中,高職院校後勤管理和服務的水平,就體現着一個大學的綜合管理水平。同樣,高職院校後勤管理的文化建設也是高職院校文化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高職院校是一個培養高級人才的地方,高級人才除了要具備高水平的專業知識以外,同時必須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所以高職院校後勤企業給大學生的文化享受也必須與這所大學綜合的文化要求相吻合。高職院校後勤所展現給大學生的文化表現主要由三方面組成:一是通過建設高職院校整體環境,通過建設,達到外部環境清新整潔,服務設施佈局合理,服務手段便捷,服務範圍廣泛,服務質量良好的一種大的後勤文化氛圍。二是軟環境,即後勤員工外在形象和內在素質的表現,後勤員工的業務技能和職業道德水準。後勤員工面對大學生的一言一行,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以及非學術的學識,都能感染學生,無形之中把後勤職工的優良品德、高尚情操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傳遞給學生。三是通過後勤工作中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來約束和量化後勤工作,通過宣傳和公佈後勤工作的各種程序流程,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感受到這種井然有序的工作,以增強他們的工作責任感。試想一下,大學生走在被後勤工人打掃得乾乾淨淨的馬路上,陶醉於修緝一新,綠樹成蔭,小橋流水的校園中,他(她)又怎能不被這環境感染,安心於學習中呢,他(她)又怎能捨得在此環境中去吐一口痰,扔一團廢紙呢。又如,大學生走進寬敞明亮的餐廳,聽到親切暖人的問候,享受味美價廉的飯菜,又怎能不感受到這個學校的温暖和愜意,又怎能不愛這個學校呢。因此高職院校後勤的管理水平對大學生的影響和教育是大學中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所以後勤社會化改革的文化核心內容不是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而是要通過提供給大學生服務的場所服務的項目和服務的內容所體現出的文化氣氛來影響和薰陶大學生的氣質和促使其自身修養的提高。

3.高職院校後勤企業處在高職院校這一知識集中,新觀念倍出的環境中,因其自身從事的第三產業的服務性質,以及員工自身素質的原因,長期形成一種思維定式,認為在大學中只有老師才有教育學生的資格,後勤工作只能提供服務,根本談不上對學生的教育,這一觀念長期以來紮根在廣大老師和學生心目中,雖然經常提到高職院校後勤的教育屬性,但在實際工作當中,卻往往忽視高職院校後勤教育作用的發揮。我們可以認真分析一下,雖然大學生都已是成年人,但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仍不成熟,大學生在校期間,在教室接受老師教育的`時間其實只佔在校時間的三分之一,其餘的時間中大部分的行為活動都與後勤工作息息相關。在這期間,老師以及學工管理人員不可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去彌補在課堂之外的這一教育真空地帶。近年來我們也看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高職院校不斷擴招以及社會變革時期各種思潮湧入大學校園,大學生中也確實存在素質令人擔憂的地方。筆者在所從事的後勤工作中就發現,有部分大學生,自我約束不夠,在公共餐廳和學生宿舍吸煙、酗酒,打架,與後勤工作人員交往時往往盛氣凌人,粗言以對,不尊重他們的勞動,鄙視他們的工作。另一方面的表現就是不會和別人打交道,人際交往的能力比較差,有時甚至是最基本的一些禮貌常識都使用不好。因此,高職院校後勤管理應該能夠在大學生課堂之外,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和道德的規範方面,發揮其作用,也必須發揮好這個作用。在這一方面,筆者所在的後勤公司就做了有益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地效果。如後勤公司配合學校開展建設節約型社會活動,飲食服務中心從衞生與環保方面大力宣傳,成功禁止了學生就餐時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和筷子,既讓同學們增強了環保意識,節約意識,同時又讓同學們養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這一做法,得到了學校和師生的一致認可。學生公寓中心開展文明宿舍的評比活動,讓同學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使他們懂得了“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含意。再如,學校制度性的規定,全校學生每人每年至少一週都要參加學校的義務勞動,參與到教室、宿舍和公共區域的管理和清潔工作中去,讓他們體驗勞動的辛苦,培養學生的公共道德意識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讓學生明白尊重他人勞動成果。通過開展學生與後勤的炊事人員,宿管人員和保潔人員的座談與交流,讓同學們更進一步瞭解基層生活,瞭解社會生活,從而更有利於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就業觀,事業觀。因此,高職院校後勤完全有可能通過各種形式在管理和服務當中,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導學生培養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高職院校後勤的教育是高職院校其它教育有益的和有效的補充。

1.大學生是高職院校後勤最主要的服務對象和市場,大學生的經濟消費是高職院校後勤最主要的經濟來源保證。大學生對後勤的滿意程度是高職院校後勤社會化改革最終成功的標誌。

2. 大學生是高職院校後勤企業的消費者,是被服務的對象。大學生參與和監督後勤管理工作,對推動後勤社會化改革具有實際意義。第一,從經濟角度看來看,高職院校後勤企業對於在校大學生這一固定羣體來説是一個大的壟斷企業,後勤服務質量的好壞,大學生是最有發言權的,因此大學生參與到對高職院校後勤企業的服務質量和服務價格的監督中,更加有利於後勤企業自身機制的完善。這既是一種壓力也是一種動力。比如筆者所在的學校,學生組織成立了學生伙食監督委員會等機構,對後勤服務中與學生密切相關的飲食、水電、宿舍管理和服務等方面進行日常監督和考評,對後勤服務質量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為後勤管理部門提供第一手資料,比較好的擔當了後勤管理部門的助手。第二,由於後勤企業大多數工作,對於大學生來講都是幕後工作,他們對後勤工作不瞭解,所以不理解。因此發揮大學生中的學生組織成為溝通大學生與後勤企業之間橋樑和紐帶作用。只有互相溝通,後勤管理企業與大學生和諧相處,大學生對於後勤工作獻計獻策,後勤服務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第三,高職院校後勤企業涉及的點多面廣,服務內容多,但現有的管理從人力和物力上來講仍然有滯後的現象,廣泛發動大學生參與到後勤管理中,可以彌補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大大提高後勤服務的效率。總之,有效發揮高職院校後勤和大學生之間的作用,對於推動後勤社會化改革和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非常顯著的效果,對於提高高職院校的綜合教育水平是有實際意義的。

[1]閻淑寶.當前教育體制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魏清琳.淺談加強高校後勤科級幹部管理與培訓[j].高校後勤研究,,(5).

[3]範笑仙.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社會公德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 ,(3).

[4]王鋭.構建和諧校園與構建和諧社會[j].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1).

第6篇

摘要:教育管理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創新管理是教育主體的一個自我變革的過程。教育管理的創新終究是基於傳統的教育管理模式,在教育過程的各個環節進行改良的結果,主要是運用創新的理念、先進的技術手段,不斷的激發人的創造力,促進教育的不斷創新。本文主要通過講述新時期大學生教育出現的新問題,瞭解一些做好大學生教育工作應該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最後和大家一起探討大學生教育工作的創新途徑。

由於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獨生子女逐漸發展為現代大學生的主要羣體。由於家庭條件優越,家長們都紛紛創造各種條件培養孩子的智力和興趣,這些獨生子女們興趣廣泛,知識面寬,接受新生事物相對簡單。但是由於這些獨生子女大都是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成長的,很少與社會接觸,使他們對社會知之甚少,很難獨自適應社會的生活。所以導致了不少的在校大學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嚴重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調節的能力相對較差。這樣,一旦他們脱離父母,脱離學校,他們將很難適應社會上的各種複雜環境和來自生活的壓力。高等學校在教育管理的過程中,要幫助這些大學生們培養獨立自強,自己解決生活難題的能力,獨生子女的比例加大,也就加大了高等學校的管理難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獨立自強,一方面又要將其培養成社會棟樑。

由於大學校園裏的學生都是來自不同的地區和不同的家庭,學生的家庭條件和社會背景差別較大,有些家庭條件優越,有些家庭條件卻極為貧困,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這種貧富差距的問題也變得更加突出。由於這種差距的存在,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優越感差距,對於一些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來説容易引發心理上的一些問題,形成自卑感,性格內向,自我封閉。這種貧富差距的存在不僅影響着大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也給學校的管理和教育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作為學校的管理者,既不能阻止這種差距的存在,又要充分考慮那些條件相對較差的學生的感受,儘量不要讓他們產生心理上的自卑,需要不斷的培養貧困生對未來生活的興趣,看到未來生活的希望。

隨着大學生數量的急劇上升,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由於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想找到理想工作的難度在逐漸增大,很多大學生畢業後由於工作經驗和社會經驗的缺乏,被眾多企業拒之門外,這給大學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許多大學生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性格變得沉悶古怪,甚至有些大學生由於受到嚴重的刺激,性格偏激,報復社會。由於急於就業,很多大學生錯位就業,由於所找的工作與在校所學專業不同,工作中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學習,這就意味着他們將在工作中經受更多的磨難,面對更多的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發展空間受到嚴重的限制,這種情況下,極易引發大學生不良情緒的發生。很多大學生都會有就業焦慮症,作為學校的管理者,要儘快幫助學生排除焦慮,幫助在校生物色較為合適的就業崗位,不斷培養學生在面對問題時應該具有的沉着冷靜的心態。

由於種種原因,大學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些壓力的存在,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經調查,很多的大學生都存在着不同的心理問題。在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交往與封閉、家庭期望和個人意願等多種壓力和衝突面前,承受能力較差的學生極易引發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甚至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表現行為。時代的發展,給當代大學生帶來的生活和社會的壓力巨大,學校要密切關注在校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這些大學生走出心理的陰影,讓其健康積極的面向社會,走入社會。

信任是對人的一種尊重。作為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學生最大的信任,放心大膽的讓學生去承擔本該就屬於他自己的責任,讓學生接受到不同程度的鍛鍊,只有先相信學生,才能真正取得學生的信任,才能彼此真誠相待。同時,對學生的關愛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管理過程中情感的力量往往是巨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強調規章制度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師生之間的感情,用真誠和關懷去面對這些學生,用感情彼此溝通,增加教育管理的效果。

在教育工作的進行過程中,公平和激勵對於學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只有對待所有的學生都一視同仁,公平、公正的去處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真正的受到學生的擁護和尊重,學生才會不斷反思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同時,公平和激勵也有利於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相反,如果教育管理者總是帶着有色的眼睛看待學生,必然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落差,加之學生周圍給他帶來的各種壓力,一定會給學生的心理帶來很多問題。整個教育管理工作將很難進行,同時也將影響着學生的身心健康。讚揚和激勵會不斷的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利於學生的健康發展,但激勵要適度,不能過分激勵,過分激勵,一定會給學生形成一種錯覺,認為自己是最棒的,一旦真正走入社會,缺乏了周圍人對他的激勵,他就很有可能失去對生活的動力。

受到他人尊重是人的最高層次的需求,人人都渴望得到社會和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在校的大學生,由於沒有經過太多來自社會的磨練,和各種來自生活的壓力,渴望被理解和尊重的願望更加的強烈。一旦失去了來自身邊人的尊重和理解,極易磨滅他對社會的嚮往和激情。作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就應該充分認識到人格平等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工作對象,站在學生的角度,處處為學生着想,才能得到較為理想的工作效果。即使是出於好心的幫助,也要注意維護學生的自尊,出於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而進行的。

教師與學生的每一次交流都要做好充分準備,談話的內容能夠較大程度的起到引導和啟迪的作用,便於和學生達成一定程度的共鳴。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既要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正在面臨的實際情況,又要達到一定的高度,真正的起到啟迪智慧,憧憬未來的作用。同時,教育工作者要注重自身水平能力的不斷提高和創新,使得每一次與學生的交流都能夠帶給學生煥然一新的感覺,都能夠讓自己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能夠用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成功的吸引和管理自己的學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