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伴我成長演講稿錦集4篇 “陪伴成長的閲讀筆記”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8W

本文為“讀書伴我成長演講稿錦集”的精選內容,這是一份涵蓋了各個領域經典書籍與個人成長經驗的演講稿合集。旨在通過分享優秀的讀書心得與感悟,傳遞讀書對於人類發展所產生的深遠影響。

關於讀書伴我成長演講稿錦集4篇 “陪伴成長的閲讀筆記”

第1篇

童年時朝氣蓬勃的季節,稚嫩的心總會編織最純真的夢。而書籍,便是夢的翅膀。或許是家庭環境的影響吧——媽媽是幼兒教師,總會給我一些插圖故事書看。精美的圖畫,活潑的語言,彷彿是一股魔力,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每天都眼巴巴的盼望媽媽給我帶回書來看,一拿到書我就像飢餓的人看到美味的食物一樣猛撲上去“品嚐”一番。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對書也越發的渴望,不斷地讓媽媽購買兒童讀物,《白雪公主》中的白雪公主讓我驚羨,《小美人魚》中的小美人魚讓我感動,《醜小鴨》中那堅強的小鴨子又讓我肅然起敬。讀書時,我就是書中的主人公,隨着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到了國小,學校的圖書室讓我找到了寶藏,中外名著讓我大開眼界,《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難忘,保爾那不屈不撓的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使我發憤圖強,成績一路上升。是保爾,讓我如此自信;是保爾,讓我如此頑強;是保爾,讓我積極向上。

尤其到了國中,我更是陷在書海中不可自拔。在家裏,房間的牀頭櫃擺滿了書,書桌上堆滿了數,牀上的書都建成“埃菲爾鐵塔”呢!

讀書不僅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更是讓我充滿了自豪感。

記得有一次,老師問全班同學,有沒有人讀過《愛的教育》並且能複述下來,同學們三三兩兩的小聲嘀咕,在他們驚詫的目光中,我驕傲的舉起了手,講完之後,老師的目光充滿了讚賞,這讓毫不起眼的我嚐到了讀書的甜頭兒。看的書多,自然寫起文章來行雲流水,每每自己的作文被當作例文在全班誦讀的時候,心裏就會湧起一股無法言喻的自豪感來。

歌德曾説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沒錯,讀一本好書可以使我們從智者的叮嚀中頓悟人生的真諦,從偉人的記錄中感悟高尚的情懷,從英雄的事蹟中找到無窮的力量,我們無法丈量生命的長度,但我們可以拓寬生命的寬度,而讀書,就是拓寬的好方法!

讀書之趣在於寄託心靈,讀書之樂在於認識自我。書,是一把金鑰匙,呼喚我們用真摯的心去開啟智慧的大門;書,是一葉扁舟,載着我們遨遊在知識的海洋;書,是我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的成長因書而美麗。

書,陪伴我度過了美好的青春年華,是書,讓我學會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樂觀;是書,讓我懂得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者胸懷;是書,讓我感受到了“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的閒淡寧靜……

讀書,讓我健康成長;讀書,使我更加成熟,因而我的生活因讀書變得更加的絢麗多彩!

書山有路書香使人醉,學海無涯讀書更志明。讓我們一起暢遊書海,陶冶情操,與書同行,共同鑄就精彩人生!

關於讀書伴我成長演講稿錦集4篇 “陪伴成長的閲讀筆記” 第2張

第2篇

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讀書成就了我的氣質與性格,它是我的精神食糧。

千百年來,無數能人志士與書為伴,充分證明了書是讀者最親密的夥伴。它帶我到《戰國策》裏,讓我親眼看到了荊軻刺秦王的悲壯一幕,讓我認識了荊軻這個有勇有謀、視死如歸的俠士;它帶我到《史記》裏,讓我看到了鴻門宴上鬥智鬥勇的帝王之爭,讓我知道了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它帶我到《左傳》裏,讓我看到了燭之武“夜縋而出,勇入秦營,勸退秦師”一景,讓我知道了古代人民出色的外交才能。

我愛讀書,從小到大書就像我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我雖然不會寫詩,但我喜歡品詩,尤其是在那柳絮飄飛的三月,我喜歡獨自一人坐在柳樹下,品味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心;品味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豪邁;品味李清照的“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的愁緒,這些詩讓我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我的心常常跟着詩人去到他們的時代。

通過讀書,讓我明白了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讀書也絕非易事,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不然,怎會有車胤和孫康囊螢映雪一幕;怎會有孫敬和蘇秦的頭懸樑,錐刺股一幕;怎會有匡衡的鑿壁偷光一幕。韓師門雖然家境貧寒、生活艱苦,卻能立志苦讀,沒有因為讀書條件差就停止學習,因為他們知道只有勇敢的.面對暴風雨後,才會迎來朗朗的晴空。

書猶如一杯咖啡,振奮了我向上的精神,它雖有淡淡的苦澀,更多的則是香甜,只有你細細品味,才能品嚐出其味道所在,學海無涯,征途漫漫,同學們,讓我們都以書為伴,創造璀璨人生!

第3篇

假如人生的豐盛能夠用顏色來比喻,書就是透射五顏六色的水滴;假如國際的廣闊能夠用無垠來形容,書就是普照大地萬物的陽光。教育就是一本書,它用有聲的文字印證了文明的進程,以不斷生成的理念彰明顯精力的昇華;教師就是一支筆,只有具備豐盛的文化底藴,才能夠描畫出常識的眾多,只有擁有深重的人文沉澱,才會勾勒出事物雜亂的關係。因而,教育是常識的教育,教育是創造的教育,教育是教師與書本共同編寫的教育!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愛讀書,喜愛與書相伴,在文字中享用温暖的陽光,在陽光中收成人生的真理。回憶幾年來的從教之路,讀書,使我單調孤寂的日子變得豐盛生動,在書中,我找到了工作的自傲,教育的底氣。讀名師的書,看他們生長的足跡,奮鬥的艱苦,尋求的高興,能夠鼓勵自己奮發有為。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能夠讓自己一直留意從學生實際動身,遵從教育規律,一直牢記:教育的根柢在於品格的刻畫。讀書促我自省,讓我不時捫心自問:今日上的課有哪些新氣象?今日的學習有什麼新的收成?今日處理問題時是否有了新的方法?讀《論語》,我懂得了處人事、求學問的原則。讀《簡愛》,我感觸到了善良、質樸和堅韌的品格。讀《窗邊的小豆豆》,我被小林校長的耐心、才智所感動。在平常的教育中,我會學着他那樣微笑着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和他們一同歡笑,一同驚奇。

讀書,讓我深入體會到了為師之道,在不斷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中,我從一個剛走上講台、縮手縮腳的新教師生長為一個有教育自傲、樂於與學生一同分享生長高興的教師。雖然不能夠説,讀書學習是我日子中唯一的高興,可是我能夠説,讀書改變了我的日子,帶給了我生長的喜悦!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熱情的人。日子需求熱情,教育更需求熱情。惟有對教育、對學生滿懷熱愛,才能夠保持一以貫之的熱情,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讀書讓我認識到,要做一個有思維的人。教師要教育,更要育人。全國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説:教育的真理在於將常識轉化為才智,將文化沉澱為品格。她還説:教師因讀書鑄就備課魂靈,便成果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力根柢。

回憶走過的年月,是書本伴我度過了一個又一個春華秋實的美好年月;是書本給我帶來了才智和力氣,在我教師生長的路上不斷為我“加油”。我越來越深入的體會到,讀書在一個人特別是教師的生命中是多麼的不可或缺,假如要把它比之為水,比之為空氣,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假如要用身體裏的某種元素來打比方,就爽性稱之為血液吧!

第4篇

説起讀書,已經是久遠的事了,我們姐妹倆相差一歲,姐姐到了上學年紀,我卻纏着媽媽幫我一起報名。媽媽擔心我歲數小跟不上,就委屈了姐姐,讓她在家裏帶我一年。第二年,我和姐姐一起網上了學。因為在同一個班級讀同樣的書,回家做同樣的作網業,接受同一個老師的表揚,我感到讀書真好!

然而記憶中讀得最多的書卻是父親每一個月從港務局帶回家的“小人書”,那是他當時承諾我們的“犒賞”。我可是沒日沒夜地看,那一幅幅逼真的連環畫,一個個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常常引來母親的責備。沒法,偷偷帶進書包,下課了看總行了吧!就這樣,我和姐姐用成績“騙來”了百十餘本的“小書”。《黑三角》、《阿詩瑪》、《紅巖》、《平原游擊隊》、《紅樓夢》……順其自然成了我們那個年代的“零食”。

在我四年級時,語文老師是一位老先生,他上課時喜歡抱着那本薄薄的《教學參考書》講課,上課變成了他“捉弄”我們的時候,也是他“炫耀”才華的時候。愛觀察善思考的我,第一次感覺原來老師也沒啥了不起的,不就是照本宣讀嗎?於是,那本神祕的黃色本子成了我夢寐以求的“法寶”。可聽媽媽説那書是專門發給老師用的,沒地方可買。於是,我只有主動向老師借“書”讀讀了,其實當時是想抄教參中的詞語解釋、段落大意(用現在的説法是:預習)。這樣,上課時我就有備無患了。從那以後,老師對我課上幫他“解圍”有了興趣,經常表揚我,我也因此變得更自信了。五年級,我成了班長,負責抄小黑板。老師僅有的好文章不由分説我成了第一個“品嚐”的人。

那個年代書籍很少,爸媽也不像現在的家長懂得培養我們。不過,憑着他們的興趣,我們手邊還是不缺書籍的。《電影故事》、《歌曲》、《小説月刊》、《金瓶梅》、《封神榜》、《西遊記》等滿足着我們的視覺,特別是《電影故事》、《演講與口才》、《歌曲》等雜誌,每月一期。看着爸爸津津有味地閲讀,我們不由自主地跟着他去讀,他笑我們也笑,他憎恨我們也憎恨,談電影,談主角便成了我們飯桌上的一道“爽口菜”。父親一月回家一次,為了一月一次的“閲讀論壇”,我們搶着時間讀書、讀雜誌、讀歌詞。挑豬草時,姐姐挑,我讀;歇一會,再換過來。夜晚,媽媽挑燈做縫紉,我們就靠着僅有的煤油燈用大聲朗讀陪伴媽媽,這樣媽媽沒有了睡意,也就不再反對我們讀書了。

我們那時讀書的目的很清晰,一是滿足開心的慾望,二是學習時省力點。這不有一次,學校組織觀看電影《敞開的窗户》,説要寫觀後感。老師從來沒教過怎麼寫法,可我不犯難!心裏琢磨:家裏有那麼多的《電影故事》,而且裏面一般都是電影的簡介,或是個別精彩情節的展現,模仿它寫一段,再加上自己的感想不就行了嗎?就是那一次,我用文字“騙來”了全鄉影評的第一名。從此我知道了,這些書都有各自的作用。想要“該出手時就出手”,就不能“書到用時方恨少”!想想真是!那個時候是不知道這些經典話語的!哎,都是讀來的!

因為姐姐在六年級畢業考試時依然留戀《紅樓夢》,結果考了個不太好的學校,媽媽一氣之下,把所有的課外書全部鎖進了大櫥,我也只好望櫥興歎了!

國中時,我的興趣轉移至了藝術方面。除了應考,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是蒐集新歌,學唱新歌。(“每週一歌”的任務驅動)。當時學背歌詞可是我的當家本領。那種獨特的文字形式,那種詩書意藴般的文字味道,着實把我迷了兩年半時間。其間,我成長着,我也被文字浸染着。寫到這兒,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句話:“讀了(做了),就一定有印痕!”如今,修改文章,推敲用詞時,我還依然比較苛刻。大概是被歌詞的.工整性感染得太深的緣故吧!

那是父母外出打工,我成了住校孩子,讀書的時間多的是。晚自修、星期日不是讀書,就是背書;不是載錄,就是模仿創作。可殘酷的現實是,沒有一個老師推薦我們讀課外書,我也沒有一本適合國中生閲讀的書!偶爾同學帶來一本,我就死皮賴臉的借,然後承諾她,保證第二天還。於是,挑燈夜讀、抄、背便成了我的習慣。在老師的幫助鼓勵下,我竟然成了班級的“背書大王”、“模仿天才”。那三年中,我收穫最大的便是每一篇習作都成了老師範讀的“傑作”。要是課堂上有背誦任務,我就是班裏不可否認的“壓軸戲”。比起現在的國中生,想想那時,我的閲讀面太狹窄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