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反思7篇 反思教育教學:鑄就更優秀的未來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8W

教育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自己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全面、深入地思考和反思。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總結教學經驗,發現問題並及時改進,提高教學質量。同時,也能引導學生思考和反思,進一步促進教育教學的有效性和效率。

教育教學反思7篇 反思教育教學:鑄就更優秀的未來

第1篇

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問題,實質就是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能否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所繼承和吸收的問題。在中國的長期封建社會中,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方化,清理古代的發展過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取其民主性的精華,是發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的必要條件。人類社會的歷史也可以説是人民羣眾創造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歷史,儘管各個社會這兩種文明的`程度不同、性質各異,然而社會的發展總是反映這兩種文明的發展上。因此講述中國古代史,繼承歷史上的精神文明傳統,對當代學生進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教育是順理成章的,也是切實可行的。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長河中,勇現了無數的英雄人物,有為數眾多的價值連成的文化典籍,這是我國精神財富的寶庫,歷史的豐碑,在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熠熠閃光。在我國曆史的長河中,更替着治亂興衰,出現鎮定分裂統一,那些維繫着民族存續、支撐着民族大廈的棟樑人材,是我們國家民族的靈魂。他們的言行、精思美法,堪為後世楷模,是應該繼存和發揚的。然而就是這些志士哲人的新有言行中,並非都是精華。我們在古代遺產進行改造製作的功夫,批判地繼承和吸收古代的精神文明,為發展民族新文化,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服務。既不能採取虛無主義,一概否定,也不能採取國粹主義,敝帚自珍,更不能兼收幷蓄,兼容幷包。

教育教學反思7篇 反思教育教學:鑄就更優秀的未來 第2張

第2篇

改革開放以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這個問題已經引起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青少年正處在學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也是確立世界觀、是非觀、法制觀的時期,要使他們接受正確的東西使他們養成依法辦事,養成遵紀守法的良好習慣,關鍵在於教育。因此,必須加強國小生的法制教育,以保證國小生沿着祖國未來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長。鄧小平同志曾經提出了“法制教育要從娃娃開始,國小、中學都要進行這個教育”。

語文學科中藴涵着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通過語文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我們應當充分挖掘教材,在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結合實際,學科滲透,巧妙地融愛國主義教育、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法制教育等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從小就樹立法制觀念,知道法律可以保護自己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同時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能超越法律的界限,否則就觸犯了法律,要受到法律的懲罰。讓學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識,對國小生的健康成長,減少犯罪是大有裨益的。

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深感任重道遠,因為國小時期是一個養成遵規守紀的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應當充分挖掘教材裏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適度滲透,從而真正在課堂教學中實現法制教育。語文教學在法制教育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憑藉學科特點,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在滲透法制教育的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的原則:

教學始終是一項帶有明確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活動,國小法制教育在學科中滲透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將法制教育列入教學目標之列,在備課和各學科教學中要善於開發教材所包含的法制教育因素,並在開展學科教研活動時作為研究項目之一。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必須將學科教學內容與法制有機地結合起來。既不能把學科教學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各科教學內容中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據學科的特點和憑藉學科教材,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尺寸,潛移默化地進行滲透。

學科教學的法制教育滲透,必須富有情感性,必須講究氛圍,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動以真情。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不僅要有知識的交流,還要有思想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對進行法制教育的滲透十分有利,可以使學生觸景生情,知理明情,達到“內化”的實效。

在遵循以上原則的基礎上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做法和體會。

一、抓住法制教育的主陣地——語文課堂教學

語文課堂教學是實施國小法制教育的主要場所。我結合實際,既深刻挖掘法制教育內容,又巧妙設計滲透方法。語文教學擔負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的法制教育幾乎呈空白狀態。在當前社會法制的重要性日益顯著的背景下,面對目前學生法律素養薄弱、行為自律意識欠缺、自我保護能力匱乏以及語文學科教育中法制教育滯後的現狀,我們應當如何應對?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充分挖掘裏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適時滲透,使學生潛移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快捷而有效的途徑。

例如國小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讓學生認識鳥類在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界綠色植物方面作用很大。保護和合理利用這些些資源,對維護自然生態平衡,對農業生產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我們要保護它們。強調非法獵捕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的行為是犯法的。在認識這些鳥類後向學生介紹4月22日至28日為“愛鳥周”,讓學生説保護鳥類的提示語。喚起學生愛鳥、護鳥的意識。自覺的保護鳥類。這樣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了法制教育。

利用語文綜合性學習,開展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特色。《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可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因此,開展綜合性學習自然也是為學生創設法制氛圍的絕佳途徑。

例如國小語文人教版四年級上冊一種小動物這篇習作向學生説明動物為人類提供食物來源和生物資源。可以成為人的寵物。動物也在維護着我們生存的地球環境,維持着地球的生態平衡。

寫日記也是滲透法制教育的一個重要渠道。學生寫日記是説真話,説心裏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時,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自省,勸別人改過。我作為語文教師,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讓學生聯繫生活中不文明、不規範行為,乃至違法犯罪現象,通過日記這個載體進行內心的真實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同時通過批閲,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心理健康指導,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和法制教育。

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語文教學中,我們要積極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主動拓展教學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得到情感的體驗,從而巧妙地滲透德育、法制教育。

教學中,我積極開展“演講、徵文、講故事、編課本劇”等活動,培養學生遵紀守法、誠信待人等良好習慣。比如開展“誠實與信任”演講比賽,全班同學就這個議題收集了大量素材,較全面地講述了誠信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並決心作一個誠實守信的孩子。通過開闢法律專欄,組織開展知識競賽、主題座談會、法律宣傳諮詢、徵文、演講等系列活動,增強青少年依法自我保護的能力和全社會保護青少年合法權益的意識。

加強國小生法制教育,我們國小語文教師責無旁貸!讓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一起努力,在國小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和法制觀念,使他們成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將來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3篇

按照每學年度的公開課安排,我參與了二教齡教師的勝任課,我所選的課文是《晏子勸齊王》的第二課時,下面就我自己上課後的課堂感受,反思一下這堂課的優點與不足。 由於上的是第二課時,所以在上課之前,我做了充足的準備。在第一課時裏,帶領學生們重點學習了生字詞,這為下一節課的學習掃清了閲讀障礙。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們弄懂了晏子為什麼勸齊王?因為當時齊國很久沒下一滴雨,莊稼枯黃了,齊王很着急,於是決定向山神求雨。這是文中的第一個自然段出現的內容。最後的結果是,齊王聽從晏子的勸告,挖井灌溉農田,莊稼慢慢變青了,百姓不再餓肚子了。這些內容也在第一節課弄清了。

第二節課的.重點是瞭解晏子怎樣勸齊王?在導入方式上我採取了複習導入,先進行聽寫並訂正錯字,然後運用這些詞語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引出晏子勸齊王的經過。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分角色讀、個人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去理解晏子怎樣勸齊王和齊王怎樣回答。重點分析研究了晏子第一次勸齊王的語言藝術,尤其是段落中出現的兩句反問句,我主要圍繞反問句變陳述句的方式來分析晏子所要表達的意思,同時在陳述句和反問句的對比朗讀中讓學生體會反問句的好處。同時着重分析了晏子説的比喻句,明白晏子用比喻句勸説齊王所要達到的目的,體會比喻句在勸説時的好處。讓孩子在誦讀和反覆的推敲對比中感悟晏子的勸説技巧。學會方法後我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晏子的第二次勸説,從中驗證晏子的聰明機智以及明確晏子的勸説技巧。最後,通過三次的勸説,讓同學來評價一下晏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時,我把時間留給了學生,讓他們通過思考總結,交流對晏子的認識。學生們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説“晏子很聰明”,有的説“晏子很勇敢”,有的説“晏子關心百姓。”三次勸説都學習完了,我還讓學生們進行了一次分角色朗讀,這個環節的設計讓課堂更有整體性,孩子們把分散的碎片集中起來,再一次感受到了晏子勸説的魅力。同時還進行了一個小小的説話練習,讓學生説一説當時的百姓是怎樣挖井,怎樣度過旱災的,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為了能更進一步的拓展孩子們的課外閲讀量,進一步印證晏子的聰明機智,我還添加了一個課外小閲讀《晏子使楚》,讓孩子進一步瞭解晏子的聰明機智。 本堂課講下來思路比較清晰、順暢,孩子配合比較積極,課堂孩子的熱情很高,朗讀的水平較高,自己在教態和孩子規範性的調動培養上有所進步,但是美中不足的是:

1、由於當時身體不適,所以當天的教學積極性不夠高,沒有帶動好學生。

2、在指導學生朗讀的時候還要給於更加充分的時間去誦讀和練習。

3、雖然自己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了評價語的多樣性和實效性,但是還要更豐富多彩些,要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給與鼓勵和引導。

第4篇

在一次教育活動《臘梅花》中,我讓孩子觀察圖片:今天我們去花仙子的花園玩,好嗎?你們覺得花仙子的花園怎麼樣?為什麼漂亮?看見花你感到怎麼樣。

孩子們認真觀察花,這時我再出示蠟梅花,引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導幼兒觀察其枝、幹、花的形狀及顏色。蠟梅花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哪個季節開放?具有怎樣的品格?帶幼兒到户外,鼓勵幼兒表達自己在户外的感受,感知冬天的天氣。然後觀察梅花:讓幼兒仔細觀察冬天的花是什麼樣子?想一想,它們凍死了嗎?找一找花上還留下了什麼?引導幼兒發現並探索。猜一猜,明年春天會變成什麼?最後我給孩子們提供墨汁和顏料,讓孩子們用手在畫紙上作畫,孩子們興趣很高也很開心。本次活動是以觀察為主,與幼兒共同談論冬天的花卉。

雖然這麼設計的,但在具體活動中的許多方面,根據幼兒對教學內容的反映作出了適當的調整。此次活動過程,孩子們表現得十分興奮,那股興奮勁好久都不能平息。在老師出示掛圖時,孩子們的想象的閘門也打開了,對冬天開放的花特別感興趣,還説出了許多花。並饒有興趣地講個沒完沒了的,但對那大幅冬天背景圖片只是覺得好玩、新鮮。這些,如果讓孩子們看看冬天錄象,我想孩子們會更感興趣的!當我成為一名幼兒園老師時,我經常反思。老師要有“孩子氣”,讓自己的'教學化繁為簡,孩子的快樂要能感同身受,孩子的興趣點老師也要能因勢利導,教學自然能事半功倍。

所以在以後的教育活動中,我要多從孩子出發,多用孩子喜歡的方法進行教育活動。

第5篇

“交通安全”是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有着積極的社會意義。因此,在本節課設計中,我主要採用豐富的生活資料和互動的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使學生從中感受交通安全之重要,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加深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如下體會: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教育迴歸生活。

生活是教育之源,只有鮮活的生活實際,學生才會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更好的進行交流,才能有強烈的創作慾望,進而才能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來,教學也才能獲得理想的效果。如課前的小調查,使學生主動走進生活、參與課堂,使教育與生活緊密的聯繫了起來。再如課上展示的交通事故錄像,及一些違章圖片是學生生活中可以見到的,更是觸目驚心的,加深了學生遵守交通規則的.意識。

在教學中出示的課件資料即交通事故相關資料學生觀看後有點觸目驚心,對於這樣的資料,讓學生直接接觸有點血淋淋的感覺,因此,本課件在教學中儘管有點作用,但弊大於利,畢竟,面對的是國小生。

總之,安全教學要力求以豐富的生活場景、真實的案例透析、自由的創作空間為學生搭建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讓他們真正的體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自己的交通安全盡一份責任!

第6篇

課文《窮人》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課文講的是漁夫和桑娜在鄰居西蒙死後,主動收養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真實地反映了沙皇專治制度統治下的社會現實,表現了桑娜和漁夫勤勞、善良,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忙別人的完美品質。課文用樸實準確的語言,恰如其分你地表達了真情實感,讀來使人深受感動。學習本文,重點是引導學生從人物的語言行動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完美品質。

在教學《窮人》中,我努力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彩。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説,自讀,自評,透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説出感受,讀出感受。

重捶敲打關鍵詞句:當學到“桑娜用頭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們抱回家。她的心跳得厲害。她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她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一段時,我問學生關聯詞語“非……不可”怎樣理解?同學們紛紛舉起了小手,等叫到王立同學時,他站起來,堅定地説:“務必這樣做,不這樣做不行。”我聽了好激動,立刻評價説:“你真了不起!看到學生自信的樣貌我抓住時機適時點撥到“為什麼不這樣做不行呢?”讓學生畫出描述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閲讀情感,有的説“桑娜看到死去的母親和孩子生死相依的情景感動了。”有的説“悽慘的現實容不得桑娜再去多想什麼,只有把孩子抱回家去。”還有的説“這是窮人間至真的愛,至真的情……”學生在自讀中,悟出這是桑娜出於對死者的同情,對孩子的憐愛。此時我以肺腑之言感染學生:女主人公對自己的做法説不出理由,講不出道理,但是覺得收留兩個孤兒是義無返顧的事。你們説這表現出桑娜怎樣的品質呢?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主動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桑娜那純樸、善良的心地撞擊着學生,觸發了學生更深入的讀課文,同作者、老師產生思想共鳴,到達了陶冶情操的目的。

以讀促思讀中有悟: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教師講的再動情也無法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在課上我給足學生讀書的時間,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空間,改變了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和理解的模式,在學生個人圈點、勾畫、批註閲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體會。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又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出來,如:有的學生説怕丈夫回來,要讀得十分緊張;有的説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説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説因為桑娜緊張、着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學生在分主角朗讀桑娜與漁夫的對話時,他們把桑娜對西蒙死的悲傷和對兩個孤兒的憐愛之情讀了出來,透過讀表達出對課文資料的理解,感知了人物形象。透過讀,使學生鑑賞桑娜具有的心靈美;透過讀,使學生讚美桑娜具有的心靈美。使桑娜那完美的形象在學生心裏樹立起一座豐碑……

第7篇

安全教育始終是學校的大事, 而學生課間活動中出現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往往就是一個個安全隱患。為了創設一個更文明、更安全的學習成長環境,今天的班會課我特地針對“課間活動安全”這一主題對全班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一、國小生課間十分鐘傷害事故的'主要表現

1、擁擠傷害。這種傷害主要發生於教室門口、樓道。課間十分鐘學生大量聚集到教室門口、樓道,加上國小生年齡小,安全意識差,擁擠現象難以避免。一旦有一名學生失足跌倒,就極有可能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甚至危及學生生命。

2、追逐傷害。國小生精力旺盛,好運動,特別是男同學常會為了芝麻大的事,滿走廊地追逐打鬧。在追逐過程中,跑在前面的常常會不由自主地回頭探看。這樣的邊跑邊看最危險,倘若學生手中再拿有竹棒等小物件,危險程度就更高了。

3、遊戲傷害。這是課間十分鐘學生傷害事故的多發區域。究其原因,一是遊戲本身隱含了危險因素,二是遊戲的地點常常不是在寬闊的操場,而是在教學樓的連廊上、教室前。

1、上下課通過過道和樓梯間時,不要擁擠、打鬧和做恐嚇同學的惡作劇,防止擁擠事故發生。

2、課間不要玩耍小刀、玩具槍等會傷及自己和他人的利物或玩具,更不能把管制刀具帶入校內。

3、課間運動不要太劇烈,不要追逐打鬧,避免撞傷或摔傷,要做到文明休息,保持課堂精力旺盛。

4、正確使用體育設施,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不要在鞦韆、雙槓、滑梯等設施上做危險動作,避免摔傷。

6、課間休息時,如有校外陌生人邀請外出,千萬不要輕信,以防被人拐騙。

7、上廁所時不要慌張、擁擠,防止地滑摔傷和發生擁擠事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