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精選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3W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精選5篇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下是小編整理了關於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精選5篇,希望你喜歡。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篇一】

五十年前,母親生了妹妹,不到三歲的我就被送到了少陵原上大兆村舅舅家,一住就是一年多。

舅家人挺多,四個舅,一個姨,加上爺爺奶奶,我一下子有了眾星捧月的幸福感,特別是在那個物資奇缺的年代,每次奶奶從吊在屋樑上的竹籠裏取出一塊又白又酥的幹餅饃,從高出我很多的粗瓷水甕中端出一小碗温度剛剛適合一飲而盡的温水時,覺得自己雖然離開了爸媽,卻依舊是幸福的孩子。

最喜歡的事是和姨去澇池洗衣服。那時的大兆村西,有一個挺大的澇池,周圍被樹圍着,濃綠的水面,白石條板接水而卧,與綠水融為一體,成為天然的洗衣板,那種白色和流動的綠相依,給人一種乾淨柔美和親近,我靜靜的蹲在石板上洗手絹,姨用肥皂塗洗一件又一件的衣褲,高聲説笑的鄰居奶奶總説你家“磨鐮水”真文氣,安安靜靜,白白淨淨,我小聲問姨,我有名字,為啥叫我“磨鐮水”,姨只笑不語,我覺得這“磨鐮水”一定不是啥好詞。

我還喜歡跟在大舅身後,和他一起去絞水。那時候,舅舅隊上有一口井,簡單的井房子籠罩着比水桶大出一圈多的井口,井房前在放工和飯前總排着絞水的長隊,不遠處,大人們在無拘無束的閒聊,排到井前的人嫻熟的向井裏放桶,然後絞水,然後用水擔挑起兩桶水輕快的遠去,我最喜歡看大舅右手搭在轆轤把上,輕撫着轆轤上的粗井繩,讓轆轤把瞬間轉成旋轉的風輪,等轆轤突然停下來,再一邊説笑,一邊絞動轆轤,不多久,就麻利的一手扶轆轤把,一手拎出一桶泛着水紋的、清亮的水,我站在桶邊,彎腰把手指頭伸進水桶,再放嘴裏舔舔,頓覺涼甜清香。這時,大舅絞上第二桶水,倒入自己桶中,在肩上放平水擔,彎腰、扶桶起身,大步回家時,我緊緊跟在他身後,一路小跑,大舅總是很高興,當有人和他打招呼説,“磨鐮水”還沒回去呢時,舅會説,俺傅家的娃,回阿達呢,我很得意的、有歸屬感的跑到大舅前頭帶路,以輕輕反抗磨鐮水的“稱呼”。

那時候,奶奶、爺爺和家裏所有的人用水都十分節儉,每天早上,奶奶弄半盆温水,給睡眼惺忪的我洗完臉,再依次叫別的人洗臉,大家洗完臉後的那半盆油膩膩的、帶着汗味的渾水成為我童年記憶裏説不清道不明的回憶,“磨鐮水”帶着水的稀缺成為一種無奈和淡淡的屈辱。

轉眼麥熟,大舅從水甕裏舀出一盆底的水磨好了四把鐮刀的刀刃,我問咋弄那麼一點水,他説,咱原上缺水,擔桶水不容易,不敢浪費,我想也是。一天,和奶奶走在黃亮黃亮的麥田小路上給地裏割麥的舅舅們送水送飯時,我問奶奶:為啥人都把我叫磨鐮水呢,奶奶一手提着水罐,一手拎着饃籃,輕柔的低聲告訴我:一個娃和他舅家在一個村,夏忙割麥了,有一天,娃到地裏給他爸送水,路上碰見割了一上午麥又飢又渴的舅舅,舅舅想喝口水,娃給他舅説,水是磨鐮用的,喝不成。講完小故事,奶奶説舅養外甥瞎忙活,你可不敢當個沒良心的“磨鐮水”……我終於明白!到了地裏,我給舅舅遞水時很認真的説,舅,等我長大了,給咱院子修條水渠,讓你有用不完的水!

後來,我上學了。

國小畢業時,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幾個舅靠勤勞,糧食有了結餘,他們用賣了糧的錢給家裏打了水井,用上了水泵,吃水方便多了,洗衣服也用上了洗衣機,不用再去澇池了,舅和姨陸續成家後,水甕成了奶奶的糧甕,大家用多少水抽多少水,也挺方便。

再後來,隨着爺爺和奶奶的離世,我回舅家的次數越來越少,結婚以後,從媽媽那裏時不時的聽説幾舅蓋房了,幾舅的孩子上大學了,幾舅的孩子買出租車了等等,常常為親人們感到高興!

前年七月古會,天氣很熱,和行動不便的父親陪母親回舅家過會,停車進院後,表弟媳婦親切的招呼我,姐,看把你熱的,快進衞生間衝個澡吧,水很方便的。寬敞的獨院小樓乾淨明亮,室內,廚房、衞生間應有盡有,水方便的和城裏沒有任何區別,我説,條件真不錯,和城裏一樣了,大舅説,政府惠民工程,村上給大家統一通上了自來水,比你小時候説的給俺修個水渠實用多啦!

我説:這你還記着呢,舅?

談笑間,我突然覺得,幾十年的改革發展,時代在進步,我的願望實現了,原上不再缺水,我的舅舅和原上的父老鄉親一起過上了滋潤而富足的生活。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篇二】

我壓根兒都不敢相信,二十年來,我把老家的住房拾掇了一回又一回,到如今,竟然離開了一次比一次好得多的鄉下老家,舉家住到了縣城安居工程的保障房裏,享受着城市人的生活。

如今,我依稀記得在住房上曾經的奮鬥歷程,曾經的變遷喜悦:

1991年結婚的時候,我借住在只有兩間平房的三弟家裏。何謂斗室?那就是,不足十二平米的婚房,僅能支一張牀子,擺一個寫字枱,一個大立櫃。也就是在這一年的暑假裏,我和妻子東措西借蓋起了我們自己的兩間平房:清水牆、磚墊地、玻璃窗子、中式門,苦累了大半輩子的父母看到自家的三個兒子都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寬寬展展,裏外一新,心裏樂開了花。

時隔十年,即2001年,我蓋起了兩間兩層的後房。在粉刷的時候,妻子與我商量,把前房的清水牆拉毛,把街門換成大鐵門,把磚墊地改造成水泥地面,我慷慨應允。畢竟這個時候,我的經濟狀況好了許多,村裏一家一家的房屋都是這麼翻新的。再説,我家的後房已是外牆貼瓷,地面鑲瓷,不鏽鋼欄杆,屋內吊頂,夠洋氣的。前房是門面,也太寒酸,太不協調了吧!粉刷工人按照我們説的一一做了。正在上七年級的兒子説,“爸,媽,咱這房很不錯了……”

“啥不錯了?人家都想着在外邊買房。到你訂婚結婚的時候,咱這房還不知道有多落後……”妻子還沒等兒子説完,有感而發了一通。

我不置可否,靜觀其變,順應形勢吧!

又過了十年,2011年,妻子突發奇想:“咱把屋子再拾掇一下吧?”

“咋拾掇?不會是拆了重蓋吧?”

“我是這麼想的。”妻子很有見地地説,“後屋就不動了,前房外鑲瓷,內粉刷,地面鑲瓷磚,把鐵門換成再大一點的……”我想想也是,前房畢竟二十年了,那時因為經濟緊張,物資缺乏,砌牆、粉刷都是水泥少,用白灰代替,而且白灰用的也不是足量,這些年下來,牆皮出現了多處蓬鬆脱落現象,尤其是那拉毛牆最容易髒還不好打掃,就是過年貼對聯漿糊粘不住,膠帶紙貼不上。兒子也二十歲了,一旦買個小車,要停放到門道里,進門先是個問題。我同意了妻子的想法,説幹就幹,錢已經不是多大個事兒,萬兒八千罷了。

剛剛完工,安居工程保障房申購開始了。這可是國家和政府為一線職工解決住房的大舉措,機會難得。我與妻子商量,是否購買,她毫不猶豫地回答:“買,一定買!多好的事兒呀!過了這村可能就沒這店了。娃大了,總得為娃着想……”

我一想也是,想當年,自己訂婚的時候,家裏弟兄姊妹多,人家一聽只有兩間鞍間,外帶一間廈子灶房,就拜拜了。我總不能讓孩子再有我的那種遭遇。主意已定,兄弟姊妹你一萬,我三萬,加之我幾年的積蓄,同學朋友的支持,順順當當地交了房款。

也就是在這當兒,有人給孩子提親了,倆娃一見面,感覺不錯,談了一年多,雙雙大人沒意見,倆娃訂婚、結婚,住到了新買的住房了。為了照看孫孫,我們老兩口也搬住到了城裏。

這些年,政府出資修建了我們村與臨村之間的水泥路,打了水泥街道,安裝了路燈,有了自來水,有專門的保潔員掃街,挨家挨户收垃圾……這是人老幾輩誰也想不到的好事,宜居環境在我們鄉下成了現實。前不久,閒置的鄉下房子租出去了,滿院的花草也有人打理了。

現如今,無論是在鄉下,還是在城裏,我都心滿意足,喜不自勝。看着人們翩翩起舞的身姿,聽着悠揚激越的樂曲,感受着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我不止一次地發自心底地説:“感謝共產黨,感謝人民政府,感謝新中國。”至此新中國成立七十週年之際,寫成此文,以表我滿腔的感激和喜悦。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篇三】

我見證過困難時期人們居住的窯洞、草棚房、土託木瓦房、一磚到頂瓦房、樓板房、家屬樓和精品房,從貧窮落後到如今安逸舒適寬暢住房,不由使人發出感歎:改革開放就是好,人民生活步步高!

70年前由於貧窮落後,在白鹿原、八里原、少陵原、神禾原崖畔下,人們掘洞成窯,攜家帶口窩居在黑暗潮濕的窯洞裏。

昔日,每當人們談起家庭,總會問你家有幾面窯(洞) ?即就是給娃娶媳婦,對方也會問併到其家觀瞧。只要兒女長大,父子和鄉親總會依原畔地勢挖窯洞,一钁頭一钁頭地挖,用杴裝土到擔籠裏挑到外面,如此每天挖甚至晝夜挖,汗流浹背辛苦着,為的是早日打造好新窯洞。

挖窯洞既是出力活又是技術活,不單單是掄钁頭挖土,還須觀瞧正在挖的窯洞地質構造,有無料漿石等石板層;地面是否平整、上方和四周是否圓闊,有無凹凸或挖偏等現象。發現問題,及時改正。為了增加有效高度,窯洞地面多低於場院,因而窯洞光線暗,通風不良且悶熱潮濕。為保暖怕偷農家,將飼養的豬馬牛羊等圈養在窯內,其衞生條件更差,夏天蚊蠅臭蟲滿窯洞……

住窯洞的人們最怕窯頂流土裂縫,因為這是窯洞坍塌前的預兆。天下大雨或消雪天,居住在窯洞裏的人們總是提心吊膽,生怕頭頂上的土塌落……上世紀六十年代,我親眼目睹了東村一村民被窯洞塌方致死的慘狀。

因為貧窮草棚房大多數被貧下中農居住,人們用土打牆或用胡基壘牆,墊角多用河石很少用磚的,因為用磚費用高。鄉當親友們前來幫忙,各執其事、拉土和泥、工匠們用鋸用刨打造椽檁使其光滑平整……四周土牆壘好後再土託木,釘椽於檁條上再苫蓋稻草或麥秸等遮擋風雨。

為了省工省料和安全,草棚房多低矮潮濕,因陋就簡。住草棚房的人最怕下雨消雪天,天上大下、屋內小下。遇到連陰雨天氣,屋內大盆小盆瓦罐甚至水桶等器具都用來接棚頂的漏水。由於草棚的浸染,滴漏的雨水呈淡紅色,因雨水不停濺落、地面沒有一處乾淨之地,屋內散發出令人作嘔的氣味……

隨着生活逐步改善,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土託木或磚包牆的庵間、廈房取代了窯洞和草棚房。廈房一邊蓋,後面立高牆,三面牆體稍矮些,大多用胡基壘砌。説起打胡基累人的很!既要出力流汗將濕土錘打成坯,還要會摞擺放,否則易倒前功盡棄。此外,胡基最怕淋雨或浸泡,遇到下雨時無論晝夜需用草簾、牛毛氈等苫蓋,包括正在建造的廈房庵間房。夜晚下雨,再累再苦也要苫蓋好胡基、避免損失。

庵間房是廈房的一倍,高大寬暢明亮,就是用工用料人手多。泥水匠砌牆忙壞了拉土和泥的、搬運胡基的、一匠撥三工;木匠彈墨線使勁拉鋸,用刨子刨去檁條、椽上的疙瘩,用推刨推掉不平之處,刻槽鑿卯做細活。生產隊時期收入有限,主人家東拉西借、為蓋房受盡了難場、硬撐着腰蓋房。

改革開放後,人們的生活有所改變,特別是不愁吃穿。農村蓋房變成磚瓦房,一磚到頂的廈房、庵間房替代了胡基土坯房。不再用麥草泥抹牆,變成了白灰粉刷而使屋內亮堂、乾淨衞生。

九十年代後,廈房、庵間房逐步被一層平房或兩層樓房所取代。人們的住房面積更加寬暢舒適,新式傢俱逐步淘汰了陳舊落後的傢俱。有的家庭已安裝了電話,實現了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好時代。從初期的一二層變成三四層、有的五六層,甚至還有框架結構的十層高樓、安裝了電梯、網絡等……

黨的好政策使農村住房條件在不斷改善同時,也使城鎮居民住上了寬暢明亮的家屬樓。從最初的機關單位建房蓋房,到企業自主安置,再過渡到房地產交易,人們的住房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家屬們從平房、筒子樓搬遷到暢亮家屬樓內心情格外激動、興奮不已。

改革在繼續,生活在提高。長安城鄉,高樓林立;長安宜居宜業,樂居山水間。家屬樓變成商品房,民眾擁有數套房產,部分人圖省事、裝修不勞人購置了精品房,精神面貌喜洋洋!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篇四】

六十年代末,緊挨潏河西岸的幾間老房子,都是在高於地平面十公分的青磚上壘着土坯牆,人字形的房架是用陳舊木料拼成的,房上施着老式的青瓦。屋內地面是夯實的黃土,牆壁上粉刷着廉價的白灰塗料。房間正中有一張退了色的桌子和幾把舊椅子,桌子的兩側分別置放着盛糧食的大板櫃和幾口盛麪粉的大甕。土炕上一張粗糙的席子和破舊的被子,洗淨的磚頭就是睡覺的枕頭。

每到連陰雨的七八月份,屋外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盆盆罐罐擺了一河灘,滴滴的響聲不絕於耳,尤其到了晚上,簡直吵得人無法安眠。有時早上起牀一看,書包連同書本都淋濕了,害得我幾次不能按時完成作業而被罰站。

一次夜裏,我突然疼得哭醒了,外婆點上煤油燈一看,小胳膊紅腫的像蘿蔔一樣,紅腫處鑽心地刺疼。原來是被房頂上掉下來的蠍子蟄了。外婆趕緊把燈點子撥亮,挑出毒刺,然後用搗碎的皂角汁不停地塗抹,疼痛才慢慢地減輕了。

老房子牆壁受潮,部分牆皮脱落,露出了胡基間的裂縫。蠍子喜歡在胡基裂縫中生活。

此後,每天睡覺時,我總會戰戰兢兢的問外婆一句:“今晚會有蠍子沒?”外婆笑着説;“沒有了,放心睡吧!”其實外婆上了年紀,瞌睡少睡覺輕,當聽見有響聲的時候,就採取了防範措施。

在那些困難的日子裏,肚子都填不飽,那有富裕的錢來整修老房子呢。

這是十八歲前,我生活過的房子。

八十年代初出來工作後,在西工大附近的白廟村租用了一間不足十平方的民房。臨街的半牆上開了一個小窗户。那時,愛人經常出差,冬天還好些,秋夏季節,關上窗户憋悶難受,打開窗户常會遭到老鼠的襲擾。晚上關燈後,聽到咔嚓咔嚓啃東西的聲音,老鼠從窗子外用它那鋒利的牙齒呀咬破鐵紗鑽進屋子,在地上、桌上跑來跑去,有時甚至從高高的窗台上跳下來,順着牀沿瘋跑,嚇得我整夜不敢關燈。

九十年代初,我們搬進了單位筒子樓三樓的一間十八平米的舊房子,南北通透,房間比以前租住的面積大多了。三家共用一個廚房和廁所。早上起牀上廁所,需要焦急地排隊等待。中午回來洗菜,燒水,做飯,緊張的像打仗一樣。每天輪換着清掃走廊,打掃廁所。週日休息,各家都排着隊給大盆小盆鐵桶裏盛水,搓洗衣服的聲音不絕於耳。

九十年代調整到了一室一廳的房子,夏天可以沖沖涼,再也不用早早起來接水做飯了,再也沒了上衞生間排隊的尷尬。

兩千年,我們搬入了一套七十平房子,一大一小,還帶小客廳,房子裝修後又換了新傢俱,處理了地面牆壁,感覺這是最好的房子。新環境帶來好心情,上班都哼着小曲,尤其高興的是女兒,女兒第一次有了自己獨立的看書學習的空間,高興的在家裏蹦蹦跳跳,像小燕子一樣,臉上花朵般的美麗。

一零年我們又搬進了曲江一百多平方的新樓房,沿着鋪滿鵝卵石的小路走進院內,小橋流水,花草翠綠,到處散發着泥土的芳香,不但有成年人活動的游泳池健身房,還有兒童的遊樂場,環境優美如同公園一樣。

寬敞明亮的房間,青銅色的木地板,質量考究的壁紙,新式的吊頂讓房子看上去更有格調。組合櫃,推拉門,餐桌,沙發,電視,熱水器,燃氣灶,洗衣機,冰箱,空調給房子增添了更多的生機。夏天沒了酷暑之苦,冬天沒了寒冷之憂,洗衣服有全自動洗衣機,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使我有了更多的學習和寫作時間。

家鄉那些破舊不堪的老房子,早以被一磚到頂的二層樓取代,室內也裝修一新,大立櫃,席夢思牀,生活用具齊全。閒暇時,我也常回家鄉小住幾日。睡在温馨的席夢思牀上,望着寬敞高大的空間,再也不用擔心房屋漏水,再也不用擔心房頂上忽然掉下一隻蠍子蜇人了。

幾十年的社會變遷,讓人們徹底改變觀念的同時,亦感受了住房條件的巨大變化。不管是鄉村還是城市,人們的住房條件越來好,大家都過上了衣食無憂的小康生活。

我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末,是伴隨着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一代。兒時就常聽到小康社會這個詞,以為這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懵懂不知的我不曾想到,有朝一日,我能看到它的實現並真真實實地參與其中,感謝你,我的黨。

報告提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它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

古今中外,回望歷史。哪個政黨能做到像中國共產黨這樣,一代接一代,勇往直前,堅定不移,持續奮鬥,不達目的,決不罷休。

在不到一個世紀的時間裏,從一個積貧積弱、飽受欺凌的國家成功躋身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及快速增長的第二大世界經濟體。在踐行自己諾言的同時帶領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為大跨越。對比曾經那段屈辱不堪的中國近代史,就越發能感覺到中國共產黨的初心所在,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

新時代,新格局。以黨的報告為節點,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又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最終,為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

作為一名中國人,現在我真的很愛自己的祖國!我每天都希望祖國能像美麗的花兒一樣,在陽光和諧的沐浴下慢慢地成長。而其實她的成長是需要我們奮鬥汗水的,所以我們年輕的一代,必定要更加以愛國為己任,作出最大的貢獻去表達我們對祖國最深的愛!在祖國七十歲生日即將來臨之時,讓我們從內心強烈地呼喚一句:祖國,我愛您!

形勢與政策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論文【篇五】

只有進行了激情奮鬥的青春,只有進行了頑強拼搏的青春,只有為人民作出了奉獻的青春,才會留下充實、温暖、持久、無悔的青春回憶。五年前,我還是一名剛走出大學校門的職場新人;五年後,我褪去了初入社會時的青澀,成為了一名為人民服務的公僕。這是長路漫漫的五年,也是轉瞬即逝的五年,在這五年裏,我和我的祖國都在努力完成自己的多色彩和始終如一。習總書記在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作為一名基層工作者,我深深地覺得自己也應該奉獻出一份力量,堅守在崗位上,登高望遠、勇於創新。作為一名信訪工作者,更應該勇於擔當、明辨是非,發揮好黨和人民羣眾之間的紐帶作用,踏踏實實工作,不忘初心,把青春熱血奉獻給人民羣眾。

堅定信念,勇於擔當。心中有信念,行事才有方向,行事才有約束。在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時代,身為青年一代的我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因此,我們要勇於挑起自身的責任,做個有擔當的青年。樹立一種“責任即吾命”的意識。遇到困難敢於迎難而上,發現錯誤敢於承擔責任,不躲避、不逃避,堅持原則,體現出青年人的胸懷、格調和勇氣。

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現在,青春是用來奮鬥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我時刻銘記着習總書記説過的這句話,在工作中,保持一顆謙虛的心。牢固樹立“不嫌小、不嫌凡、不嫌瑣、不嫌細”的意識。因為,任何偉大的事業都是在分分秒秒的時間裏,在一點一滴的辛勤勞動中獲得的。我們只有以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踏踏實實、兢兢業業,認真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踏着小事情鋪成的道路,才能走向偉大光明的未來。

志存高遠,練就本領。如果一個人腹內空空,才疏學淺,縱然有天大之志,到頭來也僅是“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志大而才疏,是沒有本事去“事竟成”的,夢想也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惟有樹立隨時學習、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增長新本領,才能學有所獲、幹有所成,為夢想插上奮飛的翅膀。

甘於奉獻,勤於修身。“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態度決定成敗,一個人的能力水平可以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可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對社會的態度,對事業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則會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着自己的一生。青年人應具備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立足本職,恪盡職守,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我們正值青春,正值最好的年代,社會賦予了我們茁壯成長的能量並賜予我們希望,我們應該不斷提升自己,不斷實現自身價值,不負昭華不負心,不負青春不負夢,為中國夢添磚加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