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6G 專利申請量佔比 40.3%,居全球第一

來源:巧巧簡歷站 6.78K
6G 專利個數,表面上反映的是 6G相關研究投入,實際是説的是中國的工業 / 學術(包含 5G,6G 及 5G-A)通信研究在世界範圍內的研究比重和地位。中國 6G 專利申請量佔比 40.3%,居全球第一,這意味着什麼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中國 6G 專利申請量佔比 40.3%,居全球第一,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國 6G 專利申請量佔比 40.3%,居全球第一
5G 和 6G 分別作為兩個技術規範集,其中涉及的專利並不互斥,甚至可以説重合部分非常大。也就是説,這條新聞和運營商在 5G 部署中的利益沒啥關係,它們也不會為此「着急」。畢竟,6G 是啥東西我們都還沒定義好,那就只能「相關」了。
  
  我舉個例子,同是研究無線 AI 的專利,既可以被算在 5G 相關專利裏,也可以被算在 6G 相關專利裏,因為這兩者其實都有涉及無線 AI 相關技術。但鑑於 6G 標準化還早,目前統計的 6G 專利只是領域相關的一個大概範圍,並不準確。所以,從 6G 專利討論 5G 投入的同學找錯了靶子,不然以現有的專利申請週期,6G 剛開始研究怎麼會有 2W 或者 4W 的專利數目?
  
  一個事實是,標準與知識產權在通信專業的重要程度要遠大於其他專業,因為通信的某些專利是不可跳過的,比如高通的大多 CDMA 專利。
  
  《日經亞洲評論》調查了 9 項核心 6G 技術的約 2 萬項專利申請,包括通信、量子技術、基站和人工智能等。
  
  國家知識產權局今年 4 月份發佈的《6G 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3],顯示 6G 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量超過 3.8 萬項,中國是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佔比達 35%,涉及太赫茲技術、空天海一體化技術、確定性網絡技術、基於 AI 的空口技術。
  
  這兩者的區別,主要來自於對 6G 所涉及領域的理解不同。
  
  比如因為馬斯克的存在,美國目前比較傾向於空天海地一體化通信,特別是衞星互聯網通信;而韓國和日本因為射頻半導體產業鏈的傳統優勢,更傾向於 6G 超高頻段無線器件研發,比如太赫茲頻段研發。我國統計的更為全面,比如國家電網、中國航天等中國國企也是不少 6G 專利的持有者,這意味着智能電網,空天地一體化的專利都被統計在內。
  
  5G 專利統計更準確一點,因為可以直接計算標準核心專利[4],所以目前的 5G SEP 統計是實實在在的各大通信公司核心利益所在,這個才是反映目前通信工業格局的重要指標,目前的 6G 統計並不是。
  
  從 5G 到 6G 專利統計,欠缺的是「標準化」。通信網絡需要互聯互通,就需要各個不同廠家遵守同樣的標準,每個廠商都有不同的專利和技術路線,那麼就需要在談判時,各大公司證明自己技術路線是合理的,這樣可以達成共識,把大家的專利寫入未來的標準裏,讓自己在下一代通信網絡裏分上一杯羹。目前,比如空天地一體化,無線 AI 這些非常超前的專利都沒有標準化,所以目前對 6G 的統計依然只是統計而已。
  
  我們經常會聽到“三流的企業做產品、二流的企業做品牌、一流的企業做標準”,其中所謂的標準是指擁有標準必要專利。而目前統計的 6G 專利數據,簡單代表着當前領域的活躍度和未來前景,目前的通信專利申請大約有這麼幾種人:
  
  個人發明者,自身不具有進入下游市場的資源,因此通過尋求其他途徑來實現發明的商業化,通常不會參與標準制定;
  
  大學研究人員,提高研究院和機構的聲望,他們對研究人員的發明支付報酬,一般沒有興趣進入下游市場或參與將來的標準制定;
  
  小企業,在某些方面與大學相似,但更關注於商業性,為了收回科研成本,資助未來科研,盈利以彌補研發風險,會積極參與標準制定;
  
  設備生產商,可能開發自己的標準必要專利,標準市場主要玩家,也是標註核心專利誕生的主要地方;
  
  運營商,為了現網,需要參與一部分標準制定,但是持有專利少。
  
  目前,6G 專利持有者 1 和 2 比較多,3,4 和 5 會稍微少一點。
  
  最後,一個公認的事實是,我們 6G 相關的專利和科研確實很強(至少數量上是絕對的多)。整體研究領域來看,目前通信研究人員佔全球比例可能還要更高一點(估計在 50%左右),這一點在大多數期刊,學術會議,標準化會議都看得到。
  
  目前雖然芬蘭啟動了 6G Flagship 計劃,歐盟有了 Hyper-X 計劃,這些在 6G 研究領域有比較大的影響力。我們絲毫不落後,在多個細分領域都有非常龐大的研究基礎,某些領域正在引領世界潮流,可以説在研究上,我國目前依然處於前一 / 二的地位。
  
  下一步,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做出更高質量,和更有影響力的研究,從而真正引領前沿。
  
  大概如此。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