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樂中國:大家一起利樂客户

來源:巧巧簡歷站 2.16W
利樂中國:大家一起利樂客户
曾幾何時,牛奶不再用玻璃瓶裝,取而代之的是富有質感的紙盒、紙袋,這也是生活品質的提升。不論你是喜歡“伊利”,還是青睞“光明”,抑或是鍾情“蒙牛”,你都少不了接受利樂———這些液態奶包裝的生產者。二十多年來,這家來自瑞典的家族公司一直與本地客户共同攜手拓展和培育市場,隨着中國乳業市場的不斷壯大,利樂也因此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營銷、管理、企業文化都極富企業特色。記者專門採訪了利樂中國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肖琳小姐,聽她説説利樂是怎樣一家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理念:與客户一起成長

  利樂信奉“與中國客户共同成長”的經營理念,從頭到腳都圍着客户轉。在公司經營理念的指導下,2000年利樂中國的結構模型做了較大調整。過去,銷售經理的負責區域是按地域劃分;如今,就得按客户劃分負責範圍,整個模式都以客户為中心。而把經營理念落到實處時,就轉化為對員工的具體要求——“所有人為客户服務”利樂中國的人力資源總監肖琳如是説。

  利樂的員工時刻準備着做不是自己份內的工作,只要客户有需求。所以,利樂的人力資源管理者會扮演諮詢師的角色,向客户公司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建議。利樂的包裝設計專家會和客户方共同設計富有個性特色又美觀的外包裝;利樂的大客户經理會全程參與新品奶上市前的市場調查、推廣活動,不辭辛苦。設備引進、產品開發、技術培訓、市場信息、營銷體系構建、新品上市……只要是客户的事,利樂幾乎都願意提供幫助。不但提供先進的灌裝設備、包材,還為客户的發展、定位,適應未來市場變化獻計獻策。

  幫助客户成長,利樂確實做到了。“伊利”就在與利樂合作多年後,從一家僅僅服務呼和浩特周邊的小廠成為全國乳業的龍頭之一。原本隱藏在飲品公司背後,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液態食品加工與包裝公司往往容易被忽視。而隨着伊利、蒙牛、光明、娃哈哈、匯源等品牌業績的突飛猛進,利樂作為協助他們創造佳績的包裝設備和材料等一體化服務供應商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利樂枕、利樂磚等產品也被消費者視為飲品安全與營養的保證。

  創造成功的是利樂的員工。所以,如果你想成為利樂一員,必須牢記“為客户服務,把滿足客户的要求作為檢驗工作的標準而身體力行。”

  用人:摒棄一個蘿蔔一個坑

  既然產品如此特殊,營銷觀念非傳統,利樂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否也與眾不同?對此,肖琳認為,雖然利樂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與一般外企相比沒有顛覆性的不同,但在觀念上的確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我們摒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做法和觀念。”你這個蘿蔔為什麼不能做其他坑的事?只要客户有需要,公司有需要,而你也有能力和條件,為什麼不呢?

  肖琳舉例,“我們不會花很大的精力來做細緻的職位描述,而是用個人目標管理。”因為工作描述會限制住員工的影響空間,而個人目標會明確員工被期望創造的結果,能激勵員工自己主動找辦法達成目標。“如果客户要求我們提供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諮詢服務,那我們就得很好地滿足。雖然我的職位描述上肯定沒有這項工作內容。”

  肖琳覺得,這樣會有利於淡化組織結構中的屏障,減少不必要的推諉,給員工更多的發揮影響力的空間。要摒棄“一個蘿蔔一個坑”需要員工具備非常強烈的責任感。

  “只有每個員工對公司有強烈的責任感,他才會有發揮更多影響力的動力。”而利樂會採取給予更大的自由度來鼓勵員工的積極性。這就是利樂提出的“自由度與責任感”。自由度需要員工能判斷“哪些你可以自己做決定,哪些你得找人商量?”肖琳解釋道,員工越積極,越主動,那麼贏得公司的信任度越高;公司的信任度越高,給予員工的空間越大;空間越大,員工自己能做的決定也越多。

  文化:靈活寬鬆重感情

  特別的用人方式,使得利樂形成了極具個性特色的企業文化。“靈活”、“寬鬆”的氛圍首當其衝。因為提倡“自由度和責任感”,給員工更大的自由度,鼓勵他們主動積極,也得允許他們犯錯,允許不完美的存在。

  “雖然公司對員工的業績期望很高,”肖琳説,“但不會用死板的條條框框來限制員工。”在沒有繁多的規章制度工作環境下,高度的責任心會促使員工為公司的利益負責任地作出決定和執行工作。

  除了靈活寬鬆的工作環境外,肖琳認為利樂文化中最特別的也是最動人的一點就是——員工間的親密關係。通常在人們眼裏,外企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而這種簡單就是:同事就是同事,不是朋友,只有工作關係而已。

  “利樂就像一個大家庭。在利樂,你會覺得同事之間除了工作以外,還可以成為良知益友。”肖琳覺得這種員工間的親密關係是利樂公司的無形資產,也是員工的一種感情“羈絆”。當工資福利能夠衡量比較、發展空間能夠對比量化的時候,感情的作用就是無法計算的。員工間的“情”或許就成為留住人才、穩定隊伍的“網”,營造寬鬆的氛圍,建設重情的企業文化,利樂何樂而不為?

  培訓:捨得投入花大錢

  要想成為利樂一員,真的很不容易。強烈的責任感,時刻為客户服務,超額完成任務,良好的合作精神……當記者問到利樂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時,肖琳回答説,具備消費品市場的知識、瞭解中國消費品市場是很基礎的要求。目前,利樂對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工程師上,食品工程、機械等專業的技術人員。

  而對這些專業人員,利樂將提供完善的培訓。一個技術人員,從進入利樂到真正獨立工作,差不多要經過半年到一年的培訓。

  首先在培訓中心上課,掌握最基本的技術知識,同時跟師傅到生產現場參觀,熟悉瞭解利樂的機械設備。然後,跟師傅真正深入項目,邊工作邊學,也就是外企常有的“OnJobTrain-ing”。而這些師傅都是資深的工程師、技術專家。半年到一年後出師,自己開始獨立工作,完成項目。

  “在人的投資上,利樂真的很捨得花錢。”肖琳告訴記者,除了這些最基本的培訓外,利樂還有各種高層次的培訓,“很願意在培訓上投資。”利樂中國為年輕人提供了非常好的發展機會。如,利樂有一個全球未來領導者的培訓項目,每年從利樂全球中挑選6-8名佼佼者重點培養。“利樂中國每年都會推薦三四名參加評選,其中有1-2名入選。如今,中國員工在這個全球性的項目中佔有20%的席位。”

  此外,還有很多海外培訓,讓員工和國際同行進行交流、學習,使得自身的技能、知識有大幅度提高,或請國際著名商學院如IMD的教授到中國給中層經理授課。利樂公司的高級管理層也身體力行親自培訓,傳授經驗和知識。一句話,“利樂願意投資請最好的老師,提供質量最高的培訓。”

來源:職場指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