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篇 《圓明園之痛:教學中的反思與啟示》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5W

本文旨在從教學角度對《圓明園的毀滅》一書進行反思。《圓明園的毀滅》作為一部具有重要歷史紀實意義的作品,通過揭示圓明園被毀的歷史真相,引發讀者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本文將對該書的教學效果、學生反應等進行探討,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自豪感。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篇 《圓明園之痛:教學中的反思與啟示》

第1篇

?語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裏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可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感覺面臨着這樣的難題:學生對圓明園是陌生的,對以前的圓明園感覺更是遙不可及的,只單純地“以讀為本”,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受是不夠的。但是,如果忽視朗讀,在課堂上僅僅是把圖片的堆砌展示給學生,很顯然也是不可取的。於是,我就巧借多媒體,把學生的看、聽、讀、感結合起來,收效果然不錯。運用多媒體創設了一個信息量大且頗具人文色彩的環境來輔助教學。

上課一開始,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就是一幅烈火燃燒下“圓明園的毀滅”的課題圖。大火燃燒在圓明園,更燃燒在學生的心田。接着,在悲涼的樂曲聲中,播放了一系列圓明園的廢墟圖。目睹此景,學生禁不住發問:圓明園為什麼會被毀滅?為什麼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帶着一串問題,學生學習的興趣一下子高漲起來,教學變“要我知”為“我要知”,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多媒體輔助教學對這節課的朗讀訓練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學時我不再是乾巴巴地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而是讓學生一邊聽着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美麗的畫面來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示在學生面前的平湖秋月、武陵春色以及西洋樓等景點圖,把學生帶入了美不勝收、引人入勝的仙境,給學生的想象插上了翅膀。把學生的感官充分地調動起來後,他們面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讀出了讚美、自豪之情,然後播放錄相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斷,大火燃燒在圓明園,更燃燒在學生的心田,面對圓明園的毀滅,學生讀出了痛惜、仇恨之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儘可能把講解、提問的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探究學習。探究學習。同時我還鼓勵學生大膽地説出自己的觀點、想法以及真實感受,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這在時間上把握得不夠好,超了兩三分鐘。其次,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完全調動起來,師生互動還不夠到位。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讓我體會到課堂教學要重視教師的“教”向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才能使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關於《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7篇 《圓明園之痛:教學中的反思與啟示》 第2張

第2篇

我執教完《圓明園的毀滅》之後,回想整個過程。在這次磨課中,我對這篇課文進行三次備課,每一次備課都經歷不一樣的思考。備課只是課堂教學的前奏,上課是課堂教學的平台,課後評議是課堂教學的診斷糾正,我認為這是以磨課作為教學的新起點,追求教師教學發展的長遠之路。本次磨課研修的任務主要圍繞教學目標的制定與落實展開的,我是執教的老師,也注意在這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我有了新的思考,主要有以下方面。

備課中我確立的教學目標出發點有三方面,一是語文課程標準;二是學生學習的認知特點;三是教材的特點。這三方面中包含着動態的因素和靜態的因素。其中學生和教師的課堂交流是動態的,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思維碰撞也是動態的。因此,課堂教學就會有預設和生成。那麼,預設是教學目標的期待,生成包含預期目標的落實和新教學點的形成,這些都是動態的。不管是預設還是生成都有一致的地方,那就是教學目標的達成,圍繞課時目標的落實主要體現在課堂中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高低,都是以落實教學目標為基本。那麼,我覺得課堂上能不能落實好教學目標,教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

在備課中,我也具體考慮到課堂中教師的行為和教師言語的具體操作,可是在實際課堂中,面對學生時我的引導隨着教學一步步地進行也伴隨着變化。因此,我發現預設中的引導有些是沒有預期完成的,課堂中教師的引導又是進行教學的橋樑。所以,我的引導也應該不斷地變化,以學生的課堂學習為基礎,對學生進行隨機地引導,從而努力落實教學目標。

課堂中,師生進行第一自然段的學習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圓明園的損失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之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的理解,學生的理解很多是質疑。他們結合自己的認識更多的想到:“為什麼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皇家園林那麼多,為什麼單單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還是世界歷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等等。我在預設教學中,沒有考慮到學生會有這麼多的疑問,我以為他們會依據這段的描述,談自己的理解,尤其是圓明園的毀滅方面。沒想到大部分學生是在懷疑作者的描述是否屬實,這就是課堂中生成的問題。可見,這對我也是一個無法預料的問題。如何接着學生的疑問進行下面的教學環節,繼續完成教學目標成為擺在我面前的問題。如果忽視不管,只説很好是不行的;如果就這些問題抓住不放,也是不可取的。我在課堂上的處理是先表揚學生的質疑態度,而後讓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繼續讀文章的二至四自然段。課下在反思中,我發現我的這種做法是有頭無尾,沒有讓學生在學完第四自然段之後進行自我回答。這是我失誤的地方,原因就出在教師的引導和教師對學生前後學習的完整性上把握不牢固,對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現狀重視不高,總有種背教案的傾向,沒有真正意義上面對學生的實際學習。

學生的學習水平是可以評估的,但是學生課堂上的學習變化是不能預測的。這節課上,學生學習的態度很積極,學習的興趣很濃厚。每個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都充滿着期待,當然我也一樣。怎樣利用好這種期待的情感,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是很關鍵的。這裏就提到學生的學習也是動態發展的,包括在教師的引導之下,也包括學生之間的互相影響。總之,教師要看到學生的學習變化,尤其是思想的變化和學習能力的變化,這對落實好教學目標是極其重要的。

課堂中學生在詞語學習中情緒高漲,掌握詞語的效果很好。可是,隨着學習的深入和問題的難度,學生在不斷進行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思維慢慢變慢,需要靜靜思考的空間。教師不能為急於得到答案和進行下一環節而盲目評價和引導。所以在動態變化的課堂中,面對學生的實際接受水平實施教學。

教學中,老師和學生都是共同的實施者。為了實現學生有實效的發展,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師生應該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雖然教師經過不斷地備課和教後反思,不斷地完善教學設計和定位教學目標,我們共同的目標就要落實在學生身上,因此教學目標也是動態的,我們為了落實和鞏固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能力。我們應該面對實際的教學現狀,認真探索教學的實施問題,探索學生的個性發展,不斷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能力,這更是提高教育質量的方向。

第3篇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通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一類的課文,由於學生平時看見過昔日的圓明園的景象,所以在課前我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提前瞭解歷史,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幾個自然段時,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單憑讀課文讓學生在腦海裏想象這情景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就可以讓學生拿出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這樣可以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積極性。

二、利用未來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理解。

教學時我運用校網站上的資源,讓學生通過觀察、欣賞圖片,閲讀文字資料,直觀理解,更快,更好地來感知課文。例如:學生在理解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我指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在文中找出關鍵句,再用課件展示出來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對圓明園的毀滅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時描寫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單調的文字獨白很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此時的教學我靈活使用廣播教學手段,放手讓孩子們在校網站上自主查找相關的資料及圖片,一切想了解的內容很清晰出現在他們的電腦上,這裏的知識收穫自然顯得那麼的水到渠成,孩子們對圓明園昔日輝煌讚歎之情溢於言表;而針對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只要抓住這些詞語,侵略者的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順勢而行,我播放了一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英法聯軍的野蠻和強盜行為。在觀看完後,在學生滿腔憤怒時,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假入你此時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説些什麼?”讓學生由感而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課文結束時為了教育學生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學生理解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因此,我們要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悲劇永遠不再重演。此時的情感自然達到高潮,文章的主題呈現出來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第4篇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第九冊第七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精練的文字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行徑的無比仇恨,圍繞這一中心作者着重寫了兩方面的資料,一是圓明園是怎樣一座園林,突出了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二是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經過一美一慘,愛恨交織,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職責感和使命感。

這一類的課文,由於學生平時看見過昔日的圓明園的景象,所以在課前我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作業,提前瞭解歷史,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這幾個自然段時,圓明園的瑰麗畢竟已經成為過去,單憑讀課文讓學生在腦海裏想象這情景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就能夠讓學生拿出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這樣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的學習進取性。

二、利用未來教室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學生直觀理解。

教學時我運用校網站上的資源,讓學生經過觀察、欣賞圖片,閲讀文字資料,直觀理解,更快,更好地來感知課文。例如:學生在理解對圓明園的毀滅是不可估量的損失時,我指導學生經過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在文中找出關鍵句,再用課件展示出來反覆朗讀,學生自然而然體會到對圓明園的毀滅的惋惜之情;文中的第2、3、4自然段

時描述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這篇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的過程中,單調的文字獨白很難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此時的教學我靈活使用廣播教學手段,放手讓孩子們在校網站上自主查找相關的資料及圖片,一切想了解的資料很清晰出此刻他們的電腦上,那裏的知識收穫自然顯得那麼的水到渠成,孩子們對圓明園昔日輝煌讚歎之

情溢於言表;而針對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只要抓住這些詞語,侵略者的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之情展現的淋漓盡致!

順勢而行,我播放了一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到英法聯軍的野蠻和強盜行為。在觀看完後,在學生滿腔憤怒時,讓學生拿起筆,寫一寫,“假入你此時正站在圓明園的廢墟旁,你最想説些什麼”讓學生由感而發,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在課文結束時為了教育學生不能忘記過去屈辱的歷史,記住寫在圓明園殘柱上的恥辱,讓學生理解歷史告訴我們的教訓“落後就要捱打”。所以,我們要努力用自我的雙手建設強大、繁榮的祖國,使火燒圓明園的歷史杯具永遠不再重演。此時的情感自然到達高潮,文章的主題呈現出來了———“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第5篇

圓明園被毀人民教育版國小語文教材第九卷第七單元閲讀文本。文字描寫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景觀和被侵略者踐踏破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和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緬懷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記錄。文本中介紹的材料已消失,無法複製。引導學生在腦海中閲讀、感受、想象和再現其過去的風景已成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經過40分鐘的教學和指導,我有以下初步感受:

(i)走近圓明園從雨果寫給巴雷特船長的信開始,讓學生談論他們的感受,激發他們的情緒。

(二)進入頤和園,並在文本中查封了三句話來評價頤和園被世界稱為皇家花園。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是中國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精髓。瞭解“圓明園輝煌的39年曆史”和“圓明園的毀滅”,讓學生們感受到圓明園的破壞是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iii)走出圓明園學習課文後,原聲帶展示了圓明園的廢墟,並進行了擴展和昇華,想象並寫道:如果你站在圓明園遺址旁,你會説什麼?最後,用雨果的話結束這節課。教學理念簡潔明瞭,前後呼應。

為了達到本課程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在課前收集了大量關於頤和園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了頤和園的輝煌。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是建築藝術的精髓。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博物館。讓學生見證和感受其萬園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當你深愛時,你才能深恨。在教學過程中,我將這些視頻材料分三步使用: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交流;第二,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焚燒圓明園的視頻,促進學生情感的爆發;第三,在開始學習課文自然段落2、3和4時,大聲朗讀並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視頻教材縮小了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看到這些照片後,學生們大吃一驚。當播放在圓明園大火中燒燬的影視資料時,學生們感到遺憾和憤慨。最後,部分情緒閲讀不需要太多指導。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不應取代學生的閲讀實踐。學生應在積極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一定的感知和思維,受情感影響,獲得思想啟蒙,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的獨特感情,經驗和理解,“古人也説過:“百讀不厭”,在這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的特點,“讀是基礎,讀代替説,熟讀變成背誦,讀中理解”留出足夠的'閲讀時間,採用自由閲讀、點名閲讀、默讀、同聲閲讀、示範閲讀等多種閲讀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閲讀中思考理解,讓學生大聲朗讀,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給學生朗讀的時間後,我們可以瞭解作者是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理解自己的理由,再次喚起他們的愛國熱情、悔恨和仇恨,從而進一步體會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在學生、老師和課文之間進行了深入的對話後,我引導學生介紹了圓明園被毀的真實史料,包括“被搶材料”和“被毀材料”。閲讀後,請談談你內心的感受,這引發了學生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1“想象花園裏的美景,暢談”學生在這個教學環節的想象力太蒼白了。

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讓我意識到課堂教學應該關注從教師的“教”到學生的“學”的轉變。只有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才能充滿活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第6篇

?圓明園的毀滅》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激發人們不忘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課文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頗具匠心。題目為“毀滅”,卻用了大量的篇幅寫它輝煌的過去,把美的東西毀滅了,這真是一個悲劇,更能激起讀者的痛心與仇恨。

教學一開始,我從課文的題目入手,要求學生和我一起書寫課題,並激情導入:看到“圓明園”這三個字在你的腦子裏會出現怎樣的畫面?學生想到了它昔日的輝煌,想到了它被毀後的廢墟,這樣一座完美著名的皇家園林卻被侵略者無情的毀滅了。正像文中所説,“圓明園的毀滅不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採用這樣激情的導入,首先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能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並順利進入課文第二部分的學習。

在第二部分的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讀中感悟。在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並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圓明園這麼美,但卻被無情地毀滅了,在感受了圓明園的美之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第五自然段,讓學生再次讀課文説説哪些地方讓你最可恨。在學生暢談感受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最後迴歸第一自然段。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心中肯定有千言萬語,學生心中升騰起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給學生一定時間的朗讀,體會作者怎樣表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昇華。

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紮紮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並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瞭解。還找出了文章中三個高度評價圓明園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的句子──“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又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引導學生討論:“為什麼人們給圓明園這麼高的評價?”在討論中明確作者是從眾星拱月的佈局、風格各異的建築、收藏珍貴文物這三個方面,來再現圓明園輝煌的過去。

為了達到本課教學的情感目標,突破難點,我讓學生在課前蒐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圖片,讓學生了解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圓明園真的太美了”學生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歎。

但在教學中,我感覺《圓明園的毀滅》再現的畢竟是歷史,與學生生活的年代實在太遠了。在學生的腦海裏這是一個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維,學生很難理解和想象這麼一座歷經幾代皇帝辛辛苦苦設計、建立起來的美麗皇家園林就這樣在三天時間裏,在英法聯軍的手裏化為灰燼,這是多麼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這是我們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的一個恥辱。為了使學生有一個具體的形象思維,我利用多媒體、圖片等,此時映入學生眼簾的是圓明園的設計、建造、毀滅這一完整的歷程,嘔盡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就這樣化為灰燼已清晰地記入學生的腦海裏。

頓時引起了學生們的憤怒,激起了他們對侵略者的無比仇恨,告誡他們不要像統治者們的昏庸無能,激起他們發憤圖強,熱愛科學技術,振興中華民族的雄偉決心。學生們紛紛談了自己的體會和感受,是那麼熱烈、那麼深刻、那麼感人。

第7篇

今日上午講公開課《圓明園的毀滅》,這是一篇講讀課文,要求經過朗讀、學習,想象以往的圓明園輝煌的景觀,瞭解它被毀滅的經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職責感。

教學重點是介紹“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2至4自然段)。在設計這部分的講讀資料時,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讓學生依序朗讀課文資料,提出問題,在讀中思考、想象。

因為當年的景觀早已不復存在,在做課前的準備工作時,我安排學生蒐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資料,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自我瞭解到的圓明園,並思考課後練習題。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經過朗讀,找出文章該段落的重點句,然後展開想象,瞭解文字介紹中的圓明園。當學生逐漸梳理出文章層次與想象空間後,再借助課件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加深文字印象。

我認為,僅有充分了解圓明園以往是一座怎樣宏偉與豐富的建築,對孩子才會有震撼力與感染力。所以該課時主觀的朗讀與課件直觀的音像圖片資料雙管齊下的教學手段十分重要,相得益彰。當同學們對祖國的壯麗山河與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對祖國豐富館藏,傑出藝術品發出聲聲由衷的讚歎時,再順勢導出圓明園的毀滅這一部分。課前蒐集準備的資料使學生對這一部分的原因不再陌生,但學習有關圓明園被毀滅前的前期準備工作,經過讀與看,充分的醖釀後使學生完全地領悟了為什麼教師説,圓明園這三個字是國人心中永久痛,文章中介紹説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樣才能對圓明園的毀滅最深刻的感觸,對英法侵略軍可恥行徑感受憤怒與屈辱。

學習完第5自然段後,學生紛紛表示對英法聯軍的憤怒恨,與對當時國力軟弱乏力的痛心。之後,我設計再次播放課件,引導學生觀看此刻的圓明園是什麼樣貌。告訴學生們回首歷史,讓人扼腕歎息,除此之外,我們還能幹什麼呢對於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的昨日,今日,與明天,還能做些什麼由此引導學生記住國恥,明白落後就要捱打,僅有國家富饒,國力富強,才能夠避免這一恥辱重複上演。最終,我要求學生全體起立,摸着胸前的紅領巾,對着課件顯示的總結語起誓:勿忘國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這節教學課,針對我班學生朗讀平讀,唱讀的不良習慣。我注重要求學生朗讀時注意找出重音、停頓、快慢與情感的變化。並親自示範朗讀,使學生較快地瞭解到朗讀中如何將情感的滲透與讀的技巧相糅合,逐步養成良好的朗讀意識。並在教學中,注意教師引導語言的風趣與形象,使學生感興趣,有興趣,聽得入耳,構成師生良好的互動關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