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設計4篇 "Double Impact: Designing a Lesson Plan for Simultaneously Landing Two Iron Ba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4W

本文將介紹《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設計,該教案以實驗為主要教學手段,通過對鐵球自由落體實驗的分析討論,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研究運動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技能,推動科學素養的培養。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設計4篇

第1篇

?備課思路】本文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和試驗,學生較難理解,特設計cai課件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採取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創設情境,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2、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的精神。

?重難點】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昨天,我們學習了25課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我們將接着學習。齊讀課題。

1、同學們,如果條件許可,你們誰有勇氣像伽利略那樣站在比薩斜塔上為我們做一做這項試驗呢?

2、同學們,光有勇氣是不夠的,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怎麼説的吧!

⑶ 當時意大利的年輕數學家伽利略也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話嗎?

3、後來伽利略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思考題,討論。

4、當人們聽説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人們會怎麼説?

5、現在讓我們去親身體驗一下,當年伽利略做公開試驗時的情景吧!誰願意當伽利略?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呢?

誰能用“先寫……接着寫……最後寫……”説説本文的敍述順序是什麼?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案設計4篇

第2篇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2、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4、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大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説法,並通過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認識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

1、高爾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麼?

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3、加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 補充板書)

⑴ 這是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為什麼?

⑵ 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説的話的情況下。)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 ”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大屏幕出現:兩個結論,討論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信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a、自己試驗 b、公開試驗)板書。

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態度?(反覆、許多次)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馬馬虎虎。)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⑤ 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塌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開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③ 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

④ 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麼?

(因為,人們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

(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説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信,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神?(要)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説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神,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態度對待學習。

第3篇

這篇課文講述了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在年輕時代追求真理的過程中,敢於挑戰權威對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土多德的理論產生了懷疑,經過反覆試驗求證後,在人們的辱罵和猜疑中走上比薩塔,用事實證明了真理,課文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1、讓學生感受並學習伽利略大膽懷疑,相信科學,追求執著的精神。

4、結合理解課文,學習作者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伽利略試驗的過程與結論,並受啟發,初步學習一些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1、以課外收集的資料來認識亞里士多德,伽利略。從倍受人們推崇的希臘先哲到年輕的伽利略。他們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人物介紹中,不要揚此抑彼,各有各的傑出之處。讓學生通過自己收集的資料來互相映證。

2、教師稍作補充當時社會背景,即科學界對權威的崇拜與盲從。16世紀時,布魯諾因堅持“日心説”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的資料。伽利略質疑權威不僅要面對人們的嘲笑譏諷,還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風險。這樣學生才能進一步體會伽利略勇於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展示伽利略的圖像,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

我所知道的他的情況有限,哪位同學向我詳細介紹一下他的成就。

二、同學們收集的資料很豐富,除此之外,哪位有心的同學收集有亞里士多德的故事給大家講一講

學生會爭先恐後,因為亞里士多德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的很廣。

2、小組合作互相聽讀課文,並正音,做個好的傾聽者。

3、小組自主合作分段朗讀課文,老師分別巡視指導。

4、自由默讀課文,劃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畫出使自己深受啟發的句子。在文章的空白處大膽,寫一寫自己的感覺。

2、會開自己認為讀得最好的段落。其它同學找其讀得好的地方。

3、小組自由合作,推舉一位讀的好的同學,為大家範讀。

左派記者,支持伽利略;右派記者,支持亞里士多德。

3、左派記者尋找支持伽利略的圍觀羣眾;右派記者尋找支持亞里士多德的圍觀羣眾。

記者和圍觀羣眾設計本隊的台詞,必須每人一句,主要記者,主要羣眾台詞各有三句。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是亞歷山大大帝的教師。馬克思、思格斯稱他為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他將科學分為理論的科學、實踐的科學、創造的科學,他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

2、如:支持伽利略的記者和羣眾為自己設計的台詞:

⑴ 伽利略發明了“液體靜力天平”引起學術界的注意,當時年僅25歲。

⑵ 研製了世界上第一架放大倍數為33倍的天文望遠鏡。

⑸ 伽利略被判處終身監禁,監外執行。他又完成一部鉅著《關於力學和位置運動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和數學證明》。

⑹ 伽利略的斜塔實驗動搖了亞里士多德在物理學中長期佔統治地位的同意斷。觸怒了地薩大學中的一些人,他被趕出了比薩大學。

⑺ 伽利略在念書時就提出老師難以解答的問題,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伽利略通過嚴密的思考發現了疑點,説明他善於思考。

教師適當點撥引導學生理解“信奉”二字雙方記者總結髮言:

左派記者:亞里士多德在人們的眼裏是真理的化身,他的話不容置疑,他對人類所做出的貢獻是永遠不會被顛覆的。

右派記者:面對人們的懷疑,嘲笑與譏諷,伽利略沒有退縮,仍然堅持公開試驗,他頂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表現得十分勇敢。

2、剛才記者會上,同學們的語言表情動作都演的很好,同學們互相評一評誰的動作語言表演的最符合人物身份。並體會一下對方記者的心理是怎麼想的,同桌互議,小組共同討論,找一個代表上來發言。

2、設想試驗結束後第二天的報紙會如何報道這件事,寫一則新聞。

教師在佈置預習作業時應先分好組,讓支持伽利略的記者多收集有伽利略的資料,並專一準備充足對付另一派記者的台詞;讓支持亞里士多德的記者多收集有關亞里士多德的資料。為自己所支持的隊多找材料。不要當堂再來分派別,準備不充分,臨時上演有些慌張。而且還浪費了時間。

第4篇

1.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並標出音節,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3.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信奉 膽大妄為 固執 驚訝 宣佈

1.結合具體語境認識7個生字違、妄、執,辨析5個多音字着、的、當、更、為在文中的正確讀音,並能區分1組形近字辯、辨、辮。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比品讀表現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當時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語段,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可以説,這些言語是集萬千精華於一身,不停地喚醒着許多沉睡的心靈。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現場來交流?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課前交流做引渡,教師也贈送學生一則名人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後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善於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於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麼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

師:孩子們,要真正讀懂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伽利略能這樣説,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可以藉助於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不如就讓我們先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

教師板書: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學生齊讀,正音着 (zháo))

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那麼,伽利略通過這個實驗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麼?這個實驗是怎樣產生而進行的?帶着種種的疑問,趕快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吧!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初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覺得有確定不了正確讀音的字立即查字典求證。(教師巡迴指導,特別留意學生的多音字朗讀情況。)

(1)師:剛才同學們都很專注地讀了這個故事,現在我們不妨請3個孩子來為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吧!如果把這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劇本,是不是可以分成這樣的三幕,請看——

就請講故事的孩子自主決定怎樣分配自然段,其餘的孩子認真聆聽,將他們讀錯的語句用記號標在書上,等他們讀完了,再來幫他們糾正。

(2)3個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聆聽辨析。讀後互動評議交流,互相學習。(特別融入多音字辨析:膽大妄為 更改 的確 着地 當作)

小結:剛才同學們也像伽利略一樣,不斷地在追求真理哦!你們都有一雙善於辨析的耳朵,那麼你們的眼睛善於辨析嗎?

(3)形近字辨析:辯 辨 辮(鼓勵學生髮現並結合生活經驗來辨別、書寫。)

3.教師引導學生在正音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默讀全文,並思考: 課件再次出示伽利略的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師:目前,同學們已經讀了好幾遍故事了,那麼你們能不能從這件典型的事情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具體是什麼?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又具體指什麼?請用橫線劃下來。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自主尋求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和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各指什麼?(教師巡迴)

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亞里士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融入亞里士多德的簡單介紹:最博學的人、古代聖人等)

(1)指名學生釋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後概括:(填空)

兩個人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 )? 亞里士多德認為:( )。 伽利略則認為:( )。

(2)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渡:在17世紀的意大利,當時並沒有人相信伽俐略説的話,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讀讀課文第二段,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展開想象,你預感到伽利略當時會面臨怎樣的困難?

3.伽利略會懼怕這些困難嗎?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去一步步證實自己的真理的?下節課我們將與伽利略相聚在比薩斜塔,一起見證這段了不起的歷史!

2.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1.教師複述第1課時重點學習的內容,邊複述邊組織學生聽寫詞語:(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合作聽寫,形成下面的板書。其餘學生聽寫在本子上。)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伽利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隨即引渡:是啊,伽利略在人們如此的責備與漫罵中,在當時那麼多的人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着這樣的信念:讀)

——那麼,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請學生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劃下來。

1.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劃句,教師巡迴瞭解學生自主的閲讀理解情況。

2.師生合作交流,梳理歸納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指名學生讀句,教師隨即引導學生根據同伴所讀的句子概括板書。)

a、(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權威)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我覺得不錯啊,很好理解啊!有什麼問題嗎?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c、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説,(説得這麼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麼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d、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説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a、既然他什麼都不怕,那怎麼解決這個疑問?(試驗)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 ),還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 ),也許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緻,從這裏,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認真求實的態度、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佈實驗結果後,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為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a.引導學生充分想象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時候的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還會經歷怎樣的重重困難?擴寫公開試驗。

b. 集體交流,在賞析同伴的想象作品中邊積累描寫人物的方法,邊感受伽利略的勇敢和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c.想象表演:當所有的人看見兩個鐵球真的同時落地時,他們有什麼樣的反應?(結合課文語句並展開想象表演)

d.拓展資料:《伽利略的女兒》中所描述的實驗後伽利略的遭遇。

1.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後的句子:儘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痴迷信奉於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像…這樣…不能刪:因為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儘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説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4.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啟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