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8篇 "審視官軍在河南河北的教學經驗:學習與反思"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6W

近日,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瞭解放軍在收復河南、河北等地後進行的一次教學反思活動。此次活動旨在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探討今後的軍事戰略方向。該活動備受關注,引發廣泛討論。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8篇

第1篇

在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我給學生拓展了以下相關的知識:杜甫、李白的寫作風格比較;杜甫的其他愛國詩篇。

這次的嘗試,我覺得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因為學生已經進入了高年級,理解詩意不成問題。而感悟詩情就成了重中之重。對於杜甫的這首“生平第一首快詩”,要把理解“快”的感情基調作為重點。正是因為拓展了杜甫的寫實作品,學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悽慘、痛苦的社會現實。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才會情感噴湧而出,出現“喜欲狂”的狀態。走入了詩人的內心,才能真正深入體會詩情。

通過這節課的嘗試,我想,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原文的主題,給學生拓展一些東西,既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又能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內涵。同時也要注意,課堂上的拓展應該是“精品”,不要宂長拖沓、喧賓奪主。激起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後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課後,讓學生的延伸性學習真正做到有主題、有選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反思8篇

第2篇

這首古詩描述的內容遠離學生生活,時代久遠,如何讓學生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體會和學習詩歌中流露出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本堂課需解決的重點和難點。

教學中,我努力引領學生與詩人對話。在課前讓學生進行了大量資料的蒐集與整理,特別是安史之亂期間杜甫的遭遇,瞭解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還要注意的就是由於古今語言的`差異,生活環境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感情之間的距離,以及古詩抽象、精煉、含蓄的特點。於是,我又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這個課前預習既為下一步學習古詩打下基礎,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本詩,我最大的感受是要圍繞一箇中心,引導學生品詩。人們稱杜甫的詩為“詩史”,稱譽杜甫是“詩學宗師”,杜甫的很多詩歌都是值得我們多角度、多層面地用心去品味的。於是我想到了杜甫作此詩時巨大的情感推動力——為國而愁,為國而喜。於是在總結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着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問題鋪路,引導做橋,自然就很好地讓學生理解了以下幾點:

1.用自己的“聽”“看”“想”來寫詩,這也是我們平時作文所強調的敍事時要寫清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2.一“愁”一“喜”的對比。曾經的“愁”不在了,如今“喜”不自勝,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拳拳愛國心。

3.六個地點的巧用,望眼欲穿的消息傳得特別快,雖然身還在外,心已回故鄉!

學習詩歌,除了積累原句,也是需要在品析中學習如何表達的。語文是人文和工具的結合,我們必須讓自己的古詩教學充滿語文味。

第3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人教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教材第15課的一首古詩,共四句八行。它主要表達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以後“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情懷。經過五年多的語文學習,孩子們學習古詩都有了比較豐富的經驗。拿到一首古詩,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知詩人、解題意;抓字眼,明詩意;想意境,悟詩情;會朗讀,能背誦。以往教學《古詩兩首》,我都會把兩首古詩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自己已有的學習方法,進行比較學習,效果是很理想的。當學生進入六年級,是不是還是老一套呢?回顧教學過程,體驗教學情感,感受頗多,現總結如下:

語文教學強調以讀為主,讀中體會,讀中感悟。在本堂課中,有學生初讀,學習生字詞;再讀古詩理解詩意;三讀古詩,體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和思想感情;品讀古詩,練習背誦。每一次的讀都有新的目標,更高的要求。

2、實行教師角色的轉換,構建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我始終與學生平等對話,親切交談,構建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願説、想説、充分説。

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在教學中,我總是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要求學生自讀自悟,促進學生的主體參與。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他們爭先恐後,踴躍發言,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

尊重學生體驗,注重個性化的理解,體現在對古詩意思的理解和抓重點詞句體會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並不是以教師的標準答案為權威。

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將作者“喜欲狂”的心情和愛國的思想感情體會得淋漓盡致。

6、新舊知識的對比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同樣的思想感情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用“喜”烘托詩人的愛國情懷,《春望》以“悲”反襯詩人的愛國情懷。正是因為拓展了杜甫的寫實作品,學生看到了杜甫生活的那個時代悽慘、痛苦的社會現實。所以當“劍外忽傳收薊北”,杜甫才會情感噴湧而出,出現“喜欲狂”的狀態。走入了詩人的內心,才能真正深入體會詩情。

7、課件內容豐富,播放適時,為課堂教學發揮了應有的輔助作用。

我自認為這堂課成功之處不少,但也有不夠完美的地方,有待改進和提高。

1、在課件製作上要更精良,不能讓課件控制教學流程。如:“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地圖的出現要能靈活變換。

2、語文教學要注重聽、説、讀、寫的訓練。本堂課中,如果能讓學生仿照所學的古詩寫一直四句,表達自己的情感就好了。

3、現在的學生接收信息的`面廣、量大,知識的陳舊與匱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了,要想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僅有一桶水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有一池水,而且是源源不斷的活水,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加強自我修養,深化文學知識,提高語文內藴,加強理論學習,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提升教學品位。

我想,今後的教學中,可以圍繞原文的主題,給學生拓展一些東西,既擴大學生的閲讀量,又能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內涵。同時也要注意,課堂上的拓展應該是“精品”,不要宂長拖沓、喧賓奪主。激起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後就可以把“拓展”放到課後,讓學生的延伸性學習真正做到有主題、有選擇。

第4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人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徹底平息。當時詩人杜甫正攜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勝利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中,一改過去沉鬱頓挫、含蓄藴藉的詩風,以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課堂上第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介紹杜甫或背誦杜甫的詩,對杜甫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第二句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時,我引導學生聯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比較一下這兩個“淚”的不同,從而知道這是一種喜悦的淚、悲喜交集的淚、喜極而泣的淚。在交流“卻看妻子愁何在”這一句時,我還是引導學生同《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等進行對比理解:從此以後,不必妻離子散,天各一方,不用顛沛流離、遠走他鄉,可以家人團聚,盡享安詳的生活。在讀到“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下洛陽”的時候,讓學生通過多媒體課件,瞭解從劍外到洛陽的千里迢迢,想象詩人的思緒。再用李白的`一句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來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故鄉就在眼前,美景就在眼前,洛陽就在眼前。

回顧整堂課的教學,學生通過查閲杜甫的資料,瞭解了他生活年代的情況,以及所寫的愛國詩篇;通過自讀自悟,看到了一個悲喜交集的杜甫,欣喜若狂的杜甫,放歌縱酒的杜甫,歸心似箭的杜甫。收復失地的喜訊讓詩人多年的沉鬱一掃而光,噴薄而出,寫就了生平第一首快詩。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了杜甫憂國憂民的強烈的愛國之情。

第5篇

一、讓學生了解時代背景。讓孩子們先了解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他們自然就能理解官軍收河南河北的重大意義,他們瞭解了詩人生活的苦痛,自然就能理解詩人聽到喜訊時的心情為什麼那麼喜悦激動了。

學生在前一天預習了整首詩,對全詩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於是抓住 “妻子”的音義、“涕淚”的古今異義,我就放手讓學生説出自己的理解了。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歌的主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全詩為“喜”而作,包含着詩人強烈的愛國心,你是從哪些字詞看出來的`?能想一想詩人是怎麼表達他的情感的 嗎?學生通過思考回答這些問題,自然就能感受到詩人的拳拳愛國之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朗讀,去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次教學,我主要採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我讓學生各自去查詢當時的寫作背景資料。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 讓學生交流、評議。

第6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詩”,抒發了詩人因多年戰亂平息,祖國重新統一而無比歡快的心情,流露出強烈的愛國熱情。

唐代宗廣德元年(763),作者寓居在梓州時,聽到唐朝軍隊平定了叛亂。這個天大的喜訊時候欣喜若狂,於是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七律詩。作者“喜”是因為祖國重新得到統一,這種喜之情包含着杜甫濃濃的愛國之情。為了讓學生更深入地體會杜甫是個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課堂上第一個環節讓學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介紹杜甫或背誦杜甫的詩,對杜甫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第二句詩句“初聞涕淚滿衣裳”時,我問學生此時的詩人流出什麼樣的眼淚,學生説高興的淚,還有呢,為了瞭解時代背景及詩人更深處的情感,就讓學生相機學習杜甫的一篇名作《春望》。教師補充當時的寫作背景:杜甫被叛軍抓到長安城滿目荒涼的景象,詩人為這樣的時局感傷的見花落淚,聽到鳥聲都感到心驚肉跳。然後讓學生自由讀詩,談體會。問:詩人對花落淚,落的是什麼淚?(傷心的、痛苦的、悲傷的、憤怒的淚)。學生就體會到詩人落淚不僅僅是與親人分開,孤身一人,更是因為國家破碎,愛國的情懷錶露無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中:“初聞涕淚滿衣裳”。詩人也流淚了,但這次流的是高興的、激動的淚水。應該説此時的杜甫是悲喜交集。兩首詩中都寫了詩人流淚,一悲一喜,但無論是悲是喜都關情——濃濃的愛國之情。讓學生體會到,杜甫的偉大,是因為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有民這條主線。

教學這首詩時,我還聯繫《示兒》這首詩來教學,兩首詩區別在於,一是“喜”,一是“悲”。教學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圍繞“喜”字展開,詩人為何而喜?讓學生找找詩人“喜欲狂”的表現,抓住“即從”“穿”“直下”“向”等詞體會詩人的“歸心似箭”;《示兒》可圍繞“悲”字展開教學,詩人因何而悲?從哪些詞句中讓你感受到詩人的悲傷?兩首詩有着諸多的`不同,但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內心無比強烈的愛國之情。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通過寫詩人聽到失地收復的喜訊後極度的喜悦和急切還鄉的心情來體現——喜之狂。《示兒》則通過詩人臨終前的牽掛——“但悲不見九州同”來表達——悲之切。一喜一悲,都是因為他們有着強烈的愛國情懷。

1、對情感朗讀的引導雖有層次,但沒有很好的拓展開。

2、課堂上的發言機會不夠民主,許多學習上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沒有或是較少有發言的機會。

第7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大快詩,詩中處處透着喜。在教學中,我發現這首詩的詩意其實並不特別難理解,然而對於古詩的教學僅僅停留在字面的理解上是遠遠不夠的,重點必須體悟作者所含的情。而每一首詩的創作與詩人的生平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瞭解了古詩的創作背景,才能真正走進詩人的內心,與之產生共鳴。為此,我在學習第一首詩時,先由作者杜甫引入了學習。

杜甫是河南人,河南離山西晉城還是很近的`,因此,我一提到杜甫的家鄉,孩子們不少都笑了,因為班裏的河南籍學生還是不少的。這就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接着,我又給孩子們講了“安史之亂”及杜甫這個時期的經歷,學生便初步抓住了詩眼:“喜”。找到詩眼,學生就自然而然地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去找,去品,哪些地方能表現出這個“喜”字,首聯除了交代喜的原因外,還看出了初聽喜訊的真實心情。滿衣裳讓我們看到了杜甫內心的真情流露,那是喜極而泣的表現。“初聞”從“初”中,我們能洞察出杜甫盼收復的由來已久的心情與急切之情,試想,剛聽到收復這一消息,也不去考證其真實與否便喜極而泣,這便是杜甫壓抑內心情意的一種真實反應。詩文不光從自身,而且關注身邊的反映,留心“妻子愁何在”,自己更是“漫巻詩書”還大聲唱着歌大口喝着酒,這反常的表現正是“喜欲狂”的最佳寫照。然後,乘着大好春光把家還,豈不快哉!尾聯,連設想的路線都安排好了。可想回家對他來説是夢牽魂繞,期待已久。這兩句除隊看出急切的心情外,那種高興的勁不言而喻,恰似李白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知道了這首詩背後的故事,他們就不知不覺地走進了詩人的內心,得到詩人的真實情感,學得很有滋味。

第8篇

長期以來,杜甫留給我的印象總是滿面愁容,讓我們在閲讀他的詩歌中總感覺到沉甸甸的。無論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還是“布矜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裏裂”。我們總能體會到詩歌中瀰漫開來的鬱鬱寡歡,聽到那一聲穿越時空的長長的歎息。即使是“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這樣有滿滿一腔喜悦在心頭的句子,也是彷彿不願聲張似的,“才上眉頭,卻下心頭”。然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帶給我們的卻是迥然不同的體驗。驀然發現杜甫一反常態,在那鮮活明快、一氣呵成、磅礴汪洋的姿態令人悚然動容。正如古人評論的“此詩句句有喜躍意,一氣流注,而曲折盡情,絕無粧點,愈樸愈真,他人絕不能道。”

國小古詩教學的核心價值應當在古詩意象上。國小詩歌教學可以超越內容的理解,字詞的解釋,學法的指導,熟讀成誦的要求。課堂上需要滲透這些內容,但古詩教學的目標在尋找並發現古詩的意象,揣摩作者編織意象的方法。意象是詩歌最為重要的組成元素,他既是詩歌內容本身,也是詩歌意藴的外顯,更是詩歌音韻的組成。他是一個個真實可感的鮮活、可愛的物象,同時也是意境構建,情思表達的組件,它一定是真實可感看得見摸得着的。

無論怎麼設計詩詞的課堂教學,都是為了讓學生能認識詩歌,理解詩歌並愛上詩歌,自行去尋找詩歌中的美。學習詩歌找到其意象,也就追到了根,溯到了源。詩歌意境的領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歌充溢着作者對天下太平,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喜悦。作者杜甫經歷了整整八年戰爭離亂之苦,到此各種淒涼,委屈一掃而空,有生之年還可欣然還鄉,對於杜甫來説的確是欣喜若狂。這首詩最大的語文魅力就在喜悦之情,肆意宣泄,然而又並非一捅到底直白粗俗,而是安排的,有角度,有彈性,有迂迴,有婉轉,形成一種有機的意向羣的疊加,絲毫不讓人感到重複和累贅。

杜甫的`這首《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表現的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引導學生説出是一種“喜”的情感。老師讓學生把這個“喜欲狂”的“喜”字圈一圈。

找到了詩的題眼,老師又説詩歌中的哪些言行舉止表現杜甫的喜悦?

學生從喜極而泣的神態,欣喜若狂的卷書動作,喜不自勝的喝酒,喜上眉梢的想象,喜笑顏開的神情,喜從天降的好消息等體會到詩人的愛國情感。詩人的喜悦流轉在每一句詩當中。正是這些喜悦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的疊加在一起才形成了這首詩歌如此豐富,如此磅礴,如此一瀉千里的喜悦,這就是詩歌意象的疊加。

接下來老師領誦,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感悟杜甫喜欲狂的心情。學生髮現了杜甫創作中意象羣疊加的方式,就讓學生進一步加以體驗和運用。這是作者在文本的縫隙中,幫助學生尋找語用點進行練筆,讓學生體驗意象疊加的語言魅力。

老師是這樣設計的:杜甫寫了自己神情的喜悦,動作的喜悦,但是他沒寫的自己言語上的喜悦。下面請同學們拿出作業紙,想象杜甫在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的同時還會對他的朋友他的家人們説些什麼?

老師出示:杜甫漫卷詩書、放歌縱酒,欣然曰:__________

學生學習到了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意象羣疊加的語用體驗。更重要的是學生對詩歌喜悦情感的理解和體驗更加深刻。

這樣的課堂設計體現了老師課前對文本深刻的解讀,對學情的準確把握,對古詩教學方法的巧妙引領,古詩的語文核心價值也就得以完美呈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