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學習閲讀心得7篇 閲心錄:學習閲讀的智慧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7W

學習閲讀是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通過閲讀,我們可以開闊視野,增加知識,提升思維能力。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如何有效閲讀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分享一些學習閲讀的心得體會,幫助讀者更好地掌握閲讀技巧,提高閲讀效率。

關於學習閲讀心得7篇 閲心錄:學習閲讀的智慧之路

第1篇

初識《愛的教育》,真是緣於偶然,偶然間在學生課桌上發現,並隨手翻閲了兩頁,而後便又翻了第三頁,第四頁,再然後便翻完了全冊書,當時的情形真可稱得上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少兒書”。書中那一個個平凡的人所做的一件件平凡的事無不深深的觸動着我,讓我為之魂牽夢繞;那無處不在,無所不包的一個“愛”字,更是讓我為之潸然淚下……

本文是一部極富感染力的小説,通過一個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眼睛,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他四年級的全部生活點滴。“愛”是整篇小説的主題,字裏行間無不流露出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最真摯的情感,樁樁件件絲毫不見有什麼驚天動地、轟轟烈烈,卻總能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小説以時間為順序,用“愛”貫穿始終。

夏丐尊先生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説過這樣一段話:“教育之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就不成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書中,無論是學校家庭,甚至是整個社會這樣一個大環境都在努力營造一種“愛”的`氛圍,使兒童在感受被愛的同時也學會付出他們的愛。作為一個老師,我不禁想到,其實我們也可以擠出一個固定的時間來讓我們的孩子也來聽聽類似的“愛的故事”。就像書中老師講的“每月故事”一樣,給我們的孩子感受愛的機會,給他們的靈魂洗洗澡。陶行知先生曾經説過:“愛滿天下,樂育英才。”老師只有充滿了愛,教育才是快樂的,有效的。學生只有親其師,也才會樂於信其道。那麼,如何才能做一個讓學生樂於親近的老師呢?答案恐怕就在於一個“愛”字,熱愛教育,更要熱愛學生,熱愛每一個學生。如果老師能以發自內心的愛對待學生,那麼學生就會把你作為知心朋友,有什麼心事就會向你訴説,讓你幫他出主意、想辦法,你也會從中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以及在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興趣、愛好等,從而尋找出最佳的教育方法。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應一視同仁,要善於發現每個學生的長處,看到他們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某方面存在不足的學生,當他們有了進步,那怕是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幫他們樹立自信心,從而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發展軌道上前進。

有人説,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就是有人愛我們。其實,愛如同空氣一般無時無刻不在環繞着我們,而我們卻似乎總是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掩上書本,靜下心來,平日裏漠不關心的一幕又一幕便潮水般湧上心頭……媽媽這個世界上最最無私的愛着我的人,記憶中好總是在不停的煩我:“多穿件衣服,天冷了!”“多吃點菜,還有肉,看你這兩天都瘦了!”“記得打個電話!”……經常性的一句話要重複上好幾遍,不耐煩的語氣裏卻滿是對我的無限的愛!爸爸是個內心情感豐富,但卻不願外露的人。他從來也沒有對子女説過一個“愛”字,卻又無時無刻不以他那無慾無求的愛包圍着我們,一句鼓勵的話,一個支持的舉動,甚至是一個細微的讓你無法察覺的眼神……父愛無語、父愛無邊……我們的老師啊,及至自己也做了老師,我才能理解你們那一句句的嘮叨裏包含的無限期待,一次又一次的示範,一遍又一遍的講解,惟恐落下一個字,就怕少講一個題,你用自己那一道道歲月的刻痕和不時沙啞的噪音深深的震撼了我們!我的朋友們,雖然我們有的並不能時常見面,可我明白,在我高興時會有你們一起分享,在我面臨困難與無助時,你們更會毫不猶豫的伸出友誼之手……感謝上天,讓我擁有了你們,讓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那麼多人愛我,疼我,讓我知道我原本就是一個多麼幸福的人啊!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當你能夠感受到別人的那份極為温暖的愛的時候,我相信你也一定不會吝惜付出你的愛的,對嗎?所以,我親愛的朋友們,勇敢的去付出你的愛,並收穫無數的即將回報給你的愛!

關於學習閲讀心得7篇 閲心錄:學習閲讀的智慧之路 第2張

第2篇

“我們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愛,孩子就以適應這種愛的方式成長。”——武志紅老師所著《為何家會傷人》中的這句話深深震撼了我。

當今的家庭中,孩子是中心,是一切。家長想盡辦法滿足孩子的外在需要,可對孩子的內心需要卻置若罔聞,這不是真愛,是溺愛!從現象上來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滿足。可以説,無限制的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限制的給予自己。

溺愛等於過度的阻礙,往往會出現父母不希望的結果!最著名的溺愛例子是楊麗娟事件,但楊麗娟的行為也並不是最瘋狂的。最瘋狂的故事可以在新浪網的社會新聞中屢屢看到,而且常是一個模式: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孝子,常常向父母索取,如果不答應就拳腳相向,最後不是他將父母打死,就是他被父母或親人打死。網上曾流傳過一組圖片:一個男孩要媽媽買一個玩具,媽媽不答應,於是男孩一把揪住媽媽的頭髮,這時一個二十來歲的女孩過來解圍,被他呵斥“你滾”。之後他的反應更加激烈,還掐住了媽媽的喉嚨,最後媽媽被迫給她買了玩具。最寵愛的孩子反而與父母成為生死敵人,這種故事強烈的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經,於是這種孩子長被譴責為“狼心狗肺”,可家長是否也需要反思一下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呢?不是家長的錯嗎?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總是幫孩子完成對他來説看似困難的事,這其實意味着,父母破壞了孩子的成長過程,使他在頭腦中形成一個邏輯——他能否實現一件事取決於大人是否幫他。所以上文中的`“不孝子”現象就出現了。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美化溺愛的傾向,認為溺愛就是過度的愛。其實真愛不存在“過度”的説法。如果是真愛,那麼父母不管給孩子多少,孩子都不會出問題,真愛越多,孩子的成長就越健康。

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發現孩子的真實需要,並幫孩子實現他的需要,這是真愛。

當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想去拿十米以外的球時,父母陪伴着、守護着孩子,看着他獨立完成這個任務,並且在他遇到危險的時候化解他的真實危險,這是真愛!

當孩子明確地對你説:“我來—我來--”的時候,耐心的滿足孩子的這種願望,之後收拾孩子留下的混亂局面,這是真愛!

當孩子反常時,不自以為是的指責他,而是關注到反常行為背後孩子內心的真實需要,這是真愛!

孩子是天使,父母不是上帝,只是天使的守護者!請給孩子以真愛,讓他們健康成長。

第3篇

假中,我有幸讀到了由我國教育史學者趙祥麟、王承緒編譯的《杜威教育名篇》,感觸特別深刻,我自大學時代在教育學課程中就學習過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現在再來系統地讀有關杜威理論的書籍,既有理論昇華,又有實踐體會,真正感受到實用主義教育的價值,感受到大師帶來的深刻教育影響。

?杜威教育名篇》一書,詳細地介紹了杜威生平,系統地闡述了他的主要教育理論,可以高效率地瞭解杜威教育思想體系,讓我受益匪淺。

杜威是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是現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是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創始者。他1859年生於美國阜蒙特州柏靈頓市,大學畢業後曾在中學和鄉村國小教過書,1882年入新建的霍布金大學研究哲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在明尼蘇達大學和密執安大學講授哲學,杜威從事教育活動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學擔任哲學、心理學、教育學系主任以後開始的。他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其教育理論強調個人的發展、對外界事物的理解以及通過實驗獲得知識,影響很大。杜威曾經到世界許多地方演講,宣揚他的想法,他曾經到過中國、印度訪問,因此他的思想也影響着美國以外的地區,他的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著作《民主主義與教育》內容全面,條理清晰,結構合理,融科學性、系統性、理論性及學術性為一體,至今仍供教育工作者參閲。

?杜威教育名篇》包括了杜威的24本主要論著,又有一些重要文章,讀此教育佳作後,我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對我有很大的觸動,支撐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其中有幾點更能觸動我的心靈,沁人心扉,在此共分享亦共勉:

生活由傳遞而更新,因此教育就是社會生活延續的工具。從古至今,由野蠻部落到近代城市都是一個團體,團體的每一個成員都會經歷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成長,最終都會走向死亡,但是這個團體卻要一直延續下去,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當代社會,然而這個團體的成員如何成長,如何在社會中立足,如何延續文明,靠的就是言傳身教的教育,社會也通過傳達、傳遞而繼續生存,因此教育是生活所必需。

幼兒學習走路除了遺傳因素外,還有就是模仿成人的因素,其實這一過程就是一種教育的過程,他由爬行到直立行走就是人類的生活方式,而人的整個生活過程就是教育的過程,因此“從教育產生之日起,人受教育不是為了別的,而是為了生活。沒有人及人的生活,教育又從何談起。”

當然生活中的很多教育可能是一些非正式的教育,於是就從廣義的教育中分出正式教育的概念,那就是直接的教導或學校教育,通過讓兒童掌握書籍和知識的符號,為他們開闢了一條獲得經驗的道路,這種正式的教育才能把複雜社會的全部資源和成就傳遞下去,自然成為了社會生活延續的橋樑。

生活就是發展,而不斷髮展,不斷生長,就是生活。生長的首要條件使未成熟狀態,由未成熟狀態發展或成長為成熟狀態,這種轉變或生長就是依靠教育,而習慣是生長的表現,這些習慣含有執行的`技能、明確的興趣以及特定的觀察與思維的對象。杜威認為學校教育的目的在於通過組織保證繼續生長的各種力量,以保證教育得以繼續進行,從而使人們樂於從生活本身學習,並樂於把生活條件造成一種境界,使人人在生活過程中學習,也就是生活就是生長。

學生進入到學校,養成各種習慣,不僅僅是學習方面的,應該也有生活方面的,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通過學校生活提煉內化為自己的習慣,這就是一種生長的表現,這一過程就是教育,因為生活就是生長,所以一個人在一個階段的生活,內容同樣豐富,地位同樣重要,因此,教育就是不問年齡大小,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條件的事業,尤其是對於兒童和青少年,這一點至關重要。

杜威説過“生長的理想歸結為這樣的觀點,即教育是經驗的繼續不斷的改組或改造。教育始終有一個當前的目的,只要一個活動具有教育作用,它就達到這個目的,即直接轉變經驗的性質,嬰兒期、青年期、成人生活,他們的教育作用處於相同的水平,就是説。在經驗的任何一個階段,真正學到的東西,都能構成這個經驗的價值,也就是説,任何一個階段的生活的主要任務,就是使生活過得有助於豐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覺到的意義。”這樣我們就得到一個教育的專門定義: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或改組,這種改造或改組,既能增加經驗的意義,又能提高後來經驗進程的能力。

書中提到的兒童伸手碰火光燙痛後會把某一觸覺和某一視覺活動(或者某一視覺活動和某一觸覺活動)聯繫起來,從此知道火光意味着燙和痛,説明了改造在教育中的本質意義,也是經驗意義的增長,這與狹義方面上的罪犯進行監獄勞動改造是有區別的,真正的教育是廣義的,改造也是廣義的,泛指一切改造或改組,是一種發展的表現,是通過各種活動獲得有益的結果,避免不良的結果的一種預先準備,可以設想某些結果,而且這種經驗的改造既可能是個人的,又可能是社會的。

通過閲讀大師背影書《杜威教育名篇》,使我更加系統地瞭解了杜威教育理論,更加清晰地感受到大師的教育理念,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目的和責任,為我以後的教育之路指明瞭前進的方向,那就是要做有實用價值的教育。

第4篇

作為一名從教15年的教師,最喜歡的節日莫過於教師節,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在教師節這一天收到來自祖國各地自己學生們的祝福,最浪漫的事也莫過於收到學生送的鮮花……但當一陣陣幸福、浪漫的感覺還未曾消退的時候,我就在提醒自己反思:要怎樣做才能對得起這份幸福與榮耀?

無數個答案被否定之後,我終於意識到教師對學生的愛有很多很多種方式,很多很多種角度,但最根本的,也最屬於教師本份的就是提升自己的水平,使自己的課堂更能吸引學生,更能讓學生為之喜歡,這才是教師最基本的愛,也是最有含金量的愛。

當教師用心良苦地設計教案,滔滔不絕地講解時,部分學生卻毫無興趣,千呼萬喚喚不回。其原因有種種:也許是這部分學生討厭學習;也許是他們跟不上老師的節拍;也許是他們覺得乏味……而產生這些原因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學生到底在渴望什麼樣的課堂教學呢?

家人與親友對“開心辭典”的喜愛,讓我深受啟發:“開心”是關鍵。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借鑑其可取之處,比如它的遊戲規則:“降低難度”“求助於現場觀眾”和“求助電話”。“開心辭典”告訴我們,在“降低難度”的環節中,所謂的“障礙”就變得清晰,答題者自我診斷和矯治的水平便會迅速提高,成功的`概率也就大大增加。這正是學生在答題時需要的幫助,並且這種幫助使學生感到正大光明。在“求助於現場觀眾”的環節中,答題者的思維得到啟迪,信心得到強化,並且羣體參與使個人的答案得到了矯正。這可幫助教師掌握答案在學生羣體中的正確率,並讓學生懂得羣體的智慧和經驗的可貴,糾正部分自我中心論者的思想。而在“求助電話”的環節中,我們可以看到答題者心理的一角,即相信誰。這可幫助教師掌握同學之間的人際關係。

確實,教育應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無數事實告訴我們,愛學生,就必須“降低難度”。“降低難度”才可能把握學生髮展的實際程度;“縮短距離”,才可能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教師應該把“開心”帶進課堂,讓學生開開心心地掌握知識,讓學生在釋放智慧能量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在享受成功的愉悦中得到健康的發展

而我們的教育、教學視野似乎都很少離開教室和課本,儘管很多問題對學生而言是陌生的,甚至是視野之外的,但由於經驗和理念的原因,學生已經習慣於用熟悉方式等待老師指導性的處理,全然沒有面對陌生的新鮮,以及開闊視野的好奇。自然,我們的教育、教學就失去了生機。在這個天地裏,湧動着的生命熱情,不僅使求助者的思維得到啟迪,信心得到強化;同時,羣體的智慧和經驗喚醒了求助者的自我意識,對自己有了比較準確的自我評價,從而作出符合自己實際的自我發展的選擇;共享豐富有餘的心理資源,拓展一個益智舒心的世界。顯然,教育應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如果我們的教育、教學讓使用“求助電話”,讓學生自主拓展求助空間,那麼,我們的教育、教學就能開拓到鮮為人知的“冰山”之下。

可以想象,“冰山”之下的世界,更加開心、更加美麗。我們清醒看到,受過去和現實奴役的應試教育,不僅使教育失去了蓬勃的生機,而且讓學生學習生活失去了開心和快樂。不難發現,開心是教育最為豐富的寶藏,教育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開心辭典,我們為什麼不珍惜呢?

我時時刻刻在告訴自己,自己要用一生去教書育人,要用一生去詮釋“師德”二字,要用一生去為“師德”二字努力奮鬥。

第5篇

童年時期是人生中一個很重要的時期。瞭解和掌握青少年兒童的成長規律對於我們的教育工作甚是有益。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醫生,她憑藉着革命性的教育方法在兒童教育領域中佔有重要地位。利用今年暑假,我閲讀了意大利兒童教育家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祕密》這本書。書中詳細地闡述了兒童的成長遵循一定的規律,兒童的成長有着其內在的精神驅動和規律,兒童的成長需要依靠他們自身不斷的有意識的、自主的、獨立的與外界環境進行活動(書中稱為工作)來獲得。成人如果想促進兒童成長,最重要的是給他們創造一個充滿愛的安全的適宜的環境,尊重並理解孩子的行為,對他們的行為儘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導”。

書中指出兒童的發展存在“敏感期”這一特殊階段,它與兒童的成長密切相關。在敏感期,兒童會有充足的內在活力。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充滿着好奇,他們會不知疲憊、孜孜不倦地學習新的東西,一旦新的東西學會了,才會感覺疲勞和乏味。兒童始終以一種輕鬆愉悦的態度來學習新事物。在敏感期過去之後,人要想在心智上有所進步,就要靠主觀努力、不斷研究和思維的創造了。所以兒童的早期教育中,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敏感期,給予正確的引導,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

書中還提出了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犯下的錯誤,引導父母反省自己的行為。作為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們往往會按照自己的標準來定義孩子的世界,在不知不覺中會犯下錯誤。比如説孩子在專注地玩玩具時,成年人喜歡摸摸孩子的頭,拉他們的手親吻他或者讓他做別的事情,這些行為在無意之中打斷了孩子的專注力,孩子的心理構建也會受到阻礙。我們也許會發現有些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力比較難集中,我想這也許和早期的心理構建受阻也有一定的關係吧。在跟家長的日常交流中,有很多家長會抱怨青春期的孩子特別難管,特別不聽話,其實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有原因的。我們有時候會感覺和孩子很難交流,走不進孩子的世界,原因不是成年人掌握的文化知識不夠,而是我們跟孩子理解的出發點不一樣。我們有時總是以為自己是正確的,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難道我們不愛孩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是做父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我們需要不斷的學習和完善自己,陪孩子一起成長。

作為父母和老師,大家對孩子的期望是一致的。蒙台梭利結合了自己多年的教育經驗,通過給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不打擾孩子的觀察方法,終於瞭解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祕密。她創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後,將自己的教育理念用於實踐。“兒童之家”的第一批孩子是來自羅馬最貧困地區的3~6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學歷也不高,孩子身上有很多不文明沒有修養的行為,但是幾個月後,這樣一羣問題兒童的不良行為全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好的修養。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孩子,我們必須正確地認識自己,保證自己的內心是安靜的,不斷反省以完善自己,才能在教育中避開自己容易犯的錯誤,和孩子擁有良好的關係。面對出現不良行為的孩子,我們要及時和家長溝通,耐心找出原因,幫助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我們選對了方法,兒童就會發掘出自己的本性,實現更完美的成長。

在成長過程中的生命,都會按照一定的發展規律,這是一個必須遵循的規律。兒童的世界是奇妙而神祕的,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研究。孩子的潛力有的時候真的會超出我們的想象,我們只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適宜的環境,給孩子鍛鍊的機會,放手讓孩子動手,給予孩子合適的引導,相信孩子一定會成長的很好。

第6篇

今天下午,我們又一次滿懷期待的隨老師進入了學校圖書館,準備上一節閲讀課。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我們可以漫遊在這個具有無窮智慧的世界裏,探索知識的`奧祕。

圖書館裏一片寂靜,我在桌上隨意拿起一本書,便津津有味地沉浸在了書中。

書中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乞丐來到了一位財主婆家裏,想討一口水喝,但財主婆卻把他趕出了門。財主婆家裏有一個女傭,長得很醜,但內心善良,她見到財主婆這般無情,非常氣憤。於是她把自己飯裏的一個飯糰取了出來,又準備了一杯牛奶,給那個乞丐送了去。乞丐十分感謝她,就送給女傭一塊手帕。第二天早晨,女傭用那塊手帕洗過臉後,來給財主婆送早餐,財主婆見到女傭變的這麼漂亮,驚呆了,而女傭以為是自己臉上有贓物,於是又用手帕擦了一下臉,她變的更漂亮了。財主婆見狀,立馬叫齊了家中所有的僕人去找回那個乞丐,僕人們在街上見到乞丐就往家拉,財主婆以非常好的態度招待他們,然後見一個乞丐手裏拿着塊手帕,就搶過來,往臉上一擦,結果她變成了一頭驢……

好人有好報,惡人終究會有惡報,我們應該有一顆善良的心,而不是像財主婆那樣。

不知不覺中,一節生動有趣的閲讀課接近了衞生。這節課裏,我收穫了許多,並且真正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

第7篇

我喜歡閲讀清晨的白霧,它在太陽出來的瞬間,迅速變得晶瑩光亮,而後漸漸消散。那一瞬間是我之最愛,因為就在披上陽光的瞬間,白霧的生命便得到了昇華……

我喜歡閲讀昏暗的天邊掛着的朝霞,它也只是在太陽露出笑臉前的瞬間披上了七彩,使自己變得富有活力與情感……

我喜歡閲讀雨後天上的彩虹,在那令人心有餘悸的風雨中極其漫長地等待着,它在中天的一現,宛如西施的回眸一笑,雖然很快消失,卻留給人無盡的遐思……

我喜歡閲讀流星,喜歡閲讀它在蒼茫的夜空中忽然劃過的瞬間。它留下一條光亮而美麗的弧線在天際,同時也留下一條明亮而多彩的弧線在人們的腦海中……

我也喜歡閲讀轉瞬即逝的朝露,變幻不定的浮雲,匆匆繁榮過的草木,潺潺流淌過的清泉小溪,還有海浪洶湧時的風暴……

我更希望閲讀人生,閲讀人生中如曇花一現般的光輝瞬間……

我喜歡閲讀孔子給六歲孩童讓路的瞬間,它讓我讀懂了偉人偉大之所在……

我喜歡閲讀秦王李世民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瞬間,我從中感悟到了帝王之豪氣、帝王之遠見卓識……

我喜歡閲讀慷慨激昂的.交響曲在貝多芬靈感的火花中撞擊的瞬間,那是一股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急速翻飛、升騰的雲浪,是一種狂熱乃至瘋狂的熱戀……

深邃的星空因流星的飛逝更顯生機,浩瀚的大海因浪花的翻騰更顯活力,美麗的曇花因瞬間的綻放更顯美麗。這些短暫的點綴使得生命的歷程更顯得彌足珍貴。我喜歡閲讀,尤其是這些生命中短暫的、輝煌的瞬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