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説》讀後感8篇 《白説》:深度觀察社會心態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2W

《白説》是知名演員白巖鬆的心靈自白。他用生活中的點滴細節,勾勒出一個雖然平凡但也飽含温度的人生圖譜。讀完這本書,讓人深受感動和震撼。本文將分享我對這部作品的感受和思考。

《白説》讀後感8篇 《白説》:深度觀察社會心態

第1篇

説完後白巖鬆深深的搖了搖頭。我突然意識到一個月都沒看一本書了,之前説的一週一本書的量好像有説話沒算話了。突然想起也有買白巖鬆的一本書,趁着這個時間,也看看他的作品吧。

還記得看柴靜的'《看見》時,眼淚一次次狂飆。總覺得新聞媒體人都有一種讓人崇拜且嚮往的力量。文字吸引眼球,段落深入人心,細節讓人落淚,回過頭又覺得社會還有很多層面,但是還是需要保存樂觀,繼續生活。

這次翻開《白説》也一樣,雖然和看《看見》的文體非常不一樣,也確實男士的表達也許沒有女士那麼細膩。但是同樣,給予了我很多感觸。

書分為了“歲月”、“價值”、“溝通”、“態度”、“時代”五個章節來呈現。因為有些涉及新聞的內容,雖然看得懂但是其實不是很感興趣,只能看着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寫一寫想法。

作者多次在書中説到中國人慣有的思維,不管什麼事情,上來就先分誰是好人,誰是壞人。這也導致我們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其實生活好像很難分清楚那幾分鐘好,那幾分鐘壞,有的好像只是平淡與不斷的重複。所以生活好像就是需要學會接受平淡看,在平淡中尋找能夠讓自己無限靠近幸福的事情。內容很多,我很難表達清楚自己的感受,但是我很喜歡“歲月”這節的最後一句話“人生如茶須慢品,歲月似歌要靜聽”。

現在合上書卻想不起來到底講了些什麼,這也許我還沒有真正體會到書中的內容,但是有些畫上線的內容能夠被説一説。

《白説》讀後感8篇 《白説》:深度觀察社會心態 第2張

第2篇

第一次知道老白還是高三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特地抽出了兩節課,讓我們看了老白在耶魯大學的那次演講視頻,或許真的在那個時候,彷彿除了學習課本上的知識,其他的都會顯得多餘,我們每個人腦子裏其實都充滿了許許多多地關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或者説小一點,是對中國社會的一些想法,由於這些都是高中課本外的東西,我們並沒有太多機會去思考,但是我很慶幸我在那個時候聽到了老白的演講,聽到了關於他出生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通過大學聯考,現在能夠站在耶魯的講台上,與同學們交流的故事。是啊,看起來語文老師是“浪費”了兩節課事件,放了一些無關學習的東西,但是能接觸到老白對於農村學生如何通過大學聯考,走出農村,走向城市,走向世界,這樣的故事,又何嘗不是穩定了我們認真學習的'心態呢,這是哪怕花十節課也講不出的效果,怎麼算都是值得的。

很感謝,能碰到一個這麼有思想的語文老師,讓我們接觸到了老白,也接觸到了這麼多高中課本上永遠也提不到的,卻能夠真真切切讓我們自我思考的問題。總覺得大學的老師再也沒有高中的那些老師看起來“可愛了”,可能大學需要的更多的是導師,而不是老師。

如果有機會的話,我也想自己能夠,把老白在耶魯的演講視頻,帶給自己曾經帶過的學生們……

第3篇

最近讀了著名主持人白巖鬆的一本書《白説》,書中記錄了一些他在主持界發生的一些事情,而我作為一個播音專業的學生,作者所談的經歷和感悟,使我受益匪淺。

白巖鬆算是一個時代新聞的標誌性人物吧,我起初對他的記憶是主持《東方時空》和主持《感動中國》這兩檔節目,一個總是在報道新聞的`新聞人,一個總在訴説故事的媒體人,他的話不諂媚,簡單直白,像他的人一樣不做作,總是想替老百姓説點什麼,並竭盡全力。

他的人生經歷是少見的,在我生活的圈子裏,沒有像這樣的長輩,沒有他的見識,沒有他的閲歷,沒有他的思考,沒有他的表達。他採訪過很多的人,形形色色,各行各業,而且是在各行各業有作為的成功人士,這就造就了他能博採眾長地吸收別人的人生經驗,比一般人要更加厚重,通透。

而《白説》這本書,是通過近年來於各個場合與公眾的深入交流,分享其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一本書,涵蓋多個領域,其實也是白巖鬆在各個場合的演講,以一個新聞人的角度,客觀的看待各個領域的發展。

人生百態,各有其不一樣,成功和人生軌跡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卻可以借鑑別人的人生經驗,取長補短,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第4篇

站高望遠,白巖鬆指點江山,字裏行間洋溢着的還是樂觀主義情節。

“開放”、“開明”、“開心”、“自由”、“民主”、“公民”、“理性”、“信仰”,書中一遍遍提及這些詞彙;白巖鬆是聰明的、理性的、有度的,用他書中的話説,是“既坦誠又高情商”,不失言亦不失人。

一篇篇演講稿圍着幾大主題串聯起紛繁的故事,最終講述了他內心的憂患和信念——“中國這列火車……一定有人攔在車的前面把它往回推,也有人在側面瞎推……確保自己是向前推的人羣中的`一份子就好了”。

可又如書中評論20xx年那篇文字的“自己的讀後感”——“那時候,我告訴自己‘不要急’,因為中國太大了,要有點歷史眼光。可我得承認,現在與那時相比,‘有點急’”。18年過去了,不知道白巖鬆現在是否還會着急。

“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這個有良知的新聞人值得敬佩,觀點犀利、表述得體、邏輯清晰;可惜即便他憂國憂民,創造時代的民眾卻並不掌握時代的方向盤;看起來我們離彼岸樂土只差一步,可誰知這一步是否又是三個世紀的輪迴?

好了,也許《白説》就是“白説”,也許是時候多讀明史了。

第5篇

讀到這個標題,有沒有覺得白巖鬆這部作品中其實都是“大道理”的感覺。字還是那些字,大道理還是那些大道理,但是,到了白巖鬆手裏就是另一種感覺。

當下我們被太多的成功學包圍,我們這個時期的人,都太過去熱衷成功學,從而導致了一種畸形的判斷標準。只有成功,別人才會高看你,只有成功你才會有地位,只有成功你的人生才是成功。在我們都想去成功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中國老話,“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這句話我們也能夠看出,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不成功就會沮喪、就會消沉、意志就會削弱、自信心就會喪失。這樣的標準要不得。

人從出生開始,就是一條單行線,直奔死亡而去。就算你贏得了全世界,你也贏不了死亡的這個結果。面對死亡這麼大的一個失敗,你該怎麼辦?

成功固然好,失敗也沒關係。重要的是在過程中,我們能夠得到什麼。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就像一個純淨的`玻璃球,有一點磨損,在別人眼裏就會失去光彩奪目的本來。高處不勝寒,越成功,站的越高,摔下來就會摔的越狠。如果我們經歷過挫折經歷過失敗,再次摔下來的時候,疼痛感就會大大減弱。

一個人有一個不成功的一生是失敗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沒有經歷過挫折和失敗就很可能夭折在通往成功的路上。

第6篇

這本書藴含了許許多多的哲理,比起一味地灌雞湯,這會更真實,以一位中年主持人的角度向十幾歲少年的我們展開敍述。

我們還小,但又不小,矛盾很多,問題很多。十幾歲的心境還不成熟,可能我們無法完全理解這本書的全部,但是這個嚮導一般的存在就如書中所言:“閲讀的作用,在於打動你引發你的共鳴,繼而塑造你”

閲讀每一章每一字,總有打動我的'地方。“文學停止之處,音樂開始了”對我茫然學習古典樂器的意義有了詮釋,我身邊沒有過這樣的人,但是我在書中找到了與我產生思想共鳴的人,就在那一瞬間。

我們生活在一個頗有壓力的年代,向着陽光,向着未來。凌晨一點燈火未熄,或許我們對此痛苦不已,或者是麻木無感。但我覺得,未來的我一定會感謝現在的自己。也像書中所説:“人們好像最幸福的事也往往是最痛苦的,只不過回憶起來十分美好。”

一本好書難得,相信這本書有與你同在思維舞台上共舞的瞬間。

第7篇

我相信在很多新聞學子的眼中,白巖鬆似乎就代表了我們的最高新聞理想。一個優秀的新聞人就該是他那樣的。

夠睿智、高情商、有學識、有毅力、有閲歷……這些特質使他成為許多新聞學子眼中新聞理想的化身。

看完整本書,説實話我能記住的內容不多也許是這本書乾貨太多,每一篇都是一場精彩的演講,一口吞下當然消化不了。

但在閲讀的`過程中,還是得到不少的觸動關於自己、關於社會、關於國家的思考。這是一個眾聲喧譁的時代,我們被時代趕着往前跑。無論是對自己還是我們所處的社會,都欠缺一份思考。

是的,我們都需要放緩一下步伐。去思考一下更好地與自己相處。去思考社會、國家在gdp快速發展下衍生的問題。

每一代人都會面臨時代的壓力,每一代人的青春、奮鬥都不容易。我們父輩一代面臨的是温飽的問題,我們這一代要面臨高房價、醫療、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

社會在往前走,遇到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一步一步做好自己。每個人的每一點微小的努力,都將改變時代潮水的方向。

這是一本讀過後,也值得在閒暇時翻翻的書。不需要從頭看起,隨便翻開一頁,不會影響你的閲讀體驗,或許還能收穫新的感悟。

第8篇

粗略閲讀白巖鬆的書《白説》,感悟頗深,白老師説:不管自己姓不姓白,這本書名都叫”白説”,可我覺得白老師的這本書的內容還真的沒有“白説”!

令我感悟較深的章節就是:資訊爆炸時,別被忽悠了!白老師講述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如何把握住自己的情感!如何處理自己與傳媒之間的關係,既不能徹底隔絕,也不能沉浸於此,既不能別人説是,我就跟着説是,也不能別人説不是,我也説不是,而是要成為獨立思考的人!

就我們現在身處的微信時代,每天的`資訊鋪天蓋地,不知哪條是真是假,很多人熱衷於轉發,其實,微信只能是微微相信,不能一概轉發,大部分資訊都有商業化炒作的嫌疑,特別是微信的傳媒功能,誰都可以隨便攥發,誰都可以無限轉發,一瞬間可以謠言四起,這樣會帶來傳媒信息的混亂。

現在的資訊過多,讓人們產生了信息焦慮,其實,事實也很簡單,只是大家選擇了視而不見而已。如果我們説網絡上的信息90%都是垃圾,你會相信嗎?其實這就是大家視而不見的事實,無意中就會成為資訊爆炸時代的俘虜。

説近點,當今一代老年人,熱衷於轉發各類垃圾微信,很多老年人都被忽悠了,完全喪失了辨別能力,成為了謠言的受害者和傳播者,這是應該值得我們足夠重視的。這裏白巖鬆老師提醒了我們,在這資訊爆炸時代,別被忽悠了!我們要做一個明辨是非、頭腦清醒的當代社會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