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人日記》讀後感8篇 “理性與瘋狂的邊緣:《狂人日記》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1W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作品之一,作者魯迅通過主角方鴻漸的視角,以生動幽默的筆調,揭示了封建傳統下的人性掙扎與矛盾。小説中呈現的社會現象,以及對自由、民主的渴望,引發了讀者對現實的思考。這部作品是對封建倫理的痛斥,反映了那個時代人們的無奈與無力感,也給予了人們對自由、平等的嚮往與追求。

《狂人日記》讀後感8篇 “理性與瘋狂的邊緣:《狂人日記》讀後感”

第1篇

?狂人日記》這是一篇白話小説,最初發表於1918年5月。是中國現代文學第一篇白話小説,它從“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而在中國文學發展的歷揭開了新的一頁,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篇小説。

作品通過狂人的形象,尖鋭的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家族制度和封建禮教為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這些人,這個社會多麼的無情和殘酷,不顧親情,什麼都不顧。聯繫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背景,可見當時真實的社會,就像書中所描繪的那樣:人吃人,殘酷黑暗。老百姓就像那要被吃的人一樣,毫無反抗之力。人們除了被折磨,就是站起來反抗,可是國人的心都早已沉睡。於是,魯迅便拿起手中的筆,寫出如《狂人日記》一般的文章來喚醒國人的心,使中華民族站起來,奮起反抗。

作者借狂人的日記,借其狂的狀態呼喚着被封建禮教所毒害的人們的人性的迴歸。那些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正是還未被封建禮教毒害的赤子。他們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在這樣現實與想象相交融的日記裏,魯迅先生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發現。這樣的理解我或許達不到,我僅能借助先生的視角去看那我所不熟悉的歷史。

整篇小説讀完,給人一種扼腕歎息的感慨,魯迅的小説真是對現實的批判到了極致。作品構思巧妙,語言直白簡潔,故事內容發人深思,更重要的是小説的思想性很高,非常值得去看。

《狂人日記》讀後感8篇 “理性與瘋狂的邊緣:《狂人日記》讀後感” 第2張

第2篇

這篇文章以第一人稱主要寫了一個 迫害狂 病中的日記:一個月光明媚的夜晚, 我 走在路上,看到所的人都對 我 不懷好意的笑。 我 很驚異的一路回家,無意間聽到佃户對哥哥説狼子村有一個惡人,被人打死吃了心肝,便疑心哥哥和路上看見的人也要吃 我 。甚至哥哥派來給 我 看病的人也要吃 我 。 我 猜測他們不肯直接殺 我 ,要把 我 逼瘋,讓 我 自殺,然後吃了 我 。 我 懷疑自己小時候死的妹妹也是被哥哥吃了的。哥哥把妹妹的肉拌在菜裏, 我 也稀裏糊塗地吃了妹妹的肉。 我 有四千年的食人肉史。

該文看上去是一個喪心病狂之人所寫的日記,完全是一派胡言。而我認為它恰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我認為《狂人日記》借 狂人 之筆還原了一個吃人的萬惡的舊社會。文章中的哥哥和其他妄想吃 我 的人實際上是指地主、官僚們。而 我 則是指那些被壓迫的農民和窮人們。那些地主、官僚仗着有錢有勢,逼着工僕們不分日夜的幹活勞作,稍不順心便一頓毒打,絲毫不考慮工僕們的感受。而窮人們因為無從生計便不得不屈服於地主、官僚們,混一口飯吃。這就產生了惡性循環,窮人愈來愈窮,富人愈來愈富。這個黑暗的舊社會就這樣遭到了萬人的唾棄與咒罵。

魯迅先生對舊社會深惡痛絕,便以筆做刀,帶動了推翻舊社會的新潮流,得到了百姓的愛戴。魯迅先生的文章被譽為一把把插入敵人心臟的匕首。可見魯迅先生的文章對社會的影響深遠,讓敵人聞風喪膽。魯迅先生的愛國情懷值得我們學習!

第3篇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出自魯迅的《狂人日記》。《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是真瘋,認為身邊的任何人都想吃他,儘管與他比較親的大哥也被他懷疑。

把狂人放到現在來看,狂人似乎就是一名精神病人。狂人的思想比較奇怪,他害怕別人吃掉他,所以他一直沒有告訴大家。走到路邊,總覺得人們都要吃掉他,看見植物,總覺得植物都會吃掉他,回到家,總覺得親朋好友都想吃掉他。有一次醫生來看狂人的病,狂人也認為醫生是在檢測他的肉質肥不肥。狂人雖然思想奇怪,卻在故事後面當上了官。

你可能會納悶,這樣一個狂人,怎麼會當上官呢?其實這是作者在諷刺清朝時朝廷的腐敗,用狂人來比喻那些毫無學才的人,朝廷上像狂人的官很多,作者就用《狂人日記》挽救了當時中國人的心靈。我認為如果我是狂人的大哥,我會將狂人送進醫院,這是正常人的思維,然而作者恰好用不正常人的思想去描述朝廷,這就是話中有話。

在魯迅先生創作《狂人日記》時,正值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八國聯軍又在1900年侵華,魯迅先生原是學醫的,但是他認為學醫學只能挽救人們的身體,於是棄醫從文喚醒人們抗日的鬥志。所以魯迅在創作《狂人日記》時,先後創作了《阿q正傳》、《吶喊》、《彷徨》……

?狂人日記》就先介紹到這裏了,希望你們繼續閲讀完這本書哦!

第4篇

?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真正的現代白話小説。

魯迅他運用了日記和精神病人內心的獨白方式把他想所表達的內容發揮地淋漓盡致。那時候的人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而魯迅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存亡,在這生死悠關的時刻,他拋棄了學醫的夢想,拋棄了封建社會的思想主義,踏上了革命的道路,朝着文學殿堂為他展開的大門前進,用手中的筆跟敵人做戰鬥,用手中的筆挽救中華民族的靈魂,讓人們知道祖國的榮辱興衰。魯迅他是一個作家,也同時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他用他手中的筆描繪着屬於他自己的藍天,他就在這片藍天中盡情地展翅高飛,寫作則是最適合他的“翅膀”。

魯迅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説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歎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泄着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着,熠熠發光!

第5篇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狂人日記》。“狂人”從字面意思來看,就是狂妄自大的人,但讀了魯迅《吶喊》集中的《狂人日記》,我對狂人一詞便有了另外的理解。

?狂人日記》小説主要內容是以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日記前言以文言文書寫,為日記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寫。日記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癒。日記則以白話文書寫,為作者患病時的所見所聞。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説,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説,寫於1918年4月。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新青年》月刊,後收入《吶喊》集,編入《魯迅全集》第一卷。小説寫出了當時的封建思想,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黑漆漆的,不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狸似的狡猾……”這句話,意思不僅寫的是“趙家的狗”,寫的還是當時的人們,就算知道是錯的,也沒有一個人敢上去説,吃人,人血饅頭,嫁公雞,寫的當下淋漓盡致。

而魯迅以這樣的形式,批判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向人們呼喚,想要喚醒人們的良知和思想道義。

第6篇

寒假期間,我看了一本《魯迅專集》,其代表作品有:小説集《吶喊》、《彷徨》、歷史國小集《故事新編》等組成。

我對《吶喊》中一篇《狂人日記》影響非常深刻,它是魯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話小説,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意義和地位。魯迅先生用諷刺手法對封建社會猛烈批判,他同情弱者,痛恨以強欺弱。書中描繪狂人是一位瘋人他看到封建社會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他時時需要提防被他人吃掉,又擔心他吃了別人的肉,過着亦實亦虛,亦真亦幻的生活。

從瘋人的跳躍的思維中我能看到可怕的封建社會,老百姓永遠受上層社會的人欺壓,過着痛苦的生活。想到我們現在過着多麼幸福,生活在無憂無慮的社會主義社會中是多麼幸運,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為了推翻封建社會而獻出生命的英雄們,並且要學習他們無私的奉獻精神和為崇高理想努力奮鬥精神。

?狂人日記》是魯迅所作,也是中國的第一本現代白話小説,內容大致上是以一個狂人的所見所聞,指出中國文化的朽壞。

?狂人日記》中的狂人所患的病是迫害狂,從醫學的角度來看,其突出的症狀是病者處於一種反應性妄想之中,對於周圍的一切,都可能因某一事物特徵引起多疑性反應:或懷疑有人害他,或懷疑有人侮辱他。魯迅用這部小説顯示了文學革命的實績,它以表現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別,頗激動了一部分青年讀者的心。的確,《狂人日記》在近代中國的文學歷史上,是一座里程碑,開創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

狂人並不是一般的典型性格,他是象徵性的,是整個五四時代先驅者憤激思潮的藝術象徵,我們從狂人的日記中,感受到的是充滿着批判和追求、深思和戰取的一首氣魄宏大、熱情奔放的時代思潮交響樂。

第7篇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狂人日記》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魯迅所編寫的。

?狂人日記》主要收集了魯迅的三個白話小説:《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由各種故事表達了封建社會對人們的壓迫和迫害,諷刺了當時被封建社會所感染的人們,也讓我深深的體會到了舊社會的黑暗。

這篇文章中寫了“趙富翁”和“七八個人”交頭接耳的議論“我”,臉色鐵青,家裏的人都裝作不認識“我”,他們的眼色,也全同別人一樣。佃户村裏的一個“惡人”被村民打死,幾個人挖出他的心肝,用油炒了吃,於是“我”就認為他們也要吃“我”,大哥找了一個老頭子給“我”診一診,“我”認為老頭子也是劊子手扮的,讓“我”靜心養一養可是是想養肥了吃“我”。之後又認為“哥哥”要吃“我”。

這篇文章裏提起了好多次“吃人”,也許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喪心病狂的人寫的“一派胡言”,可是我認為魯迅所寫的“吃人”應當是説的舊社會裏的一些官僚和地主也就是一些有權利的人,對底層勞動人民的迫害。

文中最終的一句話: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救救孩子……”這句話,也許是“我”對打破黑暗的舊社會的期望,期望舊社會不要在迫害其他人。

“狂人日記”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以前黑暗、封建的舊社會對人民壓迫和迫害。

第8篇

又一次細讀《狂人日記》,再一次被魯迅先生犀利的文筆抨擊黑暗的社會與憂思、呼籲的愛國思想,所震撼!

魯迅生活在鉅變前夕的中國,可謂風雲激盪,當時的華文文壇也算波瀾壯闊。先生是冷靜置身文壇的狂人,是文壇上一筆濃墨重彩、彪炳史冊的財富!文壇沉寂了太久,需要有人觸醒那鬆弛的神經。順應時代變遷,《狂人日記》誕生了。先生抨擊了當時吃人的社會現實。他巧妙藉助我這一角色,描繪了人性的醜惡與世界的殘缺。説實話,這篇文章的色彩過於晦暗,但這晦暗中分明灼射着亮光,透露着激盪與高昂!吃人!真的是吃人嗎?這顯然不是先生的直接目的,先生眼中的吃人只不過是在社會現實的無情壓迫和吞噬下,人性一點點地泯滅。或許在茫茫夜幕下,先生一人獨立於窗前,望着窗外被流水般月光籠罩的夜獨自歎息。吃人的人的兄弟,天下誰不為兄弟?所以先生揭露的顯然不只一人,而是整個民族。食人的民族,何時能清醒?先生以灰冷的一面,向塵世發泄着憤懣。然而,黑暗是如此的深廣,吞噬了一切,只有先生那熾熱和焦灼的心在跳動着,熠熠發光!魯迅先生無奈地説: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決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先生絕望了嗎?沒有!絕望之為虛妄,正如希望相同,在先生看來,絕望是虛妄的,以希望的目光看待事物,則不會陷入虛妄的泥潭之中。在絕望的背景下,需要以一種冷靜的心態來面對虛幻的事物,從而在須臾的間隙尋找新生的希望。這好似一種悖論,但先生卻能領悟其中的真諦,或許這只是我片面的理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