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國中語文心得體會6篇 新課標國中語文:探尋智慧之路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W

新課標國中語文的出台,給我們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作為公文網站的編輯,我深切體會到了教材變化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影響。通過與教師的交流和整理,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分享我們對新課標國中語文的心得體會,為廣大教師、學生和家長提供有益的參考。

新課標國中語文心得體會6篇 新課標國中語文:探尋智慧之路

第1篇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儘管主要任務是要頑強推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但是課改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因此,在語文學科實施新課標,進行課改中,不論是思想觀念上還是具體操作層面上都發生巨大轉變。大致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與新課程相適應、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教育觀念,增強教師的服務意識。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變一言堂為羣言堂,不少時候會把教師請下講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服務。與此同時,還要接受學生對教師服務質量的評判這種角色意識和授課方式的轉變是實施新課標的基礎。

二、圍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注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

8、集體討論的習慣。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閲讀、探索、思考、質疑等過程。

三、走出單一的課堂授課模式,堅持多元化教學形式。

“新課標“強調:“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這將打破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外出參觀、考察、實地測量、現場製作模擬面試、辯論會、排練節目、座談會、賽詩會和”上網”蒐集有關資料等都將成為語文教學的.形式。

四、教師要站在作者的角度談創作過程和站在讀者角度談學習過程和學習體會,給學生以示範。

新課標要求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能説出自己的體驗這將使教師再不能以學生大腦為容器一味地灌輸知識,一味地把學生的認識和體驗歸攏到教學參考書的答案上,甚至強迫學生背答案;而應該以教師自己學習的過程為示範,使學生通過一次次模仿形成學習能力。

五、突出教與學的互動,教學由實施預案向增加準備如何回答學生現場提出的問題轉變。

課上學生會主動提出的問題對語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這種現場發散式提出的問題是教師始料不及的,這就需要師生間互相尊重、欣賞,相互交流、溝通理解和補充。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在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教學相長,講讀和閲讀教學以課文為單位和與教學單元”為單位相結合。新教材中每個單元的課文間有較明顯的內在聯繫,可按照教學單元組織學生進求“同與求異”的合作、探究式學習。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第一決不能削弱基礎知識教學、否定接受學習。第二不論是對教師和是學生的要求都更高了。作為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在學生時代是班裏學習比較優秀的學生,面對“就近入學”的羣體,不少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是教師從未體驗和感受到的,“沒有相同的經歷,不可能有相近的感受,更很難有相互的理解”。因此教師在實施新課標過程中一定要更加深地研究學生,必須站到學生的立場設計、實施教學工作。否則,欲速則不達。

新課標國中語文心得體會6篇 新課標國中語文:探尋智慧之路 第2張

第2篇

時代在飛速發展,作為一名教師,教育理念也要與時俱進。今天,在教研室的組織下,我們通過直播課,深入學習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主要內容和變化,感覺收穫很大,觸動很深。下面我就談談自己學習的收穫。

第一,要從整體上把握新教材,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明確教材與《課程標準》間的內在聯繫,以此確立教學的重點,從而把學科教學落到實處。語文教學方法上要堅持讀寫聽説的綜合訓練,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第二,關注情境教學,積極創設情境。提高課堂學習的趣味性,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過程中來。積極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熟悉的事物入手,激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

第三,新課標提出的“學習任務羣”,教材的`單元導語有本單元的人文主題和語文學習要點的提示,另外每篇課文後面還有思考題,可以參照這些提示與思考題,集中轉化為“學習任務”,學生是主體,教師在這過程中起到設計、引領、總結、提升等作用。這樣,可以減少灌輸式的講解,勻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來自主學習,帶着問題讀書和討論,拓展閲讀面,解決讀書少的問題。

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要冷靜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對自己的工作負起責任,對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發展,負起責任,研讀教材、學習課標,不斷充實、豐富自己的教學技能,為學生帶來更有價值的課堂教學。

第3篇

8月20日,我通過參加濟南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標準線上培訓活動,讓我對課程標準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

本次《語文課程標準》培訓拓寬了我對語文教學及教師發展的新思路。我意識到語文教學要立足學習任務羣,追求課程內容、學生生活和語文實踐之間的融通,要摒棄以前的滿堂罐和題海戰術。“學習任務羣”是新課標中提出的概念,要求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習項目為載體,整合學習情境、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素養,按我的理解,“學習任務羣”的要求就是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提升語言、思維、審美能力,進而感受文化魅力、接受文化薰陶、傳遞文化價值。

我們一定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他們也必須是學習的主體,教應該服務於學,也必須服務於學。作為教師,要積極嘗試新事物,重視信息技術與線上資源,要創新出線上資源和線下融合的新的'教學方式。比如説積極借鑑網絡平台的課,與自己的備課思路相融合,實現資源互補。同時我們也要要堅持終身學習,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立足教學實踐,提升自己能力與教研水平,適應時代需求。

總之,作為教師,我們要立足新課標,跟上新形勢,勇於嘗試,並且堅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及時填充自己的知識儲備,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培養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4篇

通過今日對新課標的學習,我收穫頗豐。現簡要説説我的想法和感悟。

1、觀念的突破。首先教師要從教書轉向育人,改變傳統的知識中心和考試導向的教育理念。課程教學必須從知識學習為主轉向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促進完整的人的發展。其次教師要從關注教轉向關注學。教師需更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個性特點,深入瞭解學生的成長規律和認知規律,真正關注學生和學生的學。

2、育人方式的改變。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必須提高站位,圍繞核心素養的培養,開展單元設計,將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結構化為一個單元,在情境問題的解決中進行學習。同時教師的研究重點轉向研究學生和學生的學習,精心設計真實情境的深度學習活動,讓深度學習在情境中發生,從而達成核心素養的培育。

3、評價方式的改變。對核心素養的培育和評價要突破傳統的`紙筆考試,從學生的實踐中尋找過程評價,推進表現性評價、真實性評價,評價不再僅僅是檢驗學生掌握了多少知識,還包括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品質、信念等,通過綜合性的外顯行為來評價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水平。

“生無機巧姿,所貴唯實踐。”通過本次的新版課標培訓,老師們表示努力方向更加清晰,下一步將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深入實踐新課標理論知識,確保教育改革目標的順利實現。

第5篇

2022年,新冠疫情反反覆覆,終是擋不住,萬千企盼的目光。在新版課程標準落地的那一刻,許多飄忽的心也落地了。他告訴我們,不必追,守住本心,踏實前行。

“守正”,就是要守住立德樹人的根本底線,守住語文學科的特有屬性和育人價值,追求文以載道、以文化人,培養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未來中國人。在中央作出關於義務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和“雙減”工作決策部署後,大家就開始有了各種探索,但全面檢視課程修訂體現的改革方向,究其本源,還是“以學為中心”的理念。

語文教學的本位意識已由“知識本位”轉向“育人本位”。知識已不再是傳遞性的,是基於活動而生成的,它需要我們將之轉化為幫助人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讓學生更深入地參與學習。落實全面育人、面向全體、素養導向、加強綜合、突出實踐、減負提質等,就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即“以學生為中心”。

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聚焦,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時代新人就成了根本任務。這就得將教師從過去的單一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和組織者,將教學內容轉化為學生的學習歷程,由關注自己的“教”轉向關注學生的“學”,“教師一篇一篇地教”轉變為了“學生一組一組地學”。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活動的豐富,探究空間的開放,都是要求“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

語文新課標將思維能力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思維能力是一個整體性概念,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創造思維之間是互為融合甚至互為促進的。“素養”則是長期養成並在生活中自然表現出來的,這都指向學生能力的養成。此前教育部表示,現行的語文教學較多地關注形象思維,對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所欠缺。要改變這一現狀,就急需不斷“創新”。如此“創新”,都是以“思”作根基。

“創新”就需要教師自身多“思”、能“思”、善“思”。教師的教學思維會成為學生被潛移默化感染的“範本”。新課標對語文教師職能和職業修養的要求都有了變化,在堅守語文課程性質和語文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我們就得多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更新自我、發展自我、豐富自我。

要強化思維能力培育,首先要求教師提高文本解讀與獨立思辨的能力,能以貼合文體的思維方式來解讀文本,並得出具體閲讀指導的程序和策略,讓自己的教學清晰且有深度,嚴謹而有趣味,方能讓學生深入而快樂地學習語文,發展思維,提升素養。

其次,教師須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要引導學生多讀書少做題,創設真實具體的學習情境、組織學生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落實語文學習任務羣教學,多種課型相互結合,真正激發其內驅力,讓學生多“思”、會“思”、樂“思”。每一節課都要有思考軌跡,有序、有邏輯,“起承轉合”,由淺入深,由此及彼。每一節課都應有明確的思維培育目標指向、方法策略和評價機制。同時,這些學習活動要貼近學生的思維發展,帶有思維力挑戰,使學生學習行為、邏輯思維能力均得推進到鍛鍊。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思維得以重塑、建構,享受到學習的快樂,更推動“樂”思習慣的養成。

研讀新課標,讓“學科核心素養”入腦入心。我們當守住立德樹人之本,以“思”作根基,不斷更新教學理念,用“以學為中心”教學模式,培育有“文化自信”的新時代接班人。

第6篇

課標是教學的方向,本學期在學校的精心組織下,我認真學習了課標,針對課標附件中“關於課外讀物的建議”,結合日常的.教學,我做了如下思考:首先,可以分類推薦。課標給的是按文體分類的: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我認為可以根據閲讀習慣和常見的內容分為:雜誌、文學類、自然科學類和歷史傳記類。其次是由課本向外延伸拓展。可以由課文自然延伸。如七上由《詠雪》《陳太丘與友期》延伸到《世説新語》的整本書閲讀。重視自讀課文後的推薦。

如八下《大雁歸來》一文課後便推薦了利奧波德的《沙鄉年鑑》。還可以根據作家作品推薦。如《阿西莫夫短文兩篇》選自《新疆域》,這本書是短篇科普文集,非常適合補充閲讀。以上的推薦方式非常有利於學生對某一專業領域興趣的培養,和集中瞭解,同時也適合進行羣文閲讀教學。最後,課外讀物一定要符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語文閲讀基礎。

老師在推薦讀物時,可以遵循從現代文到古文、由短到長、小説散文先行等原則。培養孩子的閲讀興趣十分重要。平日裏可以推薦學生閲讀世界四大短篇小説家的作品,在較長的假期裏推薦學生讀一些歷史小説及人物傳記,不但可以和歷史學科進行互補,故事性強的小説也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