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教案7篇 "穿插歷史與文學,讓《岳陽樓記》變得更有意義的教學策略"

來源:巧巧簡歷站 2.71W

本文將針對《岳陽樓記》編寫一份教案,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篇名篇。《岳陽樓記》是唐代大文學家范仲淹所寫,是一篇描繪岳陽樓美景的文學作品,以婉約秀麗的筆觸,表現出作者對家鄉山水的深情和對生命的思考,是中國文化的珍貴遺產。

《岳陽樓記》教案7篇

第1篇

2、學習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1)學習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宋仁宗天聖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任陝西 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屢立戰功。慶曆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幹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於慶曆五年貶放鄧州,以後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後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後溢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除幹京滴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膝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象,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寬闊的胸懷。

謫守 霪雨 霏霏 薄暮冥冥 岸芷汀蘭 皓月 心曠神恰 寵辱偕志 浩浩湯湯

讀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確、句讀分明。讀畢,酌情講評。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驕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 /而樂 。

學生甲與丙的節奏停頓都沒有錯,沒有讀破句,只是粗細的區別。

學生己的節奏停頓明顯錯誤。“刻……詩賦”而不是“刻唐賢”意義不清。“於其上”是介賓短語,不可拆開。節奏錯誤説明學生己對文意不夠理解,應通過多讀、多思,琅琅上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

2、生對照書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不懂的提出來討論。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謫,古時官吏降職或遠調。守,指做州郡的長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通,順利。和,和樂。“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增其舊制”:制,規模。“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囑咐。作文,寫文章。以,來。之,指代重修岳陽樓這件事。

“予觀夫巴陵郡勝狀”:夫,那。勝狀,勝景,好景色。“浩浩場湯”:浩浩蕩蕩。“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涯,邊。“朝暉夕陰”:或朝或晚(一天裏)陰晴變化。暉,日光。“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則,就是。大觀,雄偉景象。“前人之述備矣”:述,論述。備,詳盡。“然則北通巫峽”: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南極瀟湘”:極,盡。瀟湘,瀟水湘水。“遷客騷人”:遷客,謫遷的,指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戰國時屈原作( 離騷),因此後人也稱詩人為騷人。“得無異乎”:得無,表猜度,怎能不會。

2、生對照書下注釋,口頭翻譯課文,不懂的提出來討論。

3、討論、答疑。(注意:文言文翻譯中,省略的內容要補上去。)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 頭,表示另提一事,近似“像那”。霪雨:連綿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連月不開:開,放晴。排空:衝向天空。隱耀:隱沒了光輝。耀,光,光輝。潛形:隱藏了形跡。潛,隱沒,潛藏。牆傾楫摧:牆,桅杆。楫,船槳。薄暮冥冥:薄,迫近。冥冥,天色昏暗。去國:離開國都。憂讒畏譏:讒,讒言,造謠性話語。譏:譏笑,譏諷, 挖苦。蕭然:蕭然,蕭條冷落的景象。感極而悲者矣:感,感慨。

至若:用在又一段話的開頭引起另一層描述,近似“至於”“又如”。波瀾不驚:驚,這裏有“起”“動”的意思。天光:天色,湖光。萬頃:極言其廣。翔集: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頓。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兒。岸芷汀蘭:芷,香草。汀,水中的小洲。鬱郁:形容香氣很濃。而或長煙一空:而或,有時。長煙,大片煙霧。一空,完全消散。一,全。躍金:躍金,金色的月光閃耀跳動。璧:圓形的玉。何極:哪有窮盡。寵辱偕忘: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把酒臨風:把,持,執。臨風,迎着清風。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或異二者之為:或,近於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為,這裏指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為。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在高高的廟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是進亦憂,退亦憂:是,這樣。進,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那一定要説“在天下人憂之前無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先,在……之前。後,在…之後。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這種人,我同誰在一道嗎?微,無、沒有。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上節課,我們已疏通文意,這節課,我們一齊來深入研究課文。

2、背誦前要理解文章層次結構,這樣有助於快速掌握文章內容,快速背誦。下面請同學們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第一部分(1 段):記敍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並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3、提問: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麼?説明了什麼?“屬予作文以記之”交代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説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交代了作記的原由。

4、提問:第2段寫洞庭湖的全景,哪一句話概括描寫了洞庭湖的景色?“,吞長江”一句,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銜遠山……氣象萬千”。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説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5、提問:這一句話,分號前和分號後各是從什麼角度寫出了洞庭湖的什麼特點?

6、提問:作者沒有停留在寫景上,而用“然則”從岳陽樓的地理形勢,轉入寫什麼?

7、朗讀第3、4段,提問:這兩段在表達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8、這兩節所描寫的畫面分別渲染了一種什麼樣的氣氛,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情?

討論並歸納:第3節,極力渲染“悲”的氣氛。因己而悲。

9、提問: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説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他們為什麼會“悲”或“喜”?(這表現了他們怎樣的悲喜觀?)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討論並歸納:“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説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恰,寵辱偕忘”概括説明了“遷客騷人”的“喜”。“悲”或“喜”是因為自己的得失。(這表現了他們“以物喜,以己悲”的悲喜觀。)這樣寫是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的主旨。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討論並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12、提問:“微斯人”的“斯人”指什麼人?最後這句話表達了作者這樣的感情?

討論並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以“古仁人”為學習榜樣的決心。

13、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之:“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説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來源於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並以此作為對待任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儘管含有“忠君”思想,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和階級的侷限性,但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討論並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 友人。文章先由敍事入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説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情懷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並説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感受。

《岳陽樓記》教案7篇

第2篇

2.學習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3.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會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學習和積累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1、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所藴涵的思想感情。

3、查閲資料,瞭解范仲淹的生平、思想,瞭解《岳陽樓記》的創作背景。

學習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

(1)學習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1.本文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不僅立意高遠,而且文采斐然,句式於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吟味,體會文章的特點,並讓學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倡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師:同學們,我國的很多名勝古蹟,都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發真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閲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寫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三、初步感知,自讀疏通文意。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旬,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t/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1)為什麼藤子京被貶官仍能“政通人和,百廢具興”?范仲淹為何願為他作記?

(因他倆都能以百姓利益為重,不是太看重自己的得失)

2)“洞庭天下水”,如此壯觀的美景,作者卻寥寥幾筆,為什麼?

(因為“前人之述備矣”,故不必詳述,再者,此文寫景是為下文議論、抒情服務的)

3)這一段寫“岳陽樓之大觀”,雖然概括,卻寫得富於形象,氣魄宏大。仔細體味,作者是用了哪些詞語取得這樣的效果的?

引導要點:作者善於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

4)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係,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説明它們的關係或作用。

引導要點:“朝暉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別寫洞庭湖上“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線。“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行文前顧後盼,文理綿密。

5)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會是怎樣的`情形,試運用想象描述一下。(不拘一格)

1.導入:遷客騷人匯聚岳陽樓觀賞洞庭景色,心情會否不同呢?清代文學評論家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遷客騷人各自的境遇不同,心情當然也各有不同,觀賞自然景物的感觸自然也不同了。

2.學生各自放聲朗讀,討論:(1)這兩段寫的是實景還是想象中的虛景?為什麼?

(虛景。因為一,范仲淹只到過岳陽樓一次,而本兩段顯然不是描寫一次之景;二,“若夫”一詞不似實寫)

(3)本文寫景的特點是寓情於景,情景交融;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是喜氣洋洋。寫景取得這樣的效果,“奧祕”在哪裏呢?主要在於選擇景物和渲染氣氛。細讀這兩段寫景的部分,説説作者為表現“悲”“喜”兩種不同的感,分別選取了哪些有特徵的景物?又是怎樣渲染氣氛的?

引導要點:作者選擇的景物都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段為例:雨是“霪雨”,風是“陰風”,浪是“濁浪”,時間是“薄暮”,所聞是“虎嘯”和“猿啼”,無不是帶有愁苦的色彩,

(第4段的特點與第3段相同,可以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分析、體會。)

(4)遷客騷人在觀賞不同的景色時,感情有如此大的反差?為什麼?

(不具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那麼,作者是否贊同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呢?請欣賞文章最後一部分。

這一段是學習的難點所在,教讀應着重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層層啟發,設問:

(1)請想一想: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裏?

學生討論、歸結: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這樣看來,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係,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係。那麼跟什麼有關係呢?

學生討論、歸結: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係。他們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國家命運相關的。

學生歸結:有。在天下人感到快樂後古仁人才會快樂。可見他們的或憂或樂完全是隨天下人的或憂或樂而轉移的。這就是作者所認為的“古仁人之心”。

(4)這種“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實際也許並不存在。聯繫第一課時介紹的有關作者的資料,説一説作者為什麼要議論這種實際上並不存在的人物。

提示:作者以天下為己任,常説“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這種“先憂後樂”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他借滕子京囑寫《岳陽樓記》的機會,提出這種理想化的人物來,正是為了“假託古人,自寫懷抱”,表明自己本來就不為個人的進退、榮辱而悲喜,雖遭貶謫,但憂國憂民之心決不改變,同時也包含着對滕子京的勉慰。最後一句自明志向,以問句的形式表達,自勵勵人,委婉含蓄。

要求通過有感情的朗讀,進一步領會本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以及具有音樂感的語言特色。

本文題為《岳陽樓記》,自然要寫岳陽樓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圖卻是借題發揮,談一個人應有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文章先由敍事人手從重修岳陽樓的背景,説到岳陽樓的“大觀”,再寫“遷客騷人”登樓時一悲一喜的情懷,最後將這種情懷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自然引出議論,説明作者意圖。文章把敍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句式上駢散交錯,節奏不斷變化,讀起來聲調鏗鏘,使人產生審美的愉悦。

第3篇

1、先天下之樂而樂,後天下之憂而憂的遠大抱負和博大胸襟

文化常識、文言詞語的積累、遠大抱負和博大胸襟的表達

江南有三大名樓黃鶴樓、滕王閣、岳陽樓,這些建築都曾讓歷代文人墨客魂牽夢繞,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文佳句。崔灝為黃鶴樓描繪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美景;王勃在滕王閣看到了“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奇觀;范仲淹在岳陽樓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絕唱。今天我們就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一起觀賞美景、體會情感。

二、細緻的朗讀全文,掃清文字障礙,對照註釋初步把握文章內容

謫(zhé)守 屬(zhǔ)予作文浩浩湯湯(shāng)霪(yín)雨霏霏(fēi)

銜遠山,吞長江:(洞庭湖)連着遠方的山脈,吞吐着長江的流水

日星隱耀,山嶽潛形:耀,名詞,光輝;潛,沒於水,引申為潛藏、隱沒。

(2)通假:百廢具興(“具”,同“俱”,全、皆);屬予作文(“屬”同“囑”,囑咐)

(3)異義:屬予作文(寫文章); 氣象萬千(景象)

或 :而或長煙一空(或,有時)?或異二者之為(或許)

三、學生再讀課文,邊讀邊譯,進一步理解文章內容。

六、作業:背誦課文及註釋;思考文章的思想和寫作特色。

教學目標:從工整的對句,精當的煉字的角度研讀課文,體會情感;分析寫作特色

明確:“銜遠山,吞長江” 中“銜”、 “吞”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湖與山、江的位置關係,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寫出了湖的獨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時為“遷客騷人多會於此”鋪墊。

2、? 朗讀第三段,找出其中兩組最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

明確:“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中“陰”“濁”“怒”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日星隱耀,山嶽潛形”極寫天氣的昏暗陰沉,“隱”“潛”運用擬人手法,化靜為動,為畫面增添了動感。

3、? 朗讀第四段,找出其中兩組最工整的對偶句,加以品味。

明確:“沙鷗翔集,錦鱗游泳”一句由上而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於趣味。“錦鱗”用借代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一句用比喻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明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運用互文的手法借古仁人表明自己博大的胸懷,同時也是對好友的慰勉。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進亦憂,退亦憂”藴涵了作者對古仁人的欽佩和嚮往之情。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兩句是點睛之筆,概括了作者一生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對自己的鞭策和對好友的慰勉。

明確:第二段“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引出以下兩段寫景內容,寫景實質是在寫“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藉以表達自己的胸襟與抱負。

讀杜甫的《登岳陽樓》、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與本文相比,所表達的思想有何異同

第4篇

(一)《岳陽樓記》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名篇。雖然冠名為“記”,實際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登臨遊記,而是借題發揮,表現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曠達的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並以此規箴友人;表達了自屈原以來文人士大夫兼濟天下一脈相傳的報國情懷,對學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語言駢散結合,表達方式靈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語言美、思想美為一體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們品味和探究的。

依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能夠閲讀淺顯文言文,並能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及“通過誦讀,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的要求,我預設了兩個教學目標。

②在領會作者情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文學欣賞的能力。

鑑於本課在國中階段的重要性及課下注釋全面的特點,我把教學的重點設為:引導誦讀,理解文本。難點則預設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抒寫複雜的情感。這是因為學生受到年齡,閲歷和人生經驗的侷限理解起古代遷客騷人的感情會比較困難的緣故。

我們面對的是八年級學生,通過前兩年的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一定地閲讀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識積累。因此,可以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和探究基本知識,將授課的側重點放在鑑賞閲讀上。

1、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重點,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①營造氛圍法:新課標強調課程資源的整合,實現教學最優化。而且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極富感染力,所以我藉助多媒體播放名家配樂朗誦,並以岳陽樓風景圖片為背景,營造出詩意的學習氛圍。

②點撥法:利用本文的語言優勢,進行朗讀技法點撥,引導學生誦讀,提高其朗讀能力。

①一字以蔽之——“讀”。〈〈岳陽樓記〉〉的語言極盡音韻節奏之美,不反覆吟誦則不能盡其興,因此,不同形式的誦讀將貫穿整個授課過程,以讀促學,以讀生情,以讀明理。

②在學習中要着重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賞析環節充分利用勾畫和批註的方式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一)先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的有關岳陽樓的文化資料(名聯和詩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本節學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達美、修辭美、思想美……

3、以小組為單位自選角度組內進行賞析交流,為展示做準備。

----本文駢散結合,文中描寫登上岳陽樓所見洞庭湖景色的幾段話,幾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韻字,既整齊又押韻,如同詩歌,琅琅上口,具有語言的音樂美。其他地方則長短句交錯運用,短到一個字,長到九個字,參差錯落,讀來抑揚頓挫。全篇亦駢亦散,獨具一格。

縱觀全文,四字駢句佔了文章的大半山河,盡鋪張之能事。如“日星隱曜,山嶽潛形”、“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壁”等。作者把豐富的思想內含熔鑄到駢散結合的句式中,讓文字簡潔凝練、節奏鮮明、音調鏗鏘、意境優美、意趣無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作者寫愁苦之景則悲情畢現,寫歡樂之景則喜氣洋洋,這主要在於景物的選擇和氣勢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筆勾勒出登樓遠眺的洞庭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這幅圖景大氣磅礴,雄偉壯觀,放眼望去,只見洞庭湖水波瀾壯闊,無邊無際,連莽莽羣山,滾滾長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陰晴變化,更是神祕莫測:或是陽光燦爛,或是暮色蒼茫,或是暮靄朦朧,或是雲霞滿天。浩渺的水勢,萬千的氣象,這就是作者登樓所見的雄偉壯觀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開篇,工筆描繪,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圖景,天陰沉,浪渾黃,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無光,多麼暗淡,多麼淒涼!更有甚者,陰風怒號,密雨瀟瀟,濁浪似萬馬奔空,檣楫如朽木斷裂,傍晚時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厲聲吼叫,猿猴尖聲哀鳴,這一切,又多麼恐怖,多麼陰森!真是:騷人遷客下瀟湘,霪雨連綿夜不光;濁浪排空風怒吼,猿聲淒厲斷人腸。

------同樣工筆描繪,給我們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豔的圖景:碧空如洗,波平浪靜,天光水色,交相輝映;堪銷魂,天上鳥兒飛,水中魚兒遊,洲上草青青,恬適的景緻多麼靜穆,多麼宜人!夜幕降臨,長煙散盡,隨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輪皓月,水裏一塊璧玉,人間天上相映成趣,最蕩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馳懷,漁舟唱晚,歌聲流韻。這一切又多麼愜意,多麼怡神!真是:雲散霧消天放晴,沙鷗去後夜來臨;一輪玉鏡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樣明。

---作者借景抒情,曹操《觀滄海》中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象的雄渾景象徵是詩人胸襟開闊,抱負遠大的體現,有異曲同工之妙。作者寫洞庭湖雄偉壯觀的景象,我認為已在表現意在表現他博大的胸懷,非凡的氣度。

----三、四段極盡描寫洞庭湖的一陰一晴,藉以抒發遷客騷人登樓是的悲喜情感。

-----作者善於選取形象化的詞語繪聲繪形。如:銜遠山——洞庭湖中有許多小山,用一“銜”字形象地寫出湖與山的關係。吞長江——長江流經洞庭湖,用一“吞”字,不僅形象地寫出湖與江的關係,而且“吞”字聲音寬舒洪亮,讀來有氣勢磅礴之感。“銜”“吞”字連用,更使靜景富於動態和活力。浩浩湯湯——字音響亮,疊字又加強了氣勢,而且四字都是水旁,形容水大流急,既繪聲、又繪形。氣象萬千——連用兩個數詞寫洞庭湖上景象變化之多之快,極有聲勢。此外如“橫無際涯”的“橫”,與“廣”近義,但作者用“橫”而不用“廣”,因“橫”字顯得境界開闊而有氣魄;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這句話,這組對句由上到下寫飛鳥游魚,用動感十足的'畫面與上下文的靜態美景相映襯,富於趣味。“錦鱗”,指美麗的魚,是借代(部分代整體),加上“錦”字的修飾,令人想見碧波清淺之中日光下徹、彩鱗閃爍的美麗景象。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這個句子。“陰”“怒”“濁”三字渲染了悲愴的哀景,極富感染力。“怒號”運用了擬人,似乎在為遷客騷人的不幸境遇而吶喊。

-----“銜遠山,吞長江”這個句子。“銜”和“吞”二字運用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湖與山、湖與江的關係,更使靜景富於動態美。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浮光躍金”把湖面上“浮動的月光”比喻成“躍動着的碎金”,展現了景物的動態美。“靜影沉璧”寫的是景物的靜態美:靜靜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兩句一動一靜,相映成趣。

----文章將敍事、寫景,抒情、議論自然結合起來,記事簡明、寫情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闢。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達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就要不為外物所動,不論是自然界的陰晴明暗,還是社會環境的順遂艱難,都不能動搖心中的信念。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達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就是要超越個人的憂樂,以天下為己任,以利民為宗旨,補救時弊,積極進取。

----我認為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對我們來説,仍有??

7、課堂小結:本文是一篇優美的散文,畫意、詩情、理趣溶為一體,不但給予我們美的享受,而且範老那博大的胸懷,崇高的思想境界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力量。也給予我們一種責任。讓繼承併發揚“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高尚品格。

8.佈置作業:請大家以“讀范仲淹名言有感”為題,把范仲淹的這句名言帶給你的感受寫下來。

這篇語文第六單元教案模板參考就為大家分享到這裏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第5篇

3.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1.疏通文義,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問:範希文是誰?“後樂先憂”是什麼意思?以此引出本課。

談談自己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解。

2.第5自然段與文章中第1、2、3、4自然段的具體內容是如何聯繫的?

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之景,意在引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第3自然段寫悲景抒悲情;第4自然段寫喜景抒喜情。第3、4自然段的景物描寫,實質是在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引出“古仁人之心”,藉以表達自己的胸襟和抱負。

第1自然段寫滕子京的處境(謫守)和才能(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作者在第5自然段表達的胸襟和抱負有對滕子京的一份勸勉之意。

文章由樓寫景,由景寫情,由情寫論,將敍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悵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託自己的心志。

這篇文章以單行散句為主,間以駢偶短句,既流利暢達,又簡潔凝練。散句、駢句的運用,依文章內容而變化。如開頭、結尾的敍述文字用散句,莊嚴而質樸;中間寫景狀物的語句多用駢句,辭采華美,音韻和諧;議論抒情語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揚頓挫,富於變化。這樣,駢散交替,敍議結合,文質兼美,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例:第2自然段寫洞庭湖的全景,用“銜遠山,吞長江”,如果把“銜”改為“連”,把“吞”改為“接”好不好?為什麼?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是無生命之物,而“銜”“吞”則使人產生有生命之感,把“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係寫得活靈活現,成了一幅氣勢磅礴的動人畫面。如果用“連”“接”來替換,只是客觀地説明三者的相對位置,畫面是靜止的,效果沒有這樣好。

滕子京在請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那封信裏説:“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確實是這樣,岳陽樓已因這篇絕妙的記文,而成為人們嚮往的一個勝地;《岳陽樓記》也像洞庭的山水那樣,永遠給人以美好的記憶。

第6篇

2.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並領會文中敍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以及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

3.深刻體會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資料助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文學家,祖籍彬州(陝西彬縣),後遷居平江(江蘇吳縣)。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 1052 年5月20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4歲。是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諡文正,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一、摘錄字詞(標段序、讀課文,邊讀邊勾畫文中字詞,藉助工具書和課下注釋,解決生疏、多音、易錯字)。

二、文學常識(1.作者2.背景3.文體知識)(結合資料助讀書上批註)

四、翻譯(參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疏通詞句,重點詞語的解釋在文中做出批註。)

五、文言知識整理:重點實詞、虛詞的`解釋,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

1.梳理全文結構。概括文每一自然段分別寫了什麼內容?(書上批註)

2.課文三、四段描繪了洞庭湖哪兩幅畫面?分別表現了遷客騷人怎樣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與遷客騷人的悲喜觀有什麼不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曾被無數仁人志士奉為座右銘。聯繫社會生活,談談這種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現實意義。

1.文學常識填空:《岳陽樓記》選自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是_________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記”作為古代的一種文體,多用於記事、狀物,並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髮出情理,常採用“卒章顯志”的方式。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曠達胸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政治抱負。

a.霏霏、冥冥、鬱郁、洋洋得意的意思分別是:雨雪繁密的樣子、昏暗的樣子、顏色翠綠的樣子、意氣風發的樣子。 b.“去國懷鄉,憂讒畏譏”的意思是: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説壞話,懼怕人家譏諷。

c.“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意思是:心情舒暢,精神愉快,光榮和恥辱一起忘了。 d.第3、4自然段一喜一悲,一明一暗,一陰一睛;都是先寫景,後寫情,情景交融。

4.“是進亦憂,退亦憂”中具體“進”具指___________,“退”指____________。我的收穫:

第7篇

2、學習文章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3、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無”的用法。

(2)積累和運用文言詞彙,掌握文中的實詞,瞭解文中虛詞的用法。

(1)學習文章敍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多種表達方式巧妙地結合的寫法。

(2)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1、這篇文章是千古傳誦的名篇,立意高遠,文采斐然,句式整齊中見變化,尤其便於朗讀。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品位,體會文章的特點,理解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領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導學生自讀,教師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啟發引導。

同學們,我國古代的很多名勝古蹟,大多留下了文人騷客的詩詞歌賦。比如,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上面就銘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灝《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傳唱不衰。《岳陽樓記》成為寫景狀物抒情的名篇。今天,我們就來共同閲讀這一名篇,看看它描寫了什麼樣的景色,抒發了什麼樣的感情。

岳陽樓樓址在湖南省岳陽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閲兵台。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説在閲兵台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1046年,范仲淹的摯友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重修岳陽樓。當時,范仲淹亦被貶在鄧州作官。滕子京請范仲淹為重修的岳陽樓作記,並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依據此圖,憑着豐富的想像,寫下了千古名篇《岳陽樓記》,表達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激勵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樹立崇高的理想,擁有寬闊的胸懷。

“記”,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是記載事物,並通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你們知道哪些?學生討論,多媒體出示。(《小石潭記》、《桃花源記》、《醉翁亭記》、《滿井遊記》等。)

朗讀時應注意節奏。本文駢散結合。讀駢句,節奏必須整齊劃一,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餘按意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t/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藉助工具書和課本註釋,讀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師提示重點詞語與句子,要求學生自讀時注意。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四字短語: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薄暮冥冥,檣傾楫摧,虎嘯猿啼

滿目蕭然,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一碧萬頃

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把酒臨風,喜氣洋洋

①范仲淹寫本文的緣由是什麼?當時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處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討論並歸納: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討論並歸納:(洞庭湖全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6、描寫洞庭湖陰天景色。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討論並歸納: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討論並歸納: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

討論並歸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2、,“進亦憂,退亦憂。”中“進”、“退”各照應什麼?“進亦憂”、“退亦憂。”各照應什麼?

討論並歸納: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警句、名句、勸勉滕子京的話、主旨句、中心句、觀點)

討論並歸納:先講“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講“樂”,“後天下之樂而樂”。

討論並歸納:“進”指“居廟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處江湖之遠”,不在朝廷上做官。

討論並歸納: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對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5、提問: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話?

討論並歸納:我國古代早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説:“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這裏説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l來源於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發展成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並以此作為對待仕途進退的原則,表現他曠達的胸襟和偉大的.抱負。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鑑和教育的意義。,、’

6、提問:文章最後一自然段是怎樣推出這個警句的?

討論並歸納: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説明“古仁人之心”的內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設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宋仁宗慶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嶽州當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的事情都興辦起來。於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來的規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代人的詩賦。囑託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我觀賞那嶽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遠處的山,吞長江的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的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麼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的官史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裏聚會,觀賞自然景物所產生的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象那連綿的陰雨下個不斷連續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的風狂吼,渾濁的浪頭衝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奸人的誹謗、害怕壞人的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的種種情緒了。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羣的沙歐,時而飛翔時而停落,美麗的魚兒,時而浮游,時而潛游;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葱。有時大片的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動的月光象閃耀着的金光,靜靜的月影象現下的白璧,漁夫的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高興極了的種種感概和神態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唉!我曾經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説的兩種思想感情的表現不同,為什麼呢?他們不因為環境好而高興,也不因為自己遭遇壞而悲傷;在朝廷裏做高官就擔憂他的百姓;處在僻遠的江湖間就擔憂他的君王。這就是進入朝延做官也擔憂,辭官隱居也擔憂。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説:“在天下人的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的快樂之後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諡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吳縣人。(從本文表現出有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

第一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敍)

第二段:(寫景)描寫岳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

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①滕子京重修岳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岳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