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做什麼,你才能避免30歲失業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8W

前兩天有人問我,HR會如何看到,30歲還在通過投簡歷找工作的人? 比如程序員。

首先這個問題的要點,是30多歲,投簡歷找工作,這兩個要點。

其實程序員,或其他崗位的人找工作都不是什麼值得關注的地方,值得關注的地方,是在於30多歲,這個年齡數字。

獵頭如何看待年齡

在大二的獵頭公司實習的時候,我記得有一天,獵頭顧問和我們吃飯的時候提起了這樣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説:不要獵取45歲以上的總監人選,因為發展空間不大,而且人的精力,體力,成長性都不強。

這是獵頭公司的一些要求,可能不適於每一家獵頭公司,但是肯定是有代表性的。

而畢業後去的一線公司招聘,老闆交代的是,基層崗位的人,或主管,儘量選擇30歲以下的人,超過30歲的要慎重考慮。

所以這句話的引申義是什麼?

這意味着,超過30歲的人,在職場上還通過投簡歷的方式找工作,實際上是非常被動的。

30歲以下的人,在主動投簡歷找工作方面會更有競爭力,我們在打電話邀約人選的過程中,也都儘量選擇30歲以下的人選,年輕,可塑性強,衝勁也相對大一些

特別是剛畢業的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最好用了,聽話,沒有特別多的想法,就是一張白紙,公司想怎麼教,完全取決於第一家公司。

而年紀越大的人,反而越難通過投簡歷的方式找工作,這是一個常理。

20歲做什麼,你才能避免30歲失業


邀約都很少

30歲以上的人,真的沒辦法和24,25歲的人在人才市場上不一樣嗎?

就我親身經歷的故事,當時我剛畢業1年的時候,公司做了一次調整整合,優化提效的工作。

HR部門的幾個30歲出頭的女同事想跳槽,趁着這個機會也想換工作,於是就更新了簡歷。

一次部門聚餐之後在車上,她們問我,“現在你投簡歷找工作,會有很多人打電話邀約嗎?”

我説:“有一些,平時更新簡歷,就會有人打電話邀約,有時候不用投簡歷就有面試邀請。”

而她們感歎的是:“我們可能30多了,生了孩子,級別也不是很高,投了簡歷也沒什麼邀約,和年輕人的差距真的不一樣啊。”

所以這是一個事實,基層的崗位,30歲還通過投簡歷找工作,真的很被動!


説明什麼問題?

如果説30歲的程序員還在找工作,那隻能説明3個問題:

第一,這個程序員的個人能力不是特別強,沒有讓人通過獵頭,或朋友推薦的方式來找工作,導致30歲了,還和24,25歲的人,在使用同樣的人才網方式找工作,這是比較被動的。

不論什麼崗位,30歲真的是一個坎,邁的過去是好事,邁步過去,可能就很難説了。如果你非要槓那些35歲創業成功的大佬,那你可能要先算算這樣的人有幾個,你有沒有他們的資質?

第二,這個人沒有主動積累,更新,沉澱自己在人才渠道的品牌。通常我們應該定期更新簡歷,把自己好的項目,業績,及時更新到簡歷上面,好讓HR或獵頭注意到你,收集到自己的人才庫裏,這樣你後續就不用通過投簡歷找工作了。在人才網留下聯繫方式,例如微信、QQ等,有些HR會沉澱人選到自己的通訊錄,作為後續人才儲備,這也是不錯的方式。

第三,沒有主動維護人脈網絡,工作以後,我們不光需要積累合作伙伴,也需要積累求職能幫忙的朋友,例如和同事或領域內朋友結識,在領英,脈脈等積累夥伴,這樣可以提高後續自己求職的成功性,這也是拓展渠道的方法。


拓展輻射範圍

除了主動、被動尋找HR資源以外,有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拓展自己的輻射範圍,等工作幾年,找朋友推薦工作,免得還需投簡歷呢?

也許我平時用的方法,可以給你一點參考。

注意朋友圈的維護,如果朋友圈裏面你認識的人,發了某個公司的圖片或定位或產品的內容,可以點贊,或評論,瞭解對方是否在這家公司,並對微信暱稱做公司名稱備註。

假如對方跳槽了,可能發了不同公司的照片或其他信息,也可以再次瞭解,確認對方是否換了新的公司。

這樣你的網絡,就可以通過這個人,從1家公司,擴展為2家公司,假設你認識10個人,都跳槽1次,那麼理論上,你的輻射範圍就是20家公司!


總而言之,在30歲以後不論是什麼崗位,仍舊通過投遞簡歷的方式找工作,其實不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至少我這麼覺得。

主動拓展人脈,建立個人職場品牌,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

最簡單的方法,是定期更新簡歷讓別人看到你,主動維護拓展圈子,這樣就不必過於擔心30多歲,還需要投簡歷找工作這事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