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遊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優秀的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體會對於個人的覺悟和思想提升有着很大的幫助,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赤壁遊心得體會8篇,感謝您的參閲。

赤壁遊心得體會8篇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1

昨天剛剛學了一篇課文《赤壁之戰》,課文中的周瑜採用了火攻,準備燒燬曹軍。可是曹操實在也太大意了,於是,他的人馬燒傷的,淹死的,不計其數。這是曹操後來沒有統一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曹操曾經是奸詐,兇殘的化身。但是我是認為曹操在這場戰爭中是能贏的。他之所以失敗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他準備的太匆忙了。別的不説,曹操當時的兵都是北方人,他為什麼不在他的地盤上練習水上作戰呢?那樣一來,他的兵練習會了水上作戰,不就更是如魚得水,如虎添翼了嗎?而他當時直接率兵去赤壁時就沒有想到這一點。他的兵在赤壁練習水性時,其實就給周瑜留了時間想計策。同時也留了時間讓諸葛亮請來了東南風。而且他求賢若渴,鳳雛龐統給他出了個主意讓他把戰船連起來。這樣一來,他更是必輸無疑。

於是,這場大戰就開始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就這樣全軍覆沒了。

話説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於是吳蜀聯合抗曹。由於曹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隻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曹;最後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風起時,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裏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

孔明在岸上設連環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後只剩數十人。在華容道上,關羽念及舊情,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壇上喚東南風,正好,三天三夜後風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態,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煙,果然,曹操率軍走進了設有埋伏的小道,可謂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曹操為什麼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八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輕易信人,先是中了龐統的連環計,再是信了闞澤的詐降書;是曹操太輕敵,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使曹軍大敗;曹操的多疑也是失敗的重要所在,看着煙霧騰騰的小路和風平浪靜的大路,懷疑是諸葛亮在引誘他,於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

赤壁之戰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於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曹操的聽信謠言。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2

曾經學了蘇軾的《前赤壁賦》那時還不是很清楚其中真正的內涵。今天又偶然的看到這篇文章不禁又重新閲讀了幾次。真的有文讀百遍其意自現的感覺尤其是他的這段話讓我有些新的認識。那就是他在文中發出這樣的感歎: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這段話藴涵了深刻的哲理:時光易逝生命又極其的短暫。生老病死是人生的一個過程。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演繹着不同的人生。然而我們的時間是有限的青春就更加的寶貴了。趁着有限的青春去學無窮的知識這樣才無悔自己。

我深深的知道健康的重要性它是快樂的源泉。隨着年齡的增長越發意識到時間的流逝之快也就會越想把它留住。當然時間是不因世人對它的留戀而停駐的。我害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在有生之年沒有在人生書本留下輝煌的一筆不能劃個完滿的句號。不曾一次想到這些問題而每次心靈都會撞擊的厲害。面對過去的歲月我已無力挽回但現在和未來仍掌握在我手中。我還只走了人生的一小半接下來的路仍然是充滿希望的。

自此我悟出了一個道理:懂得生活的人把一生當一天珍惜,而虛度光陰的人把一天當一生揮霍。而今天是下輩子的第一天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放棄總會有成功的那天。因為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有許多許多的每一天。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3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此是的東坡不是一個春風得意,有着"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興致的人,他現在正經歷着人生的艱難時期,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自己的政治抱負得不到實現,卻還遭到小人誣陷,被貶黃州。其實我剛才是想説他不是那個怎樣怎樣得意的他,但一想他好像沒有特別得意的時候,也許是我知識的不足,也許是我太過膚淺。反正我是不知道,但我知道他不在乎,以前不在乎,現在不在乎,將來也不會在乎。"縱使萬般尋路無,不墮野地隨人居"這是他的自勉之言。多麼無奈呀!卻又多麼清高呀!這就是他,一位出世的仙人。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那麼,你現在在天宮嗎?

這樣失意的他,泛舟於赤壁之下。你以為他會看到波濤洶湧而遮住了月亮的光華嗎?如果你那樣想,你就錯了。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多麼大氣的景象啊!只有這麼大氣的人才寫得出來。他的確是個大氣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我對他最真實的評價。真的,我覺得我做不到他那樣。超出世外,把自己的喜怒哀樂化作彩雲飄去。只有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他孤獨嗎?也許不,有江上清風和山間明月與他作伴。但我覺得他孤獨,孤獨如幼童的靈魂。我該怎樣才能與這靈魂接近?逝者如斯,我希望你來世仍作這麼曠達的人,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邊雲捲雲舒。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4

為了夢想不辭辛勞,為了破繭成蝶的美麗,為了鳳凰涅槃的新生,我們懷抱“會當水擊三千里”的豪情,秉持“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演繹夸父逐日的勇敢,呈現精衞填海的執着。一路的奔走,一心一意為了夢想,一日復一日。當新的一年來臨,新的學期開始,我們終於可以踮起腳尖,依稀可以望到終點。——因為距離大學聯考只剩下一百天。

一百天,一個讓我們有觸目驚心的數字。今天過去,只剩下99天,98天……指縫太寬,時間太瘦。我們再也無法逃避,不能退縮,甚至再不可以把時間浪費在“假如式”的幻想。我們該做的,就是硬着頭皮咬緊牙關地堅持,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地努力。是的,在最後的一百天裏,努力地去堅持,堅持着去努力。行百里者半九十,道出了衝刺道路上的艱難。難的不是堅持,是堅持到底。詩人柳青説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在緊要處只有幾步,尤其是在人年輕的時候。”而最後的一百天,便是最最緊要的關頭。一百天太過短暫,我們必須把握今天。今天放棄的,明天不會得到;今天逃開的難題,明天依然要面對;今天不想解決的,明天未必就能迎刃而解。不要再讓粗心成為理由,失誤成為藉口,要讓細節成為努力的方向,追求細節上的極致。讓完美變成一種精益求精的可能,認真對待。讓最後的一百天,無愧於心的度過。讓一天的完善,加上又一天的完善,最後塗上一個有力的筆觸,完成百日衝刺的傑作。這最後的一百天,沒有兩次,除非誰還想留在“高五”,就這一次,最後一次,努力地去堅持,堅持着去努力。我不再優柔地講“我會盡力而為”,讓我們向着天空高呼“我要全力以赴”。

一百天,對於我們固然觸目驚心。可它給我們的不是手忙腳亂驚慌失措的理由。繁花開在彼岸,讓心靈褪去華美的糖衣,留住靜謐的恬淡;剪掉多餘的紛繁,穩住簡單的步伐;隱匿雜亂的焦慮,守住心中的淡定。時間會波瀾不驚的走過,它會葳蕤出一個春天,也會蒼白一片世界。一百天裏會有多少回測驗,多少個難題,多少次考試?我們又該怎樣面對過程的成績?得之泰然,失之淡然,爭其必然,順其自然,自然而然。“非寧靜無以致遠”,讓我們靜靜走過最後的一百天,堅持不懈的努力這一百天。

高一的學弟學妹們,或許這種緊迫感你們還無法體會。但在這裏,我將《學記》中的一段話送給你們:發然後禁,則扞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闢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希望你們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加油,加油!

對於每個人來講,希望還在遠方,但路就在腳下,準備,不斷的準備;夯實,不斷的夯實。百日衝刺,艱難困苦,我們無所畏懼;六月大學聯考,希望在前,我們志在必得。讓我們為自己加油,讓我們準備屬於我們的六月盛典,讓我們以成功的捷報,為江陰高中響起一鳴驚人的禮炮。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5

蘇子前《赤壁賦》依在下看來,説明了兩點:一是對稀缺性資源,或競爭性資源,或有物權的資源,其一,不能去爭,因為或力有不逮,爭之枉然,或得罪於人,引禍上身;其二,不應去爭,或得不償失,或得而復失,或得之又如何?!二是公共資源,或非稀缺性、競爭性資源,或尚未明確物權的資源,應該多而且不滅(或曰永恆),如山水與明月,你可以盡情地多看幾眼,多呼吸幾口,或者説只要你願意,簡直可以岔着搞,這是不會有什麼非異的,也不會招致怨恨的。不過值得説明的是,山水如今已成稀缺性、競爭性和有物權的資源了,欣賞是要付費的,而且所費不低;但在宋時,大抵是free的,可以盡情享用。以此看來,我們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完全是什麼宣傳的.——全面提高啊。以上兩點,很有些於世無爭、與人方便,居高臨下、超然物外的意思,很高、很雅、很瀟灑!

蘇子之《赤壁賦》,無論是從文學藝術上,還是從哲學思想上,那都冇得説,前人的分析與誇讚已汗牛充棟了,我也沒必要狗尾續貂了,但現實生活裏,是欣賞者眾,篤行者無(而不是少),即使是佛道,乃至作賦者本人,概莫能外。難道是作為最高級、最智慧動物的人,愚鈍而不開化嗎?非也。問題的關鍵恰恰是,除了最高級、最智慧限定語之外,人就一動物(這簡直俗不可耐,但也是沒辦法的事)。是動物就要生存,而生存是要資源的,這些資源除了免費、開放性質的非稀缺性、競爭性資源之外,絕大部分都是要錢、甚至要命的稀缺性、競爭性資源啊!明月畢竟只可怡情,而不能飽肚矣。這決定了人往往是“被”型的,而非自我的。更何況,人人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活得好一點!佛不是還要爭一柱香嗎?所以,即使象蘇子這樣美輪美奐之賦,大概也無法智人於既昏、救民於水火啊!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6

初讀此文時,便覺有不凡之氣,熟讀後,細加品玩,更覺此文精美。

本文記敍的是蘇軾與客人在赤壁遊玩之事,全文十分流暢。

我覺得文中的景色描寫很好:“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

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短短几句話,卻概括出了周圍的一切景象,使讀者有了身臨其境之感,同時語句又長短結合,朗朗上口,音韻和諧。

蘇軾的這篇文章和他之前的著作有相似之處,那就是作者本人的情感變化。細究蘇軾之前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文章,無論作者起初的心情是好是壞,他最終都會釋然,想方設法説服自己,讓自己暫時擺脱困苦,獲得歡樂!

如他的《水調歌頭》,開頭便是“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一句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詩句,表現出了作者心情的愉快,但之後卻又“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心情一下子墜入萬丈深淵;之後呢?他又開始寬慰自己,説“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最終,他又豁然開朗,道出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名句,心中的不快,也隨之釋然了。

本文亦是如此。起初,作者見到赤壁的美景,心情十分愉悦,甚至扣舷而歌之。但唱着唱着,便了“美人兮天一方”,作者不知不覺表現出一種傷感,一種壯志難酬的心情暗暗湧現在作者心中,隨後,客人洞簫之聲的“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更添憂傷之感,使作者心情一路下滑。但他並沒有一隻頹靡下去,而是正了正衣襟,開始預科辯駁,不僅是説服客人,也是説服自己,使自己釋懷。“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於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作者最終還是解脱了,獲得了暫時快樂和自由。

當然,這樣的情感,與蘇軾本身的身世是有莫大的聯繫的。

蘇軾的仕途生涯並不順利,多次被貶謫,不被賞識,身世風雨飄零,按理説這樣的一個人,應該早就無法忍受世事了,更不可能想蘇是這樣遊山水。而蘇軾卻忍下來了,因為他精通儒學、佛學、道學,並將這三者恰當的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7

寫在前面的:自大的曹操,心中有主的張遼,勇武足智多謀的黃蓋,等等。這篇論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燃燒赤壁的場景,火乘風,風助火,船如箭,煙焰升上天空。

曹操本以為自己成功了,卻不知道這是一個精心策劃的陰謀。曹寨一時精疲力盡,無處可逃。張遼把曹操救上岸,卻被黃蓋追趕。張遼射出一箭,正中黃蓋肩窩。但是黃蓋能夠活下來,是因為他對水很瞭解。

?三國演義》,羅貫中的代表作。三國全錄。讓後人受益匪淺,實在是值得尊敬!昨天剛學了一篇課文《赤壁之戰》,周瑜用火攻燒了曹軍,但是曹操太大意了,他的人就被燒死淹死了。這是曹操後來沒有一統天下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曹操曾經是奸詐兇殘的化身。但我認為曹曹參在這場戰爭中取得了勝利。他失敗最重要的問題是他準備得匆忙。不説別的,曹操當時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他為什麼不在自己的地盤上練水仗?在那種情況下,他的士兵可以練習水上戰鬥,所以他們更像鴨子下水。而且他直接去赤壁也沒想到這個。他的士兵在赤壁練水的時候,其實是給了周瑜計劃的時間。同時也給諸葛亮留出了邀東南風的時間。他渴望人才,所以鳳雛龐統給他一個想法連接軍艦。這樣,他必然會輸。然後,戰爭開始了。曹操八十萬大軍全軍覆沒。《赤壁之戰》

>話説曹操率大軍攻打吳國,於是吳蜀聯合抗曹。由於曹軍不善水戰,孔明周瑜決定使用火攻。先是“鳳雛”龐統假意投奔曹操,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隻連在一起抵禦風浪;再是周瑜假打黃蓋,後者假裝降曹;最後孔明推測出東南風將至。風起時,黃蓋帶數十條船降魏,船裏裝滿柴草。快到魏軍時,黃蓋點燃柴草,火借風勢向魏軍燒去。魏軍本不熟水性,船又連在了一起,死傷無數。魏軍逃跑。孔明在岸上設連環計,殺得曹操四處逃竄,最後只剩數十人。在華容道上,關羽念及舊情,放曹操一馬,曹操逃走了。

赤壁遊心得體會篇8

赤壁賦》作於蘇軾一生最為困難的時期之一——黃州編管期間。1079年,他因所作詩文語涉訕謗,被逮入獄,備經嚴勘,幾經死地。次年被貶黃州,過着“半犯人”的管制生活,壬戌?1082而作此賦。他在黃州所作的詩中曾經描寫過此時的困苦心情:“我謫黃岡四五年,孤舟出沒煙波裏。故人不復通問訊,疾病飢寒疑死矣。”受這種政治鬥爭的嚴重打擊和直接刺激,升起在蘇軾心底的主體情緒,便是那憂患人生的濃濃苦悶。這在他同時期所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過明顯的袒露:大江東去的澎湃浪濤,沖刷走了千古風流人物的輝煌業績;而現實環境中的我,更是“早生華髮”和深慨於“人生如夢”了。

不過,《赤壁賦》似乎並不如此低沉。文章一開始便把人們帶進了一個明麗如畫、恬靜優美的環境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描繪了初秋時節江上的自然風光,襯托出遊人平靜爽快的心境。“舉灑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顯示出作者對明月的喜愛。作者與客人乘坐在小船上,微風拂面,舉杯共酌,一時雅興大發,朗誦起描寫明月的詩歌來。從遊人這些活動裏,逼真地寫出了封建社會人士大夫特有的興致和雅懷。“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這兩句是寫月出的情景。作者突出地寫了月出時的動態。“徘徊”一詞,用擬人化的手法,使月亮也具有了感情色彩。你看那月亮像遊人一樣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不願離去,以致緩緩而行。這就委婉地折射出了遊人的意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寫月下景色。白茫茫的露氣像輕紗一樣籠罩着江面,遠遠望去水天一色。月光映照着遼闊的江水,水光遠接天邊,水天連成一片,呈現出極其優美的景緻。作者與客人在這樣美的江面上怡然自樂,乘坐一葉扁舟,盡興漫遊,任船隨水飄流。“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浩浩蕩蕩,凌空駕風,任意翱翔,不知要飄到什麼地方;又好像離開人世而超然獨立,像飛到仙境一樣。浩蕩的江水與灑脱的胸懷一齊浮現在人們眼前,泛舟而遊之樂深深感染着讀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