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四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4W

讀書心得就是我們讀過一部優秀的作品之後把自己內心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你知道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心得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四篇

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1

孤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感覺到,可是,能以孤獨為主題,寫成一本暢銷可是實際上卻也“孤獨”的小説,這讓人實在歎服。誰要想真正讀懂孤獨,《百年孤獨》必看。

我不敢説,我讀懂了孤獨。這本書,情節曲折跌宕起伏,事件密度大,並且離奇荒誕,誇張變形,令人應接不暇。所以我一口氣讀完這本書,感到十分痛快,可是,連裏面的人物關係也沒有理清。可是,外國人名字長還能夠忍受,最難以忍受的是,幾代人都能夠叫同一個名字。忽略混亂的人物關係對於讀小説的影響,我還是得到了一點點感悟。

《百年孤獨》以一個家庭為主線,時間跨度一百年,描述了一家人與孤獨相關的種種經歷。

為愛瘋狂是因為孤獨嗎?因為同時愛上皮埃特羅,貝麗卡和阿瑪蘭妲展開愛的角逐,當得知皮埃特羅和貝麗卡訂婚後,阿瑪蘭妲甚至不惜一切代價阻撓婚姻。奧雷里亞諾愛上蕾梅黛絲後,迫不及待期望將還是孩子的蕾梅黛絲娶回家。梅梅愛上巴比倫後,整個心思都掏空了,全都放在與情人的歡愛之中。庇拉爾年輕時,與無數男人歡愛,老年後,還為年輕人供給歡愛的場地。為愛瘋狂不是因為孤獨吧,是因為愛火中燒,是因為人的慾望。相反,沒有愛的本事的人,從來不會愛上別人的人,才註定了一生的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從出生起,就不曾愛過任何人,晚年靠製作小金魚排遣孤獨。

還有一種人的孤獨,源於對愛的莫名的恐懼,阿瑪蘭妲錯過皮埃特羅,又斷然拒絕馬爾克斯上校,一個人晚年靠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打發,準確説是享受這份孤獨。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始終拿不出愛的勇氣?又是什麼原因,讓她在生命的盡頭最終放棄對於貝麗卡的怨恨?在生命的盡頭,她最終領悟了孤獨,看到因為孤獨,梅梅和貝麗卡遭受的苦難,文中説這不是出於愛或者恨。那是出於什麼?出於同情心,出於悲憫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為他人着想。正是如此,她才最終能夠心平氣和地應對死神,才能夠與往事和解,才能夠獲得一份真正的心理上的寧靜與平和。

看得出,莫言的小説,深受這部小説的影響。《豐乳肥臀》,同樣是以一個家庭為線索展開,寫感情時,人物多是着魔的瘋狂的狀態。杯具產生的原因,除了個人性格的嚴重缺陷外,又籠罩了一層若有若無的冥冥中註定的命運的魔力。《百年孤獨》中,開頭的羊皮卷寫下的預言,在結尾處,完美地精準地得到了驗證,彷彿這一家族的孤獨是註定的無法逃脱的。而上官家的女兒們,一個個豐乳肥臀,但一個個都零落了,好像也是命運的嘲弄。看似是人在命運面前無能為力,實際上是,人在自我性格的侷限上的無能為力,個人性格導致杯具。

人的性格,關乎人性,是一個説不盡又説不清的話題。將人性中的某一部分誇大,比如慾望,看似變形不真實,實際上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認識人性,因為人性中的一些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比較隱蔽。從這個角度講,馬爾克斯和莫言都是把人性的思考和表達推到極致的大師。

這部小説中的孤獨,我還沒有讀懂。在那裏談一談,只是經典作品的一種誤讀。日後,再讀《百年孤獨》,恐怕又會有別樣的體會。

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2

從本書的背景去看,又看到了那個時代的孤獨。當時恰逢哥倫比亞內戰,數十萬人喪生,主人公佈恩迪亞上校也是在這個時代造就的英雄。戰亂必將使人流離失所,孤獨隨之而生。

那個時代飽受戰爭之苦的人們在作者的刻畫中以另一種形式,無形地抗議着這一切,然而最終無法擺脱的還是孤獨。在那個時代,儘管有人掙扎着去打破這份孤獨,但終因無法凝聚成一股力量而告終,走向失敗。誠然,孤獨是導致一切惡果的導火索。作者期望廣大拉美人民能夠團結起來,戰勝這份孤獨,讓團結的力量促使拉美地區也投入現代禮貌的順流之中,順流而上,並非逆流而下。不被世界所孤立,傲立於禮貌發展的大潮之中,打破封閉,展開新生活。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唯有孤獨永恆。作者所説的這句話並非絕對,放眼未來是正確的,而孤獨並非永恆。竭盡所能,擺脱孤獨,縱使一個人的力量再強大也難敵全軍萬馬。在整體的推動下促使個人的前進,是中國傳統思想的一部分,也正有了整體,個體才不至於太孤獨無助。這也正是中國不斷向前邁進的原因之一。

有人問作者馬爾克斯,在你這本書裏,狂熱昏憒的總是男子(他們熱衷於發明、鍊金、打仗而又荒淫無度),而理智清醒的總是婦女。這是否是你對兩性的看法?而馬爾克斯則回答,我認為,婦女們能支撐整個世界,以免它遭受破壞;而男人們只知一味地推倒歷史。到頭來,人們是會明白究竟哪種做法不夠明智的。

我想,不是因為革命起義的危險,馬孔多四年多連綿不絕的大雨,還是男男女女的畸形愛戀,而是害怕自我無法忍受像奧雷里亞諾上校不斷反覆熔鑄小金魚,阿瑪蘭妲織了又拆,拆了又織不停做壽衣,庇拉爾·特爾內拉在與不一樣男人的糾纏中麻醉自我的那種孤獨。

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3

作為拉美文學領軍人物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巔峯之作,作為魔幻現實主義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作,《百年孤獨》猶如一陣從美洲大陸刮來的風暴,強有力的撼動世界文壇,在拉美暗淡的星空劃出一道奇幻的軌跡,點亮了輝煌的過去與苦難的現實交匯的孤獨之陸,表現了觸目驚心而又發人深省的“百年”與“孤獨”。

“百年”即是象徵拉美漫長的屈辱史。從書一開始,我們便進入到一個伊甸園般的世界——馬貢多。“那時的馬貢多是一個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蘆葦蓋成的房子沿河岸排開,湍急的河水清澈見底,河牀裏卵石潔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許多事物還沒有名字,提到的時候尚需用手指指指點點。”這時馬貢多能夠與新航路開闢前的美洲十分相似,封閉落後卻又安逸和樂。然而與外界交流使這和諧安寧的狀態被打破。書中吉普賽人的到來,隱喻着歐洲禮貌與本土禮貌的交匯。而吉普賽人無用的先進發明,對原住民財富的賺取,則隱喻了殖民者奸詐的掠奪。雖然書中吉普賽人的活動對馬貢多的影響並不很大。吉普賽人的行為同時側面反映了馬貢多的落後愚昧,加上書中各種野蠻殘暴的行為,暗示了馬貢多所代表美洲禮貌的落後性與脆弱性,為後文的災難埋下伏筆。

作者洋洋灑灑地交代了布恩迪亞家族的種種不可思議的行為後,筆鋒一轉。從奧雷里亞諾的視角,我們看到了隱藏在平靜表面下的深刻的社會危機。當里正與阿卡蒂奧關於村莊管理權發生激烈爭執時,我們能夠發現烏托邦似的社會與強權政府的矛盾,而這矛盾愈演愈烈,最終演變成了曠日持久的內戰。如果説吉普賽人從貿易打破原住民社會秩序,那麼內戰就是徹底的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破壞安寧穩定的社會形態。經過閲讀歷史以及對作者個人經歷的考察,能夠認識到書中的內戰,情景與20世紀拉美混亂狀態多麼相似。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阿卡蒂奧之口,反映了獨裁的殘酷現實,表達了對獨裁統治的批判。內戰與獨裁,又是這一世界的苦難根源。

內戰的結束並沒有為馬貢多居民帶來長久的安寧與和諧。當鐵路被引入小村莊時,馬貢多遭受了更大的劫難。香蕉公司的到來,與吉普賽人到來相類似,卻比前者威力更為強大。從書中能夠看出,鐵路是又一與外界聯繫的標誌,同時代表着馬貢多現代化的到來。現代科學技術強烈地衝擊着居民自然的生活與樸實的思想。以香蕉公司為代表的殖民者肆無忌憚地進行經濟侵略,輸出科技成果與現代生活方式。馬貢多以往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發生異變,現代生活方式誘惑着人們走向墮落。現代化帶來表面的繁榮,卻掩蓋不了馬貢多道德衰落的現實。工人罷工導致的大屠殺以及香蕉公司的撤出與鐵路的荒廢導致的馬貢多的衰落,説明現代化可是是糖衣炮彈。殖民者攫取財富,經濟侵略,罔顧人民利益的行徑被深刻的揭露批判。

如果説百年是一種悲哀的現實,那麼孤獨就如同冥冥中主宰的命運。家族成員,不可避免的與孤獨纏繞,能夠看做是一種病,禁錮家族成員的精神,折磨人的心靈,扭曲人的行為,表現是不近人情的行為和野獸一樣的情感。極端的冷酷,瘋狂的縱慾。前者,能夠稱為奧雷里亞諾病,後者,能夠稱為阿卡蒂奧病。例如奧雷里亞諾上校,一個偉大的鬥士與高超的工匠,卻對家人與戰友麻木不仁,連蕾梅黛絲之死與烏爾蘇拉的教誨都無法融化他的鐵石心腸,他晚年封閉在實驗室裏,製作小金魚,然後融化掉,如此循環往復。與此孤僻寡合的性格相反,他的父親何塞.阿卡蒂奧.布恩迪亞是一個狂熱,激進,生命力旺盛的人,不僅僅被吉普賽人弄得神魂顛倒,更在探索知識之路中走向瘋狂的深淵。家族其他成員,大抵不是沉默寡歡,封閉鑽研,就是性慾旺盛,盡情揮霍。這種孤獨,不僅僅是人的杯具,更是社會封閉隔絕,阻礙發展的誘因。

孤獨不僅僅表現於人,更表現於自然與社會環境。時代背景決定了孤獨的特質是馬貢多代表的禮貌難以擺脱的特徵,無論是作為原始社會的馬貢多,還是作為殖民地的馬貢多,雖然與外界進行交流與溝通,雖然經常受外界影響干擾,但仍然改變不了封閉落後的現狀,總是處在悲哀的下坡路上。究其根源,還是因為文化經濟沒有獨立健康發展,社會制度沒有深遠持久的提高。馬貢多,往往任人掌控,被動挨打,外部得不到支援,內部也面臨分裂。馬貢多實際上處於自生自滅的狀態,被人操縱與利用。這是一種悲哀的現狀,也是難以改變的現狀。兩次大的反抗,一次是奧雷里亞諾的內戰,一次是香蕉工人的罷工,結果都失敗了,並且當事人都遭遇了極其殘酷的對待。奧雷里亞諾喪子,工人被屠殺拋屍。民主,自由,平等,團結,這些期望都破滅了,更可悲的是,居民似乎忘卻了,只留下淡淡的血痕。馬貢多宛如世界禮貌之洋中的一個小島,一向處於孤立隔絕的悲哀狀態,並且這種狀態難以被徹底有力的打破。

“孤獨”與“百年”,相輔相成,共同組成拉美的苦難史。如果説“百年”是刻骨銘心的,那麼“孤獨”就是令人傷感的。拉丁美洲是否真如作者結尾一樣,將會承載着無盡的苦痛,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堤上出現。”《百年孤獨》的結局,會是悲觀的幻想,還是沉痛的現實?

百年孤獨小説讀後心得4

事物都有兩面性,有陽光的一面,同有陰暗脆弱的一面,一個人如果沒有孤獨、寂寞這些東西,那麼就相當於植物沒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次看這本書,立刻就被書裏面各種複雜的人物關係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緒混亂,唯一清晰的是整個布恩蒂亞家族的性格,就如這本書的題目一樣,“孤獨”好像成為了整本書與所有人物的一種基調。整個布恩蒂亞家族,都是不會表達情感的人,他們有的沉默寡言,能夠整日不與人説話,有的只執着於一個目標瘋狂地表達,並不研究到彼此的感受。他們漸漸地使得整個家族與世隔絕,瘋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綁在樹上,家族中的最終一人被螞蟻吃掉。雖然他們孤僻,但他們卻有着堅毅的眼光,不經意言敗的態度,能夠用他們獨特的魅力來吸引體態美麗、性格豐滿的女性。

為了對抗這種孤獨的畫面,家族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作了許多努力,但孩子們卻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獨的深淵,最終她仍無法戰勝這種孤獨,遺憾終死。能夠説,這一種孤獨應當是一種共性,能夠從表面折射出這個社會的深層次;這一種孤獨深入了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們。

本書能夠説是一部拉美歷史的興衰史,拉美土地上發生的種種事情的變遷:科技的發展,城市文化的推進,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鬥爭以至於最終安於命運的安排,從頭到尾,從每一個細節,既有着孤獨的基調,又不失言語間的寫實性,讓人好像置身於作者所創造的情境裏面,讀來津津有味。在書裏,每個人都有自我的一套對抗孤獨的方法,或是參加革命,或是遠航,或是暴飲暴食揮霍無度,或是終其一生沉溺於情慾,有些甚至聽起來就很瘋狂。這些看似枯燥的條列式的方法,作者卻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融入故事裏,極端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表現了整個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許多女性,最終也跟隨着成為了瘋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個女性烏蘇娜以及最終出現的阿瑪蘭塔烏蘇娜,她們一向堅持着樂觀堅強的信念,而不是被捲入混亂的生活中。前前後後出現了不少牽扯到這個家族的女性,她們的改變究其根本還是兩種不斷循環的男性性格:奧雷連諾和霍阿華蒂奧。他們的循環推動着整個故事,並且使得整個家族的命運充滿了魔化色彩。從創立小鎮,經歷許多循環與波折後,又從同一個地方終結。就像繞了一個圈,最終還是歸到原點。整個家族的這種循環,同樣也是整本書裏最吸引人的地方。

説到孤獨,其實不僅僅是這本書,孤獨在生活中應當是無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麼開朗的人都會有孤獨的時候,只是每個人處理孤獨的方式不一樣。孤獨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卻不能讓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現代都市裏,在每一天的燈紅酒綠、喧囂繁華之後,人們總會在某一時刻感受到一種難以抗拒的孤獨。無論怎樣藉由其它的活動來抗拒逃避,無論是《百年孤獨》裏面那些極端或瘋狂的方式,或是轉換成現實生活中,遊戲也好,電視也好,錢也好,樓盤也好:各種各樣的方式,雖然充實了我們的生活,但我們漸漸也從這每一天重複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種感覺,或者説是找不到真實的自我。

有時即使不是一個人,我們也會感到很孤獨,看着別人能拿到好成績在自我面前笑得開懷時,當別人訴説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種種趣事時,即使近在耳邊,在眼前,卻好像離自我很遠,不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很孤獨。而既然這種孤獨不能避免,為何不嘗試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獨》裏家族的人們不停地想抵抗孤獨,最終仍體力不支,被孤獨埋葬。這樣的結局誰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歷史,最終仍被孤獨侵蝕。孤獨無法遺忘,不會隨時間流逝而消失,不會因有人陪伴而隱去。若是換一種方式,嘗試着獨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種驕傲的姿態俯視它,反正到最終總要有一個人的時候,不如獨自適應社會中的一切,獨自承擔職責,找到那種適應孤獨的感覺,不就不用害怕了嗎?

孤獨並不必須是負面的,它有時更是一種動力,讓我們用於體驗人生,勇於應對一個人時挫敗的感覺。如果説有一樣東西,能讓我們認清自我,孤獨時就像是我們與自我的對話,能夠聽清自我的心,能夠在繁華之中有那麼一刻的清靜,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我心跳的聲音,這樣我們便能更好地瞭解自我的心境。孤獨使得一個人完善,更加有深度與厚度。享受孤獨,享受與自我對話的每一秒鐘,為自我留一方空間。

孤獨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朋友,一個能夠讓我們時刻認清自我的朋友,足夠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與它共處的每一寸時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