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線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1W

心得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寫出來才會有真情實感,及時將心得體會寫好可以幫助我們抒發內心的情感,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起跑線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起跑線心得體會5篇

起跑線心得體會篇1

起跑線上的較量,是一位中國老師帶着自己的學生到日本的石武國小一起就餐拍下的照片,做成了視頻。

老師剛剛帶着學生進入飯堂 ,就看見日本的國小生井然有序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沒有動筷子,等到我們的學生開始吃的時候,他們才開始吃飯。而且有的國小生在幫着飯堂做飯、端牛奶。看到這裏,我不禁想到我們的學校,,我們的飯堂,每到吃飯的時間同學們就一窩蜂似的衝進飯堂,而且還很不安靜,幹什麼的都有,整個飯堂都亂糟糟的,哪裏能説得上是井然有序。再看看人家日本國小生,多麼安靜,多麼懂得待客之禮。

之後,他們開始就餐了。這時,幾個小女孩開始幫忙把中國國小生和老師桌上的牛奶解開,然後分類扔進了兩個不同的垃圾箱。在解開牛奶後,每一個日本國小生都把自己碗裏的飯吃得一粒米也不剩,並且為了不把牛奶瓶打碎,他們都把牛奶瓶橫着放在餐盤的一邊。再看看我們中國國小生這邊,碗裏,都是剩菜剩湯,牛奶瓶站立在餐盤的一角,看起來搖搖欲墜。從這就可以看出中國國小生和日本國小生的素質問題了,這就讓我想起了一條廣告,中國人一年浪費的糧食,可以足夠讓兩億人一年吃的飯。想一想,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數字啊!再想想,全國有多少人吃不上飯啊!我們卻這樣浪費!

再看看日本國小吃完飯後都幹些什麼,首先,每一個日本國小生都沒有閒着,都在幫忙清理飯桌和飯碗。再想想我們自己,這些日本國小生做的事,在我們中國,往往是那些在廚房裏工作的大娘做的事情,我們自己是不是該感到自愧不如,是不是該向日本的國小生學習。這就是我們和日本國小生起跑線上的差距,如果在這起跑線上的較量,我們不能勝利的話,以後中國該怎麼辦?難道還是像原來一樣被別的國家欺負嗎?我們當然不希望這樣,那我們就應該去超越他們,和他們做的一樣。希望大家以後都可以向日本小朋友一樣,不要被他們超越。

起跑線心得體會篇2

昨天,我和爸爸去看了一場電影:《起跑線》

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父母為孩子找學校的事:拉吉夫婦有一個女兒叫:皮雅,皮雅因為語言的問題受到小夥伴的排斥,因為皮雅説印地語。被認為是貧民窟的孩子。為了讓自己的孩子能上好的學校,受到好的教育,拉吉夫婦二人可以説絞盡腦汁,動用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力量。因為在他們的國家裏也同樣有下面這樣的現實:好的學校都想進,但是好學校名額是有限的,而有關係的就佔去了一大部分。

為了讓皮雅上好學校拉吉夫婦二人進行了搬家,為此專門買了新房子。因為男主人公是服裝店老闆,而學校説一般不接收店鋪老闆的孩子,於是兩個人開始身份轉換,兩人打扮成上流社會人士的樣子。因為從消息人士那裏得知,每所學校必須留一定的配額給貧困的孩子。為了能蹭上對於貧困人口家庭的名額,一家人裝作貧民的樣子,偽裝搬進了貧民窟。

最後,拉吉一家通過了檢查,皮雅進入了全市最好的學校。可是,他們剝奪了另一個孩子上學的權力,拉吉覺得良心過不去自覺的告訴了校長,想讓校長把自己女兒的名字去掉,讓那個窮孩子來上學。可沒想到校長不但沒去掉皮雅的名字而且也不想讓那個窮孩子上學。這時,拉吉既無奈又氣憤。因為,那個窮孩子的父親曾幫助過拉吉一家通過學校的檢查,而那位孩子的父親卻並不知道拉吉一家並不是窮人。

在一次家長會上,拉吉趁其他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把公立學校的一些窮孩子帶到了家長會的舞台上,表演了一場震撼的節目。當拉吉起鬨讓這些家長為這些孩子喝彩時,掌聲和尖叫聲熱烈而又持久。可當拉吉告訴那些家長這些學生其實是公立學校的孩子時,原本熱鬧的大廳裏變得鴉雀無聲。沒有掌聲,更沒有喝彩。

拉吉想那些家長表達了內心的想法,並透露了校長的陰謀,當面告訴那學家長現在就要給皮雅轉到公立學校。拉吉走下台時,拉吉的夫人米圖鼓起了掌聲。

影片到這裏就結束了,讓我懂得了人不能虛偽,做任何事都要做到誠實!

起跑線心得體會篇3

剛才,看了一個短片,叫《起跑線上的較量》,這部短片是講的是中國專家帶着自己的學生到日本武石國小交流,不與日本國小生交流,直接不知道什麼叫“輸在起跑線上”。

在日本,大人對小孩要求嚴格,不溺愛小孩子,武石國小的午餐既簡單,味道又一般,可是,孩子們都吃的乾乾淨淨的,不剩下一粒米,不放過一滴湯。專家剛進來的時候,看見一些比我們個子小的小孩子,他們看起來是一年級的他們提着一個比水桶還沉的牛奶箱進來了,當專家問他們是誰的時候,翻譯説,他們在幫食堂裏的廚子幹活兒,每天都會抽籤抽到一個班,有些時候,會連續好幾天都抽到一個班,他們也不抱怨。日本的小孩,在等着專家和他的翻譯以及他的學生們,如果他們不來,日本的小孩就不動筷子,日本的小孩非常懂禮儀。日本學生送給國家代表隊的禮物是一個用畫筆親自畫的帽子。一個日本女學生幫專家解開了牛奶的繩子,還幫一些中國學生解開了繩子,好懂得禮儀呀!中國的學生一解開繩子,就有日本學生來收拾瓶蓋和繩子。塑料包裝要放到1號垃圾桶裏,紙質包裝要放到2號垃圾桶裏。我們中國人問:“你們快樂嗎?”他們説:“快樂!”他們問我們中國人同樣的問題,國家代表隊的學生們卻有的沉默,有的説:“不快樂!”這一點,明顯看出了中國小孩子的不知足有多麼的嚴重。日本學生基本上所有人都把飯菜吃光了,雖然《憫農》這首詩是中國人寫的,但是看起來,日本人貌似比中國人瞭解這一句瞭解的更透徹!!!!!看到短片裏的中國學生剩飯剩菜有這麼多,作為中國人讀後感 ,我

都感到臉紅。吃完飯後,很多日本學生都自覺的搶着活兒幹,有的雖然是低年級小朋友,可是卻如此的有邏輯性!!他們不用老師分配幹什麼活,他們直接自己找活兒幹!這一點,他們的一年級都比我們五年級學生做得好!連一個一年級的女生都提着和水桶差不多沉的大號飯桶!

我覺得,我們還有很多很多地方要向日本學生學習,不然,我們就要“輸在起跑線”上了!!!

起跑線心得體會篇4

在歐洲、美國,人們偶爾説錯一個英語單詞並不算什麼。這是顯而易見的。可是,到了印度,英語的地位便被抬高。如果一個印度人説不好英語的話,那麼,他很有可能一輩子都會為別人打工。

這部電影講述了拉吉和米塔這對中產階級夫婦為了讓女兒皮雅從小能夠受好的教育、走上人生巔峯而費盡心血,甚至躲進貧民窟裏裝窮的故事。

看完這部電影已是深夜了,但皮雅幸福可愛、天真無邪的笑容依然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貧民窟裏的人情味兒也使我熱淚盈眶。

印度同我國一樣,也是一個人口大國,這也讓印度的貧富差異漸漸拉開。窮者窮入地下,達者優越如天上,極度的落差感讓人連連歎息。人們瞧不起公立學校的孩子,認為和他們在一起固然會學壞。

他們歧視他們,在聽到台上精彩的表演竟是公立國小的孩子們帶來時,戛然停住了掌聲。而德里文法國小的校長洛達,因為出生低微而在讀書時的名校裏受盡冷遇。她渴望着被人看好,而實際上卻是一個披着剛正不阿,不收賄賂的外衣,將教育經營成一門生意,把手中的權力當作報復工具的表裏不一的人。我覺得她比不上公立國小的老校長,因為她根本不愛孩子,也並沒有享受教書育人的快樂,使權弄勢,早晚都得接受牢獄之災。

而正如電影中所説,富孩子瞧不起窮孩子,我也覺得“富人”應當覺醒了。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財富,亦沒有永久的貧瘠。成功是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創造出來的。而不是祖上。就像醒悟過來的拉吉夫婦那樣,一起為別人的成長而盡一份力吧!

其實小男孩也是幸運的,雖説他出身貧窮,可他卻有一個在落選時鼓勵他的好家長,而不是一味地去指責。

許多時候,窘迫中總能流露出温情。同樣貧困的希亞姆一家對拉吉一家無不關愛,這也恰恰體現了人情之味,如沐涸澤。

如楊絳先生《老王》中,幸運者有責任幫助不幸者,而沒有嘲笑他們的權力。幸者應儘自己所能去幫扶不幸者,從而改變他們的處境,同時不幸者也應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人人平等,我想世界正是這樣的,不計貧富。

起跑線心得體會篇5

關於教育孩子,總能引發深思,為孩子鋪排的一切,就是孩子的未來,可問題是:能預想孩子的未來嗎?這是看完《起跑線》,在腦海中縈繞的問題。

印度片《起跑線》是一部輕鬆喜劇,講述的是一對中產階級的父母為了孩子能夠進入前五名的私立學校讀書,首先是充大頭,扮演有錢人試圖進入上流社會,卻被懷疑,融入不進去,可這一個方法沒有如願取得學位,於是就扮演窮人,住進貧民窟,試圖得到給與貧民的優惠政策而取得學位,這一個方法真的讓他們如願取得了極少數的給與貧民的學位,卻失去珍貴平實的貧民友情。

故事很簡單,卻能窺探出每一個家庭存有的問題孩子的教育。父母們千古不變的想法就是,孩子進入名校就能學好、就能取得好的發展,就像電影中媽媽常掛嘴邊的一句話:不能進入好的學校,就沒有好的工作,女兒的朋友就會超越她,她會覺得孤單,會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就會自棄,就有可能開始吸毒,一連串可怕的預想,都源於沒有進入到好的學校,這一個被父母們稱為起跑線的東西,進而引發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爭取,為了爭取到那小小的立足之地,父母們不惜拋棄原有舒服的樣子,去裝飾本不屬於自己的他人,這真的是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了,這注定是一個悲劇,於己於人都是一個悲劇,於己來説,預想孩子的未來是由身為父母的自己出發,而不是源於孩子,這其實就是父母的夢加在孩子身上而已,那能證明父母的預想就是孩子想要的未來嗎?於人來説,就像電影中所提及的一句話一樣:政客偷竊窮人的糧食,建築商偷竊窮人的土地,富人偷竊窮人孩子上學的權利。當這種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中產階級有錢人想方設法擠進所謂好的學校,為孩子鋪排好的未來的時候,無疑就成為偷竊者,偷竊李穎屬於他人的教育權利,於人而言,那是殘忍的卻是無奈的,因為始終鬥不過。

其實,預想孩子的未來,為孩子鋪排一切,助推孩子站於起跑線上,都只不過在物質條件上給與實現,所謂的起跑線也只不過是生活條件,所謂孩子的未來也只不過父母們的預想,生活條件是否富有還是貧窮,都不是成為一個孩子是否優秀的條件之一,父母們的預想也不是定義孩子未來的預測之一,為何不能遵照孩子原有的秉性,給與孩子原有的條件,讓孩子依照原來發展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