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讀後感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9W

很多同學都會選擇在讀書後寫讀後感來記錄自己的感受,書寫一篇讀後感有助於強化我們對名著片段的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安妮》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安妮》讀後感7篇

《安妮》讀後感篇1

大浪淘沙,江水滔滔,留下來的就是閃閃發光的金子。世界上的書很多,好書卻又太少,《綠山牆的安妮》便是這為數不多的精品中最令我喜愛的一本。這本書記載了綠山牆的馬修和瑪麗拉兄妹,原本打算在孤兒院裏領養一個男孩來幫忙,沒想到卻陰差陽錯地接來一個滿臉雀斑又有着豐富想象力、喋喋不休的紅髮女孩安妮。故事由此開始,安妮用愛心贏得友誼,以倔強堅持自己的天性,用豐富的想象充實自己的生活……最終出人頭地。

寡言害羞,憨厚勤勞的馬修;不苟言笑,心地善良的瑪麗拉;愛管閒事、心直口快但善良的林德太太;性格爽朗、富有童心的老巴里小姐……他們温和、善良、彼此互相幫助、友好相處的情節讓我掩卷難忘。

她因為個性比較鮮明而不斷地被批評,但文中每次描寫她犯錯誤時,馬修、瑪瑞拉、戴安娜這些她的親朋好友都會安慰她,鼓勵她,給她以關愛,教會他如何面對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正是因為她生活在這樣有愛、有關懷的温馨氛圍中,她才不會覺得孤單和寂寞,最後走上人生的正軌。

在這個並不悲傷淒涼的孤兒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人世間的温暖,那温暖就像一縷陽光觸及着我心底最柔軟的地方,在與安妮共同追逐生活美好之中,我少了許多對生活不如意的埋怨,甚至感覺安妮是個幸福的孩子,漸漸開始羨慕而不是同情她,羨慕馬修和瑪麗拉兄妹對安妮發自肺腑的疼愛和無私的付出,羨慕她擁有純潔的友誼……

我們何嘗不是生活在愛與關懷的世界裏。同學間的互幫互助,老師的耐心指導,父母的細微關心,鄰里之間的相互謙讓……這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色彩,讓世界充滿了愛!

愛與關懷是世界上最甜美的!愛與關懷是人與人之間良好溝通的橋樑,愛與關懷讓人間萬分温暖,愛與關懷讓人們生活在幸福的世界中!

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斯之後最令人感動與喜愛的兒童形象,《綠山牆的安妮》是我讀過最甜蜜的兒童生活小説,就像一輪太陽,燦爛千陽,照耀我們成長。

《安妮》讀後感篇2

在那一座農場裏,在那一片果園後,在那一面綠山牆腳,坐着一位紅頭髮的小姑娘。如果你見到她,一定也會被她眼中奇異的星光所折服,被她浪漫的幻想所觸動。

那麼,這位小姑娘是誰呢?她就是安妮。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人,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安妮。為什麼我喜歡她呢?因為安妮是一個樂觀,好強,熱情,善良,愛幻想的女孩。安妮是個一孤兒,幸運的是,她被凱思伯特兄妹收養。原來,這對兄妹想收養一個男孩,卻由於孤兒院工作人員的疏忽,陰差陽錯地領養了安妮。於是,凱思伯特兄妹想把安妮送給布林交可太太,但想到布林交可太太是一個不但小氣而且脾氣暴躁的人,並且家中還有很多孩子,這些孩子既沒有禮貌又整天打鬧。他們覺得讓安妮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實在是過意不去,便留下了安妮。

安妮終於在這個一片綠意盎然的農場裏,定居了下來,開始了屬於她的簡單平淡卻又美好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中能遇到一個貼心的知己。安妮也不例外。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一章——“安妮有了好朋友”。寫的是安妮認識了戴安娜並和她慢慢建立起友誼這件事。戴安娜是一個長相漂亮,心地善良的女孩。戴安娜酷愛書籍,而安妮卻熱愛幻想,明明有着截然不同的興趣,這兩個女孩卻特別合得來。

有一次,戴安娜喝了安妮錯拿的三大杯葡萄酒,於是喝得醉醺醺的,這可把戴安娜的母親氣的不輕,戴安娜也因此被禁止與安妮一起玩。但兩人深厚的友誼怎麼可能因此而斷掉呢?兩個女孩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們通過寫信給對方,來分享自己生活中有趣的點點滴滴。她們的友誼,也令我十分羨慕!

安妮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特別好。她經常幻想,幻想自己變得很漂亮,就像公主一般美麗。她還特別愛起名字:她把穿過貝爾家的白樺小路取名白樺小徑;把一株開花的櫻桃樹取名白雪公主;把巴里的池塘比作晶亮湖。安妮的取名能力令我讚歎,而更令我讚歎的,是由此體現出的,安妮對於生活的熱愛,對於身邊一切事物的友好浪漫的態度。我也希望自己能成為這樣一個人,樂觀,並且充滿陽光。

?綠山牆的安妮》真是一本最甜蜜的書,讓我嚐到了麪包的香、蛋糕的甜,如同我自己的童年!

《安妮》讀後感篇3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裏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戰爭境況對納粹來説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着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

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裏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

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信息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繫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藉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説:“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

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閲讀《安妮日記》時,在大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温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説:“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着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東西能比這個更快樂的嗎?”

《安妮》讀後感篇4

假期裏,我認真閲讀了《安妮日記》,書中那個陽光,自信,充滿理想的女孩安妮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有一個富裕的家庭。其父為一公司總經理,母親也是富家閨秀。安妮自幼備受父母的疼愛,上學後又得寵於老師,真可謂養尊處優。可悲的是,她的身體裏流淌着猶太民族的血液,而猶太民族的歷史註定是悲劇,在那個沉重的二戰時期,數以千計的猶太人被成批的殺害,納粹興起後安妮便隨家人避難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她的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共八人躲進她父親公司的密室,八個人藏身閣樓密室25個月。白天他們不能説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仁幫助供給食品和生活用品,獲知外界的一切。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不能出門,而且常常擔驚受怕。不過這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在這25個月中,安妮用日記述説着戰爭帶來的一切。“你一定想聽聽我對躲起來過日子的想法。這個嘛,我只能説我還不是很清楚。我想我在這幢房子裏永遠不會覺得賓至如歸,不過這並不表示我討厭它。

我們很像在一幢奇怪的公寓裏度假。”黑暗的環境,狹小的空間,無休止的轟炸,沙啞的鐘聲帶走了一個個漫漫日夜。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恨,都沒有壓倒這個花季女孩,她貪婪家庭的温暖,對生的追求與期盼,以及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都融化為了陽光女孩的無限力量,戰爭是殘酷的,我們未曾經歷過,便無法真切地感受它的恐怖與無情。讓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一下,在那個封閉的空間,我們能否想象成一次冒險之旅?周圍靜寂了!不用學習枯燥的鋼琴,對一些孩子來説,幾乎可以歡呼雀躍,可這對安妮和她的家人來説卻是無限的失落。沒有了音樂,依舊需要歌唱;沒有空間,仍舊不忘舞蹈,安妮像個天使,在這黑暗的日子裏,給周圍人帶來希望,節日送上自己的禮物,談不上精緻,卻給閣樓裏撒下一片陽光!“在當前這樣的時代,的確很難:理想、夢想和寶貴的希望也在我們心中浮現,但只有被殘酷的現實壓碎。我沒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拋棄,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來那麼荒謬,那麼不切實際。可是我仍然緊抱着它們,因為世界雖然這樣,我還是相信人在內心裏其實是善良的。”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每當抬頭凝望天空,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安妮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安妮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

她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有一顆顆歡快温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無論環境多艱苦,始終不放棄自己的夢想;不管戰爭多殘酷,總有一棵豁達寬容的心。正是這些夢想與寬容堅定安妮和平終會歸來的信心。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作為一名老師,面對與安妮年紀相仿的花季少年少女。我將要告訴他們安妮的故事,告訴他們當他們惦記着未升級的遊戲,安逸得享受着美食,在父母懷裏撒嬌的時候,少點叛逆,去除埋怨,時刻滿懷着自己的理想,用豁達的心去對待這個世界,珍惜自己的生命。因為擁有勇氣和真誠的信念的人是永遠不會在不幸中消亡的。

《安妮》讀後感篇5

“她感到自己面前的道路變窄了,曲曲折折的卻仍舊鋪滿了鮮花,而他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和夢中的理想世界是誰也奪不走的。”道路變窄曲曲折折,説明安妮已經認識到未來會很艱難。 他已經長大也懂得了些許生活的道理,但鋪滿鮮花則説明他對未來依然充滿信心。堅強樂觀,永不服輸的他一定會永遠快樂的。

以上就是長大以後的安妮了,觀積極的心態,但其實,安妮小的時候也是一個憨憨呢,那就從那幾件事説起吧。

記得安妮是怎麼來到綠山牆的嗎?這也許也是緣分吧,馬瑞拉想要的是一個十歲左右的男孩兒。但由於南希的馬虎,把瘦小的安妮送給了馬瑞拉。馬修很內向,但他喜愛這樣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在馬修的影響下,馬瑞拉也漸漸接受了這個孩子,並發現了她的閃光點,認為安妮是一個好孩子。

眾所周知,安妮很在意自己的紅頭髮。因為紅頭髮也闖過禍,鬧過笑話。也因為紅頭髮和吉爾伯五年都很冷漠,甚至朝林德太太大吼大叫,最最荒唐的是他竟然從一個小販那裏買來了染髮劑,並且是怎麼洗都不會掉色的那種。他把紅頭髮染成了綠頭髮。這個想象力豐富的女孩遭到了虛榮心的報應,最後馬瑪瑞拉只好把安妮的頭髮全都剪掉了。愛美之心人人皆有但過頭就不是什麼好事了。

還有紫水晶胸針風波。本來興致勃勃去郊遊的安妮,怎麼這麼落魄了呢?原來是瑪瑞拉的紫水晶胸針不見了,那枚紫水晶胸針是瑪瑞拉最珍貴的寶貝,是母親留給她的,胸針裏還夾着一縷母親的頭髮,周圍還鑲着一週上漲的紫水晶。這紫水晶胸針的遺失對瑪瑞拉來説無疑是一場災難。儘管安妮很努力的解釋,但仍然迎來的是瑪瑞拉的質疑。為了能去郊遊,安妮甚至編了一個荒唐的謊言騙瑪瑞拉,説自己弄丟了胸針,直到最後瑪瑞拉無意間翻出了胸針。安妮的冤枉才被洗清,最終也如願以償地去郊遊了,不得不説安妮的腦回路還真是不一樣。

人總是會長大的,但也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就像安妮那樣——對生活始終懷有期待,這樣我們活的才會更有樂趣。

《安妮》讀後感篇6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裏的少女的日記嗎?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寫了兩年多的日記,從13歲寫到15歲。安妮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裏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瑪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猖狂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蘭避難,可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希特勒視猶太人為劣等民族,想要將猶太人趕淨殺絕。八個人在祕密後屋裏度過了兩年難熬的時間。雖然有朋友們的幫助,但他們每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中。祕密後屋裏本來善良的人變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搶。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格特最終被轉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寫日記的時候和我一樣大小,她當時在祕密後屋的生活艱難。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別!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想想現在的生活,回憶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現在有多幸福,多快樂!安妮在祕密後屋裏並沒有絕望,她堅持讀書,寫日記,希望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裏當一位作家和記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安妮在日記中寫下了她對友誼,對種族,對軍事等等的看法。在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裏,大家時刻擔心被發現,被抓走。他們經常空襲警報的驚嚇,飛機轟炸的威脅……安妮在日記中觀察仔細,文章通暢,描寫生動,着實讓人感到可驚可歎!

戰爭只能説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安妮對漫長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換來的只是苦難和死亡。像安妮一樣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個,讓我們大聲説出:“和平萬歲!團結萬歲!”

《安妮》讀後感篇7

“安妮是繼不朽的愛麗絲”(指《愛麗期漫遊記》的主人公)之後最令人感動和喜愛的兒童形象,這是馬克·吐温對“安妮”系列小説的評價。讓我們跟着走進這個曾在孤兒院住了四個月、愛幻想、喋喋不休的紅髮女孩安妮;雪莉小妞的世界吧。

故事起源於一個叫馬修的十分害羞的男人,他和他的妹妹瑪麗拉想要從孤兒院領養一個男孩幫助乾田地裏的活,剛好斯潘塞太太想要領養一個女孩,就讓她幫忙帶一個回來。誰知,斯潘塞太太錯聽成了帶一個女孩。安妮就這樣第一次在火車站上以奇怪的面貌和大眼睛、無法言語的神情出現了。鮮紅的頭髮,臉上長了很多雀斑,眼睛和嘴巴都很大,她的下巴很尖,稜角分明,這個女孩可把前去接她的馬修嚇得不輕,可是善良的卡思伯特卻大吃一驚,那天她對安妮十分冷淡,安妮因此大哭一場。第二天,她就被瑪麗拉小姐“還”回給斯潘塞小姐,可又不忍心讓安妮去為一個鐵石心腸的太太做苦工,於是收養了她,開始她的美妙生活。

安妮的童年非常糟糕。她出生三個月後父母雙雙夭折,她被好心的托馬斯太太收養。儘管托馬斯太太很窮,而且還有個酒鬼丈夫,安妮和托馬斯夫婦還是一起生活到了八歲。在托馬斯太太家裏,她要幫忙照顧托馬斯家四個比她小的孩子。後來托馬斯先生被火車軋死了,安妮又成為孤兒,這時住在上游的哈蒙德太太留下了她,安妮幫忙照顧她的八個孩子,但沒過多久她還是成了孤兒。這種悲慘的過去使安妮對現在的一切都感到滿足。只要她有一個永遠的家,哪怕十分破舊,她都願意不惜一切地去換取。雖然一切並不美好,但她總是用樂觀的眼光去看待。這種樂觀的態度,才讓安妮能開心的學習,積極的爭取,努力的交友。有了許多的知心好友。她的忠誠使她和黛安那並肩同行,患難與共,當組成“故事會”時幫黛安娜培養想象力。除了朋友外,安妮最喜歡的莫過於大自然了,她一切不滿意的地方,在她所賞大自然時都會變得不再重要,大自然的萬物都是安妮心中的“寶貝”。

安妮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精神使我迷上了她,她就象一朵向陽花,永遠朝着陽光綻放。正像加拿大評論家所説:“小姑娘直率的天真,純潔的幻想,是難以企及的美好的境界,是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