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黨員的先進性是通過黨員的黨性修養體現出來的。學習《樑家河》,我們看到了總書記的初心來自人民又回饋人民。那麼關於樑家河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範文,以供參考。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範文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

七年難忘的知青歲月,四十載不變的故土情懷”魂牽夢繞,心繫百姓;40多年前年僅15歲的習近平同志為響應毛主席提出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插隊到陝北延川縣樑家河,開始了他七年的知青歲月;在這裏他克服了“思想關、生活關、飲食關、勞動關、跳蚤關”磨礪了他吃苦耐勞、艱苦奮鬥的堅韌意志,塑造了他敢為人先、實幹擔當的優秀品質。品讀樑家河故事,傳承樑家河精神,做新時代的先鋒,具有現實的意義。

艱苦惡劣的環境是我們成長的墊腳石。當年,習近平插隊到樑家河,條件非常艱苦,經常吃不飽、穿不暖;但是習近平同志他克“五關”帶領村民打壩淤地、發展沼氣、修築梯田、植樹造林,克服了重重困難,辦成了一件件實事。正是這種惡劣的環境讓一位城市青年蜕變成了一位吃苦耐勞、艱苦奮鬥、實幹擔當的農村好乾部。 

心中有信仰,人生才有方向。習近平説“15歲來到樑家河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時我堅定目標、充滿自信”習近平同志以黨的崇高信仰和“為人民辦實事”的執着追求,與樑家河村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帶領樑家河村民搏擊貧困、艱苦創業,時刻不忘“什麼叫羣眾”贏得了羣眾的信賴與擁護。 實事求是是真理,實幹擔當是品質。習近平同志講到“陝北七年,最大的收穫之一是讓我懂得了什麼叫實際,什麼叫實事求是,什麼叫羣眾”習近平同志從樑家河的實際出發,帶領幹部羣眾打井抗旱、打壩淤地、修建公路,以實幹作風和擔當精神使樑家河發生了實實在在的變化,習近平在陝北的七年,正處於我們國家的特殊時期,黑白顛倒、美醜錯亂,老百姓都在掙扎着生存。但是在這裏,習近平把自己看作是黃土地的一部分,憑藉生活的歷練和滿心的熱烈,結合農村當時的真實情況,立足於自身實際,發展生產,在蒼涼的黃土高原上,在苦難的灰燼中,釀造出屬於他們的生活之蜜。樑家河一書以記實的手法、接地氣的故事,集編而成,具有很強的可讀性,讀了樑家河一書,我的感悟是八個字;實幹、擔當、羣眾路線。作為民主黨派一員,一定要提高政治站位,在學習領會樑家河的精神實質上達到一個新境界,要堅持學深悟透,深入挖掘樑家河大學問的豐富內涵,從樑家河大學問中吸取精神力量,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把學習活動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發揮民盟特色優勢,把習近平總書記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要求落到實處,學習樑家河對於廣大盟員讀懂共產黨人的初心,認清新時代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具有重大意義;更有助於廣大盟員增進對習近平總書記是全黨擁護、人民愛戴的全黨核心、人民領袖和軍隊統帥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繼承和發揚優良傳統,不忘多黨合作建立之初心,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積極履行好參政議政、民主監督職責,做好社會服務工作,把多黨合作偉大事業繼續推向前進,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

北緯36.8°,陝北的黃土高原上,有一個貧苦而偏遠的小村莊,名叫樑家河。那裏佈滿了習近平總書記七年知青歲月的奮鬥足跡。他曾深有感觸地説:“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

四十多年前的樑家河貧苦而又寧靜,村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本書中一幕一景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從1969年至1975年樑家河村知青歲月的艱苦生活、成長曆程和奮鬥足跡。《樑家河》以樸實的筆觸,真實的歷史細節,真摯的情感將一個個故事徐徐展開,將我們的思緒帶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真切感受初心、使命、責任、擔當的偉大力量。

在七年樑家河歲月裏,總書記始終堅持學習。“一物不知,深以為恥”,白天和村民們一起勞動,晚上挑燈夜讀成為總書記知青歲月的生活常態。無論是在持鞭放羊的小山坡上,還是在土窯洞灰暗的煤油燈下,他總是卷不離手,從書中汲取着思想和精神的營養,從《戰爭論》到《資本論》,從到《國家與革命》到《共產黨宣言》……逐漸積澱成為治國理政的大智慧。

在七年樑家河歲月裏,總書記始終身先士卒,艱苦奮鬥。從打壩建沼氣,到鐵業社的成立,始終敢為人先,走在前面。在艱苦的環境中,與村民們生活在一起,生產在一起,水乳交融,學會了擀麪條,蒸糰子,醃酸菜,擔糞,擔麥子……

在七年樑家河歲月裏,總書記始終堅持留心和用心。細心地留意羣眾生活的不便,用盡心思辦成了陝北第一口沼氣池,打了一口甜水井,相繼興辦了“鐵業社”、“代銷店”、“縫紉社”、“磨坊”、“菜園”,實實在在地解決了村民的困惑和難題,和村民們日漸水乳交融。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學習《樑家河》,我們看到了總書記的初心來自人民又回饋人民。

掩書而思,作為青年的我們,更應該讀書修身。在各類知識和海量信息日新月異的時代,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盡情感受文化的魅力。用書籍來補足我們精神之鈣,填補我們閲歷之空白。在注重博學的基礎上更應注重對經典的學習。以書為鏡,用書中體現出來的精神、意志、品質來對照自己,從而激發提升自己,以此作為自己做好工作、服務社會的原動力。

掩書而思,作為青年的我們,應該在實踐中錘鍊,在艱苦奮鬥中磨礪意志。做到心有民,將為民當成做事之本。心繫羣眾、植根羣眾,融入農村,深入基層、多傾聽老百姓的心聲,把工作做到實處。在工作一線錘鍊黨性,敬業勤懇地紮實工作。

學習《樑家河》,似一條清涼甘洌的源頭活水,啟迪着我們的智慧,樑家河的故事還在繼續……

黨員幹部學習《樑家河》有感

三個小時,我一口氣讀完《樑家河》這本書,本書分四個章節,分別講述2015年習近平回樑家河的感人場景、習近平的知青故事、習近平與“小夥伴”的故事和新時代樑家河的變遷,生動的描繪了習近平與樑家河這片黃土地之間的深情厚誼。習近平説:”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樑家河,不要小看樑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我被書中生動的故事所吸引,也很受啟發。首先是對黨的赤子之心。1962年9月,習仲勛因所謂“《劉志丹》小説反黨問題”,被殘酷迫害。因為父親的原因,習近平提交了第八份入團申請書後,才獲得批准成為一名共青團員。

         入團後又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在第十份入黨申請書提交後才獲得了批准成為一名中共黨員。追求進步,矢志不渝。自問我的入團、入黨過程,如果接連被組織拒絕,是否能初心不改?實話説我不敢保證。所以第一點我學到的就是對黨忠誠,無論什麼時候都相信組織、相信黨。其次是對待學習的態度。青年習近平的座右銘是先從修身開始,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白天上山放羊,手中還不忘拿書閲讀;晚上在煤油燈底下看書,為了湊近光亮,臉被燻黑,第二天早上吐的痰都是黑的。比起那時的條件,現在我們有寬敞明亮的學習空間,也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但是在業餘時間靜下心來看書、學知識的精神,我做的不好,往後要改正。其三是對待工作的態度。習近平説:“一個人要有一股氣,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挑戰的勇氣,什麼事都不信邪,就能處變不驚、知難而進。同時要想辦法巧幹,避免苦幹。”這段話告訴我們遇到任何事情都要有迎難而上的信心,同時還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很多難題,有些問題之前遇到過,可能做起來就順手,再遇到時就要想辦法巧幹,提高效率;還有很多是沒有遇到過的問題,就需要我們敢於亮劍,多想辦法。最後是怎麼樹立威信。

       習近平回憶説開始來延安時心理落差很大,都是窯洞,習近平説:“這不是山頂洞人的生活嘛”。還因為一件小事被誤會,他把發黴的麪包喂狗,沒見過麪包的鄉親覺得麪包是好東西,傳來傳去就變成了知青糟蹋糧食。離開樑家河的時候鄉親們評價他是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那他是怎麼改變鄉親們對他的看法的,樹立威信的呢?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是一名實幹家,自己主動適應新環境,積極為鄉親辦事。比如為提高糧食產量,在樑家河溝口打一座水墜壩;為改變燒火做飯砍柴難的問題,辦沼氣池;為增加集體收入,辦鐵業社;為提高識字水平,辦掃盲班等,不勝枚舉。從真心實意的為鄉親解決困難開始,和鄉親們處理好關係,一步步贏得信任,樹立威信。青年習近平在很多方面都為我們立下了標杆。作為一名黨員,結合上述所思所悟,在個人成長上對自己要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是在思想上入黨,做一名合格黨員;在學習方面多下功夫,努力學習、主動學習;在工作中多找方法,發揮黨員帶頭的引領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