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紅色家書黨員讀後感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61W
紅色家書是用鮮血寫下的遺言,精神的純粹早已超越文章的雕琢,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紅色家書黨員讀後感精選,供您參考查閲,謝謝!
最新紅色家書黨員讀後感精選

 紅色家書讀後感

這些家書的紙張大小不同、質地各異,穿越烽火年代,又經數十載歲月洗禮,能夠保留至今,殊為不易。“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血脈親情是永遠割不斷的,這一封封家書的背後則是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感人故事。

過去人們常説共產黨員是鋼鐵戰士,其實共產黨人也是血肉之軀,也有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也有喜怒哀樂、愛恨情仇。然而所不同的是,他們有一種堅定的革命信仰,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甚至犧牲生命。這種鐵骨柔情的一面在家書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在革命戰爭年代的家書中有一個常常表達的情感,就是參軍或參加革命工作成為職業革命者以後,就不能在家裏盡責盡孝了。仗一打就是幾年、幾十年,有的沒有再見到家人就犧牲了,有的直到1949年革命勝利後才與家人聯繫上。這期間他們的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糾結,但最終還是小家讓位於大家,小愛讓位於大愛。

從一封封浸透着歷史滄桑的家書中,我們彷彿能夠聞到各個時代的氣息,感觸到家書作者的心臟不停地跳動。從這個意義上説,那些逝去的先烈是永生的。在中國革命的各個歷史時期,有許多普通的共產黨員,為了實現救國的理想付出了鮮血和汗水,他們的價值觀和黨的宗旨是一致的。從他們留下的紅色家書中,我們可以觸摸到他們的思想軌跡,從中獲得的不僅是震撼、銘記,還有奮進前行的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革命動盪年代,家人的書信,無疑是最好的牽掛寄託。一本《紅色家書》,一首革命記憶,一段崢嶸歲月。

從那些浸染人心、感人肺腑、潛然淚下、字字千鈞的文字裏,讀出了激勵奮進和向上力量。一封封書信中,我被故事主人公們的那份家國情懷所感染,為他們的兒女情長所感動,為他們的人生曲折經歷所慨歎,對家書裏面藴含的一個個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故事所吸引。烈士陳覺還未來得及與妻子腹中的孩子謀面,便慷慨就義。烈士趙一曼在行刑前給兒子遺書説“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

但是“我們難道戀戀於兒女的深情嗎”,烈士陳毅安對妻子的信中説道。

對革命先輩開創革命事業的艱難險阻有了更深的認識,對他們堅定理想信念為革命、捨生取義報家國的鬥志所欽佩。“雖然人生自古誰無死,餘之死,非匪非盜,非淫非拐,非殺人放火,非貪贓枉法,實係為國家社會,為工農羣眾,含冤負屈而死”,“社會之新光在照耀着你”,“只要認清了前途,就是拼命也要去幹”。烈士趙允霄在給女兒的遺書中説“你的父母是個共產黨員”後,擲筆絕別。他們用鮮血染紅旗幟,用信仰鑄就夢想,這是何等的凜然壯烈、蕩氣迴腸。從中可以看出共產黨人的羣像圖,亦能探究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在今天,作為一名普通黨員身份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更要堅定政治站位,牢記四個偉大,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做到四個服從。

讀《紅色家書》,是一次學習和傳承革命烈士們優良的家風家訓家教的良好契機。一封家書連接千萬家,一封家書背後就有一個家庭、一個家族,或治學嚴謹,或為人寬容,或志向堅定,或仁義,或重孝,或敬幼,家書中革命仁人志士的優秀家風家訓讓人印象深刻。讀這樣的家書,無處不是一種家風家教教育。家風正,政風清,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新形勢下,家風事關作風,家風事關民風,而《紅色家書》定是一本生動的教材。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層層的枷鎖,鎖不住你這獨享的幸福的春”。而眼前的一切,是萬千革命烈士負重前行換來的,他們的擔當責任、奉獻付出,為我們的蹄疾步穩、奮力向前奠定了堅實基礎。

紅色家書讀後感

“傳統是非常重要的。從個人來説,從生到死有一定的時間段,人人如此。唯獨傳統和內在於傳統的偉大精神、智慧與理念沒有時間段,它超越了時間。”

——題記

“我的愛好挺多,最大的愛好是讀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磚國家媒體聯合採訪時,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説。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後可以為政於天下”。對讀書的熱愛與痴迷,貫徹着習總書記的人生軌跡。從樑家河的窯洞到中南海的辦公室,從基層工作到治國理政,一路走來,他始終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青年時代的習近平,對知識有着發自心底的熱切向往。上山下鄉的日子裏,他隨身帶了滿滿一箱子書。為了借閲《浮士德》,他走了30裏地。在樑家河村,習近平上山放羊也不忘讀書。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正氣。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每年4月23日確定為“世界讀書日”,提出“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每一個人都能讀到書”。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緊緊追隨總書記的腳步,細細閲讀着如五星紅旗般鮮豔的《紅色家書》,手不釋卷,撫今追昔,鈎沉史海,感受着中國革命鬥爭中創造的紅色文化的偉大自信,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禮、精神獲得昇華、心靈得到觸動。

綠水青山聚英靈,紅色家書抒壯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區、紅土聖地,生長在江西的我,兒時便對井岡山八角樓等革命先輩舊址、英雄事蹟耳濡目染;青年求學時,瀏覽名勝古蹟,在圖書館博覽羣書;工作後不忘讀書、求知若渴,先後閲讀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諸多著作,如今又積極響應省委書記、省長劉奇同志號召,與《紅色家書》結下不解之緣。這本承載着最真實、最生動感人故事的《紅色家書》,具體展現了老一輩革命家的家庭建設,既反映了他們對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們對親屬的深情、對子女的教誨。從中有人感受到人間大愛、革命大義的家國情懷;有人領悟到苟利社稷、舍家為國的高尚品格;有人傳承了居之無倦、行之以忠的忠誠信仰;有人身體力行着夙興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幹勁。而我,在對老一輩革命家強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同時,更加深刻體會到,這不僅僅是一種民族之魂,一種理想信仰,更是黨在奮鬥歷史過程中積累的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的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他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的大問題。”我常常在思考,習近平總書記提處的“四個自信”中的文化自信,究竟是什麼?學生時代瀏覽故宮看到的是琳琅滿目的珍藏國寶,僅僅是展品;參觀長城,巍峨雄偉,僅僅是景點;參觀國家圖書館,諸子百家,汗牛充棟,僅僅是藏書;閲讀紅色家書,直指心靈,觸摸血與火的歷史,僅僅是尺素信箋。凡此種種與文化自信究竟有着怎樣的關聯?

馬克思曾經説過:“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和特性”、“對於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説,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文化的本質和文化自信,便是建立在對中國文化載體中內在藴藏的中國精神、中國智慧和中國理念的總體性理解基礎上的。它體現在中國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中,貫穿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無論是文物、古蹟還是典籍、家書,都是文化的載體。文化的主體是人,而靈魂是載體中內在的精神。

社會主義文化自信包括了對中國革命鬥爭中創造的紅色文化的自信。紅色文化和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集合,對當代極度需要高水平精神滋養的青年一代非常具有現實教育意義。我認為,對於《紅色家書》來説,文化自信,信的就是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強調“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家書》正是紅色文化的充分展現,老一輩革命家優良醇厚的家風,一直為人稱頌,是新時代不可或缺的珍貴文化信仰。他們不僅嚴於律己,還嚴格要求親人和身邊的工作人員,一生堅守着共產黨員的本色。許多家書都記錄下了這種崇高的精神品格。《明志篇》中“爭國權以救危亡,是青年男兒之有責”、“一息尚存,終當努力奮鬥”等,充滿了錚錚男兒精忠報國的鐵血正能量,展現了堅定的理想信念;《正己篇》中“我的人生觀,絕對不能為一身一家謀升官發財以愚懦子孫”、“起得早來眠得晚,能多做事即心安”、“不要拋棄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在任何地方作事都一樣”、“不論學工、學農,只要好好幹都有出路”等,樸實生動的語言,為矗於人生十字路口的廣大青年修真正己點亮了指引的燈塔,鋪設了未來的坦途;《親情篇》中“家母病重,趕回服伺,親侍湯藥,未嘗廢離”、“只要我倆的心情緊緊的靠攏在一起,一切就沒問題了”、“與人民事業結合必能長展驥足”、“這個時代總是要求我們多向前看”等,既體現了兒女親情的温暖,又將感情與黨的工作、國家的事業提升到了完美契合的高度,實乃對當今青年人生抉擇最佳指引;《教子篇》中“我們應該以勞動生活為榮”、“為人民服務,已成終身事業”、“要從艱苦的過程中,得出雋永的味道”、“在各方面都很刻苦的鍛鍊和嚴格的要求自己”、“要始終一貫的站得正、站得穩”等,句句箴言,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後代的理念,宛如人生最樸實無華的真理,指引着當代青年怎樣做人、做事。諸如種種,《紅色家書》既是老一輩革命家高尚品格的真實寫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處理家國關係時崇高境界的充分展現。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總書記擲地有聲的誓言,代表着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決心,也代表了近百年來中中國歷史上為中華民族文化復興而前赴後繼、英勇犧牲的烈士的初心。讀《紅色家書》,字裏行間、時時刻刻,我都深深體會着老一輩革命家追求共產主義,為國家和人民奉獻一切,矢志不渝、視死如歸的精神氣節和初心信仰。國家危亡之時,無數滿懷熱血與理想的仁人志士,告別父母妻兒,義無反顧走向戰場,救百姓於水火、救民族於危難之中。“為了中華民族就為不了家和個人”,一封封沉甸甸的紅色家書,映照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一羣羣寧死不屈的共產黨人的身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等,是他們的偉大領袖,他們身後還有為共和國的建立而光榮犧牲的370多萬共產黨人。是他們的錚錚鐵骨築成了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堅實路基,這不僅是戰火紛飛的歲月裏的生命讚歌,更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長城,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堅定基礎。

社稷蒼生念,拳拳赤子心。習近平總書記説:“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回首來時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捨身為國、公而忘私的家國情懷,正藴含着每一位共產黨員在前進道路上所不能忘記的初心和方向。讓我們傳承《紅色家書》中的理想和信仰,汲取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中紅色革命精神的營養和力量,在當今“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的關鍵節點,將學習閲讀《紅色家書》與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緊密結合,以一片赤子之心、滿腔赤誠之情,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牢記初心使命,永遠熱愛黨,永遠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青春的力量。

紅色家書讀後感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紅色家書》通過開掘革命英烈及其家人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推陳出新,旁徵博引,別開生面,思想性強。作為《紅色家書》的一名忠實讀者,對此深有感觸。撫今追昔,鈎沉史海,筆者在品讀中深刻體會到,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共產黨人賴以生存的精神家園和主心骨。

“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鬥,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左權曾在家書中寫道。1942年5月,日軍對晉東南根據地發動空前殘酷的“大掃蕩”,妄圖合擊消滅我八路軍總部,時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的左權,為保護北方局、保護八路軍總部機關、保護老百姓,在前線指揮作戰,不幸中彈,血灑太行。“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衞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縱觀《紅色家書》系列專訪,亮點頻頻,那麼,我們如何傳承紅色基因,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石?

一是要“學”,只有認真看書學習,“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不斷推動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建設,才能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斷提高認識能力,夯實理想信念基石。

二是要“幹”,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認認真真幹事。實現理想,必須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方能“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積小勝為大勝,積跬步致千里。”

三是要“創”,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必須在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夯實信念基石,必須不斷開拓新境界,奪取新勝利,不斷增強政治自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