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雷雨》教學課稿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3W

艱苦奮鬥,吃苦流汗算什麼,老師教育我們用愛的枝幹,摧發了多少激情的學子。那麼關於相關的課稿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學課稿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精選《雷雨》教學課稿範文

《雷雨》教學課稿

一、説教材

《雷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第18課。課文用精練、自然簡樸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不同的自然景象。課文依據三個不同的時間段分成三部分,即使篇幅比較短小,但文章內容生動,課文插圖優美,比較適合低段的學生,讓學生以學習本文為契機,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學會觀察,增添生活的樂趣。單元訓練中提示,學習本組課文,可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理解內容,品位美感。

二、説學情

學生即使年齡較小,但 雷雨是夏天很常見的一種自然現象,細心的學生都會説出雷陣雨的一些特點,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全文,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顯現課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的變化。轟隆隆的雷聲和嘩啦啦的下雨聲,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具體感受到了雷雨前、雷雨中自然界的景象變化。

三、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依據“新課標”理念和學生的實際的情況,我擬定了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認知目標:會認4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技能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聲音表現雷 雨前後的不同景象。

3、情感目標:有留心觀察天氣的興趣,能寫觀察日記。

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識字、寫字。

2、朗讀課文,想象雷雨前、中、後的不同景象。

這節課的教學難點是:

1、有感情朗讀課文,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景象。

2、積累拓展,寫觀察日記。

四、説教學方法:

依據上述的教學目標,結合兩個小專題,我主要採用了三種教學方法:

1、創設情境教學;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集中注意力,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這種教學方法的確定既能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行為,也能較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為,落實了小專題。

2、朗讀想象感悟;

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我藉助學生生活經驗,以學生為主體對文本展開自主閲讀。通過讀,學生與文本面對面地進行接觸,品嚐着課文原汁原味的語言,培養着學生的語言的感覺;通過讀,課文規範的語言儲藏在了學生的頭腦中。學生學着,讀着,感悟着語言,彷彿置身與那場雷雨中。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理解了語言,感悟了語言,積累了語言。

3、師生合作學習。

二年級學生在學習中需要老師的幫助,在教學中我採用師生合作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指導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感悟能力。也能很好的解決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行為。

五、説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初步認識了雨家族中最威猛的一員:雷雨(課件出示雷雨動畫景象)

這節課讓我們更深入的認識一下雷雨吧。(板書課題)

2、課件播放課文朗讀動畫,邊聽邊回憶課文是按什麼順序描寫雷雨的。

板書:雷雨前 (1-3)雷雨中 (4-6)雷雨後(7-8)

意圖:

1、本環節利用動畫創設情景導入,吸引學生學習興趣。

2、複習導入新課,讓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解決引課中存在的低效性。

(二)課件出示這節課學習目

(1)認識這節課生字,會寫這節課生字。

(2)有感情朗讀課文,能想象雷雨不同時段的不同景象。

(3)拓展練習,能寫觀察日記。

意圖:

本環節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對這節課所學內容有所瞭解,便於更快進入學習。

(三)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劃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

課件出示雷雨前圖片:

(1)滿天的烏雲黑沉沉的壓下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壓的妙用,感受烏雲來勢洶,厚重,有壓迫感。)

(2)樹上的葉子一動不動,蟬一聲也不叫。

(3)忽然一陣大風,吹得樹枝亂擺。一隻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

(指導學生朗讀體會忽然的妙用,感受雨前風來的急;體會垂的妙用,感受蜘蛛的害怕。)

(4)閃電越來越亮,雷聲越來越響。

利用音響轉紐表現聲音的變化。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越…越…句式的妙用,感受閃電、雷聲的變化。)

學生交流,課件適時出示:

烏雲──大風──閃電──雷聲

2、老師讀雷雨中的段落請

學生交流有哪些景象。

學生交流

課件出示雷雨中圖片及雷雨聲,幫助學生想象理解。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3、請同學朗讀雷雨後的段落,看看描寫了哪些情景。

(1)天亮起來了。打開窗户,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

(2)雨停了。太陽出來了。一條彩虹掛在天空。蟬叫了。蜘蛛又坐在網上。池塘裏水滿了,青蛙也叫了起來。

(指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掛的妙用,感受彩虹像一條綢帶掛在空中,十分美麗;體會坐的妙用,感受蜘蛛的`悠閒和愉快。)

學生交流,板書出示:

太陽、彩虹、蟬、蜘蛛、青蛙

課件出示雷雨後情景圖片,幫助學生感受雨後美景。

面對這麼美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現在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意圖:

1、本環節的設計利用多媒體的特點向學生展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學生交流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適時指導,體現了師生的互動合作。

3、教師指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重點字、詞的運用,以讀促悟,落實學習目標,解決生生互動中的低效性。

(四)朗讀想象:

1、多麼神奇的雷雨啊!請同學們想象自己就是圖中的小朋友,面對雷雨的景象是怎樣的心情呢?用你的朗讀把它表現出來吧!

課件出示雷雨不同時段景象圖片。

圖1: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空中狂風怒吼、大雨嘩嘩、樹枝亂擺;小朋友關上窗户欣賞雨景。

圖2:藍天白雲、彩虹高掛、空氣清新、樹木新綠,小朋友驚喜若狂。

2、你喜歡課文的那部分?用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

3、請同學展示朗讀。

教師朗讀

師生評議,教師指導學生對他人的朗讀做出合理評價。

意圖:

1、在上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想象朗讀,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2、師生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展示朗讀,再共同評議,活躍課堂氣氛,解決生生互動的低效性。

(五)寫字指導:

1、課件出示12個生字,指導學生認讀。

2、教師範寫“彩、越、垂”,提示書寫要領。

“彩”右邊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第二撇起筆處在橫中線上;

“越”半包圍結構,走的一捺要寫舒展,長一些,上面的部分不要寫作成;“垂”中間寬,上下兩頭窄,第一筆撇要短而平,下面的四橫長短不同。

3、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提示書寫姿勢。

意圖:

二年級學段寫字是教學重點,本環節的設計將教師的示範指導與學生的練習結合,使寫字教學落到實處,達到教學目標,落實課標精神。提示書寫姿勢,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解決了師生互動中存在的低效性。

(六)課堂小結:

1、老師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雷雨有了認識,其實大自然是一副多姿多彩的畫卷,還有很多神奇的景象呢。就請大家做個有心人,去欣賞她吧!

2、讓我們向小作者學習,也來寫寫天氣日記。

意圖:

本環節的設計以精煉的語言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的同時佈置任務,給學生拓展的空間,幫助學生提升語文學習的能力。落實了教學目標。

《雷雨》教學課稿

一、説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4)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這個單元是高中唯一的戲劇單元,構成本單元的4部劇作兼及古今中外。學習重點是戲劇衝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通過學習,將使學生了解戲劇常識,培養戲劇意識,解讀名家名劇,同時,可以藉此機會體會、比較、鑑別不同風格、不同時期劇作的特色,步入戲劇殿堂的瑰麗之門。

(一)對教材的理解

四幕話劇《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國現當代戲劇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經問世,就轟動了整個文壇,成為中國戲劇文學史上的一個奇蹟。文本節選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兩場戲:第一場,周樸園同魯侍萍的再次相見,主要寫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矛盾衝突,第二場,周樸園與魯大海、侍萍與周萍相見,寫周樸園與魯大海的矛盾衝突。文本以1925年前後的中國社會為背景,通過周、魯兩家之間複雜的倫理關係和尖鋭的階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層社會腐朽罪惡的生活,反映了舊社會的黑暗現實。

在各類文學作品中,戲劇的矛盾衝突最為集中。因為戲劇表現的時間和空間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來,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戲劇塑造的人物形象應該是活靈活現的,具有鮮明個性。戲劇衝突、戲劇人物都是通過一定的戲劇語言表現的,其中戲劇人物的語言(台詞)對展開戲劇衝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主題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於此,在教學教程中擬重點考慮這樣一些方面的問題:

1.初學戲劇,應向學生介紹一些有關戲劇的基礎知識。

2.《雷雨》是部現代劇、話劇、多幕劇 (四幕) 、悲劇,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醖釀一場大變動的中國社會現實,老師要從歷史和文學的角度簡介當時社會現狀和社會矛盾。

3.戲劇的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尖鋭而集中的矛盾衝突來刻畫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學習本文要認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間的複雜關係、複雜矛盾,通過人物語言和舞台説明來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戲劇中人物語言常常有潛台詞,要認真分析矛盾衝突過程中人物語言的潛台詞,便於把握人物個性。

5.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把握全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會背景、本文前後的情節背景)向學生作必要的交代後,讓學生反覆閲讀課文,逐層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衝突。特別是對典型化的細節描寫進行深入挖掘,這個挖掘的過程,就是對人物形象的分析過程。

(二)教學目標

《雷雨》是最能體現作者藝術個性和審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學習本課應緊扣故事發生的背景,仔細體味作者是如何通過個性化的對話,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從而真正把握劇本人物性格衝突及表現技巧。本着“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的原則,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着眼於語文素質的提高,體現語文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結合的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瞭解戲劇常識、作者及作品梗概,走進作品,走進大師。

2. 弄清節選部分的主要劇情,把握其中的矛盾衝突,瞭解衝突的發展過程。

過程與方法:

1. 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台詞。

2. 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鑑賞戲劇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舊家庭的悲劇和罪惡、舊倫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徵以及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倫親情。

(三)重難點確立及解決辦法

《雷雨》一經問世,就以其激烈尖鋭的矛盾衝突、精彩紛呈的戲劇語言和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飲譽文壇。《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矛盾衝突中逐漸被推至讀者面前的。因此,我將“體會戲劇通過激烈的矛盾衝突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特點,初步培養戲劇意識和鑑賞戲劇的能力”作為教學重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分析劇情的發展,把握矛盾衝突,瞭解劇本中有哪些衝突,主要矛盾衝突是什麼,衝突的實質是什麼,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題思想做準備。

文學作品的魅力來自語言,品讀語言是開啟人物心靈的一把鑰匙。劇作家通過人物語言來展開戲劇衝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戲劇主題。《雷雨》中每個人物的語言都各有特色,周樸園的盛氣凌人、魯侍萍的抑鬱平緩,魯大海的直截了當,都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經歷、地位和個性。而且,《雷雨》中看起來直白明瞭的人物對話,其實隱含着豐富的潛台詞,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動和內心世界。所以,本課的教學難點擬定為“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及其豐富的潛台詞”。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品味人物語言的深層內涵,挖掘其中的隱性意義,提高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

(三)課時安排

本課擬用三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教學要點:

1、走近作者:簡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瞭解戲劇的一般常識,理解舞台説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節選)的戲劇衝突,結構佈局特點。

第二課時教學要點:

1.分析第一場戲的矛盾衝突,使學生認識周樸園冷酷、自私和虛偽的思想本質;魯侍萍正直、善良和倔強的性格特徵。

2.分析第二場戲的矛盾衝突,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周樸園的殘忍、冷酷和狡猾的階級本性;瞭解以魯大海為代表的工人階級的大公無私和英勇、頑強的反抗精神。

第三課時教學要點:

1.反覆朗讀,進入角色,揣摩人物語言的個性化、動作性特徵。

2.揣摩台詞中的潛台詞。

二、説學情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我教學的對象是高一年級的學生。這是普通高中新課程下的第一屆學生,大部分學生經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具備了最基礎的感知語言、情感體驗等能力。

同時,經過高中階段三個模塊的學習,在文學作品閲讀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感性積澱,對於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閲讀興趣,渴望更多地瞭解作品本身及其相關的知識,因而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性和自主性。

但是,現代的高中生看話劇的機會不是很多,他們對戲劇的理解多停留在書本上,書本的表現形式對他們來説都顯得生澀,遠不如電影或電視的影響大。

另外,《雷雨》所反映的時代背景離這些學生太遙遠,僅僅通過老師的講解很難使他們理解劇中複雜的人物感情和恩怨糾葛,針對這種情況,在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應引導學生注意戲劇文本的文體特點,有層次地朗讀、欣賞、品鑑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審美感受和體驗。

教法設想

1.教學方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儘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參與教學,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進行教學:

⑴設疑研討法(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

美國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曾説:“求知的目的,不在於知識的本身,而在於使學生自己獲得知識的方法。”葉聖陶先生也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所以,為了更大程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教學中要精心設置問題,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內的討論質疑、解疑,形成合作意識與參與意識,使之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有所得。

⑵情境教學法。

本文是戲劇名篇,在教學過程中,可利用電影片段,變抽象的文字為生動可感的影像,使學生聞其聲、見其人、臨其境。同時,還可採用為影片配音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戲劇語言的體會。學生在這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中,激發了求知慾,從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的內容,也提高了自身的語言實踐能力,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2.教學器具

在教學手段的使用上,主要是使用多媒體電腦課件。把教學設計的步驟及內容製成PowerPoint課件,這樣,利於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利於突破重點、難點,而且,利用演示課件代替板書,能節省時間,又可展示教材所沒有的補充材料,擴大教學內容,加快教學節奏,體現教改的新理念。

(附:教學過程分三步,共七個環節,點擊圖中右下角樹葉或圖章可進入下一環節。)

三、説學法

教無定法,妙在得法,貴在授法,因此,在教學中準備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學習方法:

⑴誦讀品味法

曹禺先生曾説《雷雨》是“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全劇洋溢着那個時代年青人特有的激情,意味雋永,文辭優美。因此,指導學生通過個性化的誦讀、分角色朗讀等方式,從解讀語言文字入手來感知作品,進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也是訓練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的最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之一。

⑵討論探究法

這是探究性學習的一個過程,是思考問題的一個環節。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己去品味戲劇文本的語言,去探討有關問題,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獨立判斷和解決問題。

從心理學角度來説,人的認知規律,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對知識初步獲得整體印象後,會有意識地進入知識的探究情境之中,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

⑶遷移應用法

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也就是説,在教學中,僅僅讓學生得“魚”是不夠的,還應讓他們會“漁”。所以,本課指導學生在體味到戲劇語言的特點之後,運用這部分知識進行改編活動,化理論為實踐。這樣,既鞏固了課堂效果,又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使學生養成隨時將課堂知識付諸實踐的習慣。

四、説教學過程

步驟一:導入新課

[設計説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願學、會學、樂學的基礎,激發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PowerPoint播放“雷雨”畫面及聲音,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強烈的視聽震撼)

《雷雨》就是一場狂風暴雨,震驚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劇壇。這裏有最“雷雨”的女人,也有在歲月中歷練得冷酷但仍然存着一絲温情的老人。

他們夫妻相見不相認卻相恨;父子相見不相親卻相鬥;母子相見不相親卻相怨;兄弟相見不相識卻相仇,共同演繹了一段“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

上兩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了《雷雨》中的戲劇衝突、戲劇人物,那麼戲劇衝突和人物都要通過什麼來表現呢?(學生回答)對,戲劇語言。所以,鑑賞《雷雨》中人物的語言,掌握戲劇語言的特點就是咱們這節課的主要任務。

此環節意在創設一種教學情境,引趣、激情、啟思,激發學生欣賞戲劇文學的濃厚興趣。同時,也使學生明確了本課的學習目標,避免了學習過程中的盲目性。此環節2分鐘。

步驟二:文本探究

環節一:探究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設計説明]這個環節主要由兩個問題組成,問題1:首先請一位同學和我合作,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週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的一段文字,大家邊聽邊思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語氣和之前有什麼變化?這和他的性格、身份、地位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進行總結:

當週樸園發現站在他面前的就是三十年前被他拋棄的侍萍時,他的語氣馬上變得非常的冷非常的硬,聲色俱厲,這都符合他資本家的殘忍冷酷的本性。甚至後來説:“好!痛痛塊塊的,你現在要多少錢吧?”想用錢來解決這件事,這符合他資本家、生意人的身份。所以説人物的語言要符合他的性格、身份、地位的,即什麼人説什麼話;聽其聲則知其人。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一——個性化。個性化語言,是刻畫人物達到合理性、真實性的重要手段。這樣就得出了戲劇語言的第一個特點:人物語言的個性化。

這個問題主要是想通過比較周樸園發現魯侍萍身份之後和之前語氣的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從文本中搜集、提取、整合相關信息,培養自主探究的能力。而且,教師與學生的合作也可促進師生關係的融合,營造出一種和諧的課堂氛圍。

問題2:為了讓大家進一步瞭解周樸園的個性化語言,請大家看一個周樸園逼繁漪喝藥的電影片段。思考:周的語言有什麼特點?符合他什麼樣的性格?問題2是對問題1的深入,通過影像資料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語言個性化的特點。此環節10分鐘。

環節二,探究人物語言豐富的潛台詞。

[設計説明]潛台詞並非戲劇所獨有的特點,高中生在小説中也接觸過“意中有意,弦外之音”的知識,尤其是在《林黛玉進賈府》中,所以,授課時由《林黛玉進賈府》中的情節引入,既引發了學生對以往知識的回顧,激起了深入學習的興趣,同時,又使學生對潛台詞有了一個基本的認識。具體如下:

(過渡)我們瞭解了戲劇語言個性化的特點,其實戲劇語言還特別講究潛台詞。

什麼是潛台詞?小説《林黛玉進賈府》裏王熙鳳有句經典台詞:“妹妹幾歲了?可也上過學?現吃什麼藥?在這裏不要想家,想要什麼吃的,什麼玩的,只管告訴我,丫頭老婆們不好了,也只管告訴我。”王熙鳳一連問了黛玉三個問題:年齡、讀書、身體,表面一看,快人快語,待人爽朗而熱情,對黛玉各方面的情況都十分關心。但實際上,她真是在關心黛玉嗎?細細讀來,不是。三個問題連貫問下,黛玉來得及回答嗎?王熙鳳想要黛玉回答嗎?沒有。她沒有工夫聽,也不想聽,這不是她的目的所在。她的目的是什麼呢?接下來的兩個“只管告訴我”,讓我們有些感覺了:賈府中誰説了算?我便是賈府中説話算數的主!可見,她的“熱情”的話語只能有一個目的,就是要把她在賈府中的特殊身份地位明白地告訴黛玉:聽我的,沒錯。可是她説出來沒有呢?沒有。所以妙就妙在一切盡在言外。這就是潛台詞,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意中有意,弦外之音。它實際上是語言的多意現象。“潛”,是隱藏的意思。即語言的表層意思之內還含有別的不願説或不便説意思。潛台詞不僅充分體現了語言的魅力,而且通過它還可以窺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下面我們就通過侍萍的語言來感受一下潛台詞的藝術魅力。看文本中這樣的情節——為加深學生對潛台詞的理解,再通過兩個片段進行深化,可以這樣設問:請大家再看下面的練習題,有兩個小題,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閲讀,然後結合劇情進行分析。

此環節選取矛盾衝突中的語言作為鑑賞的突破口,通過品讀揣摩人物語言的潛台詞,得出戲劇語言的第二個特點。此環節8分鐘。

環節三,探究人物語言富於動作性的特點。

[設計説明]《雷雨》在人物的台詞中盛開出絕美的花朵,經歷了幾十個春秋的舞台而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語言強烈的動作性。因為戲劇語言的任務,不僅要表現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而且要展開衝突、推動劇情的發展。曹禺劇作中的人物都在明確而執着的自覺意識下圍繞着某個焦點而進行着激烈的鬥爭,其人物的每一句台詞都發自人物內心,受到人物意志和願望的支配,話一出口即可引起一連串的反應,加強矛盾衝突,揭示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發展。但學生對於這點的理解可能會出現困難,所以必須作好鋪墊,所以,我作了這樣的設計:

《紅樓夢·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開合 情哥哥偏尋根究底 》寫劉姥姥議論賈府吃螃蟹一段,劉姥姥道:“這樣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錢,五五二兩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兩銀子。阿彌陀佛!這一頓的錢夠我們莊家人過一年了。”

這裏寫她又是擺行論價,又是掰手指頭算賬,又是念佛,活脱脱把一個鄉村窮婆子的驚訝感歎、絮絮叨叨的情態從語言中反映了出來,口吻逼真,動作、表情、心理躍然紙上,使我們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為什麼?因為這些語言中有“動作”,就如焦菊隱所説的:“語言的行動性,就是語言所代表着的人物的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活動。”(《焦菊隱戲劇論文集》)《雷雨》之所以能笑傲劇壇幾十年,也正是因為其語言具有極其強烈的動作性。而後,將問題引向深入:

不信我們來看一段對話,請大家看周魯從相見到相認這一部分。在這個過程裏哪些語言暗示並推動了情節的發展?請大家兩人配合大聲朗讀,並且劃出這些句子。

魯侍萍的欲説還休,欲言又止,這説明她對這個曾經傷害過她的人還是存着感情的,當然更多的是積蓄了三十多年的悲憤。這就是戲劇語言的特點之三——動作性。動作語言也叫情節語言,是指人物的語言流向(人物語言間的交流和交鋒)起着推動或暗示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它不是靜止的,它是人物性格在情節發展中內在力的體現。一方面,它既能表達人物自身的心理活動,又能引起強烈的外部動作;另一方面,它也能刺激對方,促使對方產生相應的語言和動作。這樣,對話雙方互相作用,互相促進,推動劇情不斷髮展。

這一環節可使學生在認識戲劇語言動作性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語言的特色,培養學生通過討論研究解決疑難的能力,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此環節8分鐘。

環節四:體悟·演繹

[設計説明]至此,戲劇語言的三個特點已經明確,為了進一步鞏固深化,我設計了體悟演繹的環節,即通過配音的形式體會戲劇語言特點:

下面,請兩位同學為周魯見面的片段配音。待會請大家做專家點評,説説哪句話讀得最好,最能把握戲劇語言的特點。這一環節是遷移運用的開始,通過配音的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迅速運用語言知識來表達自己理解的能力。這一環節5分鐘。

環節五:拓展延伸

[設計説明]僅僅讓學生口頭進行練習是不夠的,還應該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所以,我這樣設計:

大家分析得非常精彩,其實我們今天所探究的三個特點不僅僅是《雷雨》的語言特點,它也是所有戲劇語言的共性,對於這些特點我們不僅要會分析,更要會運用。

現在影視界有件大事,那就是重拍《紅樓夢》,而且,“紅樓夢中人”的海選更是聲勢浩大。演員準備好了,沒有好劇本亦是枉然,現在大家試着當一回編劇,以《林黛玉進賈府》為腳本,選擇其中一個片段,小組合作,將之改寫成劇本,可行當編入一些想象的情節,但要注意改編時要準確把握原文的矛盾關係來構成戲劇衝突,改編後的戲劇語言要有個性化特徵,符合原詩中人物的身份,然後,為大家表演一下——

此環節主要是強調和突出“學生角色”的作用,教師不再是一味的説教者,而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其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通過自編自演,從實踐操作的角度理解戲劇語言的,攻克難點。教學中,打破文體限制,從興趣出發,從藝術相通原則入手,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一篇課文裏達到語文教學的三種境界: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培養相應的語文能力──發展個性。這樣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運用,延展訓練天地,激發學生興趣,強化訓練效果。此環節10分鐘。

步驟三:作業佈置

[設計説明]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因材施教,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寫作練習:寫出下列兩組人物不同的語言(必做題):

做教師的父親和做生意的媽媽希望你認真讀書,他們分別對你説---父親説:只有知識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夠使我們在精神上成為堅強、忠誠和有理智的人。母親説:讀書以後才有飯吃。

要求:寫一段與父母的對話,語言要有個性、有潛台詞、要富於動作性,字數不限。

2.找出劇本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戲劇語言,談談你的看法,形成一篇小論文。(選做題)

3.與同學合作,將《林黛玉進賈府》改編成劇本,利用語文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表演。

(以上3個題目,題目1為必做題,2、3題請同學們根據個人能力、精力及興趣自選一項或兩項都做。)

自主選擇,實現分層次、自主作業,完成彈性作業,為自主發展營造了寬鬆氛圍,學生盡力而為,教師因情而發。

第一項是基本作業,是二、三項的基礎,對一般水平的學生來説是保底作業,也是向二、三項發展的奠基作業。

第二題意在激勵學生説出所讀所感,使作者、文本、讀者三者之間的情感達到高度的融合。對學習基礎好、表達能力強的學生羣體,引導他們自由組合、嘗試編寫課本劇,民主推薦角色排練,在課外活動時展示,促使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建構起大語文的學習觀。

《雷雨》教學課稿

郭老師和高老師在教學《雷雨》一課時備課充分,充分利用課本資源,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積累鞏固生字。

一、多種形式,認讀訓練紮實到位。

識字教學本身枯燥無味,反覆單一的認讀很難吸引注意力不夠持久的二年級學生。這兩位老師深諳兒童心裏,採用多種形式認讀:男生讀,女生讀,開火車讀,男女生接讀,互相看着讀,做動作讀,師生讀。變化多樣的認讀,讓孩子們眉開眼笑,興味盎然,樂此不疲。快樂的認讀中,孩子們牢牢地記住了生字的準確讀音,不知不覺中體會了生字的含義。

二、聯繫生活,語言訓練不着痕跡。

語文學習離不開生活實際,尤其是對知識儲備不足的二年級學生,只有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他們的知識儲備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壓”“垂”等字時,教師啟發學生回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學生提供語言訓練的平台。老師鼓勵的微笑,激勵行的評價更是使學生暢所欲言,敢於表達,樂於表達,不着痕跡中語言訓練,紮實到位。

三、適時評價,學習興趣濃厚。

兒童世界是情緒化的世界,外在的刺激直接影響兒童的情感,而積極的情感能夠使課堂充滿人文魅力。一個好的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年齡特徵,在學生學習時,給予適時、適當的鼓勵、表揚、讚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