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4W

讀書的方法在於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多讀書,讀好書,然後寫出自己的感想,這是寫好作文的開始。那麼讀了某些書籍後你有什麼感想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以供參考查閲!

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
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

某日大雪家中閒置,無事可做,偶讀朱老先生的《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感觸頗多,遂今日下筆,與大夥分享。

一 談讀書

此篇所述的問題也正是我們在大學所面臨的問題,在高中我們面臨嚴峻的升學壓力,所讀之書也僅限於課本,可即便如此我也依舊會在忙中偷閒,每天偷偷看上一會,一年下來竟然也可以看完2,3本有益之書,本想升入大學,可擁有更多時間閲讀,可偏偏到啦大學,我的閲讀量卻開始不斷的下降,每天甚至連一兩頁書的閲讀都沒有,正如朱老先生所説:讀書的興趣若不現在培養,將來培養則難如登天。這正是在警示着我,要儘早養成讀書的好習慣,由此推廣,不只是讀書,每個興趣都要趁早培養,否則等着時間過去,一切都晚啦。那時我們的人生也會因此缺少樂趣而變得黯然失色。

二 談動 談靜

這兩者我想一起談談,“動”是為啦我們有事可做能夠去寄託我們內心的愁,一味地靜易使我們的內心產生煩悶,這個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容易撞見,比如説整日待在宿舍,內心難免會產生寂寞,從而心情低落抑鬱,但如果出去走一走回來,我們內心的不悦可能會因此而派遣發泄出去。所以大學生活中不可過於文靜懶惰,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也是有利於我們的心境的。而靜也並不是完全於動相對立,“靜”是我們內心的一份恬靜,這種靜不會因外界的喧鬧而改變,在喧鬧的環境中,保持着一顆寧靜的心靈,去發現生活中的趣事,去體驗生活的樂趣,忙裏偷閒,鬧中得靜,方可使我們大學生活更加的愉悦,而不是一味的忙碌,疲於奔命,忘卻自我。

三 幾篇雜談

這幾篇我也不是很懂,但依舊感受到啦朱老先生的先進思想觀念。到民間去,到民間去這是多麼真切的吶喊,學生應該放下學生的架子,不因你比別人多讀幾本書,就要分個高低貴賤,讀書人若無法融入社會,自以為高人一等,那以後投入國家的建設中,也是會讓人人望而卻步,十字路口則是激勵着當代青年人,能在原本的環境中,不過於沉溺,使生活成為一潭死水,要擁有自我的思想,打破偶像,伸張自我,而多元宇宙我就無法理解更多啦。

四 談升學和選課

這與我們的生活極為貼近,誠如此信所言,一所良好的大學固然有其價值,但是我們求學的道路上最為難求的卻是那誠懇的良師和和愛的益友。在這種氛圍之下,無論是在何種大學,我們都能夠把身心放在學習上,在求學的道路上有啦明燈和陪伴,我們求學之路就不再迷茫和寂寞,那我們又何懼無法取得理想的成績。如果我們不是想求得真才實學,那在我們的求學道路又何必尋找名校,不如早入社會,四處逢迎,反而更為迅捷。至於選課,我們大可不必擔心社會需求,一心要熱門職業,以便日後尋找出路,但是社會情況瞬息萬變,誰又能料到未來社會的變化呢,且每個人的天賦能力又大不相同,若是一味的迎合社會,而忽略啦自己的興趣,那麼我們自己也是無法全身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只要選擇啦自己的興趣,我們都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出一番事業。當然單一的學習一門科目是不可取的,我們還要把自己的學問做大,做到博學守約,同時我們要清楚如今選課並不是我們高談闊論之時,我們還是要打好基礎,以迎接未來的挑戰。

五 談擺脱

人生在世必然和許多事物有所關聯,萬事必然存在着無數的矛盾。面對這樣的種種,我們必須要有取捨,我們如果不能恰當的處理,這些矛盾之物,必將造成悲劇。所以我們要學會擺脱,擺脱掉那些干擾因素,為了自己心中的夢想而奮鬥。俗話説有舍方有得,熊掌和魚不可兼得也就是這麼一個道理,但是人又是生活的玩物,我們無法事事都稱心如意,有些事物我們想舍卻又無能為力,因為如果舍,就意味着一個更加令人悲劇的結局,所以這也就是造就啦我們人生的不完美,但也許有殘缺,這樣的人生才是最為美好。顧在擺脱與否中,我們面臨着人生中的一個又一個矛盾和困難,但也正是在這一個又一個的矛盾中,我們的人生才是獨一無二的,精彩萬分的。

最後的最後,談談人生與我,人生是多麼宏觀的話題,似乎無論怎麼談論也談論不完。我的人生態度也亦如朱老先生一般做一個後台看人生的`人,時間的一草一物都藴含着屬於他自己的獨一無二的故事,每個生物都有其獨特的價值,他人無法取代,我們無法以自己淺薄的觀點去否定任何事物,他這麼做必然有其目的,哪怕所做之事是我們口中的惡事,那肯定也有其意義所在,而所謂的惡事造就了人生的一個又一個悲哀,但是這些悲哀也使我們的悲哀熠熠生輝,一個人的人生如果一帆風順,那他的人生雖然順利,卻缺乏啦本該屬於他的光彩,人生只有存在遺憾,才能突顯出我們人生的多彩,才能品嚐到最後成功的美好。人生中只有存在挫折和不順,才能突顯出在逆境中,人們尋找光明的人性光輝,所以對於人生中的種種,我們需要心懷感激,只有他們的存在,我們的人生才是完整的。

在忙碌的假期中,朱老先生的十二封信飽滿着真情,為我們闡述着人生的經驗和道理,給我們啟迪,讓我們在大學的生活中擁有一個新的目標,給我們成長的道理指明啦方向,讓我們不再迷惘。所以我認為同學們都可以一同學習,在假期讀讀此書。

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

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後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裏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麼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會把讀書當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能每天堅持了。現在終於知道我為什麼減不下肥來了,原來是我沒有下定要減肥的決心,也沒有拿出要減肥的魄力,更沒有做到所謂的堅持。

”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説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原來平時老是覺得無聊的時候,漫無目的地看着網絡的各種是是非非時,也可以把這種漫無目的轉變為自己的饒有興趣。人的心智空間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佔滿了,那麼你就不會被不良嗜好所影響。如果説我現在還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麼,也不知道用什麼來打發自己的閒暇時間,那麼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當然我們平時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總是有各種大理想,大的抱負,但是捫心自問,這些都只是空口而談,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又有哪些呢?可能這個問題又迴歸到了其所説的決心問題上吧。

讀到一談讀書,覺得文字頗好理解,並且都會有上句話的解釋,這對於我這種頭腦簡單的人來説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後讀到二談動,同樣的感覺,特別是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多麼樸實的語言,沒有太多的裝飾,現在一談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較好,用字謹慎云云,其實對於我個人還是喜歡這種一説到底的文章,一遍讀過,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義,不需要像散文那樣來回斟酌了,不過或許正是如此才顯示出了中國文字的精神吧。

雖然這十二封信我沒有完全讀完,但是我會利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讀得,雖然裏面有些章節感覺可能不太適合現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也希望羣裏的朋友們能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地讀讀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們來完成某些任務,而只是希望你能從中發現某一個觸動你內心深處的句子足已。

關於《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讀後心得範文


十二封信,信筆拈來,字字珠璣,暢讀便深感其美,大約朱先生也是性情中人。朱先生主張情於理先,道德先於法律,無情則無趣,而“趣”也是人生一幸事,不可或缺。

朱先生説“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漢只管滿口吞嚥,會喝茶的人卻一口一口的細啜,能領略其中風味。”人生亦如飲茶,“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能尋得人生之“趣”與“美”,便不枉此生。

朱先生談到“學問”,亦有其主張。到底是“通”還是“精”自古爭辯無數,朱先生的主張是先博大而後精深,如沒有以“博”為基礎,則如空中樓宇,被人恥笑。“中國學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談高遠”,根基在各門手藝中都見其利害,如扎馬步之於武功,氣息之於歌聲,根基穩固樓宇才矗立不倒。

談到人生之苦,朱先生竟也能一針見血,“人類比其他物類痛苦,就因為人類把自己看得比其他物類重要。”而人如能順着自然所給的本性生活着,像草木蟲魚一樣,不計較,不埋怨,不奢望,人生自然淡然。“我們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為它是最不完美的。”如世界既完美,我們如何能嘗創造成功的快慰?有想象的田地,我們才有希望。有喜有悲,人生才完美,沒有悲劇的人生,也必然索然寡趣。

今日壞事,腹痛不止,本無意功課,然捧書小品,心亦明朗開來。連文字亦優美起來。故見修養之影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