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37K

其實讀後感就是指我們自己讀書之後產生的一些感受,只有在人認真讀過作品之後,,大家才能夠寫出有感情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3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3篇

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1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讀歐美的作品,我的感受是在看電影,那就是一個故事,一個遙不可及的憧憬。

而看村上的《挪威的森林》則是在看電視劇,我這麼説不是指,村上的作品質量不高,而是想説,他的作品更加貼近生活。

渡邊的故事就真真實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令我們無法分清現實與虛幻。這個作品在我看來及其真實,是作者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記憶。

看《包法利夫人》、看《簡愛》、看《安娜》我都有一個明確的喜惡,談及作品,我可以明確的説我喜歡那個人物,喜歡那種做法。可是對於《挪威的森林》。

我卻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對直子、對木月、對敢死隊、對永澤、對綠子、對玲子,我都沒有明確的喜惡。好像無論他們做什麼,説什麼,都就是應該那樣的。

沒有很喜愛,也沒有很厭惡。那就是生活,真真實實的生活,都是自自然然發生的。村上,其實自己在文章中並沒有那麼多話,沒有那麼多故事描述。

可是整個作品又都在講述他,我不知道怎麼描述這種感覺,無需刻意描述,他就那樣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故事展現在讀者眼前。對於作者,我覺得他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甚至是出色的傾聽者。否則在沒有永澤那樣的魅力之下,還可以令直子,綠子,玲子都願意對他袒露心聲,更甚於愛上他。村上,就是村上,令渡邊那麼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就那麼簡簡單單,無需任何花招,就那麼輕而易舉的打開直子,木月,玲子,綠子的心扉,也牢牢抓住了讀者的心。

説回作品本身,所有的人物好像都有點精神問題,可是好像也不是,我覺得不僅是直子玲子這樣進了精神病院的人、木月這個已經自殺的人,而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有點問題。可是好像每個人也都沒有,他們就應該是那樣的,他們只能那樣。看這部作品令我很糾結。《挪威的森林》他不只是一個故事、一個回憶,你可以到處看到“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樣的哲學問題、哲學思考。作品中有很多這個樣令人深思的哲理。看着被自己折的那麼多的書角。

我只想説讀一讀吧!箇中滋味,只有讀過的人,才可以體會。日本的性格,同樣也可以從文章中太現。對於真相、對於真理的執着,這要放在中國,一定會被大家説死腦經,較真,傷人傷己。可這種執着在每個日本人身上都可以看見,整個社會都被這種認真,執着的精神包圍。這樣的民族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2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説。講述了主角渡邊糾纏帶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綠之間苦悶彷徨,最終展開了自我救贖和成長的旅程。

先談一下村上春樹的這一部作品,這個作品是村上春樹最有名的小説,也是其作品中最容易看和顯示的一部沒有神出鬼沒的迷宮,沒有卡夫卡式的隱喻,沒有匪夷所思的情節,只是用乾淨的語言去講述已逝的青春,講述青春時代的種種經歷,體驗和感觸,講述青春快車的乘客沿途所見的實實在在的風景。而想去讀這本書是因為在幾年前看過的影片《挪威的森林》,現在已印象模糊,只記得一貫的日系風格安靜、哀傷,於是便想去再讀一遍書本。

隨着閲讀的深入,記憶便像泉水一樣翻湧而來,我總覺得日本的天空都沒灰色的雲霧遮住了有一種陰冷嚴肅的氣氛,好像永遠都沒有晴天。主人公都獨來獨往,沒有朋友很古怪,活在自己的世界,別人進不去他也不出來,一直被迷茫和痛苦所包圍,就像書中的那段對白“喜歡孤獨?”“喜歡一個人旅行,喜歡一個人喜歡上課是一個人孤零零單坐?”“哪裏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德不孤,必有鄰”孤獨是人生的必修課。

《挪威的森林》貫穿全書的就是作者多次提到了的,“死並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全書的結構也如作者所説,並不以此終結,這裏有作者的無奈及所有人都會死,也有作者面對生活的勇氣,即有死才有生。

有關《挪威的森林》讀後感範文3

有一本小説叫挪威的森林,有一種語言叫村上春樹。

當你孤獨的時候你就看挪威的森林,當你想不開的時候看挪威的森林,當你失去生的希望的時候你更要看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日本著名作家,曾獲得日本國內外多項著作大獎,本書自發行以來銷量千萬冊,一時風靡日本。

很多人看到這本書是因為名字叫挪威的森林,奇怪既然講的是人生的孤獨和享受孤獨的過程為何會起這樣一個名字呢,其實他要表明的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樣一個概念。也是因為坐飛機上聽到這樣一首歌才在旅行中寫的這樣一個故事。

本書講述了渡邊直子和綠子之間的三角戀愛關係,最終直子因為心理疾病自殺後,渡邊找回了綠子最後他們走到了一起,終是映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個主旨。

書中涉及到的人物不多,也不復雜,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會覺得每個人都有一些病態,後來我發現這8個人當中,只有綠子是一個正常人。

《挪威的森林》整本書中瀰漫着孤獨的感覺。人是不容易被理解的,正因此,渡邊和永澤都覺得被不被人理解都無所謂。

其實,人與人之間確實是很難相互理解的,因此孤獨也是常態。我們要習慣與孤獨相伴。

蔣勛説:人跟人之間只有好奇,沒有了解。即使親如丈夫、妻子、母女,一個天天和你生活在一起的人,當你仔細觀察時,你也會覺得陌生。你會發現原來有一些地方,是你完全不瞭解的。我想,人跟人的相處是不能相互理解的,每個人都是在瞭解與陌生之間遊離,不可能有絕對的看破。

無論是村上還是蔣勛,他們都習慣與孤獨相伴,他們也享受孤獨的生活。人有很多的矛盾和傷心,是由於固執地認為對方應該理解自己,而對方卻沒有理解,因此而心生怨氣和裂痕。其實,只要心中明白彼此是很難互相理解的,也就容易釋懷,不容易產生困擾。

其實村上作品中最能讓我動心或引起自己共鳴的,是一種生活模式,一種人生態度,即把玩孤獨,把玩無奈。大凡讀者都讀出村上文學的基調就是孤獨與無奈。但較之孤獨與無奈本身,他更着重訴求的是對待孤獨與無奈的態度。

人與人生在本質上是孤獨的,無奈的。所以需要與人交往,以求相互理解。然而,相互理解真的可能嗎?不,不可能,宿命式的不可能,我們尋求理解的努力是徒勞的。

那麼,何苦非要努力呢?既然再怎麼努力爭取理解都枉費心機,那麼不再努力就是,這樣或許會活的更好。換言之,與其勉強通過與人交往來消滅孤獨,化解無奈,不如退回來把玩孤獨,把玩無奈。

村上的小説有一個有趣的地方,但凡讀者打開任何一頁都可快速沉迷其中,沒有一頁讓人覺得索然無味。他的小説就像一座沒有圍牆的大觀園,從任意一角即可進入,或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或茂林修竹,庭院深深。無處不是亮點,任何一處即是出口亦是入口。

為何會有這種寫法與讀法呢,或許這就是村上小説的出彩之處。他的小説是對情調,韻味,和氣氛的一種出神入化的經營。他不擅天衣無縫的情節設計,更不是深刻重大的主題發掘。他的作品既沾染了歐洲文學的腔調,又詮釋東方文學的內涵與古老的禪意。

村上在小説中體現出他有非常出眾的演繹,發揮和引申的才能。也因此他寫出的場景充滿詩情畫意和象徵性。筆法具有歐學痕跡,但其中藴含的情緒十分古典和浪漫。

對這本書我總結出如下幾個結論:

1、孤獨和自戀是書中所有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點。

開始看的時候我只感覺到永澤是一個很自戀的人,因為不贊同,所以一開始就戴着有色眼鏡看,後來覺得他似乎只是在用他的方式生活,雖然孤獨,對現實滿是失望,卻用一種遊戲人生的方式在保持一種樂觀的態度,這是一種現實的寫照。我覺得這也是整本書很多地方都出現了關於性的描述的原因之一,大家都在尋求温暖,不再孤獨。

2、當你無條件的相信一個人的時候,他離開之後,你的信念會崩塌,需要温暖。

這個是全書中圍繞死亡給我感受最深刻的。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這些都讓直子信念崩塌。綠子是給予直子温暖的人,也是全書最正常的人。

3、人不能被某種東西所束縛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自己的生活不滿意,卻遲遲不能改變,這種現狀,來自於自己內心的束縛,也來源於內心的矛盾,不想安於現狀,卻很難跨出改變的那一步。

4、過於優秀的人很難存活下去?

很多人發現那些過於優秀的人鬱鬱寡歡,多愁善感,有心理疾病,越到事情,也更容易想不開,甚至選擇死亡,比如直子的死。

其實,有一種語言,叫村上春樹。有一本小説,叫《挪威的森林》。我們應該趁我們還在愛,還想多愛的時候,去讀掉它。在我們愛完,回憶的愛情時候,偶爾想起它。

這就是這本書帶給我們最真的感受。去讀它吧,會讓你發現孤獨是一場享受,一場相遇,一場邂逅。你會發現世界是美好的,孤獨是常有的。享受孤獨,把玩孤獨,才是我們該有的生活態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