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讀後感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完成一篇讀後感幫助深化我們對書上人物的理解,在讀書後大家可以寫讀後感來記錄自己的感受,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散文《》讀後感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散文《》讀後感5篇

散文《》讀後感篇1

讀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讓我對時間有了新的感悟。《匆匆》真正讓我明白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和“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道理。

“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回想起,我又何曾不是經常讓時間在我眼前悄悄溜走呢!每天放學,把書包一扔,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而把作業拖到最後才做。父母見了多次批評,可我卻説:“等一下再寫作業,再説書上的內容我都記得。”可試卷發下來卻總有幾處掛“紅燈”。我也要像朱自清先生寫的那樣“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每次看着太陽一寸寸地沉進了山頭,我就知道一天真的過完了。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於是,我決心追趕時間,做作業要快一點,擠出來的時間多閲讀、多學習。雖然我知道永遠跑不贏時間,但正如魯迅先生説的那樣:“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

時間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浪費時間的人啊!快張開你們的眼睛,不然時間將從你身邊悄悄溜走。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吧。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一定能成功!

散文《》讀後感篇2

細細地品味《林清玄散文》真是一種享受!

他的文體風格細膩得像個女作家,別看林清玄是一位留着長長鬍子的老人,但細心地觀察世界、論談世界的文章卻令我們讚歎不已!

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可挑剔的,其中有很多是林清玄經過或聽説的故事,由故事而發出感慨,教會我很多人生的價值觀。

有這樣一篇文章令我百讀不厭:《陶器與紙屑》。散文講述的是林清玄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林清玄在中國香港買了一個石灣的陶器,陶器是一個刺身羅漢騎在一匹向前疾馳的犀牛上,氣勢雄渾,非常生動,很能象徵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跳。他想拎着陶器回台灣很不方便,因為陶器被包裝得十分嚴實,而託運又很容易破碎,所以他決定捨去包裝用手袋拎上飛機。結果這次冒險失敗了,陶器在上飛機時被撞碎了,所有的嘗試與考慮都破滅了。

通過這次沉痛的教訓,讓他明白了:“對一個珍貴的陶器,包裝它的破報紙和碎紙屑是與它同等珍貴的。”也讓我明白了:“生命中也有許多這樣看似平凡、不重要的東西,但我們不能忽略其價值,因為沒有了它們,也許我們所珍惜的東西就不能得以襯托或完整!而我們就不能得到教訓、啟發、鍛鍊!”

翻開各個章節,你會驚喜地發現,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這些主題都是談人生的居多。有一心一境、澈如水晶、無關風月與一生一會四個篇章,都是教會我們要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他的語句包含着他對讀者們的教誨,他的言詞包含着他對世界萬物的讚美,他的所有感悟包含着他對大自然的嚮往與留念!

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數是來自於他小時在鄉里的一些故事,以及他與親人們發生的事情,由此引發的一系列回憶與深思,再用他那細膩柔美的文筆寫出感人肺腑的散文,這便是他的獨特寫作風格!

我從他的幾篇散文中不難看出他信仰“佛”。他在《佛鼓》中這樣回憶道:“我站在通往大悲殿的台階上看那小小的身影去擊鼓,不禁痴了。”不過,或許他是很痴迷、很喜歡這種佛寺的氛圍。

其或,我讀過他那極具特色的散文之後,心中不由地燃起了寫作熱情,不僅僅只有這樣罷了,他還帶予我的是不盡的堅持!因為我認為林清玄能夠克服重重難關,從偏遠的地方走出來,成為一個鼎鼎大名的作家,是需要多少堅持與勇氣都未必能達到的。

“我想着,在這悠長的時間中,在這廣大的世界上,一定有很多與我心靈相同的朋友,得到一些温柔的安慰,得到幾許智慧的啟發,以及得到藏匿於俗世的浪漫情懷。”我想我在這句話、這本書中學到了寫散文的方法與運用生活中的小故事來寫出好文章。

散文《》讀後感篇3

兒時的回憶總是最美好的,它沒有一絲雜念,彷彿一瓢清水,帶着清涼與純淨,它總帶着自己獨特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這就是童真。當它沾染上了塵世間的黑暗,就不在是童真,而募然回首,卻只能用回憶去看待那些再也不可能擁有的天真爛漫。

最近在閒暇之餘閲讀了林清玄的青少卷散文家精選,林清玄的文章大多都帶有着哲理性,而這本散文精選更多收錄的是林清玄一些通俗易懂的散文,文章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藻,卻處處流露出屬於我們這個學生年代的純真。這讓我不僅在帶有童趣的故事中穿梭着,還讓我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興許,這就是我們這個年代的獨特,純真帶着一絲懵懂。

一個個美麗的詞眼,一段段幽默而又優美的文字。它們帶給我的是童真的回憶;帶給我的是舍與不捨之間的一念之差;帶給我的是故鄉與愛的懷念;帶給我的還是外表之下那一顆顆柔軟而又默默奉獻的心。

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花燃卧柳》,荷花是那樣的出淤泥而不染,但在作者的心中如果沒有柳樹的陪襯,它一樣黯淡無光。當繁華落盡,只剩下柳樹的翠綠,人們才忽然醒悟,原來那最持久、最耀眼的不是百花爭豔,而是那曾經被認為最不起眼的柳樹。我覺得其中有一句話説得特別好:“有時目中的景物沒有特別的意義,只是透過人的眼,人的慧心,實物才能展現它的不凡。”是呀,童真便如同這柳樹一般。經歷它的時候,你總會認為它是平常的,便不斷盼望着快快長大,去看看外面那精彩的世界,而當你募然回首時才會覺得後悔莫及,再也回不去曾經那認為在平常不過的童真時光。而曾經所期待的花花世界,卻被你所厭棄。

人生亦是如此,在不斷的徘徊於回憶中,你總會認為曾經經歷而又決然放棄的才是最好的,與其這樣,倒不如看看人生的不凡,看看前面的道路,看看童真是對於未來的期待,卻在經歷過後悔莫及。人生便是這樣,但是當你在回憶與後悔後,應該捨去那荷花的美麗,而像柳樹一樣,不求別人的讚歎,而是在長期的磨練中活出像柳樹般的翠綠人生。

這就是這篇散文告訴我的內容,也許,林清玄的這本書中還有許多我未發現並且要去發現的哲理,但我相信,但細細品讀這字字句句後,我會有更大的發現,回憶在時光中正慢慢流逝的童真時光,思考人生哲理,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散文《》讀後感篇4

開始關注林清玄的作品,是從《有風格的小偷》一文開始,一篇文稿間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讚賞,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道,從此,世上又多了一個善良的靈魂。確實,拿着放大鏡去看別人的缺點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顯微鏡去找一個劣跡斑斑的人身上的優點卻不是誰都能夠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間總不自覺透出禪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在不經意間讓人深思人生道理。讀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會旋即安定下來,解開心鎖,放下心中的負擔。

簡單平實的生活故事,藴含着細膩的情感,幾句平淡的話語,足以讓人一遍遍地反覆回味,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歡在牀頭放着一本林清玄的書,睡覺前細細地閲讀幾篇,來一次心靈的洗滌方可安靜地睡去,一切禪理在夢中參透。

他説:“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無數的低谷,使我們在挫敗中流淚,不是説不允許哭泣,你能夠蹲下來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請不要放下,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頂點,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情緒重新攀登,堅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燦爛。

他説:“生命是在水上寫字,第二筆還未落下,第一筆已流到遠方。”時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點點地在流逝,生命一點點地在逝去,再長也但是數十年,人生有多少個十年能讓我們揮霍呢?珍惜吧。大學,就這麼過了三個學期,我又做了什麼呢?當初的理想呢,我與它的距離又變小麼?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説:“安靜無言並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個更深廣、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應對誤解,請選取沉默;應對挫折,請選取沉默;應對辱罵,請選取沉默。有時候,解釋是剩餘的,那時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語言。

他説:“‘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這個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為一個渺小的人,只有維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這五濁的世間唱一首琉璃之歌吧!”還是那個淡水河口,但是周圍的風景已經變了,不是以前那個美得單純的河口,“少年時代的情懷與往事,都已經去遠了,是鏡花,也是水月,由於一條河的敗壞,更感覺到那水月鏡花是虛幻不實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純粹的,純淨如琉璃,這個世界的渾濁便不會將我們侵蝕,給自己的心留一片淨土吧,哪怕你已經看過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雖曾真實存在過,卻已默默流失,這就是無常。

是的,也許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如果我們的內心就是一個花園,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們的內心春風洋溢,人生的哪一個時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們有着憐愛、珍惜、欣賞的心,即使在人生的無寸草處行走,也會看見那美麗神奇的一瞥。

散文《》讀後感篇5

米黃色的封面,封面上沒有花花綠綠的裝飾,只有一簇簇飄飄灑灑的蒲公英。這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集封面。簡潔清新,又不失意境,這或許就是林清玄的散文風格。

喜歡林清玄的文章,他總能以詩一樣的語言帶給人智慧和覺悟。他是一位胸懷寬廣的智者,恬淡安適,在細小的生活中發現真理,用他作家那雙細膩聰慧的眼眸,洞悉世間的一切,娓娓道來讓人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林清玄曾在他的散文集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他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去。朋友家地處偏遠,所以大部分的青菜必須自己種植,朋友種下了四種最極端的青菜:

最酸的檸檬,最甜的甘蔗,最苦的苦瓜,最辣的辣椒。

一開始他的朋友把把這四種蔬菜種在一起,結果每種都長不好,後來他把四種蔬菜分開,鋪了不同的土壤,使用不同的肥料,不同時間的澆水,才使四種蔬菜都長好了,頗費了一番功夫。

看似簡單的種菜小故事,細思量,和我們教育孩子的觀念有着密切的關係。

單純的植物都要用不同的培植方法,更何況是複雜千萬倍的孩子呢?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獨立的個體應該得到最適合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智慧的父母,睿智的老師,應該具有因材施教的能力,也許孩子學習文化知識吃力,我們仔細關懷、體貼照顧,找出孩子的特質以彌補不足,讓孩子在擅長的領域用力生長。如果他是辣椒,我們就幫助他,促使他成為最辣的辣椒。

像這樣沒有華麗的語言的文章總是耐人尋味,沁人心脾。這些文字裏既有花的嬌美,風的温柔,又有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讓生活在芸芸眾生的我們的看到,在世界的某些地方,還存有純淨。他經歷的故事就在我們身邊,他書中的主人公就是你,我,他。初讀這些文章,如獲良友,再品時如逢故知。“挫折是為了讓你學習智慧;離散是為了讓你學習成長;忍苦耐艱,人生才能顯現真正的價值。"這樣的金玉良言不是每天都能看到,也許只有他一一林清玄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

閒暇時刻,一杯清茶,一張搖椅,幾縷陽光,幾朵白雲,捧着林清玄散文集,每天都是春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