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林讀後感精選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1W

大家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明確表達出自己感受哦,看完優秀的文章之後我們一定要記得及時寫好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桃花林讀後感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閲。

桃花林讀後感精選6篇

桃花林讀後感篇1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深深地將我吸引,陶淵明將桃花源寫成一個若真似幻的仙境,描繪了一幅沒有剝削,沒有壓迫,人人安居樂業,彼此和睦相處的生活圖景。在當時那個能用“黑暗"形容的的社會,所有的人都會嚮往光明吧!

腦海裏浮現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畫面。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裏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立刻動身。不料他的祕書攔住陶淵明説:“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説你的壞話。”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歎一聲説:“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立刻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有骨氣,不趨炎附勢的陶淵明讓我震撼。陶淵明雖然放棄了官職,回到了家鄉,可是他得到了心靈上的解脱。我想這應當就是真正的光明吧!在現實社會中多少人為了利益何止是不擇手段。他們也不想想難道有錢就歡樂了嗎?如果金錢名利與歡樂成正比的話,那陶淵明豈不是一個十足的大笨蛋?其實一切的一切都起源於你的心底。其實你在金錢名利中表現出來的,只是你眼中的貪婪。

有的人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有的人追逐名利,勾心鬥角;有的人信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的人恪守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我們能夠做一個資歷平凡,家庭平凡的人,可是我們決不能做平庸的事。

光明的人,會選擇平凡可是拒絕平庸!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桃花林讀後感篇2

今天語文課上我讀了一篇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桃花心木》,讀完之後,我的感觸很深:如果樹苗要長成參天大樹。不僅要人澆水,還要學會自己拼命紮根找水源。如果被人澆慣了,就會產生依賴性,即使長大了,只要被大風一吹,就會被連根吹起。所以只有自己拼命的找水源,才不會被大風吹倒,才不會被自然界淘汰。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得樹跟人一樣,人只有靠自己才行,如果從小到大都有父母照顧,那麼就產生了依賴型,如果哪天父母不在了,可以説,那個人離死不遠了。我們也一樣,如果有一道題不會,你可以找個好朋友抄襲,但是,考試的時候你抄誰的呢,若果你那道題絞盡腦汁想出來了,那你考試的時候呢,再出這道題你就不用擔心了。如果你絞盡腦汁實在想不出來,可以讓老師教你做這道題的方法,然後自己只要記住這道題的方法就行了。 學會在逆境中成長,才是最好的。覆蓋一切都順順利利,遇到困難只會屈服,而不能勇敢、堅強的去面對。 這就是桃花心木告訴我們的!

做人跟做樹一樣,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如果在做人的途中一帆風順,那麼這個人的生活一定是平平淡淡,沒有太大的成就;如果這個人飽受風霜,不怕失敗,堅持努力,他的生活一定會豐富多彩,而且會取得很大的成就。讀《桃花心木》後讓我改正了毛病,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做什麼事都不要依賴他人!

桃花林讀後感篇3

東漢末年,兵連禍結,社會黑,暗,民不聊生,而在這樣一個黑暗的社會裏。,詩人陶淵明卻給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作者當時已辭官回家多年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怒與絕望,揮筆寫下流傳千古的《桃花源記》,而在他寫這篇文章之時可曾想過:與其坐在深山之中做無用的發泄,卻還不如盡一番力來改變世界。

話説當年,楚漢之爭,霸王項羽可謂有絕對優勢。但由於盲目自信,一意孤行,最終武夫輸給了智慧,無奈只能落了個自刎烏江。如果項羽懂得捲土重來,懂得忍辱負重,懂得回到起點從頭來過,也許歷史就得改寫。如此之痴,可笑哉!

再回到陶淵明,因家境貧寒,29歲的他走上仕途,幾十年間,他歷任多職,最終因忍受不了官場的黑暗而罷官歸隱。但如果此時陶淵明並未罷官,而是以自己的清廉,自己的正直來告誡世人,教導世人,或許事情的結局就不會是這樣。

雖有這些不懂拐彎的“痴”人,卻也不乏懂得從頭來過的“明”人。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為了霸主地位展開激烈的爭鬥。一次激戰中,越國慘敗,越王勾踐無奈被俘。從一個萬人之上的國君到一個階下囚,勾踐的人生跌倒了谷底。但是,他並沒有絕望。十幾年的卧薪嚐膽,等待着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勾踐抓住機會,反敗為勝,再次稱霸諸侯。懂得從頭來過,勾踐終於成為了一代霸王。

學會從頭來過把,朋友!消極避世,那是痴者的做法。回到起點,重新再來,你的人生會因此而更加絢麗!

桃花林讀後感篇4

從古至今,在人們的印象中,桃花源是一個充滿詩意的地方。那裏充滿了快樂,充滿了幸福。

東晉詩人陶淵明,他一向正直品潔,因看不慣世俗污穢,辭官隱居。又因東晉的腐敗,作者對社會感到不滿與厭惡,於是藉此文抒發自己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桃花源記》一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這種情感。

桃花源中的環境之美,美在土地平曠,良田和美池;又美在屋舍及旁邊翠綠的桑竹。在這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桃花源中人們和諧相處。這裏沒有腐敗政權的壓迫,沒有繁重的賦税,沒有飢餓,更沒有家破人亡和妻離子散,這裏呈現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這裏“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且男女往來種作,黃髮垂髫也怡然自樂。這裏不僅環境美,人情更美。

桃花源中的人對於外來的一位客人——漁人,不是冷漠,而是熱情地邀請回家做客,設酒殺雞作食。待客的方式有點兒像大豐收時那種狀況,這裏既突出桃花源中的人們勤勞和諧,也突出了桃源人的熱情好客。當桃花源中的人們都聽説了有位客人來時,都來問訊,並友好的邀請漁人到自己家做客。

學完《桃花源記》後,我對作者虛構的桃源,倍感親切。正如“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

桃花林讀後感篇5

讀完《桃花源記》後,我深深的被起吸引,陶淵明先生用淋漓盡致的字句構造了一種安詳、寧靜的環境。

“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一句讓人浮想連篇,彷彿我已身處於這篇幽幽桃花林之中。桃花盛開,勃勃生機,寧靜優雅,頓時使人飄飄渺渺、若已成仙。粉紅的桃花透着一陣陣清香,無不使人忘卻憂愁與煩惱,只得靜靜的享受這大自然的美景。然而“便要(yāo)還家,設酒殺雞作食”又顯示出了桃花源人民的熱鬧。我又彷彿看見了男女老少紛紛來迎接這個外來人,你爭我搶,熱熱鬧鬧。

陶淵明先生以武陵人誤入桃花源而道出了期望世間的和平。在當時這個黑暗、腐敗的社會中,“桃花源”的確是令人們嚮往的一個地方。

説起和平,我不禁也想住入“桃花源”這個地方,在如今這個信息時代裏,到處是爾虞我詐、明爭暗鬥的。想起最近的以色列狂轟加沙這條消息,我越來越想住進那個能夠與人絕對和平共處的地方。

可是,“桃花源”永遠是不可能存在的,那可是是一個完美的幻想。

此刻的社會,腐敗、自私這些醜陋的東西在不知不覺中侵蝕了人類的心靈。甚至一些人產生了征服世界的想法。這些看來無知、可笑的想法,卻塑造了一個醜惡的人。

想到這,《桃花源記》的完美感覺頓時戛然而止,似乎感覺醜陋的思想逐漸籠蓋了湛藍的天空,籠蓋了孩子的笑臉,籠蓋了人類純潔的心靈。

可是,我們卻不能讓醜陋的思想繼續蔓延下去,我們因該努力去創造一個全新的社會,把不乾淨的東西排斥出去。而此刻的我們,則因該“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糾正生活中不良習慣,要善於與人和平相處,這樣就能挽回一些失去的純潔與和平。

桃花林讀後感篇6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幼時,讀不懂陶淵明,更讀不懂這千古名篇——《桃花源記》。如今細細品味,猜想着那該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地方啊!

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躺在兩棵桃樹中間的草地上,手上捧着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清風徐徐,任憑那無數片桃花瓣飄落在自己身上。樹上的花想來更加美麗,定是白的似雪、粉的似霞了。桃樹葉有的已經長大成型,摸上去油亮油亮的;有的如花苞般蜷縮在一起,朦朦朧朧,像是剛睡醒小孩的眼睛。一覺睡醒,身上早已蓋了一層厚厚的桃花被了吧。真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啊。

夏天,是生機盎然的季節。偌大的桃花園絕對是個天然的“避暑山莊”。瞧!桃樹長的多旺盛啊,樹葉竟是那樣密,密的漏不下一絲陽光。偶爾微風吹過,樹葉搖曳,把陽光剪的支離破碎,陽光便從樹縫兒裏掉到地上去了。

桃花源多美呵!美得讓人不可思議,讓人逐漸懷疑事件的真實性。自從《桃花源記》被現代人譯出來後,震驚中外。全世界的人都紛紛尋找桃花源的所在地;有的人甚至想去創建一個“桃花源”。為了尋找它,我們踏遍了千山萬水,儘管我們心知肚明,那很可能只是徒勞,只是陶老先生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的一種精神寄託罷了。

等我們累了、乏了、悔了、恨了,重新踏上歸航之時,回到家鄉之時。我們這才幡然醒悟,原來……我們苦苦找尋了多時的桃花源,竟然在自己的家鄉,是啊,家鄉不就是最美的桃花源嗎?鳥鳴聲聲、花香陣陣,到處綠樹成蔭的的小鎮不就是最美的桃花源嗎?

願天下所有人永遠銘記自己的家鄉。記住,家永遠是你心目中最美的桃花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