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最新《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模板

來源:巧巧簡歷站 1.33W
每個人的生活都不一樣,自己的生活別人不會懂,別人的生活自己也不用刻意去懂,但我們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切不能犯下不可迴轉的大錯 。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精選最新《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模板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閲讀。
精選最新《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模板

《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1

看了葛優的電影才跑來看這本書的。

不得不説,《活着》是我看過哭的最慘的電影。每一處伏筆鋪墊的恰到好處,每一個對比轉折讓人來不及喘息。時代背景,人性善惡,人情冷暖,人生動盪。裏面走過的那些人,遠的近的,善的惡的,來的去的,都去了。也無非是留下一張嘴,一個飯桌,吃着一頓飯,忙着下一頓飯。在最艱難的時候,維持活着最基礎的需求的時候,才知道什麼是最珍貴的,當最珍貴的一點點被剝離的時候,才發現總能活下去,還能活下去。而希望總是會有的,妻子兒女,外孫,還有那些嘰嘰喳喳的小雞。慢慢長大吧,變成鵝,變成羊,變成牛。帶着一個越來越好的希冀,活下去。

這本書跟電影還是有相當大的出入,可以説,電影中雖然將有些因果變得分明瞭些,譬如春生和福貴家的恩怨,但是電影還是沒有捨得把書中的所有苦難都包裹進去,沒有把最冷酷的人心包含進去,也還留了個温暖的結尾。

在這本書裏,我真的覺得孩子的本真和純潔是多麼多麼的讓人心疼。這裏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有血有肉,單純的那麼傻,相比於很多書本里古靈精怪的孩子們,這些孩子好像很早就沒有供她們任性的土壤了,他們只能以一顆不諳世事的純良的心,承擔着被催熟的懂事,肩負着疼愛家人,照顧家人的累但卻幸福的事。

人不該貪念太多,可以披被温暖,飽含善念,就很幸福啊!

 

《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2

 

人越畏懼死亡,生活越會變本加厲地折磨你,唯有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才能看破"活着"的真正內涵,修得大徹大悟,自然無慾無求。

人因孤獨而痛苦,因痛苦而倍感孤獨,兩者似天道輪迴一般,無始無終,相輔相成。

讀完餘華先生的《活着》,回首匆匆而過的十幾年時光,才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活過。

《活着》講述了福貴從青年步入耄耋、從富庶淪為貧寒的歷程,一生的起伏化為老人口中平靜的講述,那並非是強裝的鎮靜,而是看破浮生後的一場遲來的沉澱。人需要回憶來反思,需要傾訴來解脱,需要靜悟來釋懷,需要肩膀來依靠。

淺斜的夕陽劃過樹幹,吻着青苔,鄉村裊裊的炊煙似夢一般的迷惘。些許的悔恨,偶然的靜默,平靜的神情,福貴用一下午的時間淡淡地敍述完自己的一生。

衰柳拂岸,枯草悽悽,曾是風流故地。

"曾經"被時間壓縮成一部電影,放映時一幀幀的畫面如此深刻。年少的福貴是地主家的少爺,人人對他畢恭畢敬,不必下地勞動卻可以衣食無憂,甚至肆意揮霍。

煙柳之地好似一塊巨大的磁石,福貴深陷於此,日日紙醉金迷,家珍苦苦勸阻仍是於事無補。當不再滿足於肉體的欲求,福貴開始步入賭博的深淵。當他踹翻懷有身孕還來苦苦哀求他的家珍時,他已經無法自拔了,賭輸了家裏的`所有財產。

福貴的父親卻顯得十分平靜,可表面的平靜往往是一層虛偽的面具,只有內心的驚濤駭浪才是不為人知的真情實感。

福貴的生活隨着地位的改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奇幻色彩,經歷了大起大落,從此開始一種他從未接觸過的生活。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家珍的父親從城裏趕來帶走了家珍,福貴只能啞然地立於原地,沒有挽回的資本,他深知自己犯了大錯,無法給家珍更高水平的生活。他開始下地勞作,當看到年邁的母親累得直不起腰,年少的鳳霞沒過幾天好日子就跟着自己受苦,男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家珍終於在某一天重新出現在福貴面前,面帶笑容,女人總是深情且堅強。

人們擁有一件東西時總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好,直到失去時才後悔莫及,現在的福貴開始疼愛妻子,他們之間的愛情也得到了質的昇華。

生活像是永不停歇的過山車,它總要把圓滿顛簸成支離破碎。

福貴進城為病重的母親抓藥時被拉去做壯丁,離家愈遠,心愈感傷,這像是場惡作劇,讓人經歷生離死別,方得大徹大悟。

福貴遇到解放軍,回到了闊別許久的家,他成功地從死神手中掙脱出來,他的求生渴望和對家庭的責任感,賦予了他無畏死亡的勇氣。

可生活似乎並不讚許他這份勇氣,妻子、女兒、女婿、外孫相繼離去,留下福貴獨身一人忍受着難捱的寂寞。他將自己對家人的無盡思念變相轉移到耕牛身上,縱使傾訴得不到答覆,他仍需要如此一個感情的宣泄口。

“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人活着,本就不應被賦予任何沉重的枷鎖,是人們自己將太多事情壓在身上,將太多煩惱埋在心底,於是,本就脆弱的生命被不堪其重的壓力折磨得面目全非。福貴表面上是孑然一身,卻做到了真正為自己而活,他已放下了所有的欲求,這一生,便就有了意義。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的降臨。”我明白,無需追求一生福貴,活着,便是最有意義的事情。

金屬質感分割線

故里又見桃花紅,桃花十里不如你!

桃花故里:有桃花,有清酒,有時光,有詩篇,有故事!

《活着》讀後感心得體會3

《活着》這部小説,名為活着,內容則為死亡。

一個叫做福貴的老人,向“我”講述了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

故事中一個活着的福貴,看着家人一個接着一個死去。福貴年輕的時候是典型的紈絝子弟,在城裏嫖妓賭博,最後傾家蕩產。父親隨着家庭的落敗而故去。母親身患重病時,福貴被抓了壯丁,回來時母親早已病逝。福貴回來不久,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

新中國成立後,年幼的兒子有慶在為縣長夫人獻血時,由於抽血過度而死。聾啞的女兒鳳霞,找到了憨厚能幹的丈夫二喜,本以為生活會由陰轉晴了,但是後來鳳霞卻因為難產死了。

一直重病纏身的妻子家珍在女兒和兒子都離開的打擊下,也離開了人世。

一家人都已經離開,好在還有女婿和外孫,但是女婿在一次工作意外中被牆板壓死,而小外孫則吃豆子撐死了。福貴的家人一個個走向死亡,名為活着的小説,卻給我們講了一個個死亡的故事。

小外孫死後,福貴買了一頭老牛,以為自己和老牛一樣沒兩年就會死,但是他和老牛一起活了十多年。這也是為什麼這部小説看似在寫死亡,題目卻是活着的原因。因為福貴才是這部小説的魂,活着才是這部小説的根。

正是福貴家人的死亡,突顯出死亡的無奈和殘忍。但是無論面臨怎樣的痛苦,福貴都活着。《活着》用死亡,彰顯出生命的頑強。

餘華就是在用死來寫生,用死亡向我們表達:活着不為了任何人,任何事兒,就是為了活着,即使最終的結局是死,我們也要活着,因為生命的意義就在於活着本身。

餘華在《活着》的中文自序中有寫到:“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龍二和春生的死,就是對這句話最好的印證。龍二設下圈套,套走了福貴的家產,但是卻惹火上身,在土地改革的運動中死去。春生參加解放軍革命,在政界混到縣長的地位,最後在**中被折磨到自殺。

面對他們的死,福貴得出了這樣的感慨:“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輩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福貴最終沒有實現從雞到鵝再到牛的發達,沒有實現家族的興旺,但是福貴是故事中活得最久的人。在他看來,他就是人生贏家。他始終就在為了活下去而努力。欠債家破人亡他能活下去。放下尊嚴去求龍二,也只是為了五畝地,就是要讓家人和自己活下去。

在戰場上他不要當兵、不要先進,就要回家,活下去。在家裏,面對貧苦的生活,他辛勤勞動,響應號召,只是為了能有一口吃的活下去。

面對着親人一個又一個的離開,他傷心難過,但是悲痛也無法阻止他活下去。他不為了金錢地位活着,不為了尊嚴事業活着,不為了吃好穿好活着,不為了家人愛人活着,他為了不死活着。他為了活着活着。

生命的意義是很多人在探討的話題,尼采在《悲劇的誕生》裏講述了希臘神話中關於生命意義的一則神話:

“流傳着一個古老的傳説:彌達斯國王在樹林裏久久地尋獵酒神的伴護,聰明的西勒諾斯,卻沒有尋到。當他終於落到國王手中時,國王問道‘對人來説,什麼是最好最妙的東西?’這精靈木然呆立,一聲不吭。直到最後,在國王的強逼下,他突然發出刺耳的笑聲,説道:‘可憐的浮生啊,無常與苦難之子,你為什麼逼我説出你最好不要聽到的話呢?那最好的東西是你根本得不到的,這就是不要降生,不要存在,成為虛無。不過對於你還有次好的東西——立刻就死’。”

這就是生命虛無主義。

《活着》就是對這種生命虛無主義的最好的否定。面對無常和苦難,福貴的選擇不是死,而是與之相反的活着。向死而生。

福貴不追問自己生存的意義,也不知道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是為了什麼,他不會思考生存是目的還是手段,只是有着強烈的生存慾望。這正體現的是那一代中國人的生存態度,餘華在韓文版自序中寫道:“《活着》也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

福貴活着這幾十年其實就是那幾十年中中國人的縮影,他們頑強地活着,活出了生命的堅韌,他們向西方的虛無主義吶喊告訴他們有這樣一個民族可以揹負着一切苦難然後頑強的活着。

面對日寇侵略和凌辱,我們活着;面對自然災害、餓殍遍野、易子而食,我們活着;面對人禍災難,我們活着……那幾十年我們熬過來了,中華民族熬過來了。

餘華就是在用《活着》否定生命虛無主義,在他看來生命的意義就是活着。“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着,就是為了活着而活着。

我們在追求物質,追求尊嚴,追求權力地位,追求一切生命之外的東西時,卻忽略了生命最本質的東西——生存。

當你為了得不到,而苦惱時,當你為了享受不到,而抑鬱時,想想餘華的《活着》。活着,不是為了享受,活着為了忍受。

面對着必將走向死亡,走向虛無的生命,《活着》昭示了生命的真正的意義就是活着。不會因為我們必須死,我們就不用活着,而是向死而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