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900讀後感精選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9K

養成寫讀後感的的好習慣有助於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讀完一本好書,必要的時候需要寫讀後感來記錄一下,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活着900讀後感精選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活着900讀後感精選8篇

活着900讀後感篇1

?活着》一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它描繪了主人公福貴苦煞的一生。面對一個個接踵而至的苦難,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好好活着。正是這樣一個信念,支撐他在遭受重重重擊後仍頑強地活下去。

貴出身在一個地主之家,家裏有一百多畝地,家境算是很不錯了,但他卻是一個十足的敗家子。福貴小的時候在私塾不好好唸書,長大了老喜歡往城裏跑,常常十天半月不回家,不是嫖就是賭,最後終究因為賭博輸光了家產,一貧如洗。傾家蕩產後不久他父親就去世了,緊接着,他母親也病倒了。看着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他的妻子家珍就讓他去城裏請郎中,可禍不單行,他這一去沒想到正好碰到了抓壯丁的官兵,於是福貴就被叫去拉大炮了。在戰火紛飛的日子裏摸爬滾打,轉眼就過了好幾年,他好不容易遇到解放軍逃了回來,可回到家他的母親已經離世,可憐的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大病成了一個啞巴。不久之後,家珍帶着兒子有慶從孃家回來了。看着兒子漸漸長大,福貴心想鳳霞已經完全搞砸了,有慶得讓他去念書。於是,他和家珍就把有慶送進了城裏的國小。後來,村裏幹活記公分了,家珍卻得了軟骨病,怎麼也治不好。有慶上五年級的時候,因為縣長的妻子生孩子時失血過多,而只有有慶的血型對的上,因此,有慶因為獻血過多而死,一個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沒了。再後來鳳霞風風光光地出嫁了,嫁給了偏頭萬二喜。不久,她懷孕了,但悲從中來,因為產後大出血鳳霞斷了氣。幸而她的孩子沒死,取名叫苦根。鳳霞死後不久,家珍也因為軟骨病死了。之後,一次意外,二喜又被水泥板夾死了,之後一老一小相依為命。從小就沒了孃的苦根在他7歲那年,有一天發了高燒,因為吃了太多豆子,不幸撐死了……福貴一生經歷了我們難以想象的苦難,他的家人朋友都先後離他而去,他也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不過最後,他想通了,因為他母親説過:“活着就還有希望,死了一切就結束了。”於是,他把一頭即將被殺死的老牛買了回來,和牛相伴餘生。

聽了福貴的故事,我感概萬千,它對生命的渴望也讓我想起了生活在沙漠裏的一些動植物求生的瞬間,頑強的它們和福貴一樣總不輕言放棄,即使是一點點渺茫的希望。在沙漠裏,水是非常重要的。可在白天我們幾乎找不到一滴水,只有夜晚,僅有的一點點水分才會變成霧,環繞着沙丘。而就有有那麼一種動物,牢牢抓住了這一點生的希望,它們就是納米布甲蟲。每當夜晚來臨,它們便會爬上沙丘,排成一列,用自己的體温使霧氣凝結,就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它們才勉強生存下來。而還有一種植物,它們枯萎幾十年甚至是一個世紀,就為了等待一個奇蹟的發生,它們就是復活草。它們整天在沙漠裏被吹來吹去,偶爾找到一個小水塘,便會使勁舒展自己的枝條,但它們真正等待的,是一場大雨。一旦大雨將它們的種子打落,它們便會在幾個小時內發芽,一個星期後就能開花。動植物都如此,何況我們呢?

?活着》不僅講述了我們中國人這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還講述了人是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希望我們能從《活着》一書中汲取力量,從主人公福貴身上獲得力量,學會勇敢地面對一切困難與挫折,好好活着,珍惜當下,珍愛生命!

活着900讀後感篇2

?活着》寫了七個人的生與死。鳳霞難產而死;有慶在校長生孩子時,為她獻血而死;二喜在工地上被兩排水泥板夾死;家珍因自己的一雙兒女死了,傷心過度而死;苦根吃豆子撐死了。只有福貴還活着。

其中有慶的死最悲催。一個年幼的孩子,為了給校長獻血,在抽血時,臉色由梅紅變蒼白,由蒼白變青紫,直到死也不説一句話。就這樣,被活活地抽乾了血。

有慶難道連死都不知道嗎?還是他心中,校長的生比自己的死更重要?這個人讓我百死不得其解。現在有慶這樣的人物在我們身邊已經非常少了。但像他這樣能為別人着想的人還是挺多的。就説我們班的譚老師吧,她是我們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在我們眼中應該是很厲害的人,她就是“標準答案”。可有一次,譚老師在算3x+1=13時把x算成了5,我一看這道題,掐指一算結果x是4。我正要舉手的時時候,我們班同學都異口同聲地説:“x不是5而是4。”譚老師仔細算了一遍後,説:“哎呀,果然錯了。幸虧你們提出來,以後有錯都要及時提出來!”我們聽了,不但沒有嘲笑譚老師,反而更加敬重她了!我們也變得更加自信更加勇敢。我們不但要像有慶一樣為別人而活,我們更要為自己活。

我明白了餘華想借有慶告訴我們,活着有多難,死卻如此簡單,唯有為自己活,才能活出風采!

活着900讀後感篇3

哈姆雷特的悲劇來自他的家族,拉斯柯爾尼科夫的迷失歸罪於年輕時的放浪,而福貴的悲劇卻只能由“時代”這一莫須有的替罪羊負責。

看福貴這一生,他有什麼選擇呢?苟且、屈服都不能挽救他的家人,因為他們就從未昂首活過,所以他們即使低下頭顱也得不到廉價的憐憫。從他父母到兒孫,沒有一位是為崇高的理想、偉大的鬥爭而獻身,而都以良民的身份橫遭不幸。他們的死亡沒有光輝,但生命卻沒有污點:妻子死於疾病,兒子死於醫生的媚權,女兒鳳霞死於難產,女婿二喜死於工程事故,孫子苦根更是因一晚豆子飽脹而死。追求着最低限度的生存,是福貴一家人數十年所堅持的唯一信念。他們擁有中國農民最堅強的內心,也擁有中國農民最仁厚的寬容,但他們所面臨的卻是一次次無孔不入的前所未有的社會變革所帶來的劫難。

中國農民——廣義的來説——具有選擇的勇氣和智慧,也具有無法選擇時的堅忍甚至頑固。這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這種力量使福貴熬過了內戰、饑荒,他們在塵土與貧窮中生兒育女。但這種堅韌向上的努力並不能最終挽救生命,並不能躲避社會的瘋狂。

福貴的悲劇,是最徹底最無解的悲劇:假使他沒有輸光家業,他將死於人民的審判;假使他不將鳳霞出嫁,鳳霞必不能獲得愛情的幸福。假使他不為孫子炒上那碗豆子,苦根也許會和有慶、鳳霞一樣死於另一位庸醫之手吧。世界沒有給他們安排活路,死亡恰恰是按部就班。

世界廣闊,然而不屬於他們。政府吞沒的是和平,三年饑荒吞沒的是生命,文革吞沒的是秩序。時代奪走窮人的襤褸衣衫,最終讓底層人民一無所有。在他身邊,龍二、春生、大隊長,又有哪一個的結局比福貴幸福?他們丟盡了顏面,最終死滅,經常是比鳳霞、有慶死得更迅速。

餘華的語言簡潔有力。他將事實簡單地概括,像一位歷史學家一樣,冷峻而精確。從第一頁到最後一段,那些灰色的文字,由平淡走向殘酷,從歲月的鐵欄杆後——我們彷彿已經忘記了欄杆背後並不是虛無的黑暗——露出血絲的眼睛。那是一代農民的血淚史,他們為城市人、知識分子和政客的差錯買了單。他們沒有超脱的能力與智慧,不存在逃避的可能。

就這樣,他們成為沒有轉折、沒有希望、沒有文獻與石碑刻錄的悲劇。雖然農民為歷史進程做出的犧牲可歌可泣,但卻並不能夠被傳頌。歷史的真過程太慘烈,假使全部拿出來,恐怕要崩斷我們鬆弛的神經。

活着900讀後感篇4

生命原本脆弱,你卻要堅強的活着。活着才能感覺生活的幸福真諦,只有在你遭遇不幸時,你才知道你要珍惜生命,享受快樂。

?活着》這部小説用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闡述了一個悽婉悲慘的時代命運。《活着》經歷了中國曆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富貴自甘墮落輸掉了祖宅,氣死了父親,妻子家珍帶着兩個孩子獨自離開,他被抓去做了壯丁,家破人亡。

妻子家珍與富貴團聚,鳳霞卻成了啞巴,弟弟不幸夭折。我覺得最令人痛心的情節是有慶的死和鳳霞收穫幸福初為母親卻眼睜睜看着自己的生命耗盡,生活的苦難告訴了他,只有在險些喪命時,才懂了幸福的真諦,人只有在孤獨絕望的時刻才會如此深切的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中國在變,時代在變,人也在變,但是最痛莫不過白髮人送黑髮人,家珍親眼看着女兒死去,卻因為—有經驗的接生員造成無法扭轉事實,這種母愛的痛又怎會輕易理解。

—鳳霞生孩子出現反動的接生員,營造了一個幽默搞笑的氣氛,教授吃了七個饅頭撐暈過去,這種方式表現的時代的迂腐,不然種種悲劇是不會發生的,這種情節令人感到悲哀憤怒,讓人的生命再次被詮釋得脆弱。

?活着》這是一部意味深長的—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筆直的。活着才能體會到人生的酸甜苦辣,活着才能體會到挫折和不幸所帶給我們的種種,才會更加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更是一種歷練。

活着900讀後感篇5

直到此時莫名的沉重感和震撼感充斥在心中難以散去,想起魯迅曾説,“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想來用這句話來形容福貴一生的經歷真心恰到好處。

在閲讀的過程中,我們曾見證每次苦痛之後星星點點的亮光,像是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了人懷了孩子,這些温情脈脈的細節總是讓我們以為峯迴路轉,天真地以為噩夢終於不再縈繞他們,每每此時,餘華絲毫沒有猶疑,在他冰冷的筆下,角色們毫無徵兆地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瞬間粉碎讀者們微弱的希望。因為遠離那段動盪年代,因為從未有過真正的飢寒交迫的艱難與困頓,那些生離死別對於我們來説顯得那樣遙遠,卻又在餘華的筆下如此靠近。

但我相信,餘華是希望我們在這部充滿無情、絕望和死亡的故事裏,學會活着,學會生活。就如同故事主人公福貴,即使經歷了人生的各種痛苦絕望,也依然能夠笑對人生,這就是生命的張力。福貴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説的,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他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是的,在面對苦難時,福貴——芸芸眾生中的一個普通人,卻能拾起如此之大的勇氣,不禁讓我們反思,現今的社會上,自殺比率的連年增高,而其中不乏被稱作“七八點鐘的太陽”充滿希望與朝氣的青年,為什麼會這麼容易放棄自己的生命?當我們還在為物質上的需求挑三撿四時,我們是否能夠想起上一代人為了生存而掙扎,一個月工資可能只有幾十塊的情形?當我們還在抱怨命運的不公時,是不是也應該想想這世上更苦難的人呢?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是幸運的,但同時順利的生活讓我們禁不起苦難與挫折,讓我們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前人們那種頑強堅韌的生命的張力。

生活從來不缺乏希望,就好像在失去親人之後福貴還有那頭與他同名的老牛一起走在夕陽下,當你受到挫折時,不妨想想至少你還有父母親人和朋友,想想起碼你四肢健全,身體健康,如果這些都沒有,想想你至少還活着。

就像小丸子説的那樣,“只要活着,總會有好事發生的”。

餘華自己在序中寫到,“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寬廣;而生命的張力促使我們,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依然要學會堅忍、頑強。

活着900讀後感篇6

人為什麼活着?應該怎樣活着?其實在某些方面,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可以互通的,雖然,我還沒法準確地面面俱到地回答。但看完這本書,至少有一個原先就有的觀點被再次鞏固和強化,那就是:勤奮努力地工作,用樂觀積極、與人為善的心態好好活着。

首先一點,勤奮。按稻盛和夫書中的定義來説:勞動的目的不應僅取得糧食、免於飢餓,也是為了鍛鍊人類的心智,如果每個人都勤奮努力,就能夠培養出美好的心智,讓人變得更完美。

我認同這個觀點,我們都不完美,但都可以努力讓自己更完美,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想,努力勞動在給我們帶來物質回報的同時,確實帶來了精神上的收穫,雖然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不免抱怨、煩惱,心情鬱悶,但當事情過去後再回頭看,或許這其實也是一個修煉心智的過程,正是因為有好多好多這樣的抱怨和煩惱,我們才逐漸變得成熟,變得穩重,變得能獨當一面了。

當然,努力工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該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與人為善。稻盛和夫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要保持謙虛真誠的態度,儘量少摻雜個人主觀意識,秉承他人之心看待所處的局面。

正如稻盛和夫所説,當一個人低落的情緒也會對一個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損害,樂觀地看待每一件事情,不論結局如何,最起碼我們贏得了經驗和保持樂觀的心態,因而心懷感恩、欣然接受這個考驗。換句話來説,事已如此,生氣並無用處,又何必拿別人的錯懲罰自己?還不如一笑而過。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用這幾種方法1、如果有時間去煩惱,就比別人更加努力地工作;2、保持謙虛絕不驕傲;3、每天自我反省,反省並不是意味着每天煩惱一下;4、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來避免煩惱的。

活着900讀後感篇7

已經記不起多少次地閲讀完餘華小説《活着》,每一次的感覺都是沉重,沉重。這是一部奪人心魄的作品。主人公福貴活着的悽苦鍥入我的肺腑。讀着小説,我無法擺脱作品帶給我的那份悲憫,那份冷酷,那份殘忍。讀着小説,我常常感到呼吸困難。人物的悽慘命運不得不讓我反顧自身,考量生存的酸苦,揣度命運的多舛。

主人公福貴活着的故事,悲慘奇絕。小説一開始,福貴胡作非為,壞事幹絕,吃喝嫖賭,竭盡所能揮霍人生;但隨着情節的發展,命運的黑手無情地蹂躪他,他所有的親人包括他的孫子苦根都相繼罹難離去,留下他這個老頭子為了活着而苦苦撐持,活着是他的宿命,是他的責任。最後一個老人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着實讓人悲歎。

儘管這樣,讓一個“小人物”苟延殘喘,似乎有些殘酷,但我還是對福貴投以敬佩的目光,他在踐行着一個生命的真諦:絕望了,還要走!

人生處處面對絕境,但高尚的便是置於死地而後生。不論前路昏暗,不論旅途坎坷,不論終點空虛,但只要是生命,就要一如既往,不改目標,頂風沫雨,決不被泥濘擋住去路,決不被暴雨衝散信念,而是堅定活着,堅決活着,宛如沙漠中的胡楊林,“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爛”。

福貴的青年是放蕩的,中年是不幸的,而老年是苦澀的。我們除了對他的些許厭惡外,更多的是對他的深切的悲憫。他的一生承受住了親人的生離死別,他的雙眼一如干涸的泉,再也無法汩汩地流出清澈的泉水。

閲讀小説《活着》,我們會深深地體悟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人生時時會有災難襲來,誰也無法預料。但問題是我們還是要昂起頭顱,直面苦難。每次災難過去,會帶走一些美麗的東西,包括生命。儘管絕望了,但我們還要走下去,堅定地走下去,迎接另一個晨曦的明亮。至於人生路途中,有多少的“攔路虎”要迎擊,有多少“火焰山“要跨越,這是很難預測。或許多如重巒疊嶂。但生命的旅程不就是“絕望了,還要走”的過程嗎?心底的痛要自療,心底的苦要吞嚥,昂首挺胸向前走,永遠是站立。

朋友,當我們感覺到希望的渺茫,生命的艱難時,請你走進餘華的小説《活着》,同主人公福貴一起交談,一起品味,感悟生命的倔強,感受活着的堅忍。

活着900讀後感篇8

週日晚上,我花了3個多小時,一口氣讀了一本爸爸的小説——《活着》。

合上書以後,我有一種很難受的感覺,想哭卻哭不出,説他們可憐但好像又不可憐。

餘華是在一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身上,用第一人稱敍述其看似悲慘的一生。地主家兒子福貴好賭,花光了家裏所有的錢,在還債路上又被抓去當兵,誤當成了國民黨。幾年戰爭後,死裏逃生,逃出來回到家,發現父親已經死了。接下來女兒因發燒耽誤醫治也變成啞巴了,原本好好的一個家變得支離破碎。隨着時間的推移,女兒風霞、老婆家珍、女婿二喜、還有外孫苦根也相繼遭遇不幸,這一大家子最後就剩福貴一個人了,最終跟老牛相依偎。

以多數人的想法看來,他最後的命運一定不是瘋就是輕生。可福貴依然樂觀地活着,因為他想明白了一個道理,這也是全書的亮點所在——活着就有希望。

這本書的作者是餘華,本應是餘華在講述福貴的故事,應該使用第三人稱,可作者採用第一人稱,讓人覺得更加真切,更加理解書中的我,在歷經世間滄桑和磨難之後的坦然。

家人一個接一個相繼去世,富貴被一次次的打擊,這裏面,不僅有活着的真正道理,還有對世界的樂觀態度。

他沒有抱怨、仇恨,而是認認真真地過好每一天。抱着樂觀的態度活着,這才是“活着”的真理。

活着本身就很艱難,延讀生命就得艱難地活着,正因為異常艱難,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義。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了,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了。

活着,就夠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