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越讀後感最新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52K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強化同學們對書上內容的分析,只有優秀的讀後感,才能吸引更多人去閲讀原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自卑與越讀後感最新8篇,感謝您的參閲。

自卑與越讀後感最新8篇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1

好久,沒有靜心讀書。當《自卑與超越》這本書跳入我的眼,竟感到有一種莫名的力量湧起。阿德勒通俗地從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寫起,尊重個體心理學觀點,向讀者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

曾經,我以為老爸重男輕女,因為自己是女孩而自卑;曾經,看到同窗被高等學府錄取而自卑;曾經,因為自己出生在鄉村而自卑;曾經,因為自己身材矮小而自卑。

儘管我外在樂觀,但骨子裏的自卑,一直困擾着我……

在不斷的成長過程中,有些自卑能被我正確認識、正確對待了。比如,我能成為老爸老有所養的依靠,比如,我通過努力每天都在超越昨天的自己,比如,我因為有了在農村的生活經歷而更加珍惜生活,比如,當我看到身體有缺陷的生命。

阿德勒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卑,用適當的方式超越自卑。每每找到一處自卑的根源,你就會有一次超越。

當你為自己的不優秀而自卑時,你就會開始有了努力的鬥志。在努力的過程中,你首先會把讓你產生自卑的人或事當做你的奮鬥目標,在追求這個目標蜕變的過程中,必然經歷無限痛苦與折磨,就像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老鷹。它一生的年齡可達七十歲。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效地抓住獵物,它的啄變得又長又彎,羽毛長得又濃又厚,它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

歷經一個十分痛苦的蜕變過程——一百五十天漫長的磨鍊。如果老鷹不進行蜕變,只是一味自卑,不超越自我,不超越自卑,就不會有後來神鷹一般的三十年歲月!鳥類都能如此,偉大的人類應該更勇敢!“人生就像激流,不遇着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波浪!”只有經歷蜕變,才能展現更優秀的自己。

自卑可以有,超越自卑必須有!能夠超越自卑的你,會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2

阿德勒教授對他的這本著作的定義是立足於社會的個人心理學,在這本書中,深入探討了社會關係和個人心理形成之間的關係,其中尤其注重早期記憶對後來的社會行為的影響,特別是在社會合作方面的能力的形成。認為一個人對世界的認識和處事方式在兒童時期就已經定型,很難在後期改變,在很大程度上認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觀點。

阿德勒首先提出,人類是羣居動物,所以合作就成為一個避無可避的問題,因為個人無法脱離羣裏而活,那就勢必導致個人與社會之間必須達成一定的妥協以換取更好的生活環境。性別是天生的一種對人類的制約因素,性別的存在是客觀而合理的,他着重強調男女兩性之間的平等觀點。正是由於社會傳統觀念對兩性認識的偏差,導致了心理學上的"男性欽羨”現象。

在社會中,男女是同等重要的,沒有誰依附誰,誰佔優勢或劣勢地位之分,如果這一觀念出現了偏差,必將導致社會和家庭的諸多問題。所以,阿德勒着重分析了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影響。認為家庭是一個人觀念長成和行為處事的最開始的地方,如果家庭加諸了不良的因素,那麼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影響兒童日後的正常生活。在家庭之中,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潛移默化之間將觀念輸入了兒童的腦海裏。如果—個家庭不能正確認識到父親形象和母親形象的同等重要,就會對兒童對兩性的認識出現偏差,如女孩產生“男性欽羨”或對自身性別的不認同。其次,如果一方在教育中缺席,那麼就會對兒童的合作能力的形成產生不利影響,會在日後融入社會產生各種問題和困難。

論述了家庭的影響之後又着重討論了學校的在一個人成長軌跡中的重要性。認為現有的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存在很大的缺失。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專業的心理指導的干涉都微乎其微,特別是在一些存在家庭教育問題的家庭之中,對於專業的心理指導避如蛇蠍。

我認為,這都是因為社會對兒童成長的認識度存在很大的盲區。沒有認識到,一個人最重要的觀念的形成需要家庭和社會的精心呵護,甚至在必要的時候需要求助專業的指導。在中國社會,這—問題存在更大的隱患,特別是中國傳統的重男輕女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錯誤觀念,會在一個人的早期留下嚴重的心理創傷,更可能對後期的社會生活產生不利。

作為一一個社會人,應該對性格的產生和行為背後的含義有所學習和了解,這將更加有利於處理自身的人際關係。從本書中,我們就可以明確一點,家庭確實會對一個人的性格產生根本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潛在骨子裏的,雖然有可能通過一些方式改變,但對於普通人的我們來説,不能抱有盲目的自信。特別是對於在戀愛關係中,要明白性格的頑固,通過個人心理學的幫助,無論是從家庭還是個人的行為,都可以更敏鋭的瞭解一個人的性格組成,幫助我們規避一些不必要的損失和傷害。同時,本書還對戀愛和婚姻做出論述,明確了坦誠的平等合作的重要性,兩個人的合作絕對不是一次簡單的嘗試,這之中的複雜程度包括了兩個人的所有的因素,每個人都應該對此有詳細而明確的認識,才能逐漸磨合,這絕不是一—次想退就提的遊戲。

每一個人,無論學習什麼專業,從事什麼工作,都應該對心理學,起碼是在社會心理學和個人心理學方面有—定的瞭解和認識,這將有助於社會的和諧發展,更加學會如何去合作,如何對待一些人表現出來的性格,能夠更好的學會換位思考,在友善處理人際關係的同時,幫助別人感受生活的美好,最起碼,不會成為那個在別人傷口上撒鹽的人。

我們都是普通人,沒有去改變別人的能力,但有改變自己和選擇生活的能力。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3

如果你問一個人“你自卑嗎?”多半別人可能會説“不,我不自卑。”可是每個人心裏或多或少會有一點自卑。可能不是在現在,是在過去。也可能只是針對某一方面。但這種情結不會伴隨一生。人非常聰明,會尋找方法讓自己擺脱這種自卑情結。尋找自己的優越感。

我的自卑感是從上大學開始的,這種自卑源自於對比。來自小縣城,一心只知道讀書,在見識到了廣闊的天地時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別人會討論自己從來沒聽説過得名牌衣服、會用自己從來沒見過的護膚品、會討論各種自己不知道的時事要聞、會在講台上自信滿滿的用英文演講、會在辯論會場上激情澎湃、會嘲笑我帶着東北口音的英語發音、會第一時間把院系的各大要聞,各種關係打聽的清清楚楚。這對一個每天只知道學習,完全沒有抬頭看過世界的高中生來説是巨大的衝擊,可這隻能是衝擊。

我憑藉多年學習積累的自信篤定自己可以很快趕上。我用了整整三個月像剛學英語的孩子一樣糾正每個發音。每天早上六點起牀去河邊讀英語。找各種機會練習英語交流。參加口才藝術課程,參加辯論賽徹夜準備。制定一年的提升計劃。泡在圖書管理看各類之前沒聽説過的書。聽bbc、聽voa,參加社團,積極投身其中,學習法語。軍訓時也不放鬆。一切都那麼充實,一切都在像好的方向發展。

就在我覺得一切變得越來越好時一件事情發生了。我戀愛了。這種從未體驗過得感覺讓我放棄了一切計劃,每天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一年後一件更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我失戀了,這次打擊是致命的,讓我對自己徹底失掉自信,在自卑中苦苦掙扎了六年。直到六年後我才找回了當初那個陽光自信,積極向上,永不服輸的自己。我願意分享着六年苦苦掙扎的經歷,以及慢慢找回自信的過程。

這件事之所以會產生致命的打擊是因為它第一次讓一個優等生意識到,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努力就會有結果。終有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改變的事。例如自己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跟自己談戀愛的人還要跟前女友勾勾搭搭。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前女友有足夠的底氣給自己打電話叫板。我當時給自己唯一的.解釋就是他不愛我,並且漸漸的意識到讓一個不愛自己的人愛上自己是不可能的。這種關係過於消耗人的能量,只能果斷舍掉。

關係是舍掉了,但是這段關係給自己留下的影響和印象卻如影隨形。1它讓我產生了深深的無力感,讓我覺得有些事情你再努力都沒有用。2它讓我覺得自己不可愛,讓我覺得任何瞭解自己的人都不會喜歡自己。不敢在別人面前展現真實的自己,生怕自己哪句話説錯了別人就會討厭自己。

自卑感的獲得是一瞬間的事,但是把它驅逐出去卻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不會因為別人告訴你你很棒就變得自信。也不會因為看了一些雞湯和道理就能重得自信。他是一個一點點建起的過程。就像建一座房子,需要一塊磚一塊磚的壘上去,直到有一天自己抬頭髮現自信的小屋已經建起來了。這裏的每一塊磚都各不相同。有的磚代表你做成功的一件事,有的磚代表你跟好友一次愉快的出行,有的磚代表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有的磚代表別人的肯定與表揚。可能開始有很久都壘不起一塊磚,也可能有一天突然明白了很多事,壘了很多磚。

對我來説你最初的自信重建,環境很重要。在一個相對平和温暖的環境裏一點點的建立自信。從剛開始的聽別人説,自己不敢插話,到漸漸的成為其中一員。慢慢給自己定位,同時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專業和業務能力,確保言之有物,至少做到準確,專業。讓自己一點點的,從小的困難克服到大的困難。是打怪升級的過程。幸運的是又遇到了一個引我上路的人生導師。漸漸的這段自卑的經歷就這麼過去了,而我也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定位,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話和態度對自己產生懷疑。

自卑是一種經歷,克服自卑是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是超越的過程。相信每個人都能克服內心對自己的不認同,接受所有人都有缺點也有優點。沒有人是完美的,相信即使不夠完美,人生也可以很精彩。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4

花了三天時間看完了阿德勒《自卑與超越》。這是一本簡單易讀的心理學書籍,剛開始讀的時候,是被標題吸引,想看看是一本怎樣的勵志書籍,不知道會不會晦澀難懂自己讀不完,讀起來易懂輕鬆,還有很多案例,讓我一直有趣味讀下去。

書中説一個人的性格在六歲前就形成,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對於個體性格特徵影響的重要性。書中強調合作性的重要性,一個人具有合作的能力,就能愛護別人,關心別人同樣自己在社會生活中才具有生活的意義。書中講到一些人具有性格缺陷:外貌特徵具有缺陷被忽視的人和外貌優秀被溺愛的人。兩者都是在成長過程中忽視或者過度關心而失去合作能力,無法與社會溝通生活的人。

摘抄書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下:

所有真正生命意義的真正標誌:可以與他人分享,且得到絕大多數人認可。但凡人們認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經驗並非成功或者失敗之母,我們的生活經驗對我們沒有太大用處,起決定作用的是我們賦予經驗的認知和意義。

只有渴望將自己融入社會整體而不是隻關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學會如何補償自己的缺憾。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自卑情結是指一個人在意識到他要面對一個他無法解決的問題時,表現出的無所適從。

只有夫妻二人都將對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時候時,雙方才有可能產生真正的合作,才會給予對方真正的愛。

生命的意義在於樂於關注他人,渴望成為社會大家庭一員,夢想着為人類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6歲以前性格基本形成。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5

可能我對好多事物的理解都是錯誤的,比如“自卑”這個詞,本來我覺得這就是一個貶義詞呀,可當我看了《自卑與超越》這本書後,它告訴我,這只是一個狀態,它本身並沒有錯,而為什麼被很多人認為不好,是因為無數的人無法用正確的方法去面對它,以至於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很多自卑的人,會用某方面的優越感來遮掩自卑感,而不是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好。

自卑的確是一個不太好的狀態,但是這本書告訴我,自卑的狀態是可以改變的,而且自卑的人如果能超越自我,那麼甚至可以獲得比常人更大的成就,因為他們常常需要思考,在一個更低的狀態下進行提升,他們常常需要給自己打氣,不斷得從失敗中爬起來,這會讓他們擁有常人難以擁有的堅韌品質,我想這也是這本書的名字裏為什麼會“超越”兩個字吧。

我曾經也是一個自卑者,在溝通這個方面。我一直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流,會因為自己的話無法逗笑別人而感到沮喪,也會因為找不到話題而覺得自己不是一個擁有有趣靈魂的人。曾經我一度認為這輩子就這樣了,可是常常覺得不甘心,好不容易來世間走一遭,怎麼能這樣算了呢?於是我瘋狂的查資料,看書,我不相信還有用心學不會的東西,事實上正是如此,我慢慢得學會了如何溝通,如何正常的聊天,雖然有的時候還是會找不到話題,但已經好多了。

小時候,身邊的人都説“這小子很聰明”,那時的我覺得,我只要稍微努力一點,就能把這件事做好,要麼是覺得剛剛懂了一點就不再深入學習了,覺得這知識太簡單了,可後來我錯了,我才發現,我的聰明也僅僅是和大家一樣,我剛剛學就能明白的,他們也都明白,而我不明白的,他們也明白。我明白了不要光想着“我以前不會只是因為我懶,只要我學就一定能學好”這樣的話,這是最無用的,若是我們懶人可以靠這個,那對於那些十分努力的人是極其不公平的,就如同一個漂亮的女孩子已經不希望別人再告訴她“你很漂亮了”,就如一個本來很努力的孩子,你卻告訴他你是因為天賦好才成功的,而忽視了他的努力,也許他本身並不比別人聰明,只是他比別人努力很多很多。我們更需要重視努力,而不應該總是盯着天生的東西,這東西本來就已經無法改變了,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有一句話不是挺好的麼,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賦,99%的汗水其實比1%的天賦要重要得多,畢竟天賦改不了,而汗水可以自己打拼,大家都是平凡人,誰也不比誰聰明多少,而且天賦這東西,我個人感覺也分為天生的天賦,和後天的天賦,我們要多找找學習的方法,比如背個英語單詞,你強行記憶和我聯想記憶,肯定不一樣,可能有的人就覺得我天賦好,其實不然,我只是用對了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後天可以形成的天賦。主觀上,我是認可大部分的東西都可以形成後天天賦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尋找這樣的方法。

今天是假期第四天,我在家看書,可以説只有一點點收穫,有一點沮喪的同時,我也很高興,這説明了,我正在做一件不是那麼容易被別人超過的事情,也許一開始會很難,很慢,但只要堅持做下去,一定能有所改變的,我還有一個想法,我希望從自己從一個小白到最後的聊天能手的過程,整理出一套天賦模型,可以教給以後有同樣困惑的人。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6

書裏提到大部分女孩子在青春期時期就對自身的女性身份感到自卑,由於對自己身份的由衷不滿,進而展現對男性的由衷敬佩。

她們會用很多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男性的這種仰慕:有時她們會表現出對男性的厭惡和逃避;有時,雖然她們喜歡男性,卻會在男性面前表現的異常羞澀,甚至連話都説不出來。她們無法面對有男性參與的集會,遇到這種情況時也會非常尷尬。當她們年紀增大時,雖然也會口頭表達出想結婚的意思,但卻遲遲沒有任何行動,她們不和異性接觸,也不去交異性朋友。

看到這一段給我非常大的感觸,因為這些特徵,在我青春時期的各個階段都有體現,但我卻從未想過自己是否是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

我自認為是一個新時代的獨立女性,從小就有獨立的性別平等意識。但當我真正開始反思這個問題的時候,我發現我在很多問題上,都表現出過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

比如,在我小的時候會認為女孩子必須得成績好,否則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比如,以前我會認為,在異性相處方面一定要男生主動才行,雖然這個想法早就被我摒棄掉了,但當真實和異性相處時,我還是希望他們是主動的,上前的,在感情方面,我還是希望他們是熱情主動,並且是他喜歡我是先於我喜歡他的。我還是很難承認主動喜歡男生的事實。

但我一邊又覺得這樣不好,但一邊又做不到,就陷入了一種非常變扭的模式,我也從未探究過這類想法背後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對自身女性身份的厭惡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在家庭關係中媽媽總是依靠爸爸開始的嗎?還是從無法接受父親的強勢開始的?還是從電視劇裏?又或者是那些女性被不公對待的新聞裏?

我不知道,這些我從未懷疑過,我只覺得自己很變扭,並且一直處在這種彆扭當中。

所以當我遇見異性,和異性相處,想要進入一段感情的時候,我也會開始糾結,既希望對方熱情主動但卻無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不敢對對方的喜歡,甚至不敢相信自己被人喜歡過。

這麼一想,或許用對性別身份的自卑解釋起來更相符一點,既然找到了這麼一點,那麼原本糾結和之後的煩惱,就更容易知道該如何用更好的心態去面對,重拾對性別的自信以及對自身的自信,用更好的方式去解決類似的情況。挺好的,一條探索自己的方向。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7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阿弗雷德。阿德勒是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維也納醫學博士,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之一,同時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而這本書便是阿德勒的巔峯着作。

我一直認為,想要讀懂一篇着作,就必須瞭解作者的生平,因此在看這本書之前我特意瞭解了作者的經歷。可以説作者一生經歷了很多挫折,閲歷豐富,幼年患了佝僂病,5歲差點因為肺炎而送命,但是作者卻憑藉着自身的努力考上了醫學博士,並且和弗洛伊德共同進行了精神分析學説的研究,所以這本書無疑是值得我們去仔細閲讀和揣摩的。

這本書一共有十二章,從生活的意義到愛情與婚姻。通讀全書,除了欣賞作者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大量的事實論證之外,對作者的很多觀點也有着強烈的贊同感,不得不説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作者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同時提出防止神經性疾病產生的唯一方法就是培養合作精神。看來合作除了能提高工作效率之外還有保持身心健康的功效。

關於心靈和肉體的關係,作者從個性心理學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心靈和肉體之間並不存在支配關係,這只是人生中的兩種表現形式。作者舉了個植物種子發芽生長的例子,説明了身體是基礎,生命在於運動,而精神的核心力量是有預知能力並指導自己的發展方向,植物就算知道自己即將被踐踏也無法移動,但是人卻擁有這種支配自己的能力,因而我們更應該重視和珍惜自己這種靈肉之間的聯繫。

書中的觀點和案例實在太多太經典,在第三章中提到了自卑和優越感之間的聯繫與衝突,雖然篇幅不長,但是足以點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中心思想。自卑心理是個體心理學的偉大發現,作者以神經官能症患者舉例,説在這些自高自大的人心裏,其實都有一種隱藏的自卑感,他們絕不會承認自己自卑,甚至認為自己比別人都強,但是事實上他們的卻飽受自卑的折磨。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

在作者看來,自卑感的表現多種多樣,我們不能認為表現安靜、乖巧、穩重的人就是有自卑感的人,而那些開朗外向的人就沒有自卑心理,如果我們只是單一的去看他們的行為,會發現根本沒有目的性可言,這也説明了生活中為什麼很多人在做着千奇百怪的事情。當然,雖然每個人都有自卑感,但是同時人人都有對優越感的追求,並且具有唯一性,這種優越感對我們的激勵是作出社會貢獻的源泉。

正如前文之中所説,這本書有着簡單而又深刻的含義,在讀完這本書之後讓人更加清晰的瞭解了人生的本質和生活的意義。我們要試着發覺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感,避免由於這種心理而造成的失誤,同時在追求優越感的激勵之中努力創造和實現自身的價值。

自卑與越讀後感篇8

在《自卑與超越》這本書的最開始講到的是生命的意義,在社會情感這一小節中有這樣的一段話:只有當一個人的生命被其他人認為是舉足輕重的時候,他才有可能被稱為“天才”。在這樣的生命中所傳達出的意義總是告訴人們:“生命,就意味着做出貢獻”......但凡能夠處理好人生問題的人,其所做所為無不傳達着這樣一個信號,即他們彷彿已經透徹地、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生命的意義,懂得最根本的東西在於對他人的關注以及集體協作。他們所做的任何一件事看起來都符合人類的羣居本性,在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努力尋找不損害他人的方式來加以解決。

我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在我們平時的工作和生活中,幫助他人不求回報會讓自己快樂,其實付出了一定是會有收穫的,不管是同事的一句謝謝,或是一個微笑,都是對我們自己的一次肯定,而其他人的肯定會增加我們自己的自信心,減少我們的自卑感。在我們工作中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努力尋求不損害他人的方式來加以解決,而不是以損人利己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學校這個相對簡單、純淨的環境裏,老師天天和純真無邪的學生在一起,我們的人際關係本身就簡單了很多,我們必須對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是自己行為的主宰,如果有什麼需要除舊佈新的,那也只有我們自己能夠完成,無需他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