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曲讀後感模板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W

好書就是靈魂的解藥,因此讀後感不要忘記寫哦,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加深大家對名著理論的分析,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風箏曲讀後感模板8篇,感謝您的參閲。

風箏曲讀後感模板8篇

風箏曲讀後感篇1

這本書的封面是在黃昏的天空中,火紅的晚霞下,一個小男孩拿着風箏在風中奔跑,層層斑斕彩雲中有一片通透的蔚藍天空,彷彿把人帶到更深更廣遠的世界,一隻拖着長長尾巴的風箏在餘暉中翩翩起舞。翻開這本書的那一刻我開始走進那一片火紅的晚霞,看昔日的繁華與安寧,今日的苦難與戰亂。

故事發生在阿富汗。説起這個國家,它並不是一個和平世界。我們總會把它與戰爭和死亡聯繫在一起。讓我們想起的總會是那一張張猙獰的臉、驚恐的臉,沒有輕鬆,更不會有笑容。阿米爾和哈桑,是一對從小一起長大的主僕,或者説是最親密的朋友。阿米爾會説的第一個詞是爸爸,而哈桑會説的第一個詞是阿米爾。那將是他們一生最重要人的名字。他們,一起嬉戲打鬧,一起憧憬未來。那幢房子、那堵“病玉米之牆”、那株石榴樹、那個地方的一切一切都是他們友誼的見證,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彼此互相靠近的心。時間一點點地過去,他們在一點點地長大,阿米爾發現了爸爸對自己的冷淡,而對哈桑卻總是給予鼓勵和讚賞,阿米爾為了得到爸爸全部的愛,不惜陷害哈桑一家;哈桑為了自己的主人,受盡恥辱,最終奉獻出生命。

是阿米爾錯了嗎?他膽小、自私、懦弱,看到哈桑被人欺負,卻佯裝不知。但他在逃跑的那一刻,心裏是多麼的複雜。但最終他決定“為了贏回爸爸,也許這是哈桑必須付出的代價,是我必須宰割的羔羊……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不是嗎?”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哈桑是阿米爾同父異母的親弟弟。然而這個被爸爸埋藏一生的祕密揭開時,哈桑已死在槍下。

是哈桑錯了嗎?當我讀完這本小説時,我為他的不幸所悲傷,為他的忠誠、純真、善良所感動。但經歷了一系列的事情,看到主人對他的態度,哈桑還會認為這一切值得嗎?他為什麼還要一次次的獻身?難道他也認為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僕人嗎?還是為了朋友阿米爾,他情願付出一切……但有一點可以確定,無論是阿米爾還是哈桑,都沒有錯,他們原本都是純真善良的孩子。因為種族,使他們有了高低貴賤之分,被逼向世界的兩極。

合上書本,我依舊聽到耳畔傳來那句真摯的諾言:“為你,千千遍遍。”宛如一句天真的玩笑,卻深深地烙在我們心中。是忠誠,是善良,更是愛。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隻風箏,我們都是追着風箏的人。對阿米爾來説,那飄蕩在空中的風箏意味着人性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為健全的人,那長長的風箏線的背後是一份對人生命運深深的信服與感激。而對於我們來説,無論那隻風箏意味着什麼,就讓我們勇敢地去追吧。

風箏曲讀後感篇2

“我們總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予救贖。”———《追風箏的人》

偶然翻開了這本無意間得到的書,開始只是想想在閒暇的時候打發一下自己的時間,但是書中的內容卻引人入勝,漸漸地我沉浸在其中。

我們總是無法面對真實的自己,有時會端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去隨意評論和斥責別人,卻對自己內心的懦弱和恐懼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當真的面對真正的自己,説出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往往物是人非,為時已晚。

阿米爾作為本書的主人公,卻是我們很多人的縮影。從幼稚到成長再到成熟,每個人在這漫漫的人生歷程中,或多或少都會犯下過錯,做過一些幼稚傷人的舉動,在心裏也曾為此感到羞愧,懊悔卻又遺憾。這些事情就像結繩一般纏繞着,貫穿着我們的人生的成長。得與失,禍與福,在冥冥之中一次次變更,一次次塑造與成就新的自我。

風箏,作為這本書貫穿着全文的線索,主人公阿米爾和哈桑之間的故事,也因風箏而起,因其而結束。

阿米爾和哈桑從小一起長大,哈桑的父親在阿米爾家裏做僕人,而哈桑的母親生下他後便遊戲人間,早已不知所蹤。

哈桑的童年中阿米爾就是一個在他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人,他們之間早已聯繫在了一起。一主一僕,日日夜夜,如影隨形。

而身份的高低,階級的差異也間接造就了他們友情的破碎。阿米爾始終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他容不得哈桑比他聰明,容不得哈桑比他優秀,這是阿米爾思想裏面的血統意識。

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哈桑為了少爺阿米爾的勝利,幫助少爺追逐風箏。但成功追到風箏的哈桑卻被孩子中的惡霸們欺凌,而阿米爾去尋找他時看到了這一幕,卻因為恐懼和膽怯沒有挺身而出。

這件事在阿米爾心中難以消失,他不斷安慰自己主人沒有義務去為了僕人挺身而出,而哈桑被欺凌的一幕也不斷在提醒自己的懦弱,逼迫面對真實的自己,自私、卑劣、殘忍、弱小。

而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背叛而不是救贖自己,用手段趕走了哈桑和他的父親,同時也失去了自己的人格。

像孟子所主張的“人性本善”,而荀子卻主張“人性本惡”,人生來就是有雙重性的。沒有聖人也沒有極限的罪惡之人,人性的好壞程度也是不一樣的。

而阿米爾也因為這個心結,踏上了救贖心靈的旅程。

故事的結局,對着阿米爾説:“為你千千萬萬遍。”的哈桑卻因為戰亂的意外而死去,阿米爾費盡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兒子,也因為私人恩怨與往日仇敵互相對峙。

在危及生命的緊要關頭下,哈桑的兒子用了彈弓射擊了仇敵的左眼,就如同當初哈桑保護阿米爾一般。

“我追,一個成年人在一羣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風拂過我的臉龐,我脣上掛着一個像潘姐希爾峽谷那樣大大的微笑,我追。”

阿米爾最終追回了自己失去的人格,而我們,也在這人生道路中跌跌撞撞成長,微笑迎接明天。

風箏曲讀後感篇3

當命運一次次的戲弄,當現實一點點的鋪開,愛、恐懼、愧疚、贖罪慢慢交織,在你的面前織出一張碩大無比的網。是否,你還願意義無反顧地去追。

阿富汗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情同手足,他們本身親密無間的好友,卻因為一場風箏比賽,將他們的友誼送上了支離破碎的道路。阿米爾逼走了哈桑,隨即他也跟隨父親逃往了美國。

成年後的阿米爾一心想着贖罪,他後悔當年的背叛,還是踏上了久違的故土,願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的努力。可他不曾料到,原來他二十多年來都生活在一個驚天謊言之中。

原來他自幼敬重的父親,那個告訴他"沒有比盜竊更十惡不赦的事情了"的父親,他自己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盜竊犯,還將真相同時一併掩埋。

對於阿米爾來説,那個為他高喊"為你千千萬萬遍"的男孩,是無比重要的。哈桑明知阿米爾看見了一切,明知他背叛了他,他還是再次救了他,也是最後一次。那一刻,阿米爾愛上了哈桑,愛他勝過愛任何人,這大概就是真正友誼了。

拉辛漢在與阿米爾通話的最後,意味深長的説了句"那兒有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阿米爾也明白,有些沒贖完的罪也該做個了結了。

處於戰亂時期的阿富汗危機四伏,阿米爾猶豫了,膽怯懦弱一步步將他籠罩。他也不知道自己這麼做值不值得,扔下恩愛的妻子,拿出自己的生命去做最後的一搏。幸好他沒有放棄,沒有甘願揹負罪惡去過完一生,他要救回哈桑在這世上唯一的骨肉。

生活就是這麼可笑,處處充滿了巧合。阿米爾發現,如今傷害索拉博的人,便是當初傷害哈桑的阿塞夫。仇恨的交織讓阿米爾不再畏懼,他不顧一切的救出索拉博,甚至甘願用自己的性命做賭注。

在生死關頭,上帝的天平還是偏向了阿米爾,他和索拉博創造機會逃了出去。儘管傷痕累累,但阿米爾絕不後悔。事後阿米爾夫婦收養了索拉博,但索拉博卻不能敞開心扉,還曾一度有自殘的行為。

故事到最後,索拉博笑了,只是一個笑,卻足以説明一切。阿米爾的愛最終還是完成了救贖,心中的負罪感終於可以放下了。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大大小小的錯誤。人這一生,不代表不能犯錯,但不能犯錯後還試圖捏造假象,矇混過關,那隻會是錯上加錯。最終紙包不住火,真相總會被揭露,與其等着仇恨步步加深,為何不努力用愛去救贖呢?

風箏意味着我們人生的一部分,大概只有追到了,我們才是一個健全的人,我們的人生才會完整。

為了人生中的某處風景,勇敢的去追吧。

風箏曲讀後感篇4

風箏,在空中飄蕩,悠悠飛舞,向着藍天,向着白雲,展翅飛翔。他,追風箏的人。

靜靜翻過最後一張書頁,不由一陣彷徨。那是心靈的震撼。是阿米爾不懈的追逐,是那份蕩氣迴腸的手足情,還是這充滿苦澀而又心酸的故事?只覺一陣感傷在心中迴盪……

少年時代的阿米爾是阿富汗的富家公子,母親早逝,愛的缺失讓他的心靈變得殘缺。在一次風箏大賽後,阿米爾無情的背叛了他情同手足的僕人哈桑,眼睜睜望着哈桑被人欺辱。從此,無盡的自責與悔恨縈繞在阿米爾的心頭。為了躲避戰爭,父親帶着他逃往美國。成年之後,阿米爾痛苦與悱惻仍未清除。終於,他決心贖罪,重回故園,等待他的卻是哈桑的死訊與一個隱瞞了二十多年的驚天祕密。他,阿米爾與哈桑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悲憤不已的阿米爾最終收留了孤侄。回到了美國,時隔幾十年,他和一羣天真的孩子,奔跑着,再一次追逐風箏……

書中所描寫的真實情感依然讓我無法忘懷。危急關頭的懦弱無助,親人面臨危險時的慌亂無措;愛情乍到時的浮躁不安,失去親人時的悲傷孤獨;擔當責任時的推託自私,面對過去的自責與求贖……這樣情感沒有一絲雜質與虛偽,這是真空的人性,真實的現真。故事的結尾也許並不完美,沒有華麗的辭藻,近乎殘忍,卻又揭露現實。也許人生就是這樣,有些犯過的錯誤,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求贖、彌補。

阿米爾的膽怯與逃避令我心痛,正是因為他的懦弱導致了哈桑受人欺辱的悲劇。他卻不敢接受現實,甚至設計趕走哈桑。無論生活怎樣,我們終要面對,只是一味的躲避,惡語咒罵,又能如何?堅強,是精神的支柱,是跨越坎坷的信念,是通向成功的路徑。失去堅強,心靈就永遠一片黑暗沉寂的世界。多一份擔當,就像漆黑的天空羣星璀璨;多一份勇敢,就像枯黃的花藤繁花似錦;多一份堅強,就像貧瘠的土地綠草如菌!

生命就是那一片天空,望着遠方的風箏,我們追尋,我們仰望,在追逐風箏的路途中,我們詮釋着世界。這途中有溝壑,有山坡,有彷徨,有睏倦。我們趨行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中堅持。憂愁纏滿全身,痛苦灑滿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迴避,因為,我們是追逐風箏的人。

風箏曲讀後感篇5

從咱們誕生的一刻起,從咱們踏上人生旅途的一刻起,咱們開端挑選。那些無量的挑選將會與你一同走向綿長的人生道路。

就像追風箏的人相同,咱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隻美麗的風箏,它有時是抱負,有時是期望,有時也是品格。咱們已然挑選了它,便要無悔地去追,追的一同,也要對自己的判別擔任,不然,它將會成為畢生的惋惜、悔過,即便是自責,也無法彌補,只要加倍的去補償,去贖罪。

在《追風箏的人》種,敍述了一位阿富汗大族少爺阿米爾與一同長大的家丁哈桑情同手足。但是,一次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悽慘的事,其時阿米爾挑選了逃跑,在過後令他感到苦楚,他逼走了哈桑……成年後的他無法寬恕自己其時的變節,再度踏上故土,期望為老友盡最終一點力,但在一同,他發現一個謊話,兒時惡夢再度重演,阿米爾做出了嚴重的挑選……

變節往往是一會兒的決議,但救贖卻是一條綿長的路。兩者之間通常會夾雜着一個詞:懊悔。由於曩昔的永久都是曩昔,不管怎麼也無法搶救,所以懊悔便是人心靈上的一種責怪。

當今社會,在尋求進步,在尋求人上人的一同,咱們也會蒼茫,蒼茫着四周,咱們該去做什麼?該怎麼面臨不斷的挑選?該怎樣在挑選中讓自己的心靈無悔?一個左右為難的挑選,在一會兒的決議中現已決議了自我的命運,但在一同,一個小小的轉機也將再次改變命運,這是僅有一條能從變節再次踏上好人的路,也是僅有一個加以補償的方法。但這種時機並不多,重要的是對自我挑選的無悔。

風箏只要一隻,英勇的追吧,去追回自己的抱負!但也不要忘掉,面臨偶遇的挑選,不要愧對品格,讓心靈無悔!

風箏曲讀後感篇6

人性的陰暗可改,不可怕——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活着,不能不委曲求全。但是絕對不能為了活着才委曲求全。那些老去的歲月,點點滴滴,歷歷在目,原本以為過往皆浮雲,不料那都是罪惡的開始,是阿米爾想抹也抹不去的,可怕的過往。

“哈桑沒有反抗,甚至沒有呻吟。他稍稍轉過頭,我瞥見他的臉龐,那逆來順受的神情。之前我也見過這種神色,這種羔羊的神色,我隨即明白:這是哈桑最後一次為我犧牲。” 不知道看到這一幕大家是什麼感受,我知道阿米爾心裏不好受,可是他沒有站在正義的一面,他就這樣眼睜睜的看着從小一起長大的夥伴哈桑受欺辱甚至事後還嫌棄哈桑,在大多數人眼裏是嫌棄,厭惡阿米爾的,畢竟哈桑是為了他才如此。可是正如阿米爾所想,他站出來又有什麼用?他是膽小,是懦弱,可是現實就是這個樣子,當善良袖手旁觀時,就成全了邪惡的勝利。

有誰知道風華背後的沉重,又有誰能感受微笑背後的眼淚。世上沒有鬼怪,不,阿米爾認為他就是鬼怪。笑話,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會不顧一切地去重新找回那個曾經的自己嗎?答案是肯定的,時間是歲月在人身上留下的印記,而邪惡是惡魔在人心上留下的烙印,無論過了多久,記憶是不會騙人的,從前的痕跡,以為風吹雲散,卻不料,一點兩點的,只要輕輕撥弄,它就嘩啦啦的奔湧出來。所以,朋友們,你們要珍惜當下,不要讓自己後悔。

我們最喜歡給自己找很多的理由去解釋自己的懦弱,總是自欺欺人的去相信那些美麗的謊言,總是去掩飾自己內心的恐懼,總是去逃避自己犯下的罪行。但事實總是有一天,我們不得不坦然面對那些罪惡,給自己心靈救贖。其實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而不知悔改。世界很大,可以包容你所犯下的錯誤,但是你必須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墨寫的謊言掩蓋不了血的事實,所以為了將來不後悔,追隨內心是你唯一的法寶。

讀了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切的事情都要轉機,上帝在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必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朋友們,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那麼就請你爭取做人生最好的演員,去相信只要你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未來很長,可以改變的就一點都不可怕!

風箏曲讀後感篇7

在我看來,第 一流的小説必須具備一個特質:情感的真實。

具備這一特質後,一部小説的情節不管多曲折、奇幻甚至荒誕,讀起來都不會有堵塞感。

因而,錢鍾書的《圍城》未被我列入第 一流的小説,因為小説中一些關鍵情節的推進缺乏情感的真實,譬如"局部的真理"勾引方鴻漸、唐曉芙愛上方鴻漸和方鴻漸愛上孫柔嘉,這幾個情節中的情感描繪都缺乏真實感,讓我覺得相當突兀。

相比之下,美裔阿富汗人卡德勒·胡塞尼的《追風箏的人》就具備"情感的真實"這一特質。

這部小説講的是兩個阿富汗少年的故事,阿米爾是少爺,而小他一歲的、天生便是兔脣的哈桑是僕人,他們都失去了媽媽,阿米爾的媽媽生阿米爾時死於難產,哈桑的媽媽則在哈桑出生幾天後跟一羣江湖藝人私奔了。這兩個男孩吃一個奶媽的奶長大,擁有似乎牢不可破的情誼。然而,當哈桑為捍衞阿米爾的榮譽而被人凌 辱時,阿米爾卻選擇了逃避。不僅如此,阿米爾還設計將哈桑驅逐出自己家門。後來,已移居美國併成為知名小説家的阿米爾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邊是阿米爾父親的好友拉辛汗,他説哈桑已死,他要阿米爾回阿富汗,要他將哈桑的兒子索拉博從戰亂中的阿富汗帶出來,不僅是因為他以前辜負了哈桑,還因為哈桑是阿米爾的同父異母的弟弟……

在胡塞尼的這部小説中,高 潮一個接一個,但不管情節多麼令人震驚,它們似乎都是可信的,因為伴隨着的細緻的心理描寫會令你感覺到這一切的發生彷彿都是必然。

例如,小説末尾的一個高 潮——11歲的索拉博的自殺,看似離奇,但假若你沉到索拉博的世界裏,站在他的角度上,想象你便是他,那時你會明白,自殺是這個遭受了太多磨難的小男孩再自然不過的選擇。

風箏曲讀後感篇8

為你,千千萬萬遍。這句看似不足輕重的一句話,卻是兩個男孩之間最可貴的信仰。

這本書講述了在戰火紛飛的阿富汗,出身在富貴家庭的一個小男孩阿米爾與他的僕人哈桑,從小就玩得很好,他們每天都玩得很開心,在他們各自的爸爸眼裏看來,他們就是親如手足的兄弟。可是,誰又知道阿米爾隱忍下的嫉妒?他總覺得他的爸爸對哈桑的愛超過了對他的愛,這種心理導致了他後來為了彌補自己犯下的錯誤而進行救贖,哈桑死後,阿米爾救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也救了自己。

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風箏比賽結束後,哈桑去追風箏前説的:“如果你真的要求我啃爛泥,我發誓我會的。”他還説:“為你,千千萬萬遍!”多麼純淨乾淨的話,沒有一點私心,這只是一個少年最堅定的信仰,卻給人無上的勇氣!

再好的友誼也會出現裂痕,最後無限放大。當阿米爾看見哈桑遭受欺凌的時候,他做了痛苦的內心鬥爭,終究是無法邁開那一步,想到爸爸的愛,那可憐且廉價的怯懦嚇走了自尊心,他逃了!回家的過程早已在腦海裏想到了解決方案。同時長大的友誼竟換來了阿米爾的誣陷,可哈桑卻什麼也沒説,離開了與阿米爾朝夕相處的家,永久不再相見。

自卑、無能、怯懦、邪惡、虛偽……這是人性的弱點,每一個人都被別人傷害過,或許也曾傷害過別人,心中或許千瘡百孔,努力地去救贖,試圖追回那個曾經被自己拋棄的風箏。結局阿米爾要幫索拉博追回風箏,也説出了那句話“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或許是故事悲劇裏最後一點温情。我看到了真實的阿米爾,正直,自信,善良。

去挽回那個被自己斷了線的風箏吧,會成功,會失敗,請勇敢對自己説:“為你,千千萬萬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