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最新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5W

技術教育是手工勞動的昇華,教育是追求每個學生的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那麼關於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最新範文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1

蘇氏給我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早在一年級就會出現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學生,而到二,三年級有時候會遇到落伍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乾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呢"他把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歸結於教師對兒童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這是有道理的。孔子在20xx多年以前就提出要"因材施教",要根據學生各自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和要求,這對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會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同一種體力勞動有的孩子能一口氣順利完成,有的孩子就要分成幾步才能達到要求,而有的孩子則無法按要求做到。這是因為人的體質是有差別的。同樣道理,"兒童從事腦力勞動所需要的力量,也是像這樣各不相同的。"所以蘇氏認為"不存在什麼對所有學生都一律適用的在學習上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他告誡我們要記住: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可以把教學和教育的所有規律性都機械地運用到他身上的那種抽象的學生是不存在的。"教師對學生的教育就需要個別對待。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他能力範圍之內得到最大限度地發展。

在日常教育中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對待,這一點大多教師都能做到,而且好多教師都是這樣去做的。但在課堂教學中要是做到這一點,估計就有點難了。其他原因且不説,單就學生人數來講,就能讓教師感到精疲力竭。目前,只有少數地區推行"小班教學",大部分地區,特別在農村學校,班級人數都在60人以上,我所教的班級人數都在80人以上。在這樣"臃腫"的班級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談何容易!個別對待學生,這是一條很好的也很有成效的教學思路,關鍵要看執行的條件是否可行。當然,不是説條件允許就不個別對待學生了,而是我們要儘量去達成條件。嚴格限制班級人數,是急需要做的,做不到這一點,再去談什麼提高教學質量,那不是笑話嗎本人帶兩個九年級班級的英語,160多人,每天光改作業就把我忙得焦頭爛額,哪還有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呀。況且我帶的兩個班是普通班,學生原始的英語成績及格率是20%,説得通俗一點是,"差生一大把"。好多學生連七年級的內容都不會,別説沒法給他們補課,就是補也不知該從哪補起。況且,教師的精力能來得了嗎

提高教學質量,不從改善教學條件提高教師待遇入手,僅僅是一味地靠擠榨教師的能量,能搞到教學嗎一旦老師們都累倒了,學校也就垮台了!這和部隊作戰一樣,沒有強大而有效的後勤保障,前線的士兵是不能打勝仗的。讓士兵餓着肚子,拿着落後的武器裝備去打贏一場現代化戰役,這不是拿他們的生命開玩笑嗎學生是人,教師也是人。學生受到教育的呵護,教師也應該受到尊重。在要求他們積極工作提高教學效率的同時,要努力免去他們的後顧之憂,這是教育的管理者必須去做而且必須做好的。否則,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頭支票,讓教師個別對待學生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2

再次從網上下載《蘇霍姆林斯基的100個推薦》這本書的有關章節,剛好看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這個問題。關於教育的方方面面的問題,書中有很多想法和見解。許多寶貴的經驗仍然能夠為我們所借鑑。看這樣的書,領人感悟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剛剛參加教育共作的我,在讀到這本書時候,被深深的觸動了。下方我就根據自己讀到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推薦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種説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説,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一樣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雖然,我們達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們就應朝着這個方向發奮。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應是我們發奮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一年級的剛從幼兒園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中過渡到一年級,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拼音教學枯燥乏味,知識點碎而且宂雜。作為教師就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習慣。教育方法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説到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這就應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吧。我覺得要想成為真正的教學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就應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別人好的東西就應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級的教學更就應如此,只有在教學時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會為孩子的求學之旅鋪一條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學習心得3

讀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我感覺到就像一個老者再向我娓娓道來他的工作,他的點滴經歷。讓我覺得他在他平凡的工作中那種育好人的執着和用心。我覺得在前面幾條建議中,把閲讀放在了很重要的位置。在第19條建議中,他説:“閲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書上作了這樣一個比喻,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閲讀,就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沒完沒了的補課,而要靠閲讀、閲讀、再閲讀,閲讀優秀的文學作品。因為閲讀能教給學生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上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鋭,而我們當教師的工作起來也就更容易。這不禁讓我想到我們身邊有不少家長竭力反對自己的孩子閲讀課外書籍,而讓他們死摳書本。認為書上的學會了,學習成績自然會好起來,其實不然。學生死記硬背也不可取,因為今天會默,明天就忘,就是記住了不知道怎麼去用,也只能成為一種“死”知識。更嚴重的長此以往,學生就會慢慢失去學習興趣,產生逆反心理,最後真正淪落為後進生。而且他這章節中,他講述了一個數學老師培養學生閲讀。這讓我更有感觸,閲讀不再是語文學科功利性的東西,而是一種培養思維的方法,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由此看來,我們教師轉變觀念是當務之急,理解素質教育的實質,為這些孩子推薦合適的讀物,讓優秀的文學作品來充實他們的頭腦,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真正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現代文明人。

可是在我們日常的工作中發現,有許多同學他們整天都在忙於補作業,忙於訂正,根本也抽不出多少時間來進行閲讀,他們的閲讀量少,閲讀速度慢,由此循環下去,閲讀對他們來説就越來越困難,也失去了閲讀的興趣。如何保證孩子充足的閲讀時間,這也是我們老師當思考的。以後在工作中,不再認為閲讀是課外的份,可以適當對作業慢的同學少一些抄寫背誦的作業,讓他們抽出時間來閲讀,培養他們閲讀的習慣和興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