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範文通用

來源:巧巧簡歷站 2.22W

要懷着對老師感恩的心去夢想、行動,老師是綠葉,托起花的美好和果的甜美,那麼關於相關的心得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範文通用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1

蘇霍姆林斯基在第一個推薦中提到,我們作用於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是教師的話語、周圍世界的美和藝術的美因此,我覺得世界上沒有最好的教育方法,只有適合的教育方式。

古人有一種説法:樂人易,動人難。也就是説,讓人開心容易,要想感動人很難。其實我覺得,樂人和動人是語言的兩種不一樣風格,幽默的極致也能動人。雖然,我們達不到如此境界,但是我們就應朝着這個方向發奮。

我想,一個語言貧乏單調、枯燥無味的教師吸引的學生恐怕也很有限。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我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就應是我們發奮的方向,無論我們採用的是哪一種風格,只要能吸引學生就是成功的語言。一年級的剛從幼兒園充滿童真童趣的生活中過渡到一年級,難免會有很多的不適應,尤其是拼音教學枯燥乏味,知識點碎而且宂雜。作為教師就應採用多種多樣的方式讓他們慢慢適應慢慢習慣。教育方法在這時就顯得尤其重要。説到這個問題,就又回到了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我想這就應是教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吧。我覺得要想成為真正的教學能工巧匠,只有自己在其中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活的思想的教學方法,就應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

此刻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充斥耳目,別人好的東西就應吸收借鑑,但決不能生搬硬套。一年級的教學更就應如此,只有在教學時想方設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千方百計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有可能會為孩子的求學之旅鋪一條大道。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引路人。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2

讀了蘇聯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之後,我感觸頗多。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雖然沒有看完,但是閲讀過的每一條建議都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談一下自己的讀書感受。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要保持‘水源的清潔’”。一口氣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的要保持“水源清潔”一文,我的心情變得與蘇霍姆林斯基寫此文時的心情一樣沉重。蘇霍姆林斯基正是想通過這一個案例來警示我們的學校、我們教育工作者,應重視兒童的德育工作。如何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蘇霍姆林斯基通過他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的積澱,為我們教育工作提出幾點可行的建議:兒童和少年因其年齡小,對社會現象的識別能力差,也就是像蘇霍姆林斯基説的那樣具有一種天然的社會直率性。對於學生,我們應當明白地告訴他們:什麼是好,什麼是壞,什麼是白,什麼是黑。我們教育工作者應當馬上拿出公正的態度來,絲毫含糊不得!我們不僅不能忘記這一點,而且要使這種第一次的社會經驗在兒童和少年的生活中保留一輩子。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條“教師的時間從哪裏來?”一看題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像我們這樣的一個國小教師,每天在校上三、四節課,還要備課和批改作業,下班以後,又有忙不完的家務。那麼教師的時間到底從哪裏來呢?帶着這個問題與煩惱,我仔細閲讀了這一章。書中寫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我想,眾多和我一樣的國小老師讀到這兒,都會很感激他這樣一位智者給我們這麼好的建議。因為,確實我們很多人都曾為這樣的問題傷過腦筋,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他在書中的闡述不就像給了我們一根導航的指揮棒嗎?對於教師而言,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我們知道的東西又太少了。有人説,教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因為如不添加水,總有一天,水會用盡,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

讀着著作中的每個建議,就像登上了每一個台階,我就感到了我們職業的光明,對自己的職業有了更新的認識,我會因此更從容的走好自己的未來之路。

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心得體會3

蘇霍姆林斯基在他的建議中不止一次地論述過“手”對於一個人思維的促進關係。在第28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即給我們指出:兒童的智慧是在手指尖上的。在第40條“動手和智慧”中,蘇霍姆林斯基進一步闡述了他關於勞動促進智育的觀點。

在這一條建議裏,他又一次提出了要讓孩子多從事一些動手的勞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

當然,他在這裏的動手可不是一般的、隨便的勞動,就像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鍛煉一樣,那些不需要任何技巧與動腦的動手勞動,對思維的促進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他們的雙手只不過是一種發出體力勞動能量的器官,而遠非一種創造的工具”針對許多老師(包括家長)總擔心孩子從事勞動而耽誤了寶貴學習時間的情況,他説:雙手無所事事,像不假思索地隨便找點體力負擔給學生讓他有事可幹一樣,這兩種做法對於少年的智力發展是同樣有害的。

他説,在人的大腦裏,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創造性的區域,依靠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發這些區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合,那麼大離的這些區域就處理沉睡狀態。

在間年和少年時期,如果沒有把這些區域的活力激發起來,那麼它們就永遠不會覺醒了。為此,他主張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求學生的雙手能做出準確的、有成效的動作。手能教給思維以精確性、工整性和明確性。通過孩子們動手,使他們瞭解了各種事物之間的關係,鍛鍊了他們的思維,發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推測能力。

熱門標籤